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丰臣遗梦-第2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月十三日,长吉关不堪轰击,终于有多段城墙坍塌,天野元政看准时机发动总攻,虽然守军在小笠原隆清的带领下进行了顽强抵抗,可面对近三万的毛利军,丰臣军逐渐不支,傍晚时分,剩余的一千三百余人退入关城死守,毛利军随即对关城进行包围。凌晨时分,不愿坐以待毙的隆清率丰臣军开始突围,战斗一直进行到中午时分,最终,丰臣军以损失七百人为代价,突出了毛利军的包围圈返回御东山城。

    战斗进行到这里,毛利军还是占据优势的:长吉关一战丰臣军死伤两千九百人,其中有两千四百人是隆清带来的援军;而毛利军总共死伤一千九百余人,其中还有近四成是交战首日中伏牺牲的,由此可见天野元政优秀的军事才能。

    经过两日休整,天野元政率领大军主力沿中山道继续行进,同时派军夺取了长束正家的居城水口城,断绝了伊势丰臣军对御东山的支援。十五日正午,毛利军主力抵达与御东山城数里之隔的八幡山,山上的八幡山城原是丰臣秀次的居城,一度曾是近江地区的经济中心,但是在秀次一族灭门后,此城也随之荒废。天野元政在山城旧址安营扎寨,准备在水口城的毛利军抵达御东山东南时,从西南方向发动对御东山城的进攻。

    此时御东山城仅剩三千六百人,小笠原隆清在从长吉关突围时腹部受伤,守城重任落到了早前从大和赶来支援的箸尾高春身上。高春是大和箸尾城城主,知行两万石,他自觉能力不足,在与隆清一番商量后,放弃了夜袭等奇袭方式,转而进行笼城,同时向远在北陆的前田利长求援。

    十六日清晨,大雾初开,毛利军吹响法螺号,除去留守本阵的三千人,两万两千大军分别八幡山和八风道对御东山城展开进攻。该城作为秀保早期的居城,且是“三都”(伏见、郡山、御东山)之一,一直是大和丰臣氏的重要据点,特别是伏见失守后,这里更是不容有失。

    箸尾高春自秀长时起便侍奉大和丰臣氏,得知御东山有难,他亲率三百军势前往支援。面对毛利军的猛攻,他更是亲赴前线指挥作战,极大鼓舞了丰臣军的士气。

    由于山势险峻,城池坚固,一天下来毛利军的进攻并未取得明显成果。天野元政思忖再三,决定断其水源,焚毁城下町,以围代攻,将丰臣军困死在御东山。换做他时,这确实是攻打坚城的常规方法,但天野元政忽略了一点,那便是山上的这支丰臣军并非孤军,援军随时可能赶来。

    此后,从十七日至二十五日的八天时间里,毛利军都是围而不攻,可丰臣军丝毫没有降意,且远在大坂的毛利辉元也担心夜长梦多,不断催促天野元政进行强攻。无奈之下,毛利军于二十六日再度发起进攻,此时小笠原隆清大病初愈,与箸尾高春一同指挥作战,丰臣军虽然断绝了水源,但城内储水仍够用数日,士气并未因此低落。相反毛利军在城下一呆就是十多天,且攻城未见起色,不免有些消极懈怠,攻势较最初几日也明显减弱许多。

    隆清深谙“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当天日落前竟带一支骑兵出城反击,打得毛利军抱头鼠窜,天野元政见势不妙鸣金收兵,虽说并未造成太大伤亡,但隆清此举还是削弱了毛利军的士气,军中厌战情绪滋生,更有农兵趁夜逃跑。

    战事的转折发生在二十七日,就在毛利军再度对御东山发起进攻时,前田利政率领北陆两万四千大军经北陆道杀至近江,绕过佐和山城抵达御东山北麓,小笠原隆清随即率军出城迎战毛利元康所率领的毛利军攻城主力。

    不消半刻,隆清便佯装败退,将毛利元康引至御东山和观音山之间的山谷,此时前田利政率大军从山谷北侧杀出,毛利军惊慌失措,且战且退,互相倾轧而死者竟达四百余人。隆清见状也率军调头封锁山谷南侧,与毛利元康展开激战。战斗一直持续到下午三时,直到天野元政派军赶来增援,丰臣前田联军才鸣金收兵。此役毛利军死伤近两千人,天野元政手中可用之兵已不足两万;反观丰臣军,目前总兵力达两万七千人,军势上已占据优势,且坐拥坚城,攻守之势已然逆转。

