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梦入大唐-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两万骆公子派来的两万后勤预备役,是不算兵的。

    经过一个多月的炮轰,泰西封原本坚固的城墙伤痕累累,到处是裂缝,城内守军士气极为低落,终于到了总攻的时机。

    阿布被邵树德安排老实呆在底格里斯河东岸,防止敌人从那里逃跑。

    大夏军则在东面的半环形城墙下聚集,这里应该比较难啃,把南面栅栏的一段让给了穆阿维叶的军队攻击。

    大战以炮兵的轰击开始,三百二十门大炮一起炮击,场面蔚为壮观。炮弹用的都是开花弹,敌军在城墙上就不敢站人,都是猫在城墙后瑟瑟发抖。

    等炮击结束,五十架云梯车已经推到了城墙下。

    因为没有城上敌人的弓箭阻截,抱着木板在护城河上搭桥的跳荡兵没有损失,这让他们非常地不开心。没有损失也就没有功劳,眼看战争结束,没有功劳的跳荡兵还是要去当年奴隶赎罪的。

    当初关开闰奇袭逻些,因为时间紧,只是打造了最简陋的梯子,让仆从士兵扛着往前冲。那玩意没有防守功能,蚁附攻城的代价很大的。

    大夏军在城下已经围了两个多月,这就有时间打造精密结实的云梯车了。

    这玩意有六个轮子,底下是藏兵的方形空间,木头架子,外包铁皮。云梯是可折叠的,解下上段云梯顶不绑在车后部的绳子,就可以将云梯竖起来。

    这种云梯坚固得多,守城的想靠人力推倒云梯,是很困难的。

    炮击一停,城上立时又冒出了守军,雨点儿般的手雷砸了下来,推车的跳荡军多有负伤,车里面埋伏的先登部队则安然无恙。

    跳荡军由大食俘虏组成,他们并不在乎损失,就是来拼命的。有拼命的机会才能解放成为平民,强过在矿山和工地累死。

    云梯当即被竖了起来,跳荡军身背反曲弯刀,开始往上爬。攻阿瓦士的时候他们或者还有心理障碍,这进攻阿里异端,他们本身也是愿意的。

    守军报之以弓箭和滚木礌石,还有熬好的金汁,先登军则从车里钻了出来,向城上扔手雷。

    云梯上的跳荡军不断被射死,砸死,烫伤,熏晕。城上的守军要对付登城的跳荡敢死队,没有精力照顾先登营,也被手雷炸死了不少。

    城上城下一片喊杀之声,徐浩代替还没有伤愈的张子怀当了先登军的首领,手下一群特殊部队趁敢死队和守城军打得热闹,拿着铲子、铁钎、锤子开始在城墙上挖洞。

    城墙早就被炮击得发酥,一锤子下去,一大块石头就掉了下来,施工进行得很迅速。很快,一个个黑火药炸药包被塞进了洞里。

    这边大夏军的攻城作战在有序进行,那边进攻栅栏的倭马亚军队反而遇到了麻烦。

    这边没有城墙,按理说应该更好打。倭马亚先锋与守军对射,压制了敌军的弓箭,先登部队拎着斧子开始砍栅栏。

    这个时候阿里军的埋伏出现了。一支支硕大的守城弩又从里面射了出来,一下子就将倭马亚先锋打了回去。

    城上和栅栏边的守城弩早就被炮兵敲掉了,这一个月,阿里发动城里的工匠,又赶制了几十具守城弩,安放在远些的隐蔽位置,加强栅栏处的防守。倭马亚人措手不及,初次进攻吃了大亏。

    穆阿维叶正想派人顶着守城弩继续硬冲,只听见城墙那边一声巨响,一大块城墙塌陷了下来。

    穆阿维叶反而不着急了,那边眼看城破,从那里冲进去,可比在这边顶着巨弩冲锋强多了。看向那边的城墙,不好,城墙塌是塌了,可是里面竟然还有一层城墙。

    里面的城墙没有经过炮击,非常坚固,一时大夏军军心大沮。

    泰西封的城墙很高大,坍塌的部分并不足以构成登上第二层城墙的斜坡,要在坚固的第二层城墙挖洞装炸药也困难得多。邵树德也有点儿犯难,犹豫着要不要先撤兵,再炮击一段时间再说。

