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戚家军和禁卫军都被折腾惨了,他们足足花了一天时间,才推进了十来里的距离,来到扬州城外!
史可法站在城门楼上,看着这些装备精良的援军,整个人都懵了。
这些人从哪里冒出来的?
弘光朝没有这么装备精良的车兵啊!
第368章 南明弘光朝覆灭记(上)
多铎率十一万大军一路往金陵方向狂奔而去,一天便赶到了长江北岸的仪征,准备渡江了。
扬州和金陵之间可是隔着长江的,他想要拿下金陵就必须率军渡过长江。
问题,他们拿什么渡过长江呢?
这个时候长江上可没什么跨江大桥,想渡过长江唯有坐船。
而建奴虽然不是什么旱鸭子,但也没怎么发展过水军,至少在一统天下之前他们是没发展过什么水军的,要想将十一万人马送过长江几艘小渔船肯定是办不到的,需得大船才行,而且最少得几十艘大船。
他们哪里来的这么多大船呢?
还别说,他们还真有大船,而且还不止几十艘,而是两百多艘!
这些船其实就是大明漕运用的大货船。
也就是把粮草等物资通过京杭大运河从江南运到京城用的大船。
不用问,这些船又是弘光朝的大佬们双手奉上的,至于是刘良佐和刘泽清奉上的,还是马士英和阮大铖奉上的,这个只有多铎知道。
总之,他们有船,有两百多艘漕运大货船。
多铎率军赶到仪征之后,只是稍稍休整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他便命手下开始渡江了。
漕运大货船其实也就是八百料左右的帆船,载重量虽然不小,栽人却是不怎么样,因为粮草货物是可以堆积在一起塞满船舱的,人却不能叠起来装,只能挤一挤,站一起。
一艘漕运大货船就算密密麻麻挤满人也就能装个百人左右,马匹的话,能装下三四十匹就算了不得了。
也就是说,两百多艘漕运大货船想要将多铎手底下的人员、马匹、粮草、辎重等运过长江,最少也得来回跑二十多趟。
而且,这帆船也不是车轮舸,也不是装了蒸汽机的楼船炮舰,渡江相当的慢,半个时辰能打个来回就算是不错了。
也就是说,多铎手底下的十一万大军,包括马匹、粮草、辎重等物资,想要渡过长江,最少也要一天的时间,就这还是日夜不停的情况下。
话说这么多漕运大船在这里渡江,以朱器圾在南直隶和金陵城附近的布置,难道发现不了吗?
朱器圾手底下的密卫自然是早就发现多铎手下的大军在渡江了,甚至,这些漕运大货船开到仪征的时候朱器圾就已经命密卫散布在仪征附近的长江两岸开始监视了。
所以,朱器圾早就知道多铎会在此渡江了,而且,多铎开始渡江之后不久他便收到消息了。
不过,他并没有派车轮舸又或者是楼船炮舰来玩什么半路截击,因为他怕多铎和其手底下的三万多建奴骑兵跑了。
这些家伙可是滑溜的很,一旦发现情况不对便会跑路,这也是建奴凭借不到十万精锐打了二十多年还有将近十万的根本原因。
他们太滑了,太惜命了,一般有危险的事情他们都是驱使蒙八旗和汉八旗的附庸军先上,他们躲后面看情况,打得赢就上去一举定胜负,打不赢就跑路!
渡江这种事情虽然没什么危险性,但如果车轮舸和楼船炮舰去轰的话就变得极度危险了,一般遇到这种危险建奴都会毫不犹豫的跑路。
朱器圾可不想把人家给吓跑了,人家是有马的,一旦疯狂跑路,车兵都追不上!
而且,他还想多铎帮他个忙,按照历史的轨迹去“接收”金陵城,把金陵城里的叛徒全引出来。
多铎渡江这么大的事情朱器圾这个南阳来的疯王都能探知,马士英和阮大铖这两个地头蛇自然也能探知。
那么,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呢?
这个时候,他们又开始了奇葩而又荒谬的表演。
建奴渡江的消息传到金陵,马士英竟然第一时间便率手下十余万大军弃城而逃!
他这个行为真的相当之荒谬。
金陵城可是当世第一大城,不管城墙长度还是城墙高度都是当世第一,这个世界上还没有那座城池比金陵城更加雄伟呢。
他放着当世第一雄城不守,率军跑路,是为哪般?
按冯铨主编的《明史》所说,他这是为了抗清,他是一个大忠臣!
