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他真的继承了天可汗的血脉……
骁勇到了完全没道理可讲的李存勗,仅仅就用了这么点兵力就突破了耶律阿保机三十万辽国骑兵的包围圈,随后会合大军绝地反击,反手将耶律阿保机的辽国军团打到彻底崩溃!
那一战的结果,是耶律阿保机一直往北逃了一百多里才勉强保住了性命,他应该庆幸,李存勗没有那么多骑兵能追上他。
那一战绝对是辽国的噩梦,从此,威名赫赫一生的耶律阿保机彻底对中原绝望,有生之年不再南下。
那支中原军团的战斗力远超辽国人的想象,所幸的是,五代只有一个李存勗。
自后唐以后,中原又变回了那个软弱可欺的中原,后晋、后汉、后周……直到柴荣出现,直到赵匡胤出现,直到赵光义出现,辽国人惊讶地发现,他们似乎又看见了那支强悍到可怕的军团。
“军心不稳啊……”耶律休哥在一个亲兵的搀扶下,游荡在四处弥漫着不安气氛的辽国军营中。
他的身上到处缠着绷带,铠甲上全是血污,腿上似乎也中了一刀,走路的时候一瘸一拐。
“那支宋军的实力超乎想象,之前明明都快要崩溃了,怎么突然间又重新恢复了建制?”耶律斜轸走在耶律休哥身旁,紧皱的眉心中还带着一丝遗憾。
差一点,就差一点,他们就可以赢的……
“谁知道呢?说不定是他们的皇帝又回来了?”耶律休哥耸了耸肩,并不是很在意。
无论理由是什么,反正他们最终还是输了……不,其实也不能说是输了,只能说是没赢。
“皇帝?对了,休哥你之前不是向宋朝皇帝那边去了吗?你没抓到他?”耶律斜轸问道。
“没有,那里只有一个女人,估计就是宋朝的皇后,至于宋朝的皇帝……我也不知道他去了哪。”
“难不成是跑了?”
“谁知道呢?对了,耶律沙呢?从返营开始我就没见到过他了,那家伙该不会是被宋军干掉了吧?”耶律休哥笑着问道。
虽然那家伙被李继隆打得很惨,实在是有些丢辽国人的面子,但怎么说他也是一军主帅,总不能就这么丢在一边不管,现在大敌当前,可不是互相搞事的时候。
“还真让你猜对了。”出乎耶律休哥的预料,耶律斜轸点头承认了。
“刚才我手下的士兵才从战场上捡回他的尸体,据他麾下被收拢回来的溃兵说,他遇上的是李继隆。”
“竟然还真的被干掉了……”耶律休哥稍微替此人默哀了一下。
父子几人全都死在一个人的手上,嘛,也真是够可怜的了……
当然,可怜归可怜,他们草原上的人尊崇的一向都只是强者。
像耶律沙这样的,回去后朝廷追封几个名号,找个好地方让他体面地葬了,照顾一下他的子孙……他的孙子们就行了。
不过话说回来,耶律沙怎么说也是个南院宰相,换在宋朝那边,也勉强能算是个副宰相了,李继隆竟然就这么把他的尸体丢在那,是连拿回去请功都不屑于了吗?
嘛,还真是一个强大又高傲的对手。
想到这,耶律休哥不由得一阵感慨。
辽国立国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军中名将凋零,数来数去也就才是那几个。
宋朝立国不久,军中将领基本都是大浪淘沙淘出来的,论真本事一个比一个硬,基本不会出现像耶律沙和耶律奚底这样的情况。
如今宋朝北伐,志在收复燕云,宋辽之间的关系基本算是完了,以后的战斗恐怕会一场接着一场。
未来堪忧啊……
“报!”一个辽国骑兵匆忙跑了过来,“探子来报!宋军方向出现大批援军!”
“援军?什么旗号?”耶律斜轸急忙问道。
“汉字,上官旗号。”
在宋朝,叫上官的将领只有一个。
“还真是来了个大家伙……”耶律休哥松了口气,嘴角微微上扬,对耶律斜轸说道:“收拾一下吧,这仗看来是打不起来了,宋朝皇帝估计马上就要撤军了。”
“为什么?”耶律斜轸问道。
“因为她肯定不想和我打。”耶律休哥露出了一口的大白牙。
果不其然,第二天深夜,宋军便趁着夜色撤离军营,沿着来时的路,裹挟着涿州、易州的百姓一直南撤,退出辽国境内。
就在宋军撤退后的第二天,大批的辽国骑兵源源不断地赶往了幽州城外,数量最少也在十万以上!
