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崛起在清末之中法战争-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次奕匡却没有感到一丝的难受反而感到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这大朝刚刚结束不久的恭王一党和太后一党的政治斗争,为什么后党赢了,王党输了。明眼人都知道所谓的战事不利只是慈禧太后撤销恭亲王奕及其党羽一切职务的借口,深谙政治权谋的奕匡明白恭亲王奕之所以在政治斗争中输给了慈禧是因为奕没有地方上的实力派的支持。

    原本和恭亲王同一战线的洋务运动的二号人物李鸿章在和慈禧和奕匡斗争最激烈的时候,背后捅了奕一刀站在了慈禧的阵营里。同时奕匡也明白,李鸿章为什么会出卖奕匡,因为只有这样他李鸿章才能有机会取代奕成为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同时掌握大清的内外权利。

    因缘际会之下自己也进入了大清的政坛的核心,奕匡从恭亲王的倒台得到一个经验,那就是要想在这险恶的政坛上站稳脚跟那么就必须有一个地方的实力派的大员的支持。很明显毫无背景,位卑官小的但是又很有实力的冯相荣很适合作为自己在地方上的盟友。

    只要自己现在好好的帮冯相荣一把,到时候那个年纪轻轻的愣小子一定会对自己死心踏地的。想到这奕匡心里忍不住窃喜。

    只是奕匡永远都想不到老头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要是原来的冯相荣突然被奕匡捧到高位上去,肯定会对他的提拔之恩心怀感激,说不定还能真的为他死心塌地的卖命。但是现在的冯相荣可是从后世来的,可是以推翻满清为己任,根本就不能为他卖命。

    “奴才以为不如把左季高(左宗棠)从福建调任回朝廷,重新把左季高调回到军机处。调任冯子材为闽浙总督,冯相荣为福建巡抚。”奕匡道。

    “你说什么,庆郡王你说调任冯子材为闽浙总督,奴才还勉强同意;但是你让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年当任一省的巡抚那未免也太儿戏了吧。庆郡王你该不会是又收了人家的大礼才拼命为冯相荣说好话吧。”额勒和布失声说道。

    礼亲王世铎,和醇亲王奕譞也出声赞同道。毕竟让一个毫无连五品官员都不是的一个小将一下子提拔到正二品的官位,这这些人的眼中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

    慈禧看着跪在地上的奕匡心中闪过一丝疑惑,猜测着奕匡的心里的真实想法。“奕匡,就算那个叫冯相荣的小将给大清立下了大功,朝廷也不可能一下子提拔到正二品的巡抚一职上吧。”

    奕匡提起精神朗声道“太后,你也知道自从大清和法国交战以来,大清的顶梁柱的左季高忧心战事身体越发的虚弱以至病倒。太后体恤,派了太医给左季高就诊过。应该也知道太医说过,如果左季高不安心养病的话恐怕活不过今年了。

    只是福建马尾惨败传来,左季高顾不得病体,坚持要到福建福建督办闽海军务,虽然左季高挽救了战局;但是他的身体却被拖垮了。太后,左季高乃我大清的顶梁柱,大清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这左季高要是走了,谁来接替左季高挑起我大清的梁柱,在西方英法俄侵犯我大清之时又有谁可以站出来,挡住英法俄之军队?靠李鸿章的淮军,太后恕奴才直言,李鸿章的淮军也就配在那些泥腿子面前逞逞威风。要是让李鸿章和英法俄之军队交手恐怕未战就已胆怯了。到时候大清是不是又得签下丧权辱国的条约,以求和平呢?

    同时太后,这左季高走后大清还有什么人可以制衡的住李鸿章及其淮军吗?大清的军事大权能不落到李鸿章的手中吗?到时要是李鸿章生出个什么异心,朝廷还能靠什么治的李鸿章吗?

