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王宗衍身高马大,面相凶恶。李柷一进来就看他不顺眼,于是就冷冷的瞪上了。
果然这王宗衍被皇帝冰冷的眼神看的后背直发毛,坐在那里是如芒在背如坐针毡。
王宗衍站起来的时候紧张之下差点踩倒了自己的凳子:“臣、王宗衍拜见陛下、拜见太后。恭祝太后福寿无疆,凤体安康!”
李柷心中暗喜,他孱了,脸上却不动声色,在群臣脸上冷冷的一扫:“诸位爱卿,你们都是大唐支柱,今日太后大寿,朕谢谢你们了!”
群臣纷纷站起:“恭祝太后福寿安康!”
宴会菜品极为丰盛,众人突然被一阵奇异的异香给吸引住了。
只见宫女们端着一盘盘黄橙橙的东西放到了各人桌子上,香气正是从这里散发出来的。
“这是朕自海外仙山得来的神秘种子,此物称之为玉米。食之可益寿延年,诸位爱卿,可以品尝一下。”
玉米,好贴切的名字。众人没见过这么漂亮的东西,刚煮熟的玉米黄灿灿的像是一排排金粒。有人忍不住好奇拿起一个啃了一口,唇齿留香。
“嗯,好吃,香!”
然后群臣开始抢开了,这太后寿宴,唯独这道水煮玉米成了最为珍稀的一道菜。
酒过三巡,李茂贞侄子李继崇站了起来,他端着酒杯佯装醉酒:“陛下,臣听闻京中禁军多高手。臣想切磋一下,为太后大寿助兴!”
李继崇剑法无双,有号称陕西第一剑的美誉。他名义上是舞剑助兴,实则是想让朝廷难堪。
李继崇对自己剑术颇为自负,料想京中无人能敌。其余藩镇使者们也都纷纷起哄,刚才天子一出场就把他们镇住了,藩镇们气势上已然输了一局,又想在这次比剑上搬回来。
藩镇群至,众人料想皇帝年幼,面对这么大阵势不免紧张。谁知道这天子一出场自带王气,就跟众人欠他二百吊钱似的,气势上藩镇们已经输了。
李柷微微一惊,禁军大都是新招。若抡武功剑术,他还真不知道谁的功夫比较强一些。这人敢出来挑战,自非泛泛。别到时候派出个人应战,再打输了,面子上就过不去了。
比剑虽然说是助兴,可万一朝廷败了,不免长藩镇们的志气。李柷心中略过一些人选,比如孔杰、展云鹏等人,可恐怕他们都没有必胜的把握。
突然李柷身边范瑶一拱手:“陛下,臣想与李将军切磋一下。”
李柷心中一喜,范瑶身为不良帅,功夫到底如何他还真不知道。今日他能站出来,正好见识一下。
李柷刚要答应,李继崇却突然道:“陛下,范帅剑法无双,臣是佩服的。可臣乃是小辈,怎敢与范帅过招,不知京中可有年轻将士与臣一战?”
第一百六十九章 打我们脸的楚王(求订阅5/3)
无耻,卑鄙!李柷心中暗骂,看来这小子对范瑶没有必胜的把握。细思之下,李柷又感到深深地恐惧,他似乎知道范瑶的实力。
就连李柷自己都不知道范瑶实力,这人怎么知道的?
正踌躇间,突然金吾卫大将军萧诺言站了出来:“陛下,臣可以一试。”
“你?”李柷打量了一眼萧诺言,这小子冲锋陷阵确实是把好手,剑术如何还真是不知道。反正也没有其他合适人选,李柷只好点了点头:“万事小心。”
萧诺言点了点头,下场对李继崇一抱拳:“在下金吾卫萧诺言,李将军承让了。”
李继崇回礼:“好说,看招!”言毕挥剑出招,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
二人一交手,李柷暗暗称奇。没想到这金吾卫大将军萧诺言的剑术竟然精进如斯,论剑术,我大唐乃是后世鼻祖。
李柷以为二人至少可以大战几百回合,不曾想这仅仅交手数招,这号称陕西第一剑,专打老弱病孕残的李继崇手中长剑便被萧诺言给绞上了天。
嗖!的一声,李继崇长剑笔直的插进大同殿的横梁之上,剑柄嗡嗡颤抖不已。
众人顿时大哗,李继崇剑术名声在外,怎地如此不堪一击。遇到这位金吾卫大将军,竟然如三岁小儿一般弱不禁风。
更有人想是不是李继崇受了朝廷好处,故意战败彰显朝廷威风的,可这也败的太明显了。
却见那李继崇脸色惨白,他自己也犹自不敢相信会败。他自以为剑术独步天下,怎奈连对方怎么出招他都没有看清楚,对方实在可畏可怖。
“你、你的剑术师从何来?”李继崇惊问道。
萧诺言没说话,手指轻弹,嗡的一声,手中长剑飞上了天。长剑在空中接连翻滚,令人眼花缭乱煞是好看,等落下来的时候,剑尖朝下。
萧诺言举起剑鞘,唰的一声,长剑自己飞进了剑鞘之中。出手拿捏的恰到好处,丝毫不差。
就连李柷,都被惊讶的从龙塌上站了起来,萧诺言这招长剑飞天,落下来后笔直插进剑鞘的招数堪称绝技了。
谁知李继崇看到以后脸色大变:“你,你是裴旻的传人?”
