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焉能不怒?
他吗的,鞑靼瓦剌什么的朕都不管了,反贼朕也不管了,九边重镇朕也不要了,皇太极,朕跟你拼了!
应该说,这一次崇祯的确拿出血性来了,好样的!
如果这一次十三万边军精锐加上驻守辽东的关宁军能一举击败建奴主力,或许大明还能起死回生。
可惜,如此紧要关头,他竟然还是将战无不胜的孙传庭关诏狱里面,不予启用,反而让只会吹牛的洪承畴来充当大任,统帅边军精锐跟建奴决战。
洪承畴此人,不但无能而且无耻!
他和阉党冯铨主编《明史》的时候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直接把跟他相关的那段历史改得自相矛盾,乱七八糟。
说句不好听的,大明跟建奴的这场决战,他极有可能是内奸!
他极有可能是先跟皇太极谈好了条件,然后便胡乱指挥将近二十万明军精锐去送菜。
要不然,十三万边军精锐再加上五六万关宁军不可能连建奴一根汗毛都伤不到便莫名其妙的溃败了。
关于这段历史,他是怎么编的呢?
他竟然给自己编了个誓死不降的桥段!
你他吗不是誓死不降吗,怎么又降了?
你他吗降了之后那是拼了命的率建奴大军打自己人啊!
你这叫誓死不降?
第276章 最后的疯狂
这一次,崇祯真的是掏空家底,准备最后一搏了。
大明九边其他八个边镇他都差不多放弃了,反贼把他亲叔叔和亲叔爷爷都杀了他也不管了,他只有一个想法,跟皇太极拼了!
九边其他八个边镇八大总兵十三万精锐,再加上原本就驻守在辽东的关宁军,差不多都有二十万人马了,从兵力上来说,明军其实已经超过了建奴,因为这会儿建奴的总人口还不到百万,八旗精锐也不到十万,就算再加上投降的汉八旗和蒙八旗,总兵力能有十五万就算不错了。
那么,洪承畴是怎么指挥这场国运之战的呢?
他主张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缓缓推进。
但是崇祯和兵部尚书陈新甲却一直在催促他快点率军去救援锦州。
他无奈率领八大总兵十三万人马出击,奈何粮道被断,十三万人马不战自溃,争相逃命,总兵杨国柱中箭身亡,总兵吴三桂、王朴率军逃入杏山,总兵马科、李辅明率军逃入塔山,洪承畴率总兵邱民仰、王廷臣、曹变蛟突围未成,困守松山。
结果,锦州、松山、杏山、塔山相继失陷,十三万援军加上原本锦州城驻守的两万关宁军仅剩三万左右逃至宁远。
当然,这些都是洪承畴自己编的!
实际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
洪承畴说他主张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缓缓推进。
他是怎么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缓缓推进的?
时年三月八大总兵便已率十三万人马在宁远集结完毕,他七月二十六日才在崇祯和兵部尚书陈新甲的催促下誓师出征,前去救援锦州。
这就是他所说的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缓缓推进,十三万人马在宁远磨叽了将近四个月不动弹,急得崇祯都快喷血了,他才率军出征!
要知道,宁远距离锦州还不到一百五十里,将近四个月时间,他哪怕是率领十三万大军慢慢爬都能爬到,但是,他就是率军窝在宁远不动弹。
他想干什么?
他真的想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缓缓推进吗?
狗屁!
他其实是在等皇太极集结大军!
因为当时围攻锦州的是建奴的郑亲王齐尔哈朗,而齐尔哈朗手底下总共才五万人马。
他如果率军疾行,几天之内赶到锦州,内外夹攻之下,齐尔哈朗绝对会被杀得片甲不留。
但是他就不,他就是磨叽了将近四个月才出征。
而这个时候,皇太极已经集结将近十万大军从盛京也就是沈阳赶过来了。
要知道,这场决战是崇祯决定发起的,大明十三万边军精锐集结到宁远的时候皇太极才开始召集大军集结沈阳。
所谓兵贵神速,如果洪承畴能抓住机会冲到锦州一举解决齐尔哈朗手下的五万人马,然后再以逸待劳,在锦州城等着皇太极,皇太极还敢来吗?
开玩笑呢,那个时候锦州的明军都十五万了,他带着不到十万人马去进攻,脑子进水了吗?