    这个时候一直没上场的火枪队首领戈登请战,说是有对付第二道城墙的办法。

    戈登和白齐文不一样,这段时间表现非常好,多次无损击退敌军出城偷袭炮兵的骑兵,被邵树德夸赞为常胜军。

    他的话可信度还是很高的,邵树德就信他一回,让徐浩加紧进攻,吸引守军注意力。

    戈登并未派火枪队上场,二十名火枪队的后备部队被派了出去,在坚固的内层城墙上打洞。

    他们手里的家伙并不比徐浩手下的好,忙活了半天,打出的洞很小,随即拿出十几个外表绿色的小方形包裹。

    邵树德远远用望远镜观看,那些小包裹一看就制造非常精密。

    上面有个小液晶显示屏,还有十二个白色的塑料按键,应该是五弟从光明神界淘的东西,这个世界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邵树德的内心立刻充满了希望。

    守城部队并未在意他们这点儿人,攻城的战友们也不知道他们在鼓捣什么。

    那些爆破手在按键上按了几下,把包裹安放进了小洞里,竟然是粘在城墙的石头上的,随即疯狂地跑了回来,卧倒,双手捂住了耳朵。

    随即城墙下爆发了一声巨大的爆炸,远远超过刚才黑火药的声音。一块蘑菇云升起,一段城墙被整个儿崩上了天。

    大夏军的先登部队、跳荡军都被误伤了几十个,所有的先锋和城上的部队全部短暂性耳聋,世界似乎都安静了下来。

    徐浩最先反应过来,他的耳朵也被震得嗡嗡响,听不见声音。不过听不见是看得见的,徐浩一挥长柄斧,手下紧紧跟随,冲进了城墙的缺口。

 第三百零五章 围三阙一

    “节帅,属下做事考虑不周,低估了爆破威力,致使咱们的攻城部队被误伤,请节帅责罚。”

    看戈登单膝跪在自己的面前,邵树德连忙亲自扶起来,“这种神器大家都没用过,能炸开城墙就是大功,戈十将无罪,我会向五弟给你报功的。”

    心里想的其实是,被误伤的绝大多数都是敢死队跳荡军,也不是很打紧。

    这几块C4并不是小帅特意搞的,是小帅第一次去新建的酋长国的时候,在桐少的老丈人那里恰巧碰到的,就顺手搬了过来。

    本来想着打大食人需要攻城的话,或许能用上。结果图斯是靠火箭炮解决的,拿下德黑兰和伊斯法罕靠的是裴行俭的兵贵神速策略,夺阿瓦士城则是王晓芸的功劳。

    大仗打完了,小帅就把这几块神器交给了华尔,若是四哥需要,华尔可以根据情况自己判断使用的时机,如果不需要,就悄悄带回来。

    华尔阵亡,白齐文叛逃,这东西的使用权就交到了戈登手里。神器数量有限,不可轻用,直到总攻受挫,戈登才拿了出来。

    这玩意的威力连小帅也不清楚,虽然实验了一个,看上去威力很大。但在平原上炸石头和炸城墙是两回事,戈登也不知道用多少合适,为了保证效果,就都给弄上了,嗯,效果很好。

    和戈登聊了两句新式炸药的来历,邵树德抬头,见徐浩的先登队已经顺利地攻进了城。

    徐浩是邵树德的第一任亲兵队长,结义兄弟里的老七,对他的勇猛邵树德还是很放心的,可是这进攻得也太顺利了吧?

    隐蔽的守城弩都已经被控制,穆阿维叶的大军也冲进了城去,眼看敌人的抵抗非常微弱,和守城时候的顽强简直是两支部队,难道阿里还有什么诡计?

