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的谈判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原本罗刹国还想保有叶尼塞河以东的领地,但朱器圾却强硬的要求,罗刹国必须退回高加索山脉以东。
斯特罗甘诺夫根本就不敢跟他争,只能勉勉强强同意了。
当然,最终他们会不会真退回高加索山脉以东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朱器圾已经做好了准备,不服,咱就干!
第446章 西域
西伯利亚的冬天那真不是一般的冷,就算是南面的碎叶城那也冷得出奇,那凛冽的寒风简直能把人的脸都吹裂开。
这点朱器圾已然体会过了,所以,罗刹国的使者回去之后,他便离开了碎叶城,坐火车回到了北平。
他倒不是不想待在碎叶城中,主要后方有太多的事要处理,他不回去还不行。
比如,铁路网的修筑。
这几年他基本都在四个新建的行省大修铁路,其他地方却一直没有动工,这样显然是不行的,他准备组织人手先把北方的铁路网修筑起来,再慢慢向南方扩展,而这些都需要调动大量的人力物力,他不在北平坐镇指挥肯定是不行的。
又比如,来年西伯利亚筑城所需的材料。
罗刹国虽然口头上已经同意放弃西伯利亚,退回乌拉尔山脉以东,谁知道以后他们会不会反悔,想要让他们死心,最好的办法就是在西伯利亚多筑城。
到时候每隔百余里就给他来座城池,再在城池里架上足够的火炮,让他们望而生畏,西伯利亚基本就安全了,就算他们反悔出兵,有这么多城池层层抵挡也能为援军争取足够的时间。
而建城需要的物资也不少,比如水泥、砖头、木材,乃至蒸汽锅炉,这些都得事先准备,一旦冰雪融化便用火车运过去,如果等冰封期过了再开始准备,那一年时间基本上又浪费了,所以,他得亲自回来安排。
这会儿的北平也成了个巨大的工场,火车头和铁轨什么的基本都在这里制造,毕懋康、宋应星和王徵等人也常驻在这里,朱器圾回来以后便将几个亲信召集到一起,开始商讨北方铁路网的建设问题了。
温暖的房间中,几个人围在一副巨大的地图四周,时不时用手指在上面比划着。
现在的大明北方实在是太大了,如果将西伯利亚汗国的领地都囊括进去,那就是原来大明疆域面积的两倍还多,而这么大一片疆域内人口却少得可怜,据四大行省的统计,其总人口都不到千万,就这还包括原来辽东的四五百万人口。
也就是说,新开拓的疆域内的人口总共也就四五百万的样子。
这么大的疆域才这么点人口,想要完全开发起来自然很难,朱器圾现在考虑的就是要不要再来一次大迁徙,毕竟大明内陆的人口还是很多的,特别是西北受灾地区的人口向湖广和江南扩散之后,那里人口已经相当的密集了,可以说整个大明大半的人口都集中到了湖广、南直隶和江西等少数几个省份。
问题,这样来回折腾合适吗?
他考虑了很久,这才问道:“你们觉得要不要把原来陕西、山西和河南迁出去的人口迁移到北方四大行省去,毕竟这些地方都地广人稀,资源还相当的丰富。”
这个问题大家自然也有考虑。
毕懋康微微点头道:“微臣以为,可以发出告示,不管是原来西北的灾民还是湖广和南直隶等地的老百姓,想要去的都可以去,毕竟北方四省的粮食也可以载种一季,地域却是大的离谱,微臣觉得,只要能给他们足够的土地,应该还是有人愿意去的。”
朱器圾毫不犹豫的道:“土地没有问题,凡是愿意去的,分一百亩都没问题,这样一来,就相当于两季的五十亩,比他们现在十多二十亩可是多得多了。”
毕懋康不由连连点头道:“皇上英明。”
没想到,这时候,王徵却是小心的道:“皇上,微臣以为,我们可以考虑拿下蒙元在西域所有势力,组建一个西域承宣布政使司,再从陕西三边又或者甘州肃州二镇将铁路修往西原承宣布政使司,毕竟从西北到西原行省距离比从察哈尔草原和科尔沁草原绕道要断了一大半,而且西域人口也不少,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起来。”
朱器圾闻言,眼中不由一亮。
这个建议的确不错,如果能拿下西域,建立行省,然后修通铁路,从那边支援西原行省甚至只需几天即可!