    当天深夜,天野元政决定撤军回大津城,并向毛利辉元求援,以期凭借三万大军在大津城与丰臣军展开决战。然而隆清和前田利政并不打算放虎归山,一场大规模夜袭势在必行。


………………………………

第三五〇章 毛利败退

    八幡山上,毛利军本阵内灯火通明,从山上到山脚下皆是警备森严,足轻们每二十人一组,在足轻大将的带领下不间断地巡逻查探,基本断绝了丰臣军夜袭的可能性。

    天野元政坐在阵内,与毛利元康等人商议下一步行动。由于对白天的战败心有余悸,且考虑到大军损失惨重,天野元政意欲尽早率部西撤,不过在此之前他要考虑好撤军方案,避免再次遭受丰臣军的偷袭。

    按照他的设想,毛利军可暂时拆分成前中殿三军,前军一万人,中军八千人,殿军两千人,其中殿军在前军安全抵达长吉关前,负责留守八幡山,继续巡逻值守,造成大军仍在山上驻扎的假象;中军则负责对前军的保护和殿军的接应,待前军安全后便于八幡山以南台地稍作等候,此时可能已是清晨,按照之前几天的经验,大雾正浓,恰好可以掩护殿军撤退,待殿军抵达台地时两军会,一同退往长吉关。这时候丰臣军即便追击,也不会是大股部队,两军一万人足以应对,且大雾对双方既是掩护又是阻碍,丰臣军也不敢确定是否有诈,只能放毛利军一条出路。

    长吉关以西便是毛利氏的地盘,丰臣军绝不敢立即攻打,这就会给毛利辉元一个调兵遣将的机会,只要他能将手中的一万大军派往大津城与天野元政汇合,那丰臣军的兵力优势也将随之消失,加之大津城地势险峻,城池坚固,只要丰臣军攻城,便会陷入消耗战,凭借城内的大筒和防御工事,一边打击丰臣军的士气,一边消耗丰臣军的兵力,待时机成熟再出城反击,绝对能反败为胜。即便不能完全击溃丰臣军,也可以阻止其西进,沿濑田川形成对峙局面。毛利军便可藉此机会巩固近畿战果、征募兵士,待德川军从会津取胜归来,两面夹击,一鼓作气将近畿丰臣军消灭。

    天野元政的计划看似天衣无缝,在撤军初期也确实如他所想,直到二十八日清晨殿军撤退时,丰臣军也没有发动袭击。倒是前军抵达长吉关附近时,遭到了栗太郡国人众—栗太众的小规模袭击,战斗仅持续了不到三刻钟,便以栗太众的退却而告终,虽说对国人众袭击自己感到莫名其妙,但天野元政并未多想,而是在抵达长吉关后,按照原计划等待与后军会师再向大津城行进。

    正午时分,中军与殿军会师后行至宇佐山一带,本以为已经脱险的他们,却在此处遭到了凌晨便抄近路赶至附近埋伏的六千前田军的袭击。前一日,小笠原隆清见八幡山守备森严,即便夜袭也难以成功,于是便建议前田利政派一支奇袭队沿小路快速前进至宇佐山附近埋伏。作为八幡山到长吉关的必经之路,毛利军不可避免地要经过此地,在此处埋伏必会有所收获。

    当从使番口中得知毛利军分三批撤退时,前田利政与隆清决定放过先头的一万精锐部队,重点攻打后面的中军和殿军。为了让殿军丧失警惕,两人故意未在清晨发动袭击,而是要求全军在御东山南麓集合,待毛利军走远再尾随前进,争取在宇佐山一带与伏兵配合,一举消灭这一万大军。

    宇佐山伏击战以前田军的铁炮三段击拉开序幕,在弓足轻和铁炮足轻的前期压制下,骑兵队得以顺利对毛利军进行切割,随着大军陷入混乱,足轻队投入战斗,毛利军不消片刻便溃不成军,好在有毛利元康等老臣坐镇,战斗进行了约半个时辰,毛利军逐渐从慌乱中恢复,开始向前田军展开反击。前田军兵力上并不占优,但为了给主力到达争取时间,仍死死咬住毛利军,极大地降低了其撤军速度。

    在此过程中,前田家重臣高山重友和青山吉次先后战死,铁炮队也因为毛利军的反复冲锋而伤亡殆尽退出战斗,好在这些人的牺牲没有白费,丰臣前田联军主力在战斗最胶着时赶到,随即对毛利军展开猛攻。

