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道天下-第5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怎么办?”荀彧的额头全是汗。“万一天子恼了,改用武力解决,这难得的太平可就全毁了。”
  “你想多了。”唐夫人很平静。
  “你觉得天子不会这么做?”
  “如果《五经章句后定》被列为第一,天子会这么做,但我觉得《五经章句后定》不会被列为第一。”
  荀彧愣住了,瞪着唐夫人,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唐夫人抬手轻挥,示意荀彧不要紧张,来到火塘前坐下,给荀彧倒了一杯奶茶。
  “文若,你刚到宛城,还不了解情况。如今的宛城可不是你印象中的宛城。五经虽说还是儒生必读书,非其他书可比,却不是唯一的经典,甚至不是最高的经典。《五经章句后定》本是旧儒之说,只是今年才出版而已,并没有你以为的那么大的影响力。”
  “那……什么书的影响力最大,甚至超过五经?”
  “《五经章句后定》不是五经,只是宋忠、刘表等人的一家之言。”唐夫人纠正道:“就算是五经,与天地大道比起来,也不过是沧海一粟。”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半日闲
  荀彧将信将疑,但他还是希望唐夫人能想想办法,确保《五经章句后定》不会被推举为第一。
  唐夫人很无奈。
  “好吧,我去试试。”
  有那么一瞬间,荀彧很受伤。唐夫人看他的眼神有点像看乡下愚夫愚妇,而不是名满天下的名士、王佐,甚至不是一个有正常思维的成年人。
  唐夫人起身走了,留下荀彧夫妇在屋里熨衣服。
  过了一会儿,荀文倩来了。“还没弄好?”
  “快了。”唐氏一边说,一边给荀文倩使了个眼色。
  荀文倩会意,走到荀彧面前,歪着头打量了荀彧一会,笑了起来。“阿翁不是一直盼着天子垂拱而治,政归三公么,怎么天子要西征,你反倒怕了。”
  荀彧白了她一眼,欲言又止。“选出来了么?”
  “还在推荐,估计上午解决不了。”荀文倩从唐氏手中接过熨斗,手脚麻利的干了起来。唐氏见状,忍不住问道:“你这么熟练,是经常做么?”
  “人在织坊,这样的事自然是天天见。别说是我,就算是皇后,做些这些事来也是信手拈来。拱着双手,只会大言不惭的人,在织坊里是混不下去的。就算小姨在印坊里,也是每个工序都能拿得起来,知道轻重好坏的……”
  荀彧转头,看着荀文倩没几下就熨好了衣服,诧异之余,又有些感悟。
  一年不见,女儿已经和他印象中的那个深宫里的贵人相去甚远。
  荀文倩提着衣服,走到荀彧面前,一边侍候荀彧穿衣,一边说道:“天子每日习武不辍,也是为了能在诸将在前有说话的底气。若是骑不得马,拉不得弓,就算你位高权贵,将士们也是口服心不服的,只能用富贵诱之。要想让他们心服口服,就要有足够的实力,来则能战,战则能胜……”
  “行了。”荀彧掸掸衣服,有些不耐烦地说道,既像是说衣服好了,又像是让荀文倩别说了。
  荀文倩嫣然一笑,转身向门口走去。“你们要是累了,就在这儿多坐一会儿,反正待会儿可能就要吃午餐了。我看到小姨已经离席,正在安排酒食。”
  荀彧应了一声,重新坐了下来。
  他脑子有点乱,的确不想现在就去见天子。
  ——
  荀文倩回到屋里时,刘协正和何晏说话。何晏看起来有些沮丧,还抹了眼泪。
  荀文倩听了两句,才知道何晏在说他家里的事。
  何晏的母亲尹姁就在对面的房间里,因为出身的问题,好像被其他人嫌弃了,甚至没人愿意与她说话。
  何晏很伤心,没能控制好情绪,被刘协看了出来,问了几句。
  荀文倩用眼神请示刘协,是否要做点什么。
  南阳何氏的荣辱不重要,但这些人在这里嫌弃尹姁,就是不给唐夫人面子,未免太过分了。
  刘协却没反应,只是问了几句荀彧的情况。
  过了一会儿,唐夫人敲门进来,说是午餐已经准备好了,是否现在就送进来。
  “送进来吧,我不想让人看到。”刘协靠在凭几上,有些懒散地说道。
  “委屈陛下了。”唐夫人有点不好意思。
  “没什么,我觉得这样挺好。”刘协张开双臂,伸了个懒腰。“偷得浮生半日闲。平时总有人在眼前转,哪有这么自在。”
  唐夫人莞尔一笑,转身出去了。
  出门之前,她看了何晏一眼,有些不悦。“陛下面前,为何如此失态?”
