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服侍,他的皇后和两个贵妃,包括皇子和公主也没有这娇惯的毛病。
或许这样搞还能省下养几万太监宫女的钱,避免奢华浪费,又或许这么搞久了皇城和皇宫反而不安全了,毕竟密卫也有可能被收买被控制。
唉,谁知道呢,只能先这样了,要不要改回旧朝的模样,还是以后再说吧。
他一边暗自叹息着一边带着宁丑旦和几个密卫往皇宫外走去。
密卫倒是有一点好,那就是不多嘴,只要他不下命令,人家就不会凑上来烦他,更不会拦着他不让他出皇宫出皇城。
他悠哉悠哉的走了将近两刻钟时间,才来到皇城外的礼部衙门中。
这个时候礼部衙门里人也不是很多,各科主事甚至都还没有配齐。
没办法,连年战乱下来,科举都停了,好多进士举人什么的也被农民军和建奴干掉了,不但京城各衙门缺人,地方上各衙门也缺人。
就好像毕懋康和毕懋良兄弟,都是快七十岁的人了,原本早就应该回家养老了,问题朱器圾手下缺人啊,根本就找不出人来担任内阁首辅、礼部尚书、内阁大学士、都察院左都御史这些重要职位,他们只能老骥伏枥了。
朱器圾走进礼部尚书值房的时候,毕懋康也闷头在那里处理奏折呢。
不过,他处理奏折的状态跟朱器圾还不一样。
朱器圾是看见奏折就头疼,他却好像很感兴趣的样子,看奏折的时候那是聚精会神,甚至连皇上进来了他都没有理会。
当然,他并不是有意在当皇帝的面前摆架子,主要他处理奏折太投入了,根本就没注意有人进来了。
朱器圾也没吭气,直到毕懋康提笔写完了手中奏折的票拟,他才温声道:“孟侯,先歇一歇,朕有事跟你商量。”
毕懋康闻言,吓得立马颤巍巍从椅子上站起来,连连拱手道:“哎呀,微臣不知皇上驾临,还望皇上恕罪。”
说完,他就要把自己的位子让出来给朱器圾坐。
唉,到哪里都这样,当皇帝就是麻烦。
朱器圾干脆摆了摆手,直接坐到客位上,随即假装生气道:“孟侯,我们这么多年同甘共苦,早就如同一家人一样了,你怎么还这么见外呢,你坐你的,如此多礼就有点做作了啊。”
毕懋康闻言,愣了一下,随即缓缓坐下来,慢慢回想起这么多年与小王爷相处的日子。
是啊,这么多年了,大家同甘共苦,早已亲如一家人了。
第387章 根基
毕懋康跟随朱器圾的时间着实太长了,长到很多记忆都有点模糊了。
他们第一次见面应该是在万历末年吧,那时候他还只是个巡按御史,小王爷还骗他说什么去看流民的安置情况。
结果,一看就把半辈子给搭进去了!
那时候他可没想到小王爷真的能靖难成功,他更没想过自己会成为百官之首,内阁首辅。
他只是从一把火枪看到了大明中兴的希望,然后就莫名其妙的跟着小王爷反了!
唉,冲动了,冲动了。
造反靖难可是要株连九族的,当时怎么就那么冲动呢?
还好,小王爷成功了!
想到这里,毕懋康不由感慨道:“皇上,这些年来,我们是真不容易啊!”
谁说不是呢。
当初我可只是个随从不到十个,封地全是荒地,连个王府都没有的小小郡王。
朱器圾不由跟着感叹道:“是啊,打天下不容易,治理天下更不容易,当初朕是只想着靖难称帝,一统天下,现在朕却是看到奏折就头疼,哈哈哈哈哈哈。”
对了,奏折。
皇上要批阅的奏折可不止他这么一点点,他们是七个内阁大学士写票拟,皇上却是一个人处理他们七个人呈上去的奏折。
毕懋康看了看眼前的奏折,忍不住好奇道:“皇上百忙之中来微臣这里是有什么要事吗?”
朱器圾微微点头道:“是啊,这会儿新朝初立,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再不开科取士,打下来的地盘都要没人治理了,孟侯,你可曾想过这个问题?”
开科取士?
这个问题毕懋康当然想过,他可是礼部尚书兼内阁首辅,这事就是他负责的。
他略带遗憾的道:“这个微臣当然想过,只可惜丙戌年科举的时间刚好错过了,大明两百年来未曾中断过的科举这会儿怕是要被迫中断一次了。”
时间错过了?
