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霜刃裁天-第3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暂时按兵不动。

    而在西宁城中,若查又接连迎来了三个坏消息:首先是探马来报,陇南出现万人以上的大队步兵,已经踏入土玉浑境内,急行军两日可抵王城;

    第二个消息更麻烦,世子李若谷率的两万精锐取道天山东麓,绕过祁连山后直逼海西部老巢。第二个消息不啻于一道惊雷,如果部落被端,而自己仍未攻下王城,粮草无着不说,更有失去根本、全军覆灭的危险;

    但真正麻烦的却是第三个消息,不知是谁走漏了消息,刚刚传来的两条讯息,没多久就在城中传开了,甚至还传到了内城。内城里的军民已经开始欢唱起来,紧接着,城中的兵变如燎原的星火,迅速燃起,甚至开始烧向若查的王帐。

    海郡王的兵马并不算太多,本就靠着北周的诡计和康车国相助,以小搏大、孤注一掷,如今虽然看上去势大,主要是吸收了大量投降的官军和征用了不少东境的百姓。两万精锐骑兵被孤悬城外后,城中忠于海郡王的只有约一万五千人左右的海西部叛军,还有就是三百骑赤焰带来的羽林卫,而那些被裹胁的军队却足有三万余人。

    这些被强迫攻城的军人中有很多人的亲人都在内城,早就等着反戈一击的机会,听到散布的消息后,几乎没怎么组织,各种各样的反抗就层出不穷地在城中各处发生,有爬上城墙后立即缴械的;有偷偷疏通外城大门的;有合力反杀背后督军的;也有乘乱刺杀叛军首领若查的。

    当然,就算没有赤焰,靠着部落中的高手和自己八脉的实力,也没人能轻易伤到若查,但“海郡王已死”、“叛军被援军包围”的消息早已四散传开,如今的城内,已经没有一人攻城,一万五千海西部精锐正在到处与“自己人”交战!

    “国师,破城无望了,撤军吧!”若查看清现状,无力地说道。

    “城内那些叛徒不足为虑,你还占着上风;城外也一样,我们占有优势,下令进攻吧,只要消灭这里的齐军和官军、平息骚乱、攻下内城,我们就可以据以对抗自西而来的两万援军。不用担心齐国会再派人过来,只要他们一动,我大周天军就会横扫过去!”赤焰道。

    “城外我军优势不大,拼过之后还剩几人?城内人数更少,骑兵下马后战力还不及步卒,我们无法消灭那些反复的叛徒,更不可能攻入内城了!”若查叫道。

    “是啊,不如回去打败西面的援军再图大业吧。”康车国的丞相也叫道,李若谷的两万骑足以碾压小小的康车国了,他更不敢拼光自家的半数精锐。

    “来人!”若查大叫道:“传令下去,开通西城三处大门,不用再管城内之事,所有人从西门退出,回海西!通知南门的大军也绕到西门,一同撤退!”

    若查又对康车丞相道:“丞相大人,我们两家各一万骑兵殿后,您看如何?”

    “好,好,快撤吧!”丞相当然飞快地应允下来,走得慢了,说不定自己也会被困死在这里。

    若查清楚赤焰的想法,如果不能掌控土玉浑,拼光土玉浑的所有兵力,对北周而言也是大大有利的,所以才会在这种情况下仍要求死战,故最后都不再问他,只要康车国同意退兵,以己方占优的骑兵数量,还是能够安然退出的。

    赤焰当然也是这么想的,见若查铁心撤军也不便多言,反正回海西部和世子的一场大战在所难免,仍有机会将土玉浑的实力消耗殆尽。自己和六王子有三百羽林卫护着,想要全身而退也不是一件太难的事。

    看着南门外的叛军转而向西,又同城内撤出的大股敌军一路西去,张致仁并未下令出击,只是让所有骑兵远远地跟在二三十里之后,真要打起来,对方差不多是四万骑,自己是拼凑起来的一万五千骑,几乎没有胜算,真正的决战会是在海西部落,最好希望赶到那里时,李若谷已经扫平了海西郡!到时兵力上不仅相差无几,士气上更是可以碾压对方。