问题就是,需要修的铁路太多了,这会儿向西的铁路才延伸到宣府镇呢,如果要修到陕西三边甚至西域,那可是几千里的距离。
他忍不住叹息道:“良甫,你的想法好是好,就是修建铁路太费时间了,我们要将铁路修到西域恐怕都需要好几年啊!”
王徵闻言,不由诧异道:“皇上,微臣斗胆,您是不是以为这铁路冬天不能修啊?西北不同于极北之地啊,冬天勉强还是可以修铁路的,而且我们还可以命沿途所有州府组织劳力分成一段一段,同时修。微臣以为,如果这样修的话,不出半年铁路便可以修到西域了,到时候再组织人手往北修,修到西原承宣布政使司应该用不了半年。”
朱器圾闻言,不由一拍脑门兴奋道:“哎呀,良甫,你说的没错,朕在北方四省待了几年都形成习惯了,老以为到了冬天就没法干活,哈哈哈哈哈,好,你这想法很好,要不,你辛苦一趟,去西北任五省总督,专职收复西域,将铁路从西北修到西原承宣布政使司。”
王徵闻言,愣了一下,这才拱手道:“微臣斗胆,蒙元在西域还是有些实力的,不知皇上能不能给微臣一些人马。”
这个没问题啊。
朱器圾毫不犹豫道:“可以,北平城的四万精锐你可以带过去,还有西北的二十五万秦军任你调用,还有漠南和漠北的二十万西南军和湖广军,如果需要,你也可以调动。”
这一下就是差不多五十万大军了,干翻全盛时期的蒙元估计都够了,更何况就是去收拾一下蒙元残部。
王徵毫不犹豫的拱手道:“多谢皇上,微臣定当尽心竭力,尽快拿下西域承宣布政使司,并将铁路修到西原承宣布政使司。”
就这样,王徵带着四万精锐自北平出发,直奔西北而去,自大同镇开始,他便开始召集地方官员,商议修筑铁路的事宜,等他赶到甘州镇的时候,沿途各地已然开始分段修建铁路了。
接下来就是对付蒙元西域诸部了。
王徵本就是陕西人,对西域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
这个时候蒙元诸部基本处于最为衰弱的时期,西域也就卫拉特部、喀尔喀部和准格尔部比较强大,面对大明将近五十万大军的围剿,他们很快便相继臣服。
不到一年时间,王徵还真的征服了蒙元在西域所有势力,组建了西域承宣布政使司,同时修通了宣府镇到甘州镇的铁路,并将铁路从甘州镇一路修往西原承宣布政使司。
第447章 集重兵踏平东瀛
朱器圾一开始真没想着去征讨西域,因为他准备收拾完建奴后便全力踏平东瀛,至于为什么,懂的都懂。
东瀛倭寇,真心留不得!
他甚至连密卫都派过去了,东瀛的情况他也摸得差不多了。
不过,由于罗刹国的出现,北方的形势并没有他想象中的乐观,所以,他才决定采纳王徵的建议,先征服西域再说。
这样一来,西北的铁路网就能连成一片,大军支援极北西原行省的速度也能快上一倍都不止,而且,西边和北边都安定了也有利于他集中全力对付东瀛。
当然,征服西域,将西北铁路网连成一片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西域那巨大的疆域和西北动辄数千里的铁路线都要消耗大量的时间。
好在有王徵这位出身西北的亲信在那边主持大局,他倒不必什么事都亲身参与,大军征讨西域的同时,他也有更多的时间来准备对付东瀛的事宜了。
东瀛乃是一个岛国,想要踏平东瀛本土势必就要跨海远征,陆路那是根本行不通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中原王朝不管多强大,对东瀛貌似都有点束手无策,就连当初横扫欧亚的蒙元帝国都一样。
蒙元的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三次组织东征,想要一举踏平东瀛,结果,三次都是惨败而归。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中原王朝重心基本都在陆地上,军队也以陆军为主,并不擅长海战,而东瀛则是四面环海,出门就得坐船,对海战自然要比中原王朝熟悉。
这就好比拿自己最不擅长的领域去跟人家最为擅长的领域比,失败那自然再正常不过了。
永盛朝这会儿其实也是以陆军为主,陆上各种个样的军团加起来数量都不下百万了,而水师总共也就十多万,这其中还有大部分是通过郑成功从郑芝龙那里夺过来的。
当然,这十多万的数量有点少只是相对于大明上百万的陆军来说的,相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个数量还是比较恐怖的。