此言一出,举座皆惊。
剑神裴旻,
唐朝文宗皇帝的时候,曾向全国发出了一道罕见的诏书,御封李白的歌诗、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大唐“三绝”
一个人的剑法能够与李白的诗歌,张旭的狂草相提并论,可见其技艺之高超已臻化境。
腰间宝剑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战勋。见说云中擒黠虏,始知天上有将军。
这是大诗人王维的一首赠裴旻将军诗。裴旻舞剑被誉为唐代“三绝”之一绝。
那么裴旻的剑到底神乎其神到什么地步呢?
据独异志载,他“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漫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入,观者千百人,无不凉惊栗”。
萧诺言适才使的这一招,正是裴旻的成名作飞剑入鞘。
又据历代名画记,画家吴道子因见裴旻剑舞,“出没神怪既毕,乃“挥毫益进”。
就连大诗人李白,据说也曾从其学剑。
萧诺言点了点头:“正是,裴旻乃是在下师祖。“
萧诺言剑术恐怖如斯,他正是师承裴旻一脉。李继崇长叹一声:“罢了罢了,我以为自己剑术独步海内,怎奈遇到裴旻传人,竟如儿戏一般,佩服!佩服!佩服!”
他连说三个佩服,语气中尽显落寞之意。
“好!”李柷高兴的拍起了手掌,萧诺言一战胜的漂亮至极。为朝廷挣足了脸面,什么陕西第一剑,在萧诺言面前根本就是不堪一击嘛。
朝廷面上有光,独孤损孔林他们跟着纷纷鼓掌。藩镇使者们个个沉默不语,京城果真藏龙卧虎。这皇帝轻而易举灭掉朱温,看来确实有厉害之处。
李柷哈哈大笑,何太后也不禁莞尔:“皇帝,萧将军露此神技,哀家甚是高兴,该赏。”
太后都发话了,岂有不赏之理。李柷一摆手:“来人,萧将军剑术超群,朕与太后心中大悦。赏钱两千贯,绢布百匹。”
萧诺言手气长剑,慌忙拱手:“谢陛下恩典。”
太后宴席上,藩镇使者们没有人再敢造次。李柷甚是开心,特意慰问了楚王赵匡凝。
赵匡凝是唯一一个亲自到场的藩王,他对大唐还算忠心。自昭宗以来,他是唯一一个没有间断向朝廷进贡的藩王。
赵匡凝站起身,对李柷拱手行礼道:“陛下年轻有为,老臣甚是高兴。在这里老臣也恭祝太后福寿安康,长命百岁。”
何太后微微一笑:“多谢楚王挂念,哀家先行谢过。楚王,陛下年幼,凡事还多需要你们这些老臣辅佐。”
赵匡凝恭恭敬敬的道:“老臣不管他人如何想,老臣愿忠心效忠陛下,效忠大唐。臣请求陛下派驻官员入臣封地,以掌地方政务。”
何太后与李柷互相对望一眼,二人心中均是大喜过望。赵匡凝竟然让朝廷派出官员执掌地方政务,那么就是表明他是真心效忠大唐了。
这些地方藩王们都是军政大全一把抓,就连杨师厚开始也是不同意朝廷派驻地方官,后来朱友文战败,他才诚心归顺。
军事政治都是藩王说了算,朝廷只是名义上统辖,实际上藩镇们都是大大小小的独立国家一样。
就像晋王李克用、蜀王王建等人。除了没有明目张胆的称帝,和做皇帝并没有什么区别。
赵匡凝肯交出政权,地方税收、百姓等等一切都与他无关了。他只是一个统领军队的将军而已,这就是等于把赵匡凝自己的地盘还给了朝廷,他只是做一名忠臣良将而已了。
李柷激动的从龙塌上站了起来,他走过去握着赵匡凝的手:“楚王如此忠心,朕绝不会辜负此恩。你放心,朕不会亏待你们。”
唬的赵匡凝慌忙跪下:“陛下言重了,臣时刻不敢忘了自己永远是大唐的臣子,臣甘愿誓死效忠!”