    西宁城内,满目疮痍。内城之围解除,五千蜀军入城,两万余名“叛军”重新归降;最终仍有约五千名反叛官军跟着若查回了海西,叛军在撤退时几乎带走了一路劫掠的所有财物。

    ……

    “师父,您怎么样?要不要休息一会?”许暮问道。

    “要,老骨头都快颠散了。”李济尘说完看了一眼另一侧双唇干裂的贺齐舟说道。

    “看我干嘛,我还能跑。”贺齐舟有些不服气,但身体实在是不争气,这两天一直拉肚子,自从石渠拼命赶回洛阳之后,仍是天天在赶路,一口气到现在还没缓过来,几乎从不生病的人,现在却显得十分虚弱。

    “今天走的路比昨天都多了,我的兵马也要休息,前方两里有个山谷,我们就在那过夜吧。”田炳道。这是从甘州出发的第三天,队伍行进两千里,已经进入天山东麓余脉。

    一条大河在山谷中拐了个“几”字弯,河滩水草丰茂,河水幽碧冰凉,山坡绿树成荫,山顶碧草如丝,谷中暑意全无,与陇西的一路风尘相比,此处都可与天堂作比了。

    驻营时,田炳的手下猎得一头黄羊,一口喷香的羊肉下肚,足以治愈奔波的劳累。

    只有贺齐舟仍觉得既虚又累:“吃一口有什么关系?”

    “都拉成这样还吃?好好喝你的稀粥吧。”许暮一把抢过贺齐舟手里的羊肉,塞入自己口中。

    “明天确定先上天山派?”田炳再次确认一下。

    “嗯,先上天山派,再去西宁!”李济尘道。天山老掌门和他一直惺惺相惜,虽聊聊数面,但也算得上是至交好友。

    李若谷自肃州出发时,拨出少量兵马给乌尔汉兄妹和武备馆历届天山派贡生,让他们重建天山派、恢复商路。天山派所在的位置扼守通往西域商道的中线,历来是商路守护神一样的存在,不早点控制在手上,会影响齐国与西域各国的商贸。

    许暮与贺齐舟也是这么想的,那里紧邻康车国,万一对方驻有军队,靠少量人马未必能顺利拿下,所以也想要上天山派看看。

    驻地离天山派不过二百余里,但这段路走得并不快,一路都在往上,历经了石渠镇的高原病之痛,贺齐舟对此倒并无多少难受的感觉。田炳的队伍经常会在高山间巡视,大多数也习以为常,看似中年其实年迈的李济尘好像到哪里都是从容不迫的样子,但许暮雪和张沐风兄妹嘴唇有些微微发紫。

    



第四百四十九章 天山派



更加不济的是郭修宜,被田炳勒令和其他十几个有状况的士兵留在距天山派四十里、大山脚下的一处驿站。那里是处分水岭,已经算是土玉浑国界,往西是天山派和西域,而往东数百里就是李若谷出征的海西郡。

    许暮和张沐风其实也常年在终南山顶和峨嵋山巅习武,虽有不适,但耐受力要比郭修宜等好上很多,故决意上山。一行人中只有李济尘和田炳是上过天山派主峰大殿的。田炳本就是天山弟子,留下那十余名手下后一路介绍道:

    天山极大极广,绵延不知数千里,天山派修建在山脉最东端,孤悬于齐国境外六百里,位于康居国与土玉浑的交界处,扼守山脚下通往西域的商路,一直是往来商旅的守护者。

    与齐境相隔的六百里几乎都是渺无人烟的荒漠,仅设有几处驿站,为商队提供水源、指明方向,由土玉浑与齐国分别管理。

    整个门派占地极广,更像是一个小小的村庄,也像是个兵站,依着山势修有几段城墙。房屋大多由石头砌成,分布在数座山峰和山谷中,山高之处亦有不少完全由木头搭建的木屋。

    门派的主殿位于最大一座山头的顶端,山顶几乎终年积雪,那里也是整个天山派最高、高神圣的地方!

    讲到此处,田炳不由得更咽起来,那些留在山中的师长、同门,大多都已经魂飞道消了。

    最后的二十余里,贴着大山而行,南方是无尽的沙漠,北侧高大的山体贫瘠荒芜,哪有一丝人烟?天山的山门就建在一处平缓的山坡下,石块垒起的山门形似放大一倍的全真山门,斗大的“天山派”三字由朱漆书就,血红得有些刺眼。门口并无一人一马,上山的坡道上满是车辙,还有随处可见的血迹。

    田炳派出六骑上坡探路,自己则陪着贺齐舟等慢慢上行,边走边道:“他们怎么也不派两个人守在外面?翻过这段山坡,有个供商旅休憩的山谷,里面可以补充水、食物,还能做些买卖,天山派的财源多半来源于此。”

