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牟明-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唷,看来我们回来得正好,赶上吃鱼了。”
  “兄长!”
  小济放下碗就跑了出去,看得杭敏好不妒忌,什么时候自己这个亲二舅才能被这小子如此挂念呢。
  有了周秦川和苏幼蓉,还有秦氏兄妹的加入,饭菜显然不够,不过在场之人,除了杭敏都是手脚麻利之辈,很快,小济他们当日剩下的鱼获就全部下了锅。
  吃过餔食,苏幼蓉和秦琪仍旧如同往常一般,教几个孩子读书习字,一直到亥初初刻(晚上九点多),侍剑带着唐丹告辞,顺带送走小九,秦氏兄妹也自离去。
  杭敏落在最后,看着苏幼蓉招呼小济进厢房睡觉之后,这才打算离开,却被周秦川给叫住了。
  “有事儿,周老弟?”杭敏问道。
  说起来,几人相互间的称呼一开始也是颇令大家烦扰,小济视周秦川为兄,按理杭敏就算长辈了。
  可偏偏他年岁虽大了一些,但也未到而立之年,彼此间的年龄相去不远,若周秦川跟着小济叫‘杭叔’的话,双方都有些尴尬。
  最后商定,辈分一事大伙儿各论各的。
  “嗯,好事儿。”
  周秦川把杭敏按在胡椅上坐好,又递了碗茶过去,“今日好事连连啊,杭老兄,咱们的人在瓜州一带找到了金矿和银矿。”
  尽管知道西域一带矿藏丰富,不过能这么快就有所斩获,周秦川还是始料未及。
  此时的黄金在大明算不上流通货币,拿去交易的话有些吃亏,听王越说,明初之时,太祖曾经规定,一两黄金折合四两白银,如果这么算的话就亏大了。
  大明如今立国近百年,白银比国朝初期多了不少,黄金相应地也涨了一些,但与白银的比例,最多在一比五到一比六之间,别说与后世相比,就是与明代中晚期的一比八到一比十相较,都便宜得太多了。
  虽然心疼黄金价贱,不过该用还是得用,好在发现金矿的同时,也发现了银矿,只是这银矿作为伴生矿,开采出来还得冶炼分离一番,但这就不干周秦川的事儿了,自有板升城的那些工匠去烦心。
  当初虽然周秦川同秦博说好的,不管找矿之事,但找到石炭之后,秦博兴致甚高,尤其对周秦川口中的其他矿藏更感兴趣,自然没有让他逍遥的道理。
  周秦川不得不与其他工匠一道,装模作样地到处找矿,好在工匠之中有能人,老天也给面子,很快就有了不小的斩获。
  至于后续的冶炼铸造等事,就与他不相干了,别说他在后世只是个经济专业还未毕业的大学生,就是冶炼专业,在这里也未必用得上。
  后世的冶炼铸造是建立在强大的整体工业基础之上的,而此时的大明,包括关西在内,连蒸汽时代都还没进入,土法冶炼、手工铸造,又有几人能搞得定呢,那些穿越到古代,凭一己之力就能打造完成工业基础的人,不是天才就是妖孽,周秦川自问这两者都与他无关。
  “哦,恭喜恭喜。”杭敏拱手道贺,“看来瓦剌卫今后入关,不论是朝贡还是做买卖,都不愁银钱了。”
  周秦川的兴致也来了,兴奋地接着说道:
  “除了金矿银矿,还有铁矿、芒硝和玉石矿,都找到了,只是一时人手不足,目前只能以金、银、玉石这三者为主,特别是敦煌玉,得先尽量多的采些出来,以便明年开春后进京朝贡。”
  对,朝贡!
  杭敏这才反应过来,白银倒也罢了,黄金和玉石都能拿来进贡朝廷,档次远比其他部落的牛马皮毛要高多了。
  先前他还奇怪,不论发现什么矿藏,都是瓦剌卫的事儿,基本与他这个纸糊的千户无关,周秦川同他说这些作甚。
  原来是在为明年入京朝贡做准备,以便借朝贡为名头,将济儿送归泰安。
  “多谢了,周老弟,难得你如此上心。”杭敏诚心相谢。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该当的。”周秦川摆摆手,“朝贡什么的不过是小事而已,今晚将杭老兄留下,为的是告诉你我瓦剌卫商定的一件大事。”
  “何事?”杭敏面色也郑重了起来,他知道此事定然同他、同济儿有关。
  “不用如此紧张,杭老兄,都说了是好事。”
  周秦川笑道:
  “这些天因为找矿一事耽误了,不然早该定下来的。
  我和顺宁王博罗纳哈勒、瓦剌卫公主齐齐克,还有长史王越,统领王善武和梁五商讨过了,决定每年最少拿出瓦剌卫一成的收益,全力助小济登上皇位。”
  “当真?”杭敏激动得站了起来,随后又吭吭哧哧地说道,“这……这不合适吧?”