    不过这里有十万大军,城都破了,眼看部队源源不断地冲进城内,城内已经冲起了火光,敌人似乎没有留什么后手啊。

    城内的火是穆阿维叶的部队放的。邵树德的部队军饷高,军纪严明,是不打劫的。可是这种纪律放眼天下,也只有小帅的部队能媲美。

    此外即使大唐的仁德之师,也避免不了战争中的劫掠。

    这是黑暗的古代,除了将领的私人部曲,亲兵之类,或者皇帝、国王的近卫军,其他大多数士兵军饷都是很低的,仆从军甚至不发军饷,全靠自己抢。

    所以古代的战争充满了血腥、暴力,匪过如梳、兵过如篦不是开玩笑的。每到改朝换代,人口都会大量减少,这里充满了平民百姓的血泪。

    伟大人物如亚历山大,征服四方,青史留名,史书上没写的,是征服留下的一片瓦砾,文明的灭绝。

    也就是攻城前,邵树德和穆阿维叶约定,穆阿维叶的兵,只许抢异端的财物,城里的希腊人、巴提亚人、波斯人、库尔德人、犹太人才得以保存首领。

    不过城里的大食人其实并不都是异端,也有好多逊尼派的信徒,只是无法抗拒阿里的武力,不得不当顺民而已,现在却也无法分辨得清楚,玉石俱焚了。

    邵树德能约束自己的士兵,小帅的援军也听话,却管不了穆阿维叶的人。在倭马亚士兵看来,这一切正常啊,仗就是这么打的。

    阿布的人被安排在底格里斯河对岸,无法参与城内的抢劫,正暗暗不满,忽见城内水门几十艘大船冲了出来,上面载满了士兵。

    阿布连忙命手下布阵,用弓箭攻击敌船,同时步兵于河滩列阵,防止逃跑的敌人冲上岸来。

    谁知敌船根本就不还手,也没有登陆,以最快的速度,往底格里斯河下游逃窜去了。

    阿布的弓箭手射了几轮箭,又派轻骑沿河奔射,船上的阿里手下不断掉到河里,河水都被染红了,却是完全不管,一心逃命。

    这个时候邵树德终于也看到了逃跑的敌人,令旗一挥,田星手下的轻骑兵也追了上去,沿河奔射。

    怪不得城内的抵抗这么微弱呢,原来阿里看形势不妙,带着亲信从水路逃走了。

    水路其实是邵树德故意留下的破绽,所谓围三阙一,就是为了让城内士兵有逃走的希望,好降低攻城的难度,果然起到了效果。

    邵树德思考了一下,叫来了没有参与战斗的李延龄,这个幸运的家伙的箭伤已经好了,邵树德嘱咐了一番,李延龄率本部七千人,跟在田星的后面,也顺河追击而去。

    事后审讯俘虏,得知逃走的阿里亲信有七千人,点算河里的尸体,虽然有很多飘到下游去了,大约能有两千左右吧。就是说城破后,阿里带着大约五千亲信,坐船逃走了。

    田星的骑兵追了三十里就回来了,李延龄的部队则以正常行军速度,缀在敌人船只后面,顺河追击。

    虽然敌人越来越远,但一路河两边的城池都已经被波斯义勇占据,敌人的败兵没有攻城器械,要想仓促间攻下是很困难的,李延龄的追兵缀在后面,估计敌人也不敢轻易上岸停留。

    穆阿维叶和阿布各派了五千骑兵追击,发誓要将阿里余部消灭干净,很快就超过了李延龄的部队。

    李延龄追得不着急,他的任务只是确保河边的城池不被阿里袭破就行。

    至于阿里跑了,他没了根本之地,没有臣民供养,已经掀不起大浪,大夏军其实并不介意他跑掉,倒是阿布和穆阿维叶恨不得马上取阿里的性命。

    这是大食人的教派之争,跟邵树德没有关系,他关心的是泰西封拿下了,自己总算有了起家的根本之地了。

    徐浩领人一路进攻,攻下了最难打的城主府,缴获了一批阿里来不及带走的金银,都被邵树德赏给了阿布,他没有参与劫掠,总得有点儿钱赏赐部下。

    穆阿维叶的部队是进城攻击的主力,饱掠,缴获甚丰。除了参与追击阿里的五千人,其他部队都带着战利品回叙利亚了。

    临走的时候,穆阿维叶以盟军的身份,跟邵树德签了五年的和平条约。倭马亚新立,大夏军刚占据两河流域,需要建立和巩固统治,双方一拍即和。

    邵树德不贪钱,攻入城内的范河部队却完整地俘虏并保护了城里的三千工匠,这才是他最看重的东西。

    城破后的泰西封火光冲天,已经被倭马亚人劫掠得不成样子,这其实也是邵树德有意纵容。

    既让民众看看大夏军和大食人的区别,便于以后的统治,适当削弱领地里的大食人,也便于平衡领地内的各民族势力。

    其实炮轰一个月后,大夏军自己也能打下泰西封,之所以要等两股援军的到来,邵树德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坏人让援军去当,自己收拾起残局来,民心的获得就容易多了。

    这就是小帅把两河流域和大食故地都让给四哥的原因,这里复杂的形势让他实在头疼。

    泰西封破城,被屠杀的大食人达到七万,好多都不是异端,是被倭马亚乱兵冤杀的。小帅即使明知应该这么干,也下不去手。邵树德作为本时空土著,这么干倒是没有什么心理障碍。

    五天后,追击阿里的倭马亚和大食苏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