    探路是六骑,回来却是七骑,多出来的人贺齐舟认识——乌尔娜!愁眉不展的乌尔娜。

    众人跟着边走边说的乌尔娜进山,缓坡行出两里后便是一段长长的下坡之路,下方果然是个可避风沙的山谷,谷中有成排的石屋,好些是大门敞开的商户,只是没有一个商人,只有那两百个骑兵和乌尔汉为首的十几名武备馆贡生。

    山谷的北端是一座大山,有两条可供上山的石道,一条是走马的坡道,九曲八弯通向山顶,就像是石渠镇通往西山的路;另一条则是石阶,直直通往百丈高的山头,山头一道城墙依稀可见。

    乌尔娜说出了目前的情况:

    李若谷拨了两百人给他们先行赶到这里,比贺齐舟他们早到三天。路上端了叛军的两个哨所,问出天山派里驻扎着一百来个叛军,以目前这些兵力,足以应付,便让人通知身后的李若谷不用再管这里,直接率大军去解西宁之围。

    到了这里之后,发现叛军果然不多,但来自西域的商人却有五六百人,那些人常年行走商路,就算是车夫苦力也有不错的身手,而他们竟然都在帮叛军守山!

    想要进入天山派宗门,这是唯一的正道,若从其他地方绕行,至少要走上十几天,翻越数座高耸入云的雪山,而且还很容易在山中迷路,所以几乎没人愿意冒险绕道。

    乌尔汉不想和商人结仇,几次上前交涉,都被叛军射退。晚上率几名高手偷袭,也被商队里的人打退。三天来乌尔汉知道了那些商人的想法,就是苦于无法说服对方,现在已经开始担心二百骑的粮草,今天晚上不是强攻就是要撤退了。

    乌尔汉分析,那些商人大多是波斯人,也有大宛人,货物以马匹居多,是在叛军攻下天山派后,到这里补给水草时被劝留下来的。他们听信叛军所言,以为土玉浑马上就要变天,如果此时继续往前走,肯定会被旧王的溃兵或是齐国的增援劫掠,只有等海郡王推翻昏君,与齐国重新结盟后才是安全的。所以胡人看到这些土玉浑骑兵,无论如何也不肯走出天山派,更是成为守山的主力。

    贺齐舟道:“只要让他们相信海郡王必败,都不用我们攻山,他们就会帮忙将山上的叛军给解决了!”

    乌尔汉道:“就是这个道理,我也不是不能攻,只是强攻的话,真有可能吓得那些商人从此不敢踏入中原。”

    李济尘道:“你现在就带我上去看看吧。”

    乌尔汉认得此人是许暮的师父,大喜道:“那就有劳先生了!”

    拾级而上三百余阶,一道三丈多高的石墙依着山梁而建,横亘在山头,石墙的两边是刀削般的绝壁,车道和步道汇至山门口,二十余丈宽的石墙上站立着上百名手持劲弓之人,大多是胡人,也有十来个康车国士兵。

    乌尔汉并未带任何士兵,只有李济尘、贺齐舟在内的十来人,均是六脉以上的高手。走近至山门三十丈时,墙上已经有人开始用生硬的汉话喊话了:“停!再走,射箭!”

    “这些西域人的长弓很硬,如果强攻双方肯定有伤亡!”乌尔汉指着地上几枝折断的箭说道。他试着带几十人在盾牌的掩护在攻上去,只是没几人能突破对方的齐射,自己和三个高届的武备馆高手奋力跃上了城头,但也被生生拦了下来,那些西域商人里居然有不少相当于六脉的高手。

    “我先看看吧,你们等着。”李济尘又走上前几级,墙上射来两箭示威性地射向他身前的石阶。李济尘理都没理继续前行。

    “真射了!”墙头又有人喊话,那些商人也并不想伤人,但见李济尘仍是不紧不慢地上行,惊怒之下,又是一箭射出,羽箭携着劲风,直指李济尘正在抬起的小腿。眼看迅如闪电的飞箭将要刺入小腿,箭头却在沾到李济尘布袍的刹那间停顿下来,然后轻轻掉落在石阶上。

    “怪物!再射!”随着墙头话音一落,又是三枝箭飞来,如同第一枝箭一样,三枝箭又“叮叮叮”地轻轻落地。墙头立时紧张起来,数十把弓同时张开,也有人抽刀举斧,如临大敌。

    李济尘早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