朱器圾忍不住吃惊道:“这么巧?”
毕懋康无奈的点头道:“是啊,丙戌年会试和殿试本来是应在今年二三月份举行的,但是,现在都九月了。”
呃,错过了好像还可以补办吧?
这个朱器圾还真有那么点印象,因为这事关乎嘉靖帝一系继承皇室正统,所以,万历朝那会流传十分广泛,几乎到了人尽皆知的程度。
这事是什么事呢?
这事就是关于明武宗正德皇帝这个奇葩皇帝的传闻,因为正德突然驾崩,而且没有子嗣,嘉靖帝这一系才得以继承大明正统的。
明武宗着实是个奇葩,传闻他因为南巡作乐,把科举殿试都给耽误了。
正德十六年本来也是要举办会试和殿试的,明武宗这个奇葩却在南方玩的不亦乐乎,耽搁了归期。
如果光是耽搁归期也就罢了,他还在游玩的时候不小心落水,病倒了,结果,正德十六年三月十五日的殿试就这么被他耽搁了,因为他三月十四日便驾崩了。
不过,这次殿试并没有因为这位奇葩皇帝驾崩而中断,一年之后,幸运继位的嘉靖皇帝还是补上了。
皇帝都驾崩了还能补上,我这还好好的呢,为什么就不能补上了呢?
朱器圾忍不住好奇道:“会试和殿试好像是可以补办的吧?就好比正德十六年辛巳科殿试不就是一年后补上的吗?”
这个!
毕懋康无奈道:“按理来说会试和殿试是可以补办的,问题自崇祯十六年癸未科殿试结束之后,大明连年战乱,不知道多少州府县城被毁,教谕、教授、学政等各级主官也死了不知道多少,很多地方这几年的院试、乡试,甚至是童子试都停了,微臣这里连一份乡试中举名单都没有,又怎么召集举人来参加会试和殿试呢?”
呃,这个的确是个问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连个举人名单都没有,又怎么召集举人呢?
问题我这急需用人啊!
怎么办呢?
朱器圾想了想,干脆道:“要不就找找以往的乡试中举名单,召集历届没有考取进士功名或者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参加会试的举子来金陵参加会试和殿试吧,总之,这次会试和殿试必须补办,要不然,地盘打下来没人去管就麻烦了。”
没想到,毕懋康还是摇头叹息道:“皇上,恐怕还是来不及了啊,这会儿都九月了啊,就算我们能八百里加急通知各地方举子前来参加会试和殿试,明年二月很多地方的举子也到不了金陵啊,毕竟,有很多人都是走路赶考的,路上需要的时间太长了,比如巴蜀和云贵的举子想要赶到金陵,很多都需要半年时间啊!”
这个问题?
朱器圾想了想,随即果断道:“没关系,派快马,派车轮舸去接!命各地州府县报上名单,然后我们派快马将上报的举子接到最近的码头,再用车轮舸拉到金陵来,这样应该耽误不了明年二月的会试。”
呃,大明好像还没这么搞过吧?
不过,这样一来,的确不会耽误举子赶考,毕竟,就算是从巴蜀最远的地方坐车轮舸到金陵都用不了一个月时间。
毕懋康愣了一下,随即咬牙点头道:“好,微臣一定尽力把这次会试和殿试补上。”
朱器圾又想了想,随即郑重的道:“孟侯,朕决定趁这个机会把秀才、举人和进士的赋役奖励改一改。”
毕懋康当然知道皇上指的是什么,因为他就是从秀才、举人、进士一路考上来的。
皇上说的是朝廷对考取功名的秀才、举人、进士免赋奖励,也就是所有考取功名的读书人免劳役,而且秀才名下可以有八十亩地免田赋,举人名下可以有八百亩地免田赋,进士名下可以有两千亩地免田赋。
改这个?
毕懋康闻言,不由皱眉道:“皇上,这个怕是不好改吧,两百多年来,读书人都已经习惯了。”
朱器圾却是摇了摇头,坚决道:“就是因为读书人都习惯了用这个来钻空子,兼并土地,搞得民不聊生,所以,这个必须改!”
唉,我也是读书人啊,您叫我如何是好?
