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两千年不死-第2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然,那家伙昨天怎么可能会突然这么冷漠,吓得她只是想打个招呼都不敢,那家伙肯定是以为她故意想勾搭上官家……
  对,一定就是这样。
  ……


第三百八十八章 万事俱备

  随着南汉的覆灭,征伐南唐已经被提上了日程。
  面对这个南方曾经最为强大的政权,赵匡胤没有一丝轻敌。
  想当初,刘仁赡仅凭寿州一座孤城,就挡了柴荣十七个月的时间,要不是队友实在渣得带不动,最后会鹿死谁手还真的不好说。
  而如今,刘仁赡虽然已经死了,但是南唐却又来了第二个“刘仁赡”。
  此人名叫林仁肇,原本是闽国将领,后来归顺了南唐。
  在当初的寿州之战中,还只是一名小将的林仁肇曾率领一帮杂兵连续收复了寿州外围已经被后周军占据的营寨,又曾率领千人敢死队沿淮河而上,意欲乘风烧毁后周军正在淮河上架设的浮桥,断绝后周军粮道,没想到风向忽然逆转,最终放弃。
  之后,担任殿前都指挥使的张永德率军追击,张永德擅长射箭,一向百发百中,结果这次却在林仁肇身上吃了个亏,他的箭每次都在即将命中林仁肇要害的时候被他轻易挡去,张永德震惊之余,最终收兵返回。
  总而言之,林仁肇此人作战勇猛,个人武力值爆表,南唐人称“林虎子”,是在刘仁赡死后,南唐军中硕果仅存的名将。
  而且此人还是一个忠义之士,据赵匡胤得到的消息,在南汉覆灭之后,林仁肇还曾经向李煜提议,趁着宋军这几年后蜀、北汉、南汉的到处跑,军队疲弊,淮南兵力空虚的机会,允许他率军北上,夺回之前被柴荣抢走的江北十四州。
  如果他能打下来,那么南唐还有逐鹿中原的机会,如果他打不下来,就把他当做叛臣处理,将他全家处斩,给赵匡胤一个交代。
  话都说到了这个份上,林仁肇确实是够忠的了,可惜对宋朝采取全面退让策略的李煜最后还是拒绝了……
  此人完全就是刘仁赡的翻版,为防止出现当初寿州城的局面,林仁肇是赵匡胤必须要提前除掉的一个人。
  有些时候,杀人,并不需要自己亲自动刀。
  赵匡胤先是贿赂了林仁肇身边的人,买来了一副他的画像,等南唐使者来访的时候,又故意指着这副画像询问是谁。
  南唐使者虽然不明所以,但在如今的南唐,还真没几个人不认识林仁肇的,于是如实回答了赵匡胤。
  赵匡胤又指着画像告诉南唐使者,林仁肇想要归降宋朝,以这副画像为信物,说着还带着南唐使者来到一处空宅前说,这是他给林仁肇准备的房子。
  等南唐使者回去后,马上就把这件事的原委全部告诉了李煜,又因为林仁肇能力出众,在南唐一直有不少人嫉恨他,他们联合起来把这件子虚乌有的事情证明成了事实。
  几经煽风点火之下,李煜信以为真,竟然真的就派人去给林仁肇送了一杯毒酒。
  就这样,一代忠心名将,死得如此凄惨。
  赵匡胤仅仅是耍了一个毫无技术含量,甚至看起来有些蠢的小把戏,就把南唐最后的一根顶梁柱给玩死了。
  或许在他看来,对付李煜,真的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智慧。
  搞定林仁肇,赵匡胤还得解决一个后顾之忧——辽国。
  之前在征伐北汉的时候,他曾经和辽国交过一次手,结果完胜。
  当然,那也是占了一点辽国当时还在内乱的便宜,无法全力对付宋朝。
  如今辽国内乱已经平定,国内局势稳定,随时都可以南下和宋朝刚正面。
  如果在他征伐南唐的时候,辽国突然在他背后捅一刀,这确实够他喝一壶了,于是赵匡胤主动派出了使者,希望能和辽国保持和平的关系,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对于他的热情,刚刚平定了叛乱,实力受损的辽国也做出了积极回应,不但同样派出了使者互相商议友好,还特意派人去警告了一番北汉:时代变了,你给我安分点,不要乱搞。
  据说刘继元接到辽国这份旨意的时候都哭了出来,这真的是个实力“坑爹”啊……