耶律休哥说的没错,江晓确实不想和他打,因为如果宋军再这么和辽军纠缠下去,等辽国的第二批援军赶到,吃不了兜着走的就是他们了……
这一次北伐最终以这样的结果收场,宋朝虽然攻下了太原,却未能攻克幽州,收复燕云。
至于枢密使上官晓,前往救驾有功,皇帝赐钱百万,但因擅自调动军队,官降三等,停职在家。
当然,虽然这次北伐结束了,但宋辽之间的对决才刚刚开始。
……
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们来诈降吧
开封,枢密使的府邸。
被停职在家的江晓,难得悠闲地坐在后院的亭子里看书,两个穿着小黄袍的小屁孩在和隔壁已经空置的,原晋王府的围墙上翻来覆去地爬着玩。
“他也真是的,竟然还真把姐姐你给撵回来了……”霞趴在亭子里的石桌上,表情怨念。
“毕竟是我私自调动军队,有些样子,官家怎么说也得做给世人看看。”江晓翻着书,毫不在意地说道。
从调动军队的那一刻开始,她就已经知道了这个结果,只是让她没想到的是,原来她这一趟还真是白去了……
“突然感觉,你们还真是都长大了……”江晓放下书,转头看向那两个小屁孩。
“嗯哼?”霞抬头疑惑地看着江晓。
“第一次见你的时候,你还连十岁都没有,而匡义也才是个十五岁都没有的男孩,都是两个乳臭未干的小屁孩……”
“喂,姐,你这话过分了哈。”霞很不满地表示抗议。
“嗯,确实过分了。”江晓很认真地点了点头,“这次北伐,你们两个都出乎了我的意料……反倒是我,就像一个不肯撒手的糟老头子,总是担心这个、担心那个,总是忍不住想要上来插两手……
殊不知,你们其实都已经不怎么需要我了。”
“停!打住!请停止你这妄自菲薄的想法!”霞抬起手,阻止了江晓的话。
“首先,你可不是什么糟老头子,你现在看起来都要比我好看多了,不知道的恐怕都还以为我才是姐姐呢。
其次,什么叫我们不需要你了?你以为这天下难道就没有你的份吗?你没见匡义见你来的时候多高兴?至于这停职也只不过是暂时的,很快你就能重新做回枢密使了……”
“好好好,我知道……”赶忙打断霞的话,江晓转移话题道:“对了,霞,辽国那边来消息没有?”
赵光义这次北伐,势必会遭受到辽国人的报复,这一点他在撤军返回的途中便已经料到,并提前做好了预备。
先是将李继隆、孟玄喆、尹继伦、曹彬之子曹璨等将领分别安插在定州、镇州、关南这三处辽国南下的战略要地驻守。
又将潘美、杨业调往太原和魏王赵廷美会合,防备辽国从原北汉境内南下。
这样,宋朝和辽国的边境线上从西往东,全都安排了重兵屯守,时刻准备抵御辽国即将到来的报复。
而辽国也完全没有让宋朝失望,之前的北伐之战结束后仅仅不过两个月,辽国就在幽州集结大军南下,经过易州,向宋辽边境的满城进发,意图先攻占满城,然后再南下攻占重镇镇州。
这一次,辽国集结了超过十万大军,耶律休哥、耶律斜轸、耶律奚底随同参战,然而他们并不是主帅。
这次的辽军主帅其实就是韩德让……他爹,燕王韩匡嗣。
韩匡嗣,自耶律贤登基以来,就深得陛下恩宠,集三千宠爱……好吧,其实就是因为耶律贤的身体一直都不是很好。
而韩匡嗣呢,又正好比较擅长医术,这一来二去的,两个大男人就这么混熟了,而且还是熟透了的那种,以至于耶律贤甚至让韩匡嗣这位大夫,来负责这次南下报复宋朝的军事行动。
宋军方面,因为早就做好了准备,所以辽国才刚刚出兵不久,宋朝就已经得到了消息。
负责驻守镇州的孟玄喆首先率军北上,狂奔两百多里,抢先到达徐河,列阵布防。
徐河在定州的北方,但孟玄喆跑得比较快,在他之后,驻守定州的李继隆和曹璨随后赶到,三人一会合,差不多也有七八万人,足够和辽国人来刚一次正面了。
至于驻守关南的尹继伦,一看这三人都到场了,寻思着从他们手里不太好抢功劳,于是就领着手下人马,转了个弯,兜了个圈子,秘密绕到了辽军的侧后方,和徐河的主力部队形成了对辽军的夹击形势。