    天佑我大清,天佑我爱新觉罗氏。这左季高走后,给大清送来了个冯相荣。太后奴才以为,这提拔冯相荣为福建巡抚并不为过。

    同时奴才以为得在冯相荣担任福建巡抚以后制造冯相荣和李鸿章的矛盾,并且刻意的偏袒冯相荣以让心思狭隘的李鸿章记恨冯相荣,让他们二人结仇。这样下李鸿章和冯相荣二人才会老老实实的为大清效忠,不至于生出什么异心来。”奕匡平时昏庸的头脑今天难得的聪明了次,句句话直指问题的核心,同时奕匡也很客观的道出了李鸿章的淮军是靠不住的。

    听了奕匡的话后,慈禧这才想起太医就诊左宗棠时下的诊断。回想起前几日自己派人随左季高去福建照顾他身体的陈太医的的奏折中写道左季高的病情已经回天乏术,非人力可为了,要朝廷早做准备。左宗棠要走了,走了也好,这个汉人太强硬,太无拘束,甚至在万寿圣节也不参加行礼。同时这大清的栋梁就要走了,自己就得再找一个人来扛起大清的梁柱。只是可惜的是这李鸿章和他的淮军实在是不争气啊,确实向奕匡说的那样没办法挑起大清的顶梁。

    作为清朝的真正掌权人,慈禧知道不能让手下的大臣太过于亲密,必须让他们心怀间隙,这样下面的大臣才不会达成一块,架空自己。如果一派的势力占了上风,那么自己就得出手扶植处在下风的另一派,直到两派重新达到平衡。这样自己才能让下面的奴才时时刻刻的把自己放在心里,讨好自己。因此自己该准备给李鸿章找个对手,不至于让李鸿章的淮军肆无忌惮的发展,形成尾大不掉之势。

    慈禧上上下下认认真真的打量跪在地上的奕匡,突然发觉平常显得昏庸无知的奕匡还是有一点的脑子的,至少知道在心里防备着汉臣,让他们心怀间隙,不至于打成一片欺压朝廷,同时扶持弱的一派,打压强势的一派,以利于满人的统治。

    ps:呼唤推荐票
………………………………

第四十六章 如愿以偿

    “奕匡啊,想不到你还能想到这层啊,哀家果然没有看错你。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正好你们几个军机大臣都在,你们觉得奕匡的提议怎么样啊?说说你们的想法?”慈禧的的话像是正在询问跪在地上的大臣,但是她的语气却深深的透露着一股命令的味道,那种说一不二的霸道。

    跪在地上的其他几个军机大臣明显的对奕匡今天的惊人之语颇感意外,什么时候只会捞钱被人讥讽为庆那公司的奕匡居然有这等见识,看来平时这小子的昏庸愚昧都是装出来的啊。

    听到头上传来的问话,跪在地上的的几个军机大臣心里对慈禧的话感到很不屑。

    先不说奕匡的提议非常的有道理:此时朝廷正应该借左季高未死之前,李左二人的政治平衡还未打破,尽快的扶植起冯相荣以让左季高病亡之后让其取代左季高之为和李鸿章对抗;就算是奕匡的话毫无道理,一派胡言,你慈禧太后都同意的事情,我们这些做奴才的敢不同意,前任王党的军机大臣可是我们的前车之鉴。

    就算是你拿着刀架让这些这些视慈禧如天的奴才拒绝慈禧的命令恐怕都没有一丝的可能。“奴才附议。”跪在地上的几个大臣不约而同的道。

    看到地上的大臣们明白自己的意思后,明智的同意了奕匡的话,慈禧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迷人的微笑。“那好吧,就按奕匡说的话办,你们几个拟下旨,把冯子材调任为闽浙总督,冯相荣调任为福建巡抚;至于左宗棠”说到这慈禧的脑海中又现出了那个生性傲慢,态度强硬的汉臣“调任左宗棠回军机处吧,同时下旨让他回到京城后好好在家养病。”

    接着慈禧又语出惊人的道“自从大清和法国人交战以来,所耗军费已达千万两之巨,大清的国库早已空空如也。哀家想要借着这个大捷和法国人议和,你们觉得怎么样啊?”

    跪在地上的醇亲王奕譞,礼亲王士铎等人明显的被慈禧的惊人之语给吓住了。虽然他们几个军机大臣没想办法像左宗棠,李鸿章等人那样对军事方面极为精通,但是既然身为军机大臣管着军国大事,那必然对军事还是有些了解的。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清军明显处于决定性的优势,只要朝廷一声令下,冯相荣和冯子材必然能够在法国援军派来之前光复越南全境。只是以目前慈禧的想法来看,这一切都已经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跪在地上的几个人没有一个敢回答答慈禧的问话:要是反驳了慈禧的想法,那么以慈禧的为人,自己必定会被慈禧记恨与心中。至于被慈禧记恨在心中的可怕后果,几个人想都不感想;但是要是同意了慈禧的想法,让天下人知道了的话,那么恐怕光大清朝的每个百姓的涂抹就能把自己给淹死。

