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道天下-第6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话间,楼船收起风帆,缓缓靠岸。没等停稳,曹彰纵身一跃,上了船,借着冲劲来到曹冲面前,哈哈一笑。“仓舒,你长得真高。”张开双臂,将曹冲抱在怀中,用力拍了拍他的后背。“很好,壮实得很。”
  曹冲也用力抱住了曹彰的腰,将他抱了起来。“阿兄这筋骨坚韧有弹性,一摸就知道腰力极佳,弓马纯熟。”
  “那当然。”曹彰哈哈大笑。
  曹丕、曹植也走了过来,与曹冲见礼。
  曹冲热情地拥抱了他们,相谈甚欢。尤其是曹丕,他拉着曹丕的手,问了曹丕后,又问起长兄曹昂。得知曹昂赴任郁林后一切顺利,他非常高兴,又埋怨曹丕没有将这些好消息及时通报父亲曹操。
  曹丕有些尴尬,连连点头答应。
  曹操改任燕然都护后,只带了曹冲一人上任,又对卞夫人母子不闻不问,曹丕心里是有怨恨的,这些年也一直没有和曹操通信。
  上了岸,兄弟四人挤进一辆大车,曹冲又与曹植交流起算学来。两人说得热闹,曹丕、曹彰都插不上话,面面相觑之余,却难得的有了共同语言。
  “看来我们曹氏要出大学者了。”
  “你也可以。”曹彰说道:“你虽然比不上他们两个,比其他人还是要强很多的。散骑的事,你也不要急,什么时候考都行的。武艺这种事,不是会就行,还要精熟。你就是练得太少。”
  曹丕赞同地点了点头。
  他的武艺不差,就是训练不够。到了行在,问过曹彰才知道,天子身边的散骑、郎官都是每日习武,不仅要自己练,还要对练,比他想象的更努力。
  相比之下,他的对练经验太少。自己演练的时候不好,一对练就慌了,很多妙招用不出来。
  “还有啊,浮屠道虽然有趣,却过于玄远,与清谈无异。天子虽然不反对个人修行,却不可能让浮屠道大行于事。你如果为功名计,就不要在这上面花心思了。”
  曹丕刚要说话,曹冲接过话题。“兄长,陛下对浮屠道是什么态度?”
  曹彰有些意外。“你还知道浮屠道?”
  “浮屠道从西域传来,草原上信奉浮屠道的比中原多。阿翁对此也颇感兴趣,经常和郭祭酒讨论。我耳濡目染,也听了一些,只是不仅没弄明白,反而更糊涂了。”
  曹彰挠挠头,神情尴尬。“我也不关心这些,只是偶尔听天子说过几句。你要是真想弄清楚,等见驾的时候直接问天子吧。别看读浮屠经的人那么多,真正能搞明白浮屠道的人,可能也就是天子一人。”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一对神童
  到了行在,曹丕先领着曹冲去见卞夫人。
  卞夫人看到曹冲,也为他的身高惊讶不已。问了曹操的近况后,又问起丁夫人等人。
  曹操北上,妻妾和众多子女都留在了长安,只有卞夫人授了官职,一直跟着天子行走。时间久了,她对丁夫人不满也就淡了,只是互相之间形同陌路,一直没什么消息往来。
  在曹冲面前,她多少要表示一下礼仪。
  曹冲南来的时候,经过关中,曾与丁夫人等人相聚,了解一些情况,当下一一相告。
  总体来说,丁夫人等人过得很安逸。关中这几年发展很快,很多地方都在重修,已经看不到多少战争的痕迹了。
  卞夫人听了,也不禁心生感慨。
  她这些年跟着行在,走了不少地方,眼界大开,但安逸是真的谈不上。
  眼看着天下将定,天子西征的筹备也渐次开始,她不得不考虑几年之后的生活安排。她只是个妇人,又不通武艺,不太可能跟着天子西征的。
  “你到行在来考童子郎,将来是要随天子西行吗?”