这个说法更加荒谬,他如果真为了抗清,他如果真是个大忠臣,为什么要放弃当世第一雄城金陵?
难道,他还能找到一座比金陵更为雄伟的城池?
这是不可能的!
金陵就是这个时候世界上最大的城池,没有之一。
更何况,这个时候弘光帝朱由榔还在金陵城里面呢!
他如果真是个大忠臣,跑路的时候总得把弘光帝带上吧?
弘光帝都不管,直接率军跑路,就这还大忠臣?
说实话,螨清朝廷都觉得脸上臊的慌。
这种事情不能纵容啊!
敌人来了便弃主而逃,这种事怎么能纵容?
螨清的皇帝可不希望手下的将领又或者大臣学马士英来这一手。
所以,乾隆命张廷玉修订《明史》的时候直接便把马士英打进了《奸臣传》,这种弃主而逃的奸臣,就算他帮了螨清的大忙也不能宣扬,如果大家都学他,当皇帝的可就危险了。
他这种行为的确是帮了螨清的大忙了,如果他率十余万大家死守金陵,就凭多铎手下这点人马根本就不可能拿下金陵,甚至,就算是阿济格和多尔衮都率军来助也不一定能拿下金陵!
也就是说,螨清倾国之力都不一定能拿下的金陵,马士英就这么果断的弃了!
他这荒谬的行径着实把弘光帝朱由榔给吓坏了。
这他吗什么事啊?
首辅大臣竟然丢下他这个皇帝,率手下人马跑了!
他这个当皇帝的怎么办?
如果他留在金陵城,结局可想而知,他可没有跟建奴私底下定下什么协议!
建奴也不可能会跟他这个当皇帝的定下什么协议,毕竟,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建奴连他弘光朝的京城都拿下了,还能让他这个弘光朝的皇帝留在世上吗?
朱由榔无奈,只能连夜带着一群太监和锦衣卫跑路了!
这回他总算还有点脑子,没去追向南逃窜的马士英,而是一路往西,跑滁州找黄得功去了。
黄得功毕竟是京营宿将,对皇室还是比较忠诚的。
南明弘光朝就是这么的荒谬,多铎还远在百余里外渡江呢,首辅马士英便带着手下十余万大军弃城而逃,当皇帝的朱由榔也被吓得连夜跑路。
当然,这还不算是最荒谬的。
最荒谬的是,南明真正的掌权者之一,在金陵城里黑白两道通吃的阮大铖竟然开始联络朝中大臣,准备恭迎建奴入城!
第369章 南明弘光朝覆灭记(下)
这天清晨,卯时未至,长江两岸还笼罩在浓浓的水雾中之时,一行四五十人已然打马来到岸边,往西南方向狂奔而去。
朱由崧这个时候已然惊慌失措。
他着实没想到,马士英会率手下人马弃城而逃。
金陵城应该能守住的啊!
他知道多铎已经率十余万大军开始渡江了,他也知道建奴有红夷大炮。
问题,这些都不算什么啊!
马士英手底下也有十余万人马啊,金陵城也有红夷大炮啊,马士英为什么要率众窜逃呢?
这个问题已经没办法搞清楚了,他也不想学先帝崇祯在金陵城里等死。
所以,他直接带着人连夜跑了。
他甚至都没告诉任何朝臣,就这么急匆匆的跑出来了!
不过,这个时候,他已经有点后悔了。
因为他们找不到船啊!
滁州在江对面,他必须坐船渡过长江才能抵达镇南侯黄得功大营啊!
他真的有点后悔了。
早知道这样就应该带个金陵当地的官员出来的,哪怕只是个小吏,人家能给他找到船就行。
这会儿他们上哪儿找船去呢?
他只能带着一众人马沿江一路疾驰,希望能找到艘渔船又或者货船什么的。
问题,这个时候天才刚刚亮,谁没事这么早出来打渔又或者送货呢?
一行四五十人打马在江边狂奔了将近一刻钟还是没看到一艘船。
突然,前面开路的锦衣卫马失前蹄,惊叫一声,滚了出去。
紧接着,后面的人马便如同下饺子一般稀里哗啦的往地上摔去。
不好,有绊马索!