    几个大臣们都很明智的闭上了嘴巴,一个个都不吭声。但是他们的行为很明显的激怒了这个能够主宰他们生杀大权的慈禧太后。

    “你们这是怎么了,一个个都成哑巴了,说话啊?”慈禧拍了拍桌子,怒气冲冲的道。

    “额勒和布,你先说?”慈禧指了指自己跪在地上的心腹道。

    额勒和布听到自己被慈禧选中后,心中想到是不是自己今天出门的时候忘了给祖宗烧香了,怎么这么倒霉偏偏就被慈禧给选中了。只是额勒和布根本就没有胆量违逆慈禧的意思,因为他知道自己之所以能当上这军机大臣的职务完全是因为自己很听话。因此额勒和布只能无奈的出声同意了慈禧的想法,要求朝廷和法国人议和。

    听到有人出头当替罪羊后,奕匡,士铎等人连忙也献媚的同意了慈禧的想法。

    “嗯,既然你们几个大臣都要求朝廷和法国人议和,哀家就准了你们的要求。至于议和的人选就让李鸿章去吧。这李鸿章虽然打战不厉害,但是挺会和洋人打交道的,而且总会稳住那些让哀家头疼的英法人。不过李鸿章的胆子比较小,老是被法国人欺负,这次就让打了胜战的冯相荣参与议和之后再到福建上任吧。”

    听到慈禧又派出李鸿章和法国人议和,跪在地上的几人知道又要糟了。如果说恭亲王奕因为和外国人打交道而被人们讥讽为“鬼子六”的话,那么明显比奕更会向英法等国献媚的李鸿章完完全全的可以称的上是卖国贼。

    只是幸好这次取得大捷的冯相荣会参加议和,希望他能向战场上那样在和法国人的议和中力挽狂澜。

    直隶总督府里,李鸿章接到前方传来的捷报时,笑了笑平淡的对他身边的张佩伦“恐怕又是哪个胆大无知的将领向朝廷谎报军情,编造的战功吧。真是不知死活,等到东窗事发之后看这个冯子材及其儿子冯相荣怎么收拾。”

    张佩伦点了点头,心有余悸的道“是啊,我曾经在福建和法军交战过。发现法军确实不愧为西方强国,大清不管是在海军或者陆军和法国相比,差距甚远呢!中堂大人不是早已建议朝廷和法国人议和吗?现在朝廷也同意你的奏折让您暗中和法国展开谈判;依我看中堂大人不如早点答应法国人的要求,签下合约。免得一战下来,伤了大清的元气,导致局面崩坏,到时候朝廷怪罪于中堂大人身上那就不好了。”

    李鸿章挥了挥手笑着对张佩伦道“真到了那个时候,那么宫里的那位就不是要怪罪于我李某人了,而是会百般的讨好我李某人了。至于为什么不尽快答应法国人的要求,你忘了吗?福建的那位虽然已经一只脚踏进了棺材里了,但是他不是还没咽气吗?

    同时,法国人的要求也太高了。要是我李某人在这种情况下同意法国人的要求签下合约,到时候福建的那位快要入土的武夫又肯定会骂完我李某人才肯咽气。出力又不讨好的事情,我这是何苦呢?

    不如等越南那边再次惨败后,我李某人也好借着这个战败同意法国人的条件,签下合约啊。免得到时候,我李某人出力之后,成了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

    听了李鸿章的解释后,张佩伦一脸佩服的说道“还是中堂大人明见,小的万分佩服。这大清的顶梁柱也只有中堂大人能够抗起来。”

    张佩伦的话刚落下,李鸿章的管家就走了进来。“老爷,英国大使格维纳有事要拜访老爷您,现在已在厅外候着了,不知道老爷愿不愿意见他一面,如果不愿意的话小的这就把他赶走。”

    ps:这张字数比较少,大家原谅着个。
………………………………

第四十七章 准备和谈了

    李鸿章听了管家的话感到很奇怪,他知道英国人可是属于那种无事不登三宝殿的人。一想到英国人的狡诈,李鸿章就万分的头痛。

    李鸿章那张跟苦瓜似的脸拉的更长了,他苦笑着对着一边的张佩纶点了点头道“我还是先出去见见那个英国公使吧,免得他们又借机闹事。”

    厅堂里的格维纳一看到李鸿章走了出来就迎了上去,嘴角微微翘起“李中堂,恭喜啊!”

    听了格维纳的话,李鸿章觉得非常的纳闷,这个英国佬怎么无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