李柷轻轻的将他扶起:“楚王快快请起,你能有如此忠心,也算是为藩王们做了个表率。朕自不敢辜负,来人,赐酒!”
旁边藩镇使者们个个义愤填膺,你赵匡凝算是个什么东西。你自己势力小,你怕了皇帝想归顺那是你的事。你他娘的偏偏挑今日归顺,这不是打我们的脸么。
太后大寿,楚王归顺恐怕是李柷得到的最好的一个消息了。
其实赵匡凝肯归顺,一是自己势力比较小,随时都有被其他藩镇吞并的风险。二来他目光比较长远,已经看出李柷非泛泛之辈。现在还不怎么样,用不了几年,这些藩镇们早晚会被消灭。
尤其是这次面圣,赵匡凝对李柷印象不错。李柷面对这么多强大的藩镇使者,并没有露怯,反而让使者们丢尽了脸面,大有圣君风范。
还有就是作为他曾经的老部下展云鹏,兰城一战展云鹏归顺朝廷,却一直没有断了和楚王的联系。
从展云鹏的信里赵匡凝得知,这皇帝心胸宽阔。自己归降之后绝不会落得个兔死狗烹的下场,如其等待将来自己的地盘被他人吞并,倒不如提前归顺朝廷。
实际上赵匡凝这一步棋确实走对了,他若是归顺朝廷。他的地盘就是朝廷的了,其他藩镇若是想吞并就等于与朝廷开战。
历史上赵匡凝确实就是被杨行密部吞并,落得个惨死的下场。
朱温杀了唐昭宗,赵匡凝对使者流涕答曰:“受唐恩深,不敢妄有佗志。”朱温知道赵匡凝兄弟和自己并非一条心,于是派遣大将杨师厚来攻,赵匡凝战败,以轻舟奔于杨行密。
由于赵匡凝为人忠义,杨行密对他也很敬重,厚遇之,但赵匡凝自恃年高,对杨行密的儿子杨渥并不礼貌,杨渥举行宴会时,喜欢吃青梅,赵匡凝对他说:“勿多食,发小儿热。”淮南诸将认为这对杨渥是一种侮辱,杨渥也大怒,将其迁往海陵,大将徐温掌握吴国政权后,赵匡凝意欲有所作为,被杀。
赵匡凝明确表示归顺了,让朝廷派驻官员到地方。其他藩镇使者们没有一个人吭声,这就比较尴尬了。
李柷故意想延长这种尴尬的局面,他不再说话,而是冷冷的看着下面的使者们。
这些使者们被看得浑身不自在,赵匡凝太他娘的不是个东西了。你这个时候归降,这不是打我们的脸么。
最后还是何太后开口,她淡淡的道:“今日哀家寿诞,列为臣子们没有忘了我这把老骨头,哀家高兴啊。今日之事大伙儿图个高兴,其他的事就不必再谈了,谁真心效忠大唐,谁两面三刀大伙儿都看得清楚着那,哀家的眼睛也还没瞎!”
何太后话里带刺,但总算给使者们一个台阶下,众人暗自松了口气,纷纷起身给太后祝寿起来。
“嗬!嗬!嗬!”突然殿外传出一阵震耳欲聋的呐喊声,足足有万人之多。
使者们脸色大变,都不知发生了何事。
金吾卫大将军萧诺言喊到:“殿外禁军将士,恭祝太后万寿无疆!”
“恭祝太后万寿无疆!”殿外万余禁军呐喊起来。
第一百七十章 耀武扬威(求订阅!5/4)
大同殿门缓缓打开,石阶下旌旗招展,禁卫军将士铠甲闪闪。
一队队、一排排不同军种的将士整齐划一。壮哉我大唐将士,威武我华夏男儿!
长矛手他们手中的长矛磨的锋利闪亮,矛头上的红缨仿佛在炫耀着昔日战场上的荣光。
盾牌手手里的铁盾坚硬刚强,阻挡着敌人的箭雨刀枪。
骑兵们的战马引吭高歌,他们手中的唐刀发出铿锵有力的声响。
战车上的士卒俯视着眼前的一切,他们毫不掩饰的炫耀着自己的高高在上。
好诗啊好诗,李柷心里想着。他真想把这首发自内心的唏嘘跟众人分享一下。
藩镇使者们个个都惊呆了,他们一个个都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没有想到啊,短短的时间朝廷竟然如此的厉兵秣马。
单看这些威武之师,放眼天下又有谁是敌手。
“嗬!嗬!嗬!”将士们在令狐云龙的指挥下发出令天地都为之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