  何晏吓了一跳,刘协摇摇手。“没事,不是你想的那样。”
  荀文倩起身,附在唐夫人耳边嘀咕了几句。唐夫人恍然,走到何晏面前,抹去何晏脸上的泪痕。
  “你在天子身边为郎,早晚受教,前程广大,将来会有无数人高攀你不起,又何必在意一时委屈。谨慎做事,努力修文习武,不要在那些人身上浪费精力。”
  “喏。”何晏躬身施礼。
  唐夫人欣慰地点点头,转身走了出去。
  荀文倩掩上门,回到刘协身边坐下,轻声笑道:“嫂嫂最近从容了许多。”
  刘协赞同地点点头。“这才是真正的自信。有自己的目标,锐意向前,不与其他人一般见识。”他想了想,又道:“不过她之前好像没这么从容。”
  荀文倩也觉得有些好奇,却没多说什么。
  楼下的辩论暂告一段落,气氛轻松了许多,不少人起身,三五成群的下堂活动身体,准备用餐。虽然中午只是便饭,真正的宴会是晚餐,隐约飘来的香气却还是让不少人馋涎欲滴。
  何晏抹干了眼泪,坐在案前,将上午记录的要点重新整理了一下,送到刘协面前。
  刘协看了两眼,让何晏从案上的书里找出一篇文章,自顾自地读了起来。
  荀文倩剥了两个坚果,将果仁送到刘协口中,顺势瞥了一眼文章。
  文章是周群写的,标题是《望远镜新论——兼与杨修商榷》。
  “这文章说了些什么?”荀文倩好奇的问道。
  上午提到的文章、书籍有几十篇、部,能让刘协特别注意的自有特殊之处。
  “周群造了一架反射式望远镜,效果不错。他观测了很久,认为杨修关于某些星宿非圆的观点是望远镜镜片变形导致的误判。”
  荀文倩想了一会,有些担心。那篇文章署的是杨修的名字,但天子也是有建议的,甚至连这篇文章发出来都是天子的建议。如果被周群证明是错的,丢脸的不仅是杨修,还有天子。
  “他说得有道理吗?”
  “没实际比较,还不能断定,但是从他的推论来看,这个结论应该是合理的。”刘协迟疑了片刻,又道:“杨修的猜想没什么问题,但他的论据有问题。”
  “陛下也这么觉得?”
  “仔细想想,应该是这样。”刘协收起文章。“他那望远镜再好,毕竟还是透射式,放大倍数有限,应该看不出河外星系的形状。我当时也是……”
  荀文倩一愣,将坚果送往刘协口中的手停住了,刘协挺起身子,伸长脖子,才将坚果吃到口中。一看荀文倩的神态,他也醒悟过来,自己刚才说的话不合逻辑,有露馅的嫌疑。
  “怎么了?”
  “陛下……知道真正的答案?”