  国与国之间只有利益,宋朝和辽国之所以能达成共识,一是因为宋朝要准备打南唐,顾不上北方;二是因为辽国需要休养生息,还不想主动挑起战争。
  因此,两方暂时都还打不起来。
  解决了后顾之忧,赵匡胤还差一份南唐的地图,一份有南唐山川地形、城池分布、人口聚散的地图,这些东西只有在南唐的地图上才有记载。
  当然这件事还不用赵匡胤操心,就有人帮他解决了。
  在李煜生日的时候,按照礼制,赵匡胤派遣了一个使者前去祝贺,这个使者异常机灵,离开的时候本来都已经上船走了。
  却又忽然调转船头回来,连忙派人告诉李煜,朝廷准备重新绘制天下地图,史馆里就差南唐这几个州的了,希望这次能给他一份,他顺带着一起拿回去。
  李煜诚惶诚恐,马上就派人重新绘制了一份南唐的地图,并且派人连夜校对,第二天就送到了那个使者手上。
  就是这么简单,南唐十九个州的地理情况,军队布防,道路远近,百姓户口等等,全部落到了赵匡胤手里。
  得到了地图,赵匡胤还需要面对最后一个麻烦——长江天堑。
  自古以来,长江一直都是南方政权对抗北方政权的最大底气,最著名的三国时期,吴国就是凭借着这一条江,挡了魏国几十年。
  如今这条江挡在了赵匡胤的面前。
  然而老天爷似乎特别不喜欢赵匡胤烦恼,就在他思考如何才能让主力部队顺利渡过长江时,有一个人主动将方法送到了他面前。
  此人名叫樊若冰,江南人,原本是个书生,可惜考了好几次都没考中,典型的抑郁不得志。
  不过和历史上的酸腐书生不同的是,樊若冰并没有怨天尤人,埋怨朝廷无眼,而是重新找了另一条出路。
  随着大宋统一趋势的愈加明显,樊若冰敏锐地察觉到了其中的机会。
  从此,他从一介书生,变成了长江上的钓鱼翁。
  每天闲着没事就在长江渡口采石矶上钓钓鱼,暗中用绳子系在南岸,然后架着小船快速驶往北岸,借机测量长江宽度。
  经过无数次的实验,樊若冰终于得到了准确的长江宽度数值,并跑到了开封,向赵匡胤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渡江计划——用大船建造浮桥,让主力部队直接渡过去。
  赵匡胤接受了这个看起来异想天开的提议,不但赐给了樊若冰进士出身,还派人将他的亲属全都接到了开封,一起享受好日子。
  这件事告诉了世人,老天给你关上了一扇门,必定会为你打开……
  咳咳,总之一切的战前准备全部完成,万事俱备,赵匡胤只差最后一样东西。
  出征的借口。
  ……


第三百八十九章 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所谓师出有名,国家之间的战争,和街头斗殴是不一样的,不能说我看你不爽,上去就能给你两板砖,打死就完事了。
  至少你得凑个合适的理由,向百姓表达你是正义的,不能让他们觉得,你把他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把他们的老爹、丈夫、儿子拉去送死,就是为了去满足你自己的私欲。
  这样会让百姓心里很不爽,一旦百姓心里不爽了,他们就会搞得你心里也不爽。
  所以师出有名这种东西看起来似乎最没有什么必要,但其实却是最不可缺少的一样。
  攻下南汉后的第四年,做好了一切准备的赵匡胤派出使者,第一次向李煜提出,想要邀请他一起去开封参加祭天大礼的想法。
  这是一个信号,是赵匡胤即将征伐南唐的信号,同时也是他希望李煜能主动一点的信号。
  这一点李煜自然清楚,但他却没有做出任何答复。
  两个月后,赵匡胤决定再做最后一次努力,又一次派遣使者,这一次他清清楚楚地告诉了李煜,朝廷即将出兵,希望他能主动归顺,不要做多余的抵抗。
  李煜这次本想听从,但因为手下大臣的极力劝阻,最终改变了主意,对赵匡胤说了“不”。
  这是李煜这十几年来第一次对赵匡胤说“不”,而这第一次反倒给了赵匡胤一个合适的出兵理由——倔强不朝。
