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这不行啊,苏定方和薛仁贵加起来才十万大军,打仗是够用了,要看着五千万人干活儿,这点儿人完全不够啊。
这可是个大事,要是不迅速解决,没准儿富饶的天竺会意外地闹饥荒。而且这个锅还是李治的,你把我们的统治者干掉了,然后不派人统治我们,有了饥荒肯定是你的责任。
李治只能催促路上的接收大员们加快行程。
那几千个官员比苏定方手下的士兵管理能力强得多,能运用原来的统治机器对付一段儿时间。但你一个县里就派一个唐人去治理,这还是挺玄乎啊。
李治都打算开恩科,题出得贼简单,一次录取他几万人,打包送到天竺去了。还是武昭仪给他出了个一石两鸟的主意,这主意如今就着落在户部尚书高履行的身上了。
高履行接受的任务是这样的:鼓励大唐的贵族和豪强去天竺置地。关中的一亩地,换天竺的十亩上等田,种地的天竺人给你配齐,换地的豪强自己负责派人去管理天竺的庄园。
一接到这个任务,高尚书就是一阵头疼,圣人你这是把我放到火上烤啊。
一亩换十亩,还给配齐人手,听起来挺好。可是关中的土地就那么多,贵族们都是准备传之子孙的,谁会去天竺换地?你这是明目张胆地想打压贵族们在国内的势力。
我要是帮你办成了这件事,就成了贵族公敌,没法儿在圈子里混了。
可是圣人的旨意是不能违背的,高尚书思来想去,这强迫贵族们换地,我是说啥都不干的,宁可辞职。不过我可以自己换两千亩地,起个带头儿作用。
这你皇上就不能说我不干活儿了。没人响应,总不能强迫吧?
就在高履行肉疼地把从自己家分出两千亩地报上去没多久,哎?你还别说,跟风儿的来了。
徐茂公亲自到户部,把他手里的四千亩永业田全换了,在天竺得到了四万亩土地。还声称要派五百庄丁,带着鞭子,去看着天竺人干活儿。
徐茂公是个特例,这是个真正的聪明人,从来不跟圣人对着干。他认为留给子孙关中的田产,让圣人天天盯着发愁,是取祸之道,到天竺去赚钱反而没事。
随后尉迟敬德、秦怀道和程咬金也各自换了两千亩,他们没有徐茂公的眼光,只是响应李治的号召,为国效力而已。
这就不少了,交待得过去了,估计不会有更多的皇上死忠愿意出力了。然而高尚书预料错了,后续的发展令他意想不到。
第三百三十五章 同进士
在高履行、徐茂公、尉迟敬德、秦怀道和程咬金起到带头儿作用,用永业田换了在天竺的地后,关中的贵族果然没有跟风儿的了,还一个个地在那儿说风凉话儿。
圣人想打压贵族势力,做得太急迫了吧?我们把你凉在那儿,看到时候谁丢脸。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贵族都那么一条心。得到一亩换十亩的利好消息,山西、河北的贵族、土豪们坐不住了,“我们愿意为国出力啊,我们有地有人啊。”
这些贵族的长子们大多数在长安当官,能给家里做主,都纷纷派人来高履行这里打听消息,能不能放开点儿,别限制关中的土地?
高履行向圣人汇报了换地旨意的执行情况后,圣人回后宫跟武昭仪商量了一下,回头就告诉高尚书,这个可以放开,但要区分好地和次等地。国家只收上等的好地,次等地是不要的。
这个口子一放开,来换地的络绎不绝,很快就超过了五万亩。
大兴宫这个时候又适时地放出消息,圣人有意开恩科,一次录取几万人去天竺做官。
所以现在的换地政策只是临时人员的紧缺,等有足够的官员了,这个政策就会停止,过这个村儿就没这个店儿了。
这个好消息让天下的读书人,尤其是普通读书人大为振奋,因为圣人的开疆拓土,科举要扩招了啊。
一时间李治在读书人的圈子里威望大增,什么明君、仁君、圣君的帽子一股脑儿都扣在了他的头上。
听说这个一亩换十亩的便宜事儿是有期限的,本来观望的外地贵族纷纷跑过来登记,登记的田亩迅速就超过了四十万亩。这还是好多贵族不知道的情况下。
连好多皇族也来询问能不能换地,得到了没皇族的份儿的消息后,一个个儿的都是非常遗憾。
有些商人来问几百亩地能不能换的时候,被告知一千亩起,而且每千亩至少要派一百人过去,来加固大唐的统治。
这个好处是只给大贵族的,小商人们都悲伤地走了。不过随即他们得到了一个消息可以有点儿安慰,天竺那边的土地贱卖给华夏商人,不受限制,不过派人的数量不能少。
这个时候关中的贵族们终于坐不住了,原来这真是个好事啊,怪不得徐茂公那么精明的人都把手里的地全换出去了呢。
长孙无忌找到高履行,开口就是要换五万亩。
这个,你国公的永业田只有四千亩啊大哥。不过人家是大唐的后族,家族里高官辈出,公主就娶了三个,这地怎么来的你别问,反正我有。
长孙无忌一出手,其他的贵族立刻跟进,眼看这地契发出去的越来越多,已经一百五十万亩了。
这地契发得高履行分外地心虚,一百五十万亩可要换一千五百万亩的天竺土地,天竺有那么多上等地么?