从幽州到满城,也就三百多里的距离,正常速度辽军一两天也就能走过了,但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辽国人一直走了二十多天,才终于抵达了满城北面的徐河。
战斗即将开始,双方早已列好了阵,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一个宋军使者忽然从对面跑了过来。
事情,是这样的。
“这一仗得打得漂亮一点。”面瘫李继隆忽然开口说道。
“确实,之前那一仗打得实在有点憋屈,得鼓舞一下士气。”孟玄喆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
“你们俩到底想说什么?”曹璨在一旁皱着眉头看着这二人。
“要不诈降吧?”李继隆继续提议。
“诈降?对面能信吗?”孟玄喆表示怀疑。
“我听说那韩匡嗣就是个蠢人,除了和耶律贤关系好一点,连战场都没上过,战场上这样的人最好骗。”李继隆坚持自己的看法。
“可是诈降的话,传出去始终是有些不太好。”曹璨有些不太认同。
“不怕,只要之后我们能把辽国人打得惨一点,没人会在意这些的。”李继隆奉行实用主义。
“好吧,就这么来吧。”孟玄喆被成功说服。
就这样,负责诈降的使者过去了,第一次走上战场的韩匡嗣大喜过望,心里那一个高兴啊,就差手舞足蹈了。
对此,耶律休哥表示严重怀疑,他前些天才被宋军在身上砍了几刀,伤口都还没完全好呢,对面那帮子人是什么样的他最清楚,怎么可能会投降?
然而,韩匡嗣已经听不进去他的话,赶忙赶忙地就派人去准备受降了。
就在这时,宋军忽然发动强攻,攻势极为迅猛,辽军猝不及防,当场溃败,被宋军推着一路向北逃命。
在逃亡途中,韩匡嗣又遇到了早已在后面埋伏好的尹继伦所部,一通爆锤之下,韩匡嗣将旗帜战鼓全部扔掉,才终于勉强摆脱了尹继伦的追击。
这一站,宋军大获全胜,一直追到了北边的遂城,斩首一万多级,俘虏三万多人,缴获马匹、牛羊、兵器、车账无数。
呼,舒服!
夕阳下,宋军看着不断北逃的辽军,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挥一挥衣袖,不留下一丝轴重。
这一战,本就是耶律贤为了报复宋朝而南下的,结果却被宋军反手打了一巴掌,脸实在是丢得有点大。
气不过的他在经过几个月的休整后,再一次发兵南下,剑指雁门关。
……
第四百一十四章 杨无敌
不甘心在满城被宋军怼了一顿的耶律贤,在经过几个月的休整之后,再次发兵南下,还是十万大军,这次他将目标选在了雁门关。
雁门山,宋朝与辽国的西部边界,雁门山上有两大关口——西陉关和东陉关,守住这两个关口就能将辽国的军队阻挡在雁门之外。
这次辽军选择的南下路线就是西陉关,也就是常说的雁门关。
雁门关两侧全是高山,只有中间的一条通道,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典型。
古往今来,雁门关一直是中原王朝抗击北方异族的重要战场。
战国时期的赵国在这里设置雁门郡,修筑长城,大将李牧在此长期驻守,抵御匈奴,曾诱敌深入,大破匈奴十余万骑。
秦始皇时期,蒙恬率兵三十万从雁门出塞,北击匈奴,一举收复了河套地区。
汉高祖时期,匈奴曾从此南下,直扑晋阳,刘邦亲率三十万抵达平城,抗击匈奴,当然,那次他差点回不来……
汉武时代,江晓也不止一次地从这里出去,和匈奴人在草原上刚正面。
一直到后晋时期,石敬瑭为了获得辽国的支持,割让燕云十六州,从此,雁门关就正式成为了胡汉对峙的前沿阵地。
早在辽国人南下之前,赵光义就已经在这里做好了准备,不仅把大将潘美派了过来,就连对边境军事事务轻车熟路,对辽国军情了如指掌的杨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