  刘协眨眨眼睛,笑道:“你猜。”
  “天道玄远,君心似海,臣妾愚钝,猜不出来。”荀文倩半开玩笑地说道。
  刘协想了想,神情严肃地说道:“所谓真正的答案,可能就像远处的高山,我们很难真正触及。可是只要坚持走下去,不断的修正自己,总会越来越近。杨修的证据可能有问题,但他的猜想是合乎情理的,我认为是对的。只是如何才能证明这个猜想是对的,可能还要花一些时间。”


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胸中块垒
  刘协对周群的文章评价很高。
  周群虽然指出了杨修的错误,可能让他有些脸上无光,但周群的观测却进一步支持了宣夜说,而且推理、论证也算得上严谨,已经有点实证的味道了。
  不愧是研究天文的人。
  在中国古代,最讲究实证的学问有两门:一是天文,一是兵法。
  天文不仅关系到农业耕作,更关系到日食、月食之类的异常天象。因为天人合一的思想,异常天象往往会和人事联系在一起,出现异常天象,朝廷必须有所反应。如果搞错了,是会出大问题的。
  所以中国古代的天文学非常发达,与天文有关的算学也成就很高。虽然没有出现古希腊那种基于公理的几何学,但实操能力一点也不弱。
  甚至可以说,相比于基于公理的几何学注重体系推演,东方的算学更注意实用。
  问题在于唐宋以后,尤其是宋以后,儒生当道,高谈义理,却轻视实学,经金、元侵扰,传承中断,很多计算技巧都失传了,后人根本不知道先人曾经到达什么样的高度。就算将古籍摆在他们面前,也没几个人能看得懂。
  明朝中期,当西方数学传入中原时,天元术、四元术、增乘开方法之类的方法都失传,甚至连《九章算术》都没几个人知道。
  当然,西方的数学也难逃类似的命运,曾经失传了很长一段时间。只不过他们运气好一点,得益于阿拉伯的保存,后来又重新发现,并传回欧洲。
  所以,要保证文明不会失传,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播种,散布得越广,绝种的可能性就越小。
  刘协汲汲于西征,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在里面。
  如果能趁此机会征服西域,将华夏文明的种子撒遍几大洲,就算将来有什么天灾人祸,东方不亮西方亮,南方不行北方行,总不至于团灭。
  这还是最坏的打算。
  如果不那么悲观,他能成功的将华夏文明引到更高的层次,也许可以跳过那个兴衰荣辱的周期率大坑,从此走上欣欣向荣的光明大道。
  酒食刚上好,荀彧夫妇回来了。
  刘协坐了起来,笑道:“荀君倒是回来得及时,否则我只能独饮了。”
  荀彧拱拱手,连称惭愧,入座之后,端起酒杯,先自罚三杯。
  汉人好酒,荀彧也不例外。他的酒量不错,据说能饮三斗而不乱。按照后世的说法,一扎啤酒漱漱口。
  “荀君这是借酒浇愁么?”刘协调侃道。
  “臣何愁之有?”荀彧顺势反问。
  “破壁无门。”刘协拿起筷子,夹了一颗盐豆,送入口中,嚼着咯嘣响。
  “破壁……”荀彧沉吟着,心中仿佛被什么东西触动了。
  这几年,他过得很辛苦。不是身体上的苦,而是心理上的苦。
  他想跟上天子的步伐,开创一个新时代,但他总是慢一步,总是无法让天子满意,仿佛陷入了泥潭,无法脱身,越是用力,陷得越深。
  他甚至开始怀疑,是自己才华不够,还是天子错了?
  “百年守旧易,十年破壁难。从董仲舒兴儒门算起,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就算是从光武帝复兴算起,也有一百五六十年。习气已成,想革故鼎新,谈何容易?荀子当年为一代儒宗,意欲振兴儒门,都未能成功,反而因为两个弟子走得太远,成了异端,至今难以正名。你想重振儒门,又哪有那么容易。”
  荀彧露出一抹苦笑,几次欲言又止,最后还是一仰脖子,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天子的话说到了他的心坎上,但他却不能轻易附和。
  天子的手段,他是见识过的,焉知他现在不是故意为之?
  “荀君,不管你信不信,我都不妨告诉你。”刘协提起酒壶,给荀彧添了一杯酒。“我比你们更希望垂拱而治,以一人治天下,既不可能,也没必要。每天有那么多事要过问,就算是天才也会被累死,哪有清闲的时候。我不想做秦始皇,累得英年早逝,还留下了暴君的骂名。”
  荀彧双手端着酒杯,沉默了片刻,抬起头,打量着刘协。
  “恕臣冒昧。既然如此,陛下何不归政三公,还要留着兵权?”
  刘协无声一笑。“我为何留着兵权不放,你心里没数吗?”
  “臣愚钝。”
  “你不是愚钝,你是装糊涂。”刘协端起酒杯,和荀彧轻轻碰了一下,然后一饮而尽。他品了品酒,很是满意。虽说是九蒸之酒,比普通的酒更烈,毕竟不是蒸馏酒,也就是十几度的样子,正适合这种喝法,豪爽而不易醉。
  荀彧吓了一跳,连忙放下酒杯,离席拜服在地。“臣岂敢。”
  荀文倩母女见状,也有些紧张,不约而同的放下了手中的筷子。
  “起来吧,这里不是朝堂,不用那么客气。”刘协摆摆手。“机会难得,我今天和你说几句心里话。你信也好,不信也好,全看缘份。”
  “臣洗耳恭听。”
  刘协又倒了一杯酒,端在手中。“荀君觉得,人最需要的东西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