所以,洪承畴所谓的稳打稳扎,步步为营,缓缓推进,其实就是故意贻误战机,等皇太极率建奴主力前来支援,他再率军上去送菜。
不管他在史书中怎么给自己脸上贴金,宁远和锦州之间的距离是无法篡改的,宁远距离锦州才不到一百五十里,他缓缓推进了将近四个月时间还没到,皇太极却率军从五百里外的沈阳赶过来了,而且还比他先到!
他这纯粹就是认为后面看史书的人都没长脑子!
再看后面的接战,那就更荒唐了。
关宁锦防线可是明军的关宁锦防线,宁远到锦州间的松山、杏山和塔山等城池可都控制在明军手里,他率十三万大军从自己的地盘上经过,去支援锦州,结果刚到锦州粮道就被人断了!
这得多荒唐啊?
宁远到锦州总共还不到一百五十里啊!
而且中间遍布明军的城池和堡垒,几乎不到二十里就有一座城池或者堡垒,这粮道怎么可能被建奴给断了?
他就算是个毫不知兵的文官也应该知道粮道的重要性啊,更何况,他可是崇祯初年就开始率军围剿反贼了,到松锦大战的时候,他都领兵十多年了,他能不知道粮道的重要性?
这怎么说都说不通啊!
建奴竟然深入明军的关宁锦防线断了明军的粮道?
怎么可能?
镇守宁远到锦州一线城池堡垒的关宁军都失了智吗?
大明十三万边军精锐都是没上过战场的愣头青吗?
洪承畴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为了推卸松锦之战大败的责任,在史书中的确是这么说的,明军将士畏死,各总兵不听号令,率军不战而逃!
明军将士真的怕死吗?
大明的总兵真的如此不堪吗?
总兵曹变蛟表示不服。
皇太极率八旗大军围困松山的时候,他直接率手下八百将士夜袭正黄旗大营!
为什么是八百呢?
这会儿松山城中足有三个总兵所率的三路边军,而且还有副将祖大乐所率的关宁守军,加起来最少也有三四万吧,曹变蛟为什么只率八百将士去夜袭正黄旗大营呢?
因为上千人马的调动必须有兵部的调令或者主帅签发的命令,洪承畴压根就不想抵抗也不想还手,他自然不会给曹变蛟签发命令,让曹变蛟带领更多人去偷袭敌营!
说实话,如果明军将士真有机会跟建奴拼命,十五万建奴还真不一定干得过十三万边军精锐。
奈何,洪承畴不让啊!
曹变蛟心里这个怒啊,他还从来没打过憋屈的仗呢。
十三万大军,莫名其妙的就败了!
皇太极,你真以为你很厉害吗?
我让你见识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明军精锐。
是夜,他率手下八百人直扑正黄旗大营。
正黄旗佐领彰古力率上千人马前来阻拦,直接被他杀溃。
额驸多尔济率上千亲军前来阻击,直接被他杀溃。
内大臣布延和塔瞻相继率数千人马来阻击,又被击溃。
固山额真图尔格、伊尔登,内大臣锡翰、遏必隆等等,不知道多少人率军前来救驾。
但是,没人能挡住曹变蛟。
他真的就如同一条蛟龙一般,率军在数万建奴中纵横冲突,如入无人之境。
建奴无奈,只能调来上万弓箭手围住皇太极的帅帐,拼命放箭。
这下曹变蛟终于被拦住了,皇太极就在眼前,他却冲不过去了。
上万人放箭啊,那箭矢就跟下雨一样,他试了几次,身中数箭也没冲过去。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奈何奈何?
他纵然武功盖世,他纵然悍不畏死,奈何手下才八百人,而皇太极身边足有数万八旗精锐。
他只能咬牙切齿的看着远处的皇太极,狂吼不止。
他怒啊!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啊!
啊!
啊!
皇太极,我要杀了你!
三十功名尘与土,他还不到三十啊!
八千里路云和月,他为大明征战辗转万里都不止了!
啊!
少年头已白,奈何空悲切!
大明要亡了,他纵使武功盖世又如何!
他恨啊!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
松山城破,总兵曹变蛟、邱民仰、王廷臣被杀,洪承畴降清!