  自那晚他同周秦川摊牌之后,很快,通过周秦川,瓦剌卫这几个主要头目也都知道了此事。


第304章 丁口

  杭敏本就想同瓦剌卫交好,争取对方支持,对此自是没有异议。
  瓦剌卫几个头目一番商讨之后,不出意料地同意了周秦川的建议,全力协助小济,先坐稳太子之位,然后登临帝位。
  身为汉人的王善武和梁五自不必说,能为当今太子效劳,那是三生有幸。
  作为蒙人的秦氏兄妹,虽然考虑的多些,却也没有反对。
  即便他们对大明的归属感和忠诚度不够,但奇货可居的道理还是懂的,小济一旦上位,能给瓦剌卫带来多少好处不言而喻。
  比如换个封地,又或者资助瓦剌卫壮大势力,以便向阿剌复仇。
  别看绰罗斯家族似乎是在也先手上突然崛起的,实际上历经了三代人的努力,这才雄视塞外。
  也失八秃之变后,算是一朝被打回了原形,若无外力资助,别说报得血仇,恢复以往荣光,就是保全自身、繁衍生息都未必能顺当。
  一旦有了大明的一国之君作为后盾,这些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锦上添花哪如雪中送炭,如今的小济虽然身份尊贵,但既然有人阻挠其成为九五至尊,甚至要取其性命,那不正是瓦剌卫邀好的最佳时机。
  “别激动,坐下喝茶。”周秦川安抚住杭敏,接着说道:
  “这不是合不合适的问题,而是必须如此。
  瓦剌卫上下既然决定要全力支持小济,自然会竭尽全力。
  他的安全保障,还有今后延请士人武夫作为班底,以便为登基做准备,哪一样不需要黄白之物,杭老兄就别客气了。”
  杭敏拱手一揖,“我代济儿、小妹,还有陛下,谢过瓦剌卫,谢过周纪善了。”
  周秦川说的确是实情,说白了,就是不论做什么事,有了钱粮,才能招纳人、使唤人,否则别人凭什么为你卖命。
  偏偏他们手头还真不算宽裕,杭允贤的开销是景泰帝从内库拨付的,每年都有定数,维持奢侈一点的生计没什么问题,想要广招人手,就捉襟见肘了。
  拉到关西的那些粮食,还是小妹用自己省下来的银钱买来的。
  而小济虽然身为皇太子,但毕竟年岁尚幼,没有开府建衙的资格,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收入。
  要不是杭敏之前那趟塞外之行收益不少,其他的青盐茶砖,还真置办不起。
  “一成只是初步的决议,若有所需,只要不影响瓦剌卫的生计,再多一些也无妨,还有,全卫上下的人手,也尽可调度。”周秦川又说道。
  “这……”杭敏大为感动,“周老弟,我就不说什么废话了,总之决计不会让你和瓦剌卫吃亏就是。”
  瓦剌卫一成的收益虽然没有具体数额,但以两万人马的规模,放羊牧马加上即将开垦的、规模越来越大的良田,折算成钱粮就不会少到哪里,至少要比杭允贤身为皇后的用度要多。
  如今更发现了金、银、玉等矿藏,这就更不得了了。
  “说的什么话,杭老兄,我等视小济为弟,什么吃亏不吃亏的。”周秦川回道。
  “对对对,是我说错话了,恕罪恕罪。”
  杭敏致歉道,经过这些天的查探,他发现以周秦川为首的瓦剌卫众头目,并未因为知道了济儿的真实身份,就变得战战兢兢,态度大变。
  而是仍如同以往一般,该打闹就打闹,该说笑就说笑,甚至读书出了差错,苏幼蓉和秦琪照骂不误。
  如此这般,反倒让杭敏放了心,这才是真正把济儿视作亲近之人的行径,而不是为了自身的荣华富贵。
  。。。。。。
  冬去春来,转眼已是景泰六年的初春季节。
  瓜州、沙洲两城的城外,各自建了数座大小不一的工坊,整日里叮当之声不绝于耳,煞是热闹。
  从他处开采出来的矿石,用车辆运送到此,开炉熔炼之后,自有工匠负责加工。
  金砖银锭,还有雕琢出来的敦煌玉,在城里的密库已然积攒了不少。
  甚至有几个工坊已经开始冶炼铁矿,准备开始打造兵刃甲胄了。