    毛利元康自知不敌,竟率骑兵队脱离战斗向长吉关撤去,战局因此瞬间明朗,在数倍于己的大军的近似屠杀似的进攻下,仍留在战场上的毛利足轻如同俎上鱼肉,任由宰割。不到半个时辰,战斗基本结束,丰臣前田联军在遍地的“一文字三星”旗帜下,共清点出毛利军尸首四千具,另有受伤被俘者近两千人,除去随毛利元康败逃的一千二百人外,仍有两千余人溃逃至周边乡野。

    而前田军的伏兵在此次战斗中也损失惨重,除了数名重臣阵亡,包括铁炮队在内共有近三千人战死,约占伏兵总数的一半。一场伏击战打得如此惨烈,是前田利政和隆清都没有想到的,但这时并不是感慨后悔的时候,为了彻底消灭毛利军,大军稍作休整便继续向西追击,而此时的天野元政却在大津城外遭遇了变故。

    原来,就在毛利军与栗太众激战的时候,隆清派遣的一支小队趁机绕过毛利军赶往了大津城,劝说京极高次的家臣赤尾伊豆守设法拖延毛利军入城,为丰臣前田联军争取时间。出于对此前天野元政抢占大津城、夺取城内粮草的怨恨以及对丰臣军的信赖,赤尾伊豆守答应了隆清的请求,以“城内粮草不济,请天野扫部先送粮草入城”为由,拒绝了天野元政让其开城的要求。

    天野元政只觉得这是赤尾伊豆守对自己之前夺取粮草一事的报复,并未联想到身后的丰臣前田联军,因此便好言相劝,反问赤尾伊豆守“哪有大军未动便送粮草进城的道理”。但赤尾却铁了心思不让他进城,无奈之下,天野元政竟真打算先送一半粮草进城。

    可就在这时,毛利元康率残部赶来汇合,天野元政大惊失色,一边责骂元康指挥不力,一边觉得进城之事不能再耽搁,便决定全力攻打大津城。

    大津城内仅有农兵四百,但赤尾伊豆守早有防备,依靠工事竟没让毛利军在冲锋中占到多少便宜。天野元政见一时难以攻下,为避免被丰臣军聚歼于城下,决定放弃大津城,经伏见退回大坂。

    随后赶来的前田利政和隆清觉得继续往西深入毛利军控制的山城、河内一带变数太大,且毛利军经此一役后一时也无力发动反攻,于是放弃了追击的念头,进入大津城进行休整。同时派人潜入大坂,给石田三成和宇喜多秀家送信,希望二人能劝说毛利辉元退兵,避免秀吉、秀赖两代主公的居城毁于战火。


………………………………

第三五一章 单刀赴会

    毛利辉元从广岛带出的四万六千大军,除去留守大坂的一万外,皆于三月二十五日开拔,发动了旨在拔除秀保在近畿一带势力的近畿讨伐战。谁知也就一个月左右时间,这支庞大的军势便被打得只剩一万两千人(包括宇佐山之战后逃入乡野后又赶往伏见汇合的部分军势)。

    面对大津城的两万四千丰臣前田联军,郡山城的一万丰臣军,以及筱山村的一万五千宇喜多军,毛利军彻底丧失了战场上的主动,近畿的一些城池也在留守家臣的率领下,纷纷效仿大津城,拒绝接纳和补给败退的毛利军。天野元政对此气愤不已,可碍于形势,不得不绕过这些城池继续西撤,最终在二十九日下午抵达大坂城外的蒲生村,与毛利辉元的一万大军汇合。

    对于下一步何去何从,毛利辉元与天野元政发生了分歧。毛利辉元担心丰臣、前田、宇喜多三军近五万人乘胜对自己发动袭击,倾向于放弃近畿返回本领;而天野元政则认为此时撤军便是前功尽弃,非但不能策应德川军在会津的行动,反而事后不论哪方胜利毛利家都会被追究责任。与其撤回广岛,倒不如趁丰臣前田联军尚未赶到,先一步占据大坂城,挟秀赖母子以令天下。况且石田三成、增田长盛两位奉行以及前田利家都在自己手中,到时候不论哪家获胜,本家都能与之分庭抗礼,且掌握大义名分,得胜之人必不敢轻举妄动,最差也是给予本家安堵,这岂不是比退回本领有利的多。

    毛利辉元一听,倒也觉得不无道理,大坂乃天下第一坚城,两万两千大军一旦入驻,粮草定不成问题,加之手上攥有秀赖母子,家康和秀保均会有所忌惮;且加上辉元自己,这城中便是有两位奉行和两位大老,若是家康取胜,他和上杉景胜也不过是两位大老;若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