第277章 疯不起来了
松锦之战明军大败,十三万边军精锐伤亡殆尽,孙承宗倾力打造的关宁锦防线也被建奴攻破,关外唯余宁远一座孤城,山海关岌岌可危。
这下崇祯是彻底疯不起来了,大明王朝已然进入灭亡倒计时。
农民军被他压制了这么久,终究是压不住了,李自成和张献忠趁此机会开始疯狂扩张。
李自成在伊川吃了个大亏之后倒也有自知之明,没有再头铁,硬要南下,他转而向东,率军直扑开封府和怀庆府,开始围攻开封城。
张献忠拿下襄阳之后却是洋洋自得,不可一世,他竟然真的挥军向北,准备拿下南阳府。
不过,朱器圾和戚金都有点高看张献忠了,这家伙根本就没派出斥候仔细查探,也没有打算从新野和邓州之间的空隙溜过去,他直接就带着将近二十万大军朝新野扑来,一路大张旗鼓,一点隐藏行迹的意思都没有。
很明显,他认为自己已经无敌了,襄阳这样的重镇都被他轻易拿下了,新野又算得了什么!
朱器圾收到消息,当即不顾危险亲临新野城,同时下令,命李万雄、刘忠和、艾铁柱速速各派五千人马前来新野支援。
新野城里本就有戚金所率的一万戚家军精锐,再加上另外三条路只需一万五千人驻守,李自成手下新投诚而来的青壮还有五千留作机动的也被他招至了城中,也就是说,张献忠才刚率军踏上襄阳通往新野大路不久,新野城中便已经集结了一万五千守军。
张献忠的行军速度也无法跟朱器圾手下的精锐比,他磨磨叽叽的在路上走了三天,距离新野还有二十多里呢,李万雄、刘忠和、艾铁柱派来的援军便已经陆续抵达新野城。
第四天下午,他终于雄赳赳气昂昂的率将近二十万大军抵达新野城外,而这个时候新野城中守军已然达到了三万之众,各式各样的旌旗更是插得满城墙都是。
张献忠举起望远镜往城墙上一看,不由骂咧咧的道:“饿贼尼玛,扎球势咧,瓜批!”
他这意思,新野城的守军插这么多旌旗,装腔作势,吓唬谁呢?
傻叉!
罗汝才举起望远镜看了一阵,却是满脸凝重道:“平东王,你还记得不?当初我们可是在泌阳吃了个大亏,好像当初占领泌阳的就是这什么平东王。”
张献忠不屑的道:“平东王算个锤子,那时候是高迎祥那怂日八岔,二十多万人马竟然连人家万把人都干不过,我们能跟那哈怂一样吗?”
呃,这家伙有点狂妄自大了啊。
高迎祥好歹是三十六营的首领,他们也都在人家手底下干过,这会儿人家都死了,没必要这么埋汰人家吧?
再说了,这平东王可不是个锤子,人家有火枪,有轰天雷,厉害着呢。
罗汝才忍不住提醒道:“这平东王可不是吃素的,手里头轰天雷多得吓人,我们若是硬攻,恐怕要吃大亏啊!”
张献忠颇有些不耐烦道:“行咧,有什么好怕的,多造些木盾就行咧,轰天雷也就那么回事。”
这家伙是越来越狂了!
有句俗话叫,小人得志便猖狂。
此等小人嘴脸,能得天下?
罗汝才闻言,不由微微皱了皱眉头,心中暗道一句:“唉,跟着这家伙怕是成不了大事了。”
他已然萌生退意,不想再跟着张献忠瞎混下去了。
城墙上朱器圾和戚金等将领也正举着望远镜看着里许开外的张献忠和罗汝才呢。
张献忠和罗汝才手里拿着低倍镜自然看不清城墙上的人在干什么,朱器圾和戚金等人却是连他们脸上的表情都看得一清二楚。
戚金见状,忍不住提醒道:“王爷,看样子这张献忠和罗汝才是面和心不和啊。”
朱器圾微微点头道:“嗯,这两个人应该快各奔东西了,不过,这些我们都不用管,我们只需打得张献忠不敢再来南阳撒野便成,怎么样,戚将军,观贼寇之势,你可有信心?”
戚金满脸凝重道:“这个就要看张献忠敢不敢攻打新野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