毕懋康闻言,不由陷入两难之中。
他当然知道几乎所有读书人都在利用这个钻空子,兼并土地。
这样搞,的确不好,因为老百姓没了土地就没饭吃,没了饭吃,就会造反。
问题,作为读书人怎么能帮皇上为难读书人呢?
朱器圾见毕懋康满脸为难的模样,不由摇头叹息道:“孟侯,这土地兼并不能不治啊,不治便会逐渐腐蚀一个王朝的根基,腐蚀到一定的程度,王朝便会轰然倒塌啊!朕也不是要收回所有读书人的奖励,朕只是想把奖励的方式改一改而已,劳役还是可以免,不过,田赋不能免,朕会把原来免去的田赋换算成银子或者粮食发给他们。总之,所有人都必须交田赋,包括皇室宗亲!如果哪个藩王敢反对,朕就撤藩!”
看样子皇上是下定决心了。
土地兼并的问题的确会动摇王朝的根基,这个问题是必须解决。
皇上都不惜得罪皇室宗亲了,我还怕什么得罪读书人!
想到这里,毕懋康咬牙拱手道:“微臣遵旨。”
第388章 双管齐下
永盛朝初立,杂事繁多,朱器圾是忙了个不亦乐乎。
科举的事情刚刚安排妥当,他又将目光投向了广东。
别看这会儿南方好像风平浪静,其实却是暗流汹涌,乱世之中打自己小算盘的人太多了,很多人都不把永盛朝的号令当回事。
有的是想趁机捞一笔,把地方税赋全部收入自己囊中,一次捞个够本。
有的是想借机争权夺利,找个藩王捏在手里,名为拥立,实际却是只手遮天,自己掌权。
有的甚至还想做土皇帝,在地方上欺男霸女,作威作福。
总之,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崇祯一死,各路妖孽都窜出来了,不好好收拾一番,这地方上是安定不了的。
浙江已然被史可法和黄得功等人收拾的差不多了,福建也有陈士奇和郑芝龙去平定了,接下来就是广东了。
朱器圾思虑再三,还是决定派李岩和戚元功率十万新军过去。
至于广西和云贵,还得慢慢来,因为那边形势太复杂了,势力更是错综复杂,他手下也没有这么多能臣干吏,而且,他最主要的敌人是建奴。
广西和云贵迟点派人过去和早点派人过去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建奴就不一样了,迟一天讨伐,人家的实力就会增强一分。
建奴并非没脑子,他们当然知道永盛朝迟早会跟他们开战,所以,他们早就开始做准备了。
据密卫来报,平西王吴三桂已被调至河南,平南王尚可喜则留在山西镇守,还有建奴大学士洪承畴也被调往山东督师。
他们都在拼命征召人马,整军备战,这会儿吴三桂、尚可喜和洪承畴手下差不多都有十万人马了。
而且,蒙八旗也被招至北直隶的最南边驻守,随时准备支援山西、河南和山东三省,这会儿大名府附近集结的蒙八旗大军都已经超过十万了。
至于建奴本身的满八旗精锐,那都是宝贝疙瘩,轻易不会涉险,豫亲王多铎和四万满八旗精锐不小心栽在南直隶之后,英亲王阿济格便率手下满八旗精锐缩回京城去了。
当然,他们并不是想当缩头乌龟,不敢出战,建奴打仗向来鸡贼。
如果吴三桂、尚可喜、洪承畴这几个叛徒和蒙八旗大军能创造机会,他们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扑上来。
也就是说,不管是进攻山西、河南,还是山东,都有可能要面对建奴汉八旗、蒙八旗、满八旗二三十万人马,甚至,你这边刚率大军进攻山东或者山西,人家便会发兵偷袭南阳或者南直隶。
总之,跟建奴打仗得时刻小心,不能因为实力比他们强就麻痹大意。
当初萨尔浒大战之前,谁能想到大明朝会败给建奴,要知道当时的大明朝光是边军就多达几十万,屯卫更是多达恐怖的两百多万,而那个时候的建奴总人口还不到五十万,所有青壮加起来也只有五万左右。
如此悬殊的差距人家都能奇迹般的获胜,现在他就能稳赢不输吗?
万历朝的时候,估计很多朝廷官员都有这想法,他们可能以为建奴就是一个未开化的小部落,根本就不值一哂。
殊不知,建奴也是学过兵法的,什么围点打援,什么声东击西,什么天时地利人和等等,人家都会,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