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再世权臣-第2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宫人们心里委屈:皇爷不发令,哪个敢擅自离去?但谁也不敢在这位“内官第一人”面前吱声,赶忙俯身后退着出殿。
  蓝喜关上殿门,上前收拾桌面上的灰烬。
  皇帝却抬手阻止了他,屏住呼吸,亲自将信纸焚烧后的灰烬拢进掌心,吩咐他取个空盒子来。
  将灰烬装入盒中,只得小小的一撮。皇帝盖上盒盖,递给蓝喜:“收入抽屉里。”
  “放‘那个奏本’的抽屉?”蓝喜谨慎地问。
  皇帝疲倦地点点头。
  蓝喜拿着小盒,走到御案前,打开一个抽屉,把盒子放在去年苏晏从陕西送来的奏本旁边,重又锁好。
  “皇爷唉……”回到榻边的蓝喜不知该说什么好,只能叹道,“时候不早,该就寝了。”
  皇帝转头望向夜沉沉的窗外:“时间也不多了。朕听你说,明日有几名给事中,也要加入弹劾的队伍?”
  蓝喜答:“是通政司的崔参议向奴婢透的风儿。崔锦屏,皇爷还记得罢,与苏侍郎同科的状元郎。”
  皇帝颔首:“记得,恩荣宴上,‘龙跃金鳞会有时’的那个。一个自恃才华、锋芒毕露的年轻人,怎么会对朝堂上的动荡无动于衷?这是选择好了站队,想谋求晋升的机会。”
  蓝喜问:“那么皇爷打不打算给他这个机会呢?”
  “那就得看他的造化了。”皇帝道,“满朝不少咄咄目光,只看到苏晏年未弱冠,两年间由从五品洗马,跃居正三品南京礼部侍郎,哪怕贬去了南京,也一个个眼红得很,故意无视他的功绩,只抓着他的年龄说事,说他年少幸进。可又有几人能认清,天底下,只得这么一个苏清河!”
  …
  一道不知由何而起的风声,从皇宫悄悄吹了出去,渗入满朝文武之间,说皇帝对来给太子说项求情的豫王发了大脾气,还对太子的朋党比周表示出不满。
  朝臣们琢磨着这个消息的可靠性和含金量,各有各的考量,有的继续观望,有的摇摆不定,有的更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
  而就从传闻中求情的那日之后,呈上去的弹劾奏本也不再留中不发了,改为批复两个字:“再议”。
  这其中的变化耐人寻味。
  “这是顶不住压力了啊!”因为太后一道懿旨,荣升为二皇子老师的阁老王千禾抚掌道。
  另一位同样是皇子师的阁老焦阳摇头:“皇爷何等心性之人,十五年来你还没看透?从外面来的压力不可能折服他,反而是由内自生的病,才是他态度有所转变的原因。”
  “什么病?”王千禾问,“困扰多年的头疾?”
  焦阳笑道:“不,是帝王的通病。”
  王千禾点头道:“多亏焦阁老提点,我也回过味儿来了。形势似乎正慢慢偏向我们这边,我们不妨再添柴加油,让这把火烧得更旺。”
  焦阳赞同:“还有一点,不能让太子回京!
  “只要人不在身边,感情自然就会变淡,古今多少失宠的事例都验证了这一点。就让他和苏十二滞留南京,等到东宫之位易主之后——白鹿案的真相如何,又有谁会在意呢?”


第284章 白鹿案的真相
  苏晏与东宫侍卫们去了趟刑部大牢,才知道原来南京刑部和大理寺、都察院一处,在外城北的后湖旁。
  因为他的坐镇,刑官审讯那几名钱姓商人时也比较文明,没动用什么刑具。
  在一排独立牢房之间来回踱了半天后,流动听审的苏晏感觉这几名富商都不是他们要找的“钱善人”。
  他出了大牢,正要回去找太子,一小队侍卫策马飞驰而来,禀道:“苏大人,小爷请你去一趟应天府衙门。”
  应天府的官署坐落于南京城中心的内桥旁,苏晏走进衙门正堂时,见太子正大剌剌地高坐在主官首座。
  堂下站着两个人,一个身穿三品文官袍服的中年男子,黄面微须,是府尹郭敞。
  另一个五旬白脸男子,生得慈眉善目,内官打扮。苏晏没见过此人,想来就是南京守备太监严衣衣了。他看严太监身上的大红蟒衣,与飞鱼服一样非御赐不能穿,猜测对方以前在京城皇宫的司礼监干过,职位还不低。
  “哟,严公公、郭府尹,怎么了这是?”苏晏以平级见礼,笑眯眯地拱了拱手,“叫衙役搬两张椅子过来坐啊。”
  “不敢不敢!太子殿下在此,哪有下官坐的份……”郭府尹神色不宁,大冷的天额角濡湿。
  严太监袖手含身,一副内官在主子面前谨小恭敬的模样,面色倒挺平静:“有眼不识泰山,冲撞了小爷,吃罪挨罚都是应该的,应该的。”
  “别管他们,清河过来,坐这儿。”朱贺霖招手,让苏晏坐在他身旁的太师椅上,“今日小爷和你是主审官,他们是嫌疑人。”
  说着拿起桌面的惊堂木,好奇地摆弄了两下,“啪”一声拍在桌面,震雷似的响,把堂上堂下的人都吓了一跳。
  太子不满地望向大堂两侧的东宫侍卫:“喊啊!”
