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丰臣遗梦-第2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实,在菊姬悉心关心照顾下成长起来的孝明天皇,感受着父主外、母主内带来的轻松和愉悦,在他看来,只要沿着秀保的路走下去,便不会出大错,秀保现在做的,不是对权力的恋栈,而是真心实意地为自己和后代铺路。试问历史上真正这么想的皇帝和储君有多少呢?

    只是天不遂人愿,不到一年时间,秀保身边最重要、天下苍生甚为仰赖的两人先后离去,这不仅对秀保,对皇室、朝廷、黎明百姓更是巨大打击。

    现在天下需要的是什么?是稳定,是尽快从这种悲怆带来的扰乱中镇定下来,从皇室下一步动作中看到希望。

    因此,秀保强忍着丧子丧妻的悲痛,支持嫡长孙佑仁(二十七岁,后花山天皇外孙)践祚,史称“孝严天皇”,明年改元“明和”。

    孝严天皇时期,延续着皇统年间的政策,地方大名势力进一步削弱,至明和二十五年(1678年)松州通判、石川郡守、松国公蒲生秀明奉还版籍,除亲藩外,日本全国已无知行五万石以上势力,此时距离庆长三年(1598年)秀保颁布《知行奉还书》已经过去整整八十年。

    期间,为巩固少年天子的权威,确保百年之后的长治久安,秀保还支持孝严天皇削减亲藩的封地。

    论封地大小,几个亲藩和准亲藩中,坂本宫江亲王以三十六万石位居榜首,但论重要程度,却是以坐镇江户、监控关东和东北的江户宫藏亲王为首。

    但藏王一系身体羸弱且人丁单薄,如高仁亲王于明和元年(1654年)薨逝,时年五十三岁,为秀保诸子中最先逝去;仅仅六年,也就是明和七年(1660年),其子光仁亲王也久病不治,留下了年仅七岁的穆仁继位。

    由于事发突然,江户宫内部隐藏的矛盾开始浮出水面,太王太后、王太后背后的家族势力互相倾轧,家臣也开始互相站队攻讦,发展到后期更是刀兵相向,更有家臣软禁穆仁于宫中,借机发号施令。

    此时,别说是震慑东国势力,能不让他们看笑话已是万幸,朝廷已然威严扫地。

    这一变故被称为“江户骚乱”。在秀保的授意下,孝严天皇果断处置,先是派遣大臣进行调和并乘机接管了江户军势,局势稍定后,详细调查审理,严惩挑唆是非、欺主罔上之徒。

    事后,一方面,以穆仁年幼无法秉政为由,宣布江户宫封地纳入天皇直辖(即“天领”),安排流官治理,高仁亲王一脉全部召回京都居住;另一方面,借机打压背后势力,致使纪伊、尾张、大和丰臣氏和福岛、结城等势力大受波及,其中以纪伊丰臣氏受罚最重,从三十五万直接削减至十六万石,总计收回土地石高近七十万石。

    明和九年(1662),秀保病重之际,贤仁亲王之子、“三护国”之一的晃仁亲王借口对江户处置不满,决定先发制人,主动出兵攻打京畿,是为“壬寅之乱”。

    经孝严天皇御驾亲征及清仁、兴仁亲王大力支持,仅十余天平定,晃仁亲王自尽,封地全部没收,全族流放八丈岛。

    和泉丰臣氏当主丰臣秀晴受波及免去官职且封地削减至一万石,纪伊丰臣氏当主丰臣秀达封地再遭削减至四万石,清仁、兴仁亲王自请纳土归京,孝严天皇不允,仍维持原有封地,但当主需常年留京,亲藩势力大幅削弱。


………………………………

第四五九章 大限将至

    明和十年(1663)正月,近两个月没有下地行走的秀保,终于在孝严天皇和皇后的搀扶下,出席了新年庆典,满朝大臣兴奋不已。

    但不久后,一场寒潮光顾京都,致使其病情突然加剧,一度昏迷不醒。

    二月初,秀保终于恢复神智,却也知大限将至,便派人去请佑仁来东明殿一见。

    佑仁得讯后赶忙来到东明殿,此时周围已经围了一圈闻讯赶来的皇族和秀保的亲信。

    佑仁跪扶在秀保床前,关心道:“您终于醒来了,孙儿这段时间心一直悬着。”