  曹冲躬身一拜。“夫人面前,不敢隐瞒。不仅是我有意随天子西行,阿翁本人也有些意,只是不知天子能否恩准。若夫人能促成此事,阿翁感激不尽。”
  卞夫人打量了曹冲两眼,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她一听就懂,曹操想西行可不是为他自己。他当初的志向就是做个征西将军,如今官居燕然都护,早就心满意足,没有必要在半百之后还要去万里之外征战。
  他这么做的目的只有一个:为曹冲铺路。
  曹冲天赋过人,但他毕竟是庶子,有丁夫人那个妒妇在,曹昂的嗣子之位可不动摇。曹冲没有继承权,只能自己去打拼。曹操担心他难出头,要亲自上阵,卖个老脸。
  他还真是用心,只可惜他的眼里只有曹冲,没有其他人。
  “我尽力而为。不过我只是一个尚食监,能与天子对话的机会有限,未必有机会进言。”
  “有夫人这片心意便够了。”曹冲看向一旁的曹丕等人,含笑说道:“何况还有几位兄长帮衬,我想会如愿的。有朝一日,我父子兄弟随驾西征,有文有武,有内有外,建功立业想来不是难事。”
  卞夫人心中一动,嘴角挑起一抹笑意。
  算那老贼识趣,这小子也会说话。
  ——
  得知曹冲来到行在,刘协很快就抽空接见了他。
  巧的是,周不疑正好当值,奉诏传曹冲进见。
  几步路的功夫,两人就谈得投机,宛若多年好友。
  刘协远远地看见,不禁感慨天意弄人。
  不过值得庆幸的事,不出意外的话,曹冲不太可能早夭,而周不疑也不会因为曹操的担心而死于非命。二十年之后,他们都将成为大汉的栋梁,甚至更早。
  科学史上,很多天才大牛最耀眼的成果都出现在三十岁以前。
  曹冲来到跟前,向刘协行礼。
  刘协这才意识到,曹冲的身高超出预期,完全不像一个九岁的孩子,更不像是曹操的种。
  难道天才不仅是脑子好,还能长身高?
  “你的母亲很高吗?”
  曹冲听得太多这样的问题,恭敬地答道:“臣母虽然高挑,却不过七尺。臣的身高与陛下新政有关。北疆多肉奶,于儿童身体有益。不仅是臣的身高优于前辈,关中儿童也大多比预期的高一些,尤其是十岁上下的。”
  刘协恍然,但却没有就此结束这个话题。“为何是十岁上下的?”
  “蒙陛下新政所赐,关中这几年生活安定,百姓安居乐业,衣食充足,时常还有从凉州运来的牛羊充作肉食。丁男、丁女因此康健,却影响不了身高,未使男女尚未长成,才有可能长得更高。在此之中,十岁上下的受益最多,自然比父兄更高一些。”
  刘协听曹冲讲述,很是满意。
  这个结果早在他预料之中,也是他一直希望的结果。
  身高和人种的关系不大,却和营养的关系很大。可是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北疆的游牧民族并不比汉人高大,所以一般人想不到肉食和奶制品对身高的影响会这么大。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普通的游牧民族根本不可能天天吃肉,他们的营养水平远远不如农耕民族的普通百姓,甚至常常处于半饥饿状态,身高自然看不出优势。
  肉奶的意义,在充足供应的前提下才能充分体现。
  曹冲就是最直接的例子,而关中、河东一带的百姓稍弱一些,却也比其他地方的好多了。
  这个道理并不复杂,可是曹冲能看得明白,说得清楚,说明他的思维很清晰,又愿意去思考这些看似并不高深的问题,这是很难得的。
  饱食终日,却不愿意干点实事的权贵子弟太多了。
  相比于普通百姓,世家的确人才更多,但那是以更大的消耗为代价的。论效率和成本,精英教育永远不如普及国民教育来得实在,鼓吹精英教育的不是屁股歪,就是脑子有问题。
  这也是他一直推行教化的理论依据。
  他坚信国民教育才是强国的基础,在普及教育的基础上出现天才、精英是顺理成章的事。推行快乐教育,舍弃绝大多数普通人,将资源集中在少数精英身上,是不可能实现王道的,不是朝廷或者国家应该干的事。
  刘协随即又问了曹冲的学问,主要集中在讲武堂用的算学讲义上。
  他知道曹操有渠道,能搞到这些对普通人来说是机密的资料。他本人也一直不反对这一点,还准备印行天下,只是进度跟不上讲授,这才给人一种保密的错觉。
  其实基础理论有什么好保密的呢,他恨不得越多人知道越好。
  曹冲对答如流。
  即使有几个问题不是很准确,刘协也能感觉到他已经用了功,只是路径选择错了,又没有真正明白的人指点,有一层窗户纸没有戳破。
  面授和函授还是有区别的。
  刘协很满意,随即接受了曹冲为童子郎的申请,让他与周不疑为伴。
  曹冲谢恩后,提出了关于浮屠道的疑问。
  在曹昂赴任,经过行在时,刘协就听曹昂提起过浮屠道。
  虽然朝廷明文规定,严禁浮屠道公开传道,只限个人作为兴趣爱好研读,否则没收家产,让他们做苦行僧。但浮屠道依然大受欢迎,甚至有人甘愿放弃家产,抛妻弃子,舍身入道。
  如今又听说草原上有不少人信奉浮屠道,他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否则将来西征肯定会遇到麻烦。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章 上士证道
  刘协想了想,决定好好阐述一下这个问题,为将来解决浮屠道打下基础。
  实际上,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浮屠道存在,道教、儒教同样难以避免。
  简而言之,这就是哲学与政治、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人生在世,要不要哲学,要不要理想?