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的水师数量能与现在大明相比,就连东瀛都不行。
可以说,十多万水师足以碾压东瀛那些诸侯组成的杂牌水师,大明的楼船炮舰更不是东瀛那些小帆船可以比拟的,朱器圾需要准备的反而是怎么把陆军精锐给运送到东瀛去。
毕竟,大明水师也只能在海上压制东瀛水师,要想踏平东瀛本土还得陆军精锐登岸才行。
为此,他早已命巴蜀、南直隶和辽东的船厂全力赶制各类型的船只,包括楼船炮舰、车轮舸战船和两千料的大商船,只要征讨东瀛时能用上的,都可劲造。
他还命人重启了山东的登莱水城,作为水师的又一个基地,这样一来,环渤海地域就有三座大型的水师基地了,正好作为北洋水师、东洋水师和南洋水师的集结之所。
这边永盛帝朱器圾正在北直隶有条不紊的准备着征讨东瀛的事宜,那边五省总督王徵也在西北不断的修筑铁路和城池,完善防御体系。
罗刹国算是走运的了,他们起码见识到了大明的强大,也知道大明修筑城池的用意,他们是自知干不过大明,所以老老实实放弃了西伯利亚,退回了欧陆,从而避开了亡国之祸,东瀛却是死到临头了还浑然不觉。
三年时间匆匆而过,王徵终于将铁路从西域修到了西伯利亚,而陈士奇也修筑了十余座城池,将整个西伯利亚牢牢掌控,西北事了,朱器圾终于可以集中全力对付东瀛了。
他直接将二十五万秦军全部调到西域和西伯利亚镇守,换回了十六万精锐军团,随即便召集一众亲信将领,开始安排征讨东瀛的事宜了。
这时候的东瀛其实也在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德川幕府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地位,防止地方诸侯借助外部势力崛起,早在大明万历年间便开始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也就是在万历朝鲜战争结束之后不久,德川家康借机取代丰臣家族成为幕府大将军,然后便开始了长达两百多年的江户幕府时代。
应该说,德川幕府闭关锁国的目的是达到了,至少在后面两百余年的时间内没有任何地方诸侯能借助外部势力崛起,威胁到他们的统治。
不过,这种方式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大航海时代无异于找死行为,他们这么搞终究要被坚船利炮给敲开大门。
历史上,德川幕府是坚持了两百多年才倒台,这会儿,永盛帝朱器圾却是不想再给他们任何机会了。
德川幕府的第三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光刚去世不久,第四代征夷大将军德川家纲尚未成年,还没接掌大权之时,大明王朝突然间发出檄文,展开了对东瀛的征讨。
至于开战的借口,很简单,万历朝的时候,东瀛关白丰臣秀吉狂妄至极,妄图以朝鲜为跳板灭掉大明,这会儿大明反过来征讨东瀛,名正言顺!
德川幕府还没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呢,明军便已经誓师出征了。
这一次朱器圾足足调集了楼船炮舰六百余艘,车轮舸战船三千余艘,两千料的大型商船一百余艘,其他各类商船和战船一千余艘,载着十五万水师将士和十六万精锐车兵铺天盖地压向东瀛。
如果德川幕府有所准备,或许还可以抵挡一阵,毕竟他们也有火枪和火炮,而且兵力也不少,两次朝鲜战争他们便投入了三十多万兵力,就这,还是跨海作战,本土作战的话,召集五十万大军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只可惜,德川幕府压根就没想到大明会突然之间宣战,而且他们闭关锁国的目的就是为了压制地方诸侯,各地方的诸侯被他们给压制了几十年实力本就衰退的不行了。
这会儿也就德川幕府本身能迅速集结出十余万大军,其他诸侯能拉出上万人马的都不多。
朱器圾就这样带着五千余艘各类船只组成的庞大船队,率着三十余万精锐大军,一路从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