  在南唐北面,长江自西向东流入大海,构成其北部边境线,在南唐的东北部,还有一条由北向南,隋朝时期开凿的京杭大运河,这两条水系互相连接,形成了一个“入”字形。
  在这个“入”字一撇一捺的连接点上,就是南唐北部重镇润州,润州往西,就是南唐首府金陵城。
  金陵在长江南岸,四周有着许多渡口,其中被宋军看中的渡江渡口采石矶,就在金陵城的西面。
  沿着长江再往西就是鄱阳湖,在这里,驻扎着南唐一支庞大的水军——湖口水军。
  继续往西,进入当初被江晓顺手牵羊的“高老庄”境内的江陵城,宋军也在这里组建了自己的水军,专门防备下游的南唐湖口水军。
  这一次,赵匡胤决定一鼓作气拿下南唐,参与的作战部队总共分为五路。
  第一路,由上官晓率领江陵水军从江陵出发,沿长江东下,保证采石矶渡口的安全,目标金陵。
  第二路,由潘美率领集结在采石矶对面的和州宋军,负责渡江作战,和上官晓率领的第一路会合,目标金陵。
  第三路,由李处耘率领一支军队,扼守长江中游,牵制南唐湖口水军。
  第四路,由曹彬率领开封水军,从大运河南下,攻击润州,从东面包围金陵。
  第五路,则是由臣服宋朝的吴越军队北上,配合曹彬军共同进攻润州。
  这是宋朝建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军事行动,由经验丰富的上官晓担任主帅,长期活跃南方战场的潘美担任副帅。
  宋灭南平后第四年,也就是开宝七年,赵匡胤正式下令征伐南唐。
  十月,江晓的西路水军率先出动,沿着长江向采石矶出发。
  从金陵到采石矶,总共需要跨越数百里的路程,江晓对一路上可能遇到的阻挠都进行了充分估计。
  然而之后的情况向她证明,她又一次白担心了……
  长江对面驻守的南唐军基本没人来找她的麻烦,都是很有礼貌地目送她路过,个别积极点的,甚至还主动过来送慰问品。
  打仗打到这个份上,江晓也是无语了……
  当然,这也是因为宋军经常在长江进行演习,而南唐军对宋军也一向很恭敬,每次看到对岸的宋军进行演习,都会主动送吃送喝,拍下马屁。
  这次宋军突然进攻,南唐那边还没有收到具体指示,全都按以前的老方法招待,就差给江晓亲自指路做向导了。
  就这样,江晓异常轻松地一路拔除了南唐军在长江沿岸的各个战略要地。
  二十日后,江晓率军抵达采石矶渡口,一举击溃驻守此地的两万余南唐军队。
  同时,对岸的宋军立即将按照樊若冰设计,将早已建设好的,由数千艘大型战船连接起来的浮桥整体迁移,沿江移到采石矶渡口,然后系上绳索,三日而成,不差一丝一毫。
  这是自古以来,长江上的第一座浮桥,而且还是整体迁移建造,仅仅三日便彻底完工!
  随后,等候多时的潘美立刻率军渡河,和上官晓会合,两军在金陵城外围的白露州击败前来破坏浮桥的南唐军队,斩杀近万人。
  开宝八年正月,两军在金陵城外击溃南唐军队十余万人,大获全胜。
  二月,宋军兵临金陵城下,南唐岌岌可危,李煜连忙调遣湖口水军前往支援将领。
  值得一提的是,率领湖口水军的南唐将领名叫皇甫继勋,他爹就是当年被赵匡胤在淮北战场上追着打,最后在滁州城下被一击秒杀的皇甫晖,皇甫老兄。
  身为皇甫老兄的儿子,皇甫继勋同样“很给力”,率领十万湖口水军一路东下,结果先是遇到江水干涸,大船卡在那动不了,半路被宋军袭击后又想玩火攻,结果风向忽然逆转,大火把自己给烧了。
  这么一番折腾下来,这支庞大的水军连金陵城的影子都没看到,就被自己玩残废了,在李处耘的一番猛攻下彻底崩溃,皇甫继勋也不幸战死。
  同时,曹彬和吴越组成的东路军南北对进,联合进攻金陵东面的重镇润州。
  润州守将是李煜的心腹刘澄,深得李煜宠爱。
  宋军出发之后,刘澄奉命前往润州,李煜亲自为他送行。
  离别时刻,二人眼睛发红,鼻子发酸,皆是热泪盈眶,刘澄收拾好金银细软,信誓旦旦地说,这些都是李煜曾经赏赐给他的,如今国家为难,他要散尽家财,为国尽忠!
  两心融,一心共……执手相看泪眼……
  啊,多么忠心的臣子啊……
  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