  “喊……喊什么?”侍卫首领窘然问道。
  “不是该喊‘威武’吗,像民间百姓说的那样……对了,还要拿棍子敲地,整齐点,来来,再试一次。”
  于是在“明镜高悬”的匾额下方,太子再次抓起惊堂木,狠狠一拍,比刚才那声更响。
  侍卫赶紧以水火棍敲地,声音沉闷,节奏极具压迫感,同时大喝堂威:“威——武——”声如霹雳。
  堂下的郭府尹浑身都抖了抖:明明是自己日常惯用的一套,怎么上下的位置变了之后,就这般令人心惊肉跳呢?
  太子压低嗓音,使之显得更加成熟威严,一本正经地喝道:“呔,堂下何人,报上名来!所犯何罪,老实交代!”
  苏晏手肘支在桌沿,转头扶额:看来咱们这位小爷是借着审案的机会,想过一把地方官的瘾,趁机玩起了cospy。
  郭府尹张了张嘴,没发出声音,似乎在这个堪称滑稽的场面里不知该说什么。
  严太监躬身道:“奴婢是南京守备太监严衣衣,犯了顺手牵羊之罪,捡到贵人遗失的房契后据为己有。愿将所占之宅邸,立即清退交还原主,按律缴纳罚金,再赔偿一座……不,三座宅院、园林或相应金银,以示改过向善之心。”
  太子明显地愣了一下。
  他已经做好了对方喊冤叫屈,或是砌词狡赖的准备。可没料到,这严太监人品不行,顺杆子爬树倒是第一名,接着他之前故意闹事的借口,十分干脆地把假罪名给认了。
  顺手牵羊……这算哪门子的大罪?按律顶多罚点款。严太监不仅愿交罚金,还主动提出三倍赔偿——这姿态低的、态度好的,简直没挑了。
  问题是,如今他能改口说“捡到房契不归还”的罪名是本太子编造的么,这不是打自己的脸?
  毕竟宫里长大的孩子,就算够彪、够聪明,经验还是不够老道……苏晏无声地笑了一下。
  太子面子上挂不住,斜眼看他:你行你上。
  苏晏含笑而睇,清咳一声,说道:“严公公可知,春和宫里逃走了一名意图谋刺太子的宫女,就躲在你位于长柳巷的宅邸里,被搜了出来?”
  包庇刺驾者,与刺客同罪。这顶帽子一扣,多硬的脑袋都要落地。
  严太监忙解释道:“小爷容禀,奴婢着实不知宅院内如何多了一个人。近来奴婢忙着巡视城内外,以防歹人扰乱祭陵大典,没住过那宅子。许是哪个下人与那宫女有旧,偷偷收容,奴婢一定彻查,该绑来见官伏法的,绝不姑息!”
  这是撇得一干二净了。苏晏又道:“可贵宅的婢女做了口供,说这宫女名叫‘桃铃’,是你严公公的义女。”
  严太监当即否认:“这婢女胡说八道,其心可诛!定是我平时责罚过她,故而她怀恨在心,陷害主人。小爷与苏侍郎如若不信,不妨传她上堂,与我当面对质。”
  那名婢女也是在东宫侍卫冲进桃铃的闺房拿人时,惊慌失措之下叫了声:“哪个贼人敢对严公公的义女无礼!”
  后来宅中下人尽数被绑,她自知说漏嘴,生怕严公公知道后责罚,趁人不备,吞了火盆中烧红的炭,硬生生把自己的喉咙烫哑了,眼下仍在医馆救治,如何上得了堂?
  苏晏看出了这严公公是块滚刀肉,不是轻易能降伏的,便说道:“既然正主到案,直接传唤正主不就好了。来人,把桃铃带上堂来。”
  一名东宫侍卫领命而去,过了半晌,也不见人回来。
  太子不高兴了,吩咐另一名侍卫:“怎么这么慢?你去催催。”
  侍卫应了声,还未出得大堂,先前那名侍卫匆匆回来,对太子附耳禀道:“桃铃……在狱中自尽身亡。”
  “死了?”太子大为皱眉,“怎么死的?那么多狱卒,竟看不住一个小女子!”