  在找到金银玉石等矿藏,开始冶炼金银、琢磨玉石之后,找矿的工作并未就此停止,此后又陆续找到了两座铁矿。
  虽然限于人手,一时未能像金银那般大规模开采,不过小规模的试采试炼还是有必要的。
  结果令人惊喜,板升城的工匠们依着故老相传的手艺,冶炼打造出来的兵刃,比起内地所造,俨然要更锋利坚韧一些。
  众人不知缘由,只能归结到神明身上,都叹大明钢出哈密、钢出关西之言不虚。
  只有周秦川隐约知道些底细,他记得在后世的网络上看过,西域一带的铁矿富含钒,含钒的铁矿冶炼成钢之后,弹性、强度大增,抗磨损和抗爆裂的性能极好,且耐高温和奇寒,是钢中难得的精品。
  还有,瓦剌卫的煤球除了供应自身所需之外,临近的安定卫和赤斤卫也用牛羊换了些拿去用,又小小地赚了一笔。
  总之,仅仅一冬的工夫,瓦剌卫就从之前丧家犬般的困境中走了出来,不但成了关西唯一拥有两座坚城的大部落,而且银钱不缺,不说富可敌国,但至少不用怎么发愁了。
  沙洲卫跟着王越采买粮食的队伍,从肃南迁来近千丁口,准备与瓦剌卫一道,共同开荒种地,开春后,道路好走,沙洲卫西迁的动作也会加快。
  只需如此这般过上数载,想必粮食也能自给了。
  除了粮食,青盐和茶砖也是必需品,只是茶树想要在关西一带种植有些困难,今后还是得求诸于外。
  至于青盐,周秦川倒不发愁,关西南部朵甘都司和罕东卫交接处的青海湖就是个大咸水湖,完全可以自行晒盐。
  只是先要用胡萝卜加大棒的方式,让这两家心服口服,然后三家一道,共同开采青海湖。
  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丁口,如今采矿、冶炼、铸造,再加上即将到来的春耕,瓦剌卫遍地开花,人手严重不足,哪里还有余力去青海湖晒盐。


第305章 朝贡

  周秦川与秦博等人几番商讨之后,都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得双管齐下,一方面得想办法到关内招揽汉人,另一方面就得把主意打到其余的关西六卫身上。
  这些事儿一时半会儿也急不来,眼下最要紧的,是准备贡品和人手,东进关内,去京师朝贡。
  这一趟,纳贡队伍可谓是身负几重重任,既是向朝廷示好,当然也是为了丰厚的回赐,还得采买有些短缺的粮食,更要把小济安全隐秘地送到泰安,以全周秦川对杭敏许下的诺言。
  这不,雪还未化尽,杭敏就坐不住了,匆匆找到周秦川,询问何时入关。
  “这事儿一时还真不能急,杭千户。”周秦川安抚道:
  “这一趟进京,除了纳贡,还得回复之前朝廷的谕令。
  既然瓦剌卫奉上谕整合关西,西御亦力把里,那这一趟赶赴京师,总不能只有咱们一家自说自话,得让其余六卫也参与进来,朝廷才能知道咱们都做了些什么事,对吧?”
  欲让朝廷认可,自然其余六卫不能缺席此次入京朝贡一事,当然了,口径也得统一一下。
  比如五卫是如何一见瓦剌卫拿出朝廷圣谕就放下宿怨,握手言欢的,随后七卫又是如何整合大军,击退亦力把里的,这些都需要七卫凑到一起,好好商量一番。
  “说得对,是我心急了。”杭敏定定心神,接着问道,“那不知其余六卫何时能抵达沙洲城?”
  “两天之前,顺宁王已经飞马传告各卫了,若无意外,当在旬日之内齐聚咱们沙洲,杭千户就再耐心一些,如何?”
  “使得,使得,反正我不操什么心,就当陪济儿再多玩几天好了。”杭敏说完,告辞离去。
  五日后,安定卫的人最先抵达沙洲,然后是赤斤卫,随后罕东卫、曲先卫、阿端卫陆续也到了。
  要说这几卫对瓦剌卫没有什么怨言是不可能的,瓜州城一战他们损兵折将不说,事后还被勒索了一半的精锐军兵,实力大损。
  不过瓦剌卫实力强大,连哈密卫亦不是对手,这五卫再有不满,也不敢作妖,秦博一声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