  当然要,没有哲学,没有理想,人类就不足以成为人类。
  人与动物的区别,有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超出生理的心理特征,也就是常被人挂在嘴边的道德和星空。
  但是过于强调哲学和理想,也是不行的。
  哲学和理想之所以诱人,就是因为脱离了当前的现实,给人以无限的空间。
  但人毕竟不能脱离当前的现实,只能以当前的现实为基础,一步步地进行,而不是一朝领悟,立地成佛,马上就可以遨游太空,无牵无挂。
  就像道教炼丹、养生,羽化登仙是不可能的,但医学研究深入,养生之术大行,能够延年益寿却是实实在在的。
  佛教为什么能大行其道?
  在他看来,有两个原因:一是佛教重来世,而来世往往不可验证,无法证伪。二是佛教有研究医学的传统,能解除信众的一些现实问题。
  前者可以安抚对现实绝望的人,给他们以希望,缓解心理上的痛苦。后者则可以吸引更多的普通人,缓解他们生理上的痛苦。
  佛教传入中原数百年,一直不温不火,只在富贵闲人之间传播,当作清谈的话题。南北朝时期突然大行其道,正是因为南北朝时期的几百年动乱连贵族都无法保证未来,看不到希望,只能寄托于来世。至于普通百姓,更是朝不保夕,无时不在痛苦之中。谁能给他治病,给他一口粥吃,他就信谁。
  其实南北朝时期大兴的不仅是佛教,道教也是如此。只不过道教重此世,有实力去炼丹、修行的人太少,所以道教还是局限在高层权贵,无法落地。
  除此之外,道教发端于民间,在理论上先天不足,远不如发端于贵族精英的佛教来得严密、自洽,对喜欢清谈玄理的中原精英吸引力天然不足。
  所以中原精英常常是嘴上谈佛理——讲情趣,身体服金丹——求长生。
  “我对浮屠道的道理并不精通。”刘协开门见山。“但是有一点,我可以确定浮屠不能大行于世,那就是国家离不开财政,而财政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户口。浮屠道重出世,不从俗世规矩,不纳赋税,甚至不重婚姻。若人人如此,国家如何存在,种族如何延续?”
  曹冲沉思半晌。“所以陛下严禁浮屠道,是着眼于浮屠道不利于治的弊端?”
  “然。”
  “那陛下以为,浮屠道的道理是否有可取之处?”
  刘协想了一会儿。“当然有,但是能注意到这一点的人并不多。”
  “臣冒昧,敢请陛下指点,愿遵照而行。”
  “不为眼前幻象所惑,穷究其理,直至本原。”刘协级缓说道:“眼见不一定为实,也可能是幻象。用理性去分析、判断,找到幻象背后的真相,才有可能真正领悟大道。”
  周不疑忍不住说道:“依陛下之见,浮屠道所言之空是否即为大道?”
  刘协诧异地看着周不疑。“你也读了浮屠经?”
  周不疑有些窘迫。“闲暇时读过一些,疑惑甚多。”
  刘协苦笑。
  果然容易被佛教吸引的人有两种人,一种是极聪明的,一种是极笨的。前者能知佛学之妙,他们在乎的是学理,欣赏四大皆空的玄远。后者只是迷信,甚至连经书都读不懂,只知道念“阿弥陀佛”,幻想着死后能上西天。
  和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