    “人固有一死,陛下不必这般担忧,何况你也算是见惯生死了。”秀保挥挥手,示意众人先出去。

    见房门关上,方才拍了拍孝严的肩膀,语气微妙地说道:“去年那一战打得出色,听说琵琶湖畔尸相枕藉,湖水都被染红了。在朝日山逼死了你的堂兄,还把他们全家流放八丈岛,古往今来,还没有哪代天皇亲自做过这种事。”

    “祖父,孙儿只是为了维护朝廷的威信,这不是您一直期望的么?此役过后,定是再也没有人敢挑战朝廷的权威了。”佑仁如同孩童般垂首接受秀保训斥,大气不敢喘,偶尔看准时机解释一两句。

    “想立威,当年处置‘江户骚乱’那一套不行么,非要兄弟阋墙,刀兵相向,让外人看笑话?”秀保愤愤道。

    “您当时昏迷不醒,孙儿觉得单凭自己,无法逼降晃仁……”佑仁解释道。

    “你不是小孩,我也不是老糊涂,我知道你怎么想的,你想借此机会树立自己的威信,而不想像之前那样什么都依靠我。”秀保语气稍有缓和:“我命不久矣,你不该操之过急,况且还是拿晃仁开刀,毫不顾及你大伯当年所做的努力和牺牲。”

    “晃仁本就有不臣之心,祖父您是知道的,况且坂本离京都如此之近,孙儿实在等不及了。”佑仁据理力争道。

    “所以我也没有过多苛责你,年初的庆典也给足你面子尽力参加了,只是这件事你处理的不甚妥当。”秀保叹了口气,“你要记住,我们这脉入嗣大统不过三十年,亲族是你要依仗的重要力量,可以夺权、削藩,但是不能杀。所谓下克上、父子反目、兄弟相残这种战国时代的恶果,决不能出现在皇室,否则跟之前的战国大名何异?”

    “孙儿明白了,回头便把他们一族召回。”佑仁颇为诚恳地回应道。

    “我知道一直有些风言风语,说什么你父亲、还有你,明为天皇,实则无权,甚至有‘政令皆出于东明殿’之说,想必你也是听不下去,才有此行动吧?”

    “绝无此事!”佑仁惊慌道,“孙儿年幼,一切还赖祖父教导。”

    “这没什么,”秀保有气无力地摆了摆手,“你没有经历过那些大风大浪,是不会理解我的谨慎和担忧的。如今天下太平,我也正好大限将至,实在是再好不过了。”

    “祖父!”听到这里,佑仁更是无地自容。

    确实,孝明天皇还在世时,类似的风言风语就已兴起,如今秀保病重之际,更是甚嚣尘上。

    当年孝明天皇对这类言论甚为厌恶,相关人员一旦查出必予以严惩。

    佑仁当时年幼,也被身边侍从有意无意灌输了不少流言蜚语,孝明天皇得知后大为光火,下令处死及流放者达百人。

    佑仁颇为不解,孝明天皇也是以相同的口气告诉他:“你小小年纪,没有经历几十年前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是不会理解祖父的,你要记住,没有祖父,便没有现在的我们。”

    从那时起,孝明天皇就时不时给佑仁讲述秀保当年的事迹,从与德川家康斗智斗勇,到出兵朝鲜的九死一生,再到秀吉逝后的临危受命,最终力挽狂澜、一战定乾坤,后来皇籍奉还、入嗣大统更是千年未有之举,大和丰臣氏摇身一变,成为日本名正言顺的主人。

    凡此种种,孝明天皇讲得眉飞色舞,佑仁却听得云里雾里,但父亲对祖父的崇拜之情,让他也不好再说什么。

    其实,佑仁一直有个心结,那便是自己的血统:虽然名义上自己的祖父和外祖父都是“正亲町—诚仁”一系,但这是“皇籍奉还”的结果,免不了外人说三道四。

    孝明天皇没得选,只能借助秀保铺好的路走下去,可自己不一样,不仅可以走秀保铺的路,也可以走“正亲町—诚仁—后花山”之路,后者显然更加“堂堂正正”。

    加上周遭的流言蜚语,致使他开始刻意疏远和武家华族的关系,转而亲近公家华族,秀保虽不以为意,但孝明天皇却甚为不满,更为此严惩了诸多公卿,这让佑仁产生了不小的叛逆心理。