  “说是趁人不备,触壁而死。卑职方才也验看过她头上伤处,的确是硬物撞的,自尽时极为决绝,头骨都凹进去了一块。”
  事已至此,再骂狱卒大意也于事无补。太子转头看堂下,严太监仿佛猜到了什么,神色更加镇定自若了。
  苏晏听见他们的微语,也觉得少了桃铃这个关键证人,想要证据确凿地定罪就有些棘手了,只能另辟蹊径。
  他翻了翻桌案上侍卫们呈上来的情报,忽然问:“听说严公公信佛非同寻常,到了逢寺必拜的地步,不知钟山东麓的陵谷寺,公公可曾拜过?”
  严太监作回忆状,答:“离城远了些,又在山上,我有老寒腿爬山不便,不曾拜过。”
  苏晏命人将陵谷寺的和尚带上堂。传唤的不是见钱眼开的主持,也不是充满警惕心的执事,而是底层几名年少活泼、太子等人乔装去套情报时反应最为积极的小和尚。
  从未上过大堂,小和尚们很是紧张,苏晏和蔼地安抚:“如实回答即可,答完了便放你们回寺庙去。”
  他问这些少年和尚:“前几日闲聊时,似乎有位小师傅说见过‘钱善人’,是哪位?”
  一个小和尚双手合十,怯生生道:“是……是小僧。但也没看仔细,都是主持亲自接待的,小僧只是送茶时好奇瞥了两眼。”
  苏晏指着堂下的严太监问:“你仔细瞧瞧,是不是他?”
  小和尚鼓起勇气,隔着丈余远飞快地上下打量:“似乎……不是。”
  苏晏微怔:“你再看仔细些。”
  小和尚眯起眼,左看右看,摇头:“不像,钱善人胡子很长,这人却是个太监。”
  苏晏皱眉思索。
  太子忽然眼底一亮,附耳过去说道:“审案我不如你,对太监的了解程度你却不如我。”
  他转头吩咐侍卫:“上去摸一摸严公公的人中与下巴,看与脸上其他地方的皮肤手感有何不同?”
  侍卫们应声而上,架住了后退躲避的严太监,伸手往他脸上一通摸索,而后禀道:“回小爷,他脸上其他地方皮肤光滑,人中与下巴的皮肤摸着却粗糙,还有股子淡淡的鱼腥味。”
  太子不出所料地扯了扯嘴角,又吩咐侍卫回到长柳巷的那座宅院,仔细搜查主屋寝室,果然搜出了一些商贾穿的绢布衣袍,还有好几绺假胡子,因为是人发制作又保养得当,看着十分逼真。
  取回到堂上后,太子命人把严太监的蟒袍扒了,换上绢衣和小帽,又用鱼鳔胶沾上假胡子。如此打扮一番,完完全全是个老年商贾模样了,又叫小和尚来辨认。
  小和尚大概有些近视,眯着眼上下看完又走近了端详,叫道:“就是他!这位便是钱善人。”
  “你确定?”苏晏问。
  小和尚用力点头:“出家人不打诳语,的确就是小僧见过的钱善人。方才没有胡子,衣帽也天差地别,一时没认出来。”
  太子目视苏晏,带了些得意之色:“这些阉奴,不当差时出门,总怕别人发现他们是净过身的,就拿鱼鳔胶给自己粘假胡子。粘的时间长了,那处皮肤难免变粗糙,且残留的鱼腥味不好洗干净。小爷身边伺候的內侍,就不许他们私底下粘胡子。”
  严太监埋在假胡子间的脸色有些发白,仍强自镇定,说道:“是我忘了,曾经打扮成商贾去陵谷寺上过香,还捐了不少香火钱,这个……不犯法罢?”
  苏晏哂笑:“捐香火钱自然不犯法,可是以钱财收买、贿赂和尚,打着修筑采药山路的幌子,掩盖运矿路与滑索,在钟山上私挖矿洞,盗卖金矿、铜矿,那可就是抄家灭族的大罪了!”
  严太监辩解道:“什么矿洞,我委实不知!钟山乃是皇陵所在,我就算胆子再大,也不敢在龙脉上动土啊!定是有歹人冒充我去了陵谷寺。单凭这个眼神不好的小和尚的指证,就给我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我一万个不服。苏侍郎若执意诬陷我,向小爷进谗,我必上书京师,求皇爷为我做主!”
  太子伸手一拍桌案,觉得不够响亮,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