朱由崧是反应过来了,但是,他胯下的战马却是拉不住了,“啊”一声惊呼,他也变成了滚地葫芦。
他可没那些武太监和锦衣卫身手好,这一跟斗栽下去差点没把他摔死。
正当他晕头转向,迷迷糊糊之时,旁边的草丛里突然窜出来一堆衣衫褴褛的流民。
这些流民一看满地衣衫华贵的肥羊,顿时欢呼起来。
“哇,这些家伙穿的是绫罗绸缎,肯定是有钱人。”
“看,他们还带着兵器呢!”
“快动手啊,抢了这些兵器我们也能当大王了!”
一堆流民拿着锄头耙头木棍什么的一拥而上,对着地上的太监和锦衣卫就是一通猛砸。
这个时候朱由崧更是悔的肠子都青了,为了隐瞒身份,不被人察觉,不但他没穿龙袍,他带出来的锦衣卫和太监也都穿的便服,谁知道半路上会遇到一堆流民啊!
地上的太监和锦衣卫纷纷爬起来,边拔出兵刃抵抗,边大声疾呼道:“你们是什么人,竟然敢行刺皇上!”
皇上?
我们杀的就是这个狗皇帝!
贺九斤假装张狂道:“皇上?吓唬谁呢?有了兵器我也能当皇上!”
这帮就是发了疯的流民,跟他们根本就没什么道理可讲。
摔得七晕八素的锦衣卫和太监只能打起精神跟这帮人拼命了。
他们好歹也是弘光帝身边的近卫,功夫肯定是不错的,而且,他们手里拿的都是材质相当不错的刀剑,按理来说,上百拿着锄头木棍的流民他们应该是能应付的。
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竟然毫无还手之力,人家看似毫无章法的乱砸,却总是能砸到他们的要害之处。
没过多久,四五十个锦衣卫和太监便被干翻在地,一点声息都没了。
贺九斤也不含糊,直接走到迷迷糊糊的弘光帝朱由崧跟前,举起锄头猛的一下砸下去。
紧接着,他便挥了挥手,带着众人在旁边的草丛里挖了一个大坑,把弘光帝和一众随从全部丢进去,埋了个严严实实。
弘光帝就这么消失了,没人知道他去了哪儿。
这个时候,金陵城里已然乱套了,因为文武百官跑去上早朝的时候皇上竟然没有出现,而且,宫里的宫女太监什么的都在拼命往宫外奔逃。
皇上不见了,首辅马士英也跑了,金陵城的守军也跟着跑了,怎么办呢?
很多惊慌失措的官员已经开始往城外逃了,他们可不想给弘光朝陪葬。
内阁次辅都察院右都御史兵部尚书阮大铖却是不慌不忙的带着手下数百游侠护卫,挨个拜访弘光朝的文武大员和公侯勋贵,关上门跟这些人密议起来。
他找人密议的话题就一个,那就是开门恭迎建奴大军!
内阁大学士王铎、礼部尚书钱谦益、左都御史唐世济、工部尚书毕懋良、魏国公徐文爵、保国公朱国弼、灵璧侯汤国祚、定远侯邓文郁、忻城伯赵之龙等皆言愿随其出迎。
不过,他前脚才带人离开魏国公府邸,朱器圾便带着司礼监秉笔刘若愚和都司戚元功等人从后院来到大堂,笑眯眯的对右首主位的魏国公徐文爵道:“怎么样,徐爱卿,你想好了没,是跟着阮大铖投降建奴呢,还是跟着朕继续当你的魏国公?”
徐文爵连忙起身恭敬的拱手道:“微臣誓死效忠皇上!”
朱器圾笑眯眯的点头道:“很好,那你如此这般,安排一番。”
建奴就要来了,皇上和内阁首辅都跑了,整个金陵城连一个守军都没了,按理来说,城中应该大乱才对,但是,金陵城只是乱了一天便渐渐恢复了平静。
因为这一天该跑的都跑了,想跑的也都跑了,留下来的,那都是不想跑的,而这些不想跑的人里面,除了普通老百姓,其他的朝堂官员、公侯勋贵和乡绅地主等都被内阁次辅阮大铖组织起来了。
当然,阮大铖将这些人组织起来并不是为了抵御建奴,而是为了恭迎建奴。
他带着一众官员又忙活了一天,第三天一早,建奴终于派人来传讯,豫亲王多铎已然率军抵达城外十里,欲出迎的赶紧到朝阳门外集合。
阮大铖闻讯,连忙带着一众朝堂官员、公侯勋贵和乡绅地主代表在朝阳门外张灯结彩,铺上红毯,然后排的整整齐齐,站在那里,就等着豫亲王驾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