    即位后,祖孙二人的关系也愈发微妙,秀保开始逐步放手,佑仁也趁机扶植了一些亲信,但这些人大多是溜须拍马、无才无德之辈。

    不少朝中重臣对此抱有异议,秀保则认为佑仁年轻气盛,只要没出大乱子,就可以做一些新的尝试。

    因此,明和五年(1658)的“江户骚乱”,便是基本由佑仁自行处理,但中途却因使者的骄纵跋扈,引发江户宫的不满,十余名佑仁近臣被杀,最终还是秀保出面,才平息了众人怒火、解除了危机。

    经过此事,为恢复朝廷的威信,秀保在朝中进行一番清洗,佑仁也开始反思自己之前的冲动,在人员选拔上更加慎重,藤堂高明、那须资成等一些武家华族后起之秀先后被委以重任,处理政务也更加稳重。

    但这件事中展现出的秀保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仍让佑仁心存芥蒂。

    随着秀保身体的日益衰弱,佑仁逐渐收回权力,为证明自己的能力、树立威信,明和九年(1662)他亲自制定计策并主持平定了“壬寅之乱”,中间虽有波折,却终归取得了预定效果。

    虽说借此巩固了地位,但正如秀保所说,这件事的“副作用”也开始显现,亲族和朝臣多对佑仁关于坂本宫的处置有所怨言,更有人认为他是借机震慑和扫除秀保旧班底。好在这时秀保出席了新年庆典,才使得这种言论偃旗息鼓。


………………………………

第四六〇章 祖孙交心

    经历乱世动荡的秀保,怎会不知道佑仁心中所想,当初自己刚继承大和丰臣氏当主之位,不也是想要有一番作为,却也一度被老臣折腾得不轻么。因此,才有了方才祖孙间的一番对话。

    “当年,你曾祖父被尊称为“大和大纳言”,为世人所尊重,可惜去世的早,迫使我十二岁便挑起大梁,那时倒是没有你听到的那些风言风语,可人们却无时无刻不拿我的所作所为和你曾祖父比较,活在他阴影下的我不仅无依无靠,麾下家臣也比现在朝堂上那些跋扈得多。”

    回想起几十年前的那段时光,秀保一声苦笑:“当时我就在想,要是父亲大人还活着该有多好,哪怕只是在一旁看着,那些家伙也断不敢造次。”

    “可是您最终是挺过来了,几年功夫便将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佑仁对秀保当年的事迹也记得清楚。

    “可是中间经历了多少,你知道么?我知道你父亲和你讲过很多我的事迹,但大多是表面上的光鲜,内在的苦难历程可能连他自己都不知道。我不想让你觉得所谓的成功都是水到渠成、顺理成章,这也是我为何很少跟你提及过往的原因。”

    也许是耗费了太多体力,秀保顿了一会,佑仁见状本想为他倒一杯热水,秀保却挥手拒绝了。

    “我也希望你独挑大梁,撑起整个天下,可你父亲走得突然,一些势力暗潮涌动,一些政策也要保持延续性,还有就是你的血统……这也是我迟迟不敢放手的原因。”

    “我的血统?”听到这,佑仁有些惊讶:“我的血统有何问题,父亲是‘正亲町—诚仁’一系,母亲更是光华天皇之女,名正言顺。”

    “那你早先为何会有意无意疏远我和你父亲的旧臣,转而亲近那些有名无实的公卿?是不是觉得我们这一系法统上还有欠缺、以至于连你自己都瞧不起?”

    佑仁刚想张嘴反驳,却又无言以对,只好低着头保持沉默。

    “你可能觉得比起你父亲,你的血统更为‘纯正’,但你要知道,我们这一系才是你的基本盘,背离他们而去追求、乃至纠正所谓‘正统’,是因小失大、后患无穷。

    从某种程度上说,你的血统,从三十年前入嗣大统那一刻起,就再无其他用处。

    我知道这很残酷,对你母亲来说也很不公平,但想要成为当今日本的主宰,注定是要舍弃一些东西的。

    那些历史悠久的公家华族,在朝局稳定时自是可以看作花瓶摆设,但若哪天朝局不稳,凭他们的嘴上功夫,再和旧皇族沆瀣一气,煽风点火,到时候别说稳定局面,就连皇位可能都稳不住。到那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经历这两场动乱,你也应该知道,那些公卿是什么货色,真正能辅佐你的又是什么人。我已耄耋之年,你父亲英年早逝,朝中那些大臣他们心里其实也在打鼓,没了我们,谁来庇佑、保护他们?

    这时候你伸出手,我背后再推一把,这一切不就顺了么?不要偏执地把他们当做我的人,他们是忠于我们这一族的,我走了他们就是你的,属于你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