苏定方传来的消息令高尚书心情稍安,现在打下来天竺的一半儿地盘儿了,据不完全、不准确的统计,也有四百万顷的耕地,实际情况只多不少。
另一半天竺,大军没空去打,现在大军都在看着占领区的天竺人干活儿呢。加起来天竺的耕地恐怕有八百万顷,这还是往低了估计,好地怎么也得有一亿亩。
高尚书是懂土地的,隋朝大业年间,华夏的认垦地达到四千九百多万顷,当然“认垦”不是已经开发好的,实际情况大概有六七百万顷吧。
到了唐初,因为战乱,现在高履行手里的数据是只有五百万顷。至于这里有多少瞒报不交税的部分,就不得而知了。
天竺的耕地比大唐都多,当然现在是大唐的了,那个好地方早就该打下来嘛。
最后到了两百万亩的大关,总算是没人来继续申报了,这也是唐初土地兼并还不是很严重的结果。
不过这两百万亩大部分都是隐田,李治一挥手,爱国无罪,统统赦免。
皇上一句话,一百多万亩的隐田就洗白了,成了官田,可以分给老百姓了。
贵族们聚集了三十万庄丁,浩浩荡荡地去天竺接受土地。什么?天竺的人口不分永业田?这个问题被所有人刻意忽略了。
一个非常不讲政治的说法儿在暗地里流传,他们太懒,给他们田,不鞭打也不干活儿,不能跟勤劳的华夏人比。
当然在正式场合,谁这么说,是要被李治呵斥的。官方的说法儿是,这个问题很复杂,要等官员到天竺后统治一段时间,根据当地的“乡俗”来制定政策。
朝廷没花一分钱,将天竺的土地分了一点儿出去,就制造了三十万年轻力壮的移民。这些人和派到天竺去的官员们一起,构成了天竺的上流社会,天竺就算能稳定统治了。
等以后收成出来,贵族们得了好处,还会有大批贵族和商人去天竺廉价从朝廷手里买地,虽然没有一亩换十亩的便宜事儿了,比大唐的耕地还是便宜很多的,重要的是随便卖啊。
这个还田事件的副产物就是贵族们的势力都输送到了天竺这个殖民地去,在大唐核心领土上的势力大衰,李治和武昭仪在宫里高兴得连喝了好几天的酒。
另外由于李治的这次对隐田的赦免,还意外地多出了十五万户的隐民,他们没有贵族不纳税的隐地种了,不得不找到户部来,求永业田,李治也一概准许。
由此隐户、野人们终于放下顾虑,纷纷冒头,接受大唐的正式统治,大唐核心领土的人口正直奔两千万而去。
后来恩科还是真的举行了,不过依旧只录取了几十个人而已。但是录取了几千个“同进士”,给与等同进士出身,为在天竺当官定向培养。
这个同进士毕竟不是进士,受到进士们的嘲笑,被和“如夫人”对仗在一起。
但具有进士的同等学历,这官儿可是踏踏实实当的,虽然在天竺,那也是大唐的官儿不是?谁敢说天竺不是大唐领土几千人跟你急。
不过由于贵族们的换地爱国举动,传说中几万人恩科,考试即可录取的好事没有了。连同进士都没考上的读书人们不反思自己不行,每天就是大骂贵族们不是东西,皇上还是好的嘛。
武昭仪一个主意,李治一石数鸟,收尽了好处。李治看向武昭仪的神色开始复杂,这真是朕的好帮手啊,将来怎么处理呢?
小帅在向李治报功的时候,这边抢购天竺土地的热潮正如火如荼,官员们都盯着国朝的这件大事,因此对小帅的请示速战速决,当场拍板,这个就是小帅不知道的了。
倒是“同进士”的事情被高摩传到伊提尔,小帅大感吃惊,“卧槽,是我错了还是这个世界错了?同进士现在就有了么?这个世界的发展似乎加速了啊。”
第三百三十六章 比武
永徽四年三月初三,清晨,伊提尔。
大唐唯一的五道都指挥使苏小帅背着手出去溜达。
小帅昨晚没有荒唐,而是陪着安娜这个孕妇安稳地睡了一晚,因此今天就起得比较早。
自己需要照顾每个后妃的情绪,这工作很繁忙的,这个……我应该就不算渣男了吧?毕竟我的后妃数量完全是在大唐体制规定以内的。
要是比这个数儿少,出门儿见了其他亲王,都不好意思打招呼。
这农历三月的天气说变就变,前天打仗的时候还是冰天雪地的呢,昨天刮起了南风,今天伏尔加河竟然开始开化了。
大火烧过的土地上,竟然有青草的尖尖顽强地冒了出来。
小帅在这里慨叹伏尔加河的春天到了,陈诚可是烦恼得不行。伊提尔在伏尔加河的东岸,这河水一开化,大军想西征,就得坐船渡河了。
可是大批的冰块儿从上游飘下来,这船啊,是暂时开不了的,大军竟然滞留在了伊提尔。
伊提尔已经被小帅分给了真珠王子,不过小帅的大军在这里停留,他是不敢催的。
他已经忙着按突厥人的方式去安抚里海都护府境内的部落,准备在这里海边儿上找个地方打一场猎,来个“春奈钵”,宣示自己对地盘儿的统治,以后你们得向我进贡,派仆从军了。
还好,克里米亚的那二十多个小酋长昨天就过河回领地去了,准备跟随小帅的大军迁徙到阿瓦尔去。
这部族迁徙肯定没有行军快,他们先走了,能省不少的时间,大军在这里正好修整一下。
安特部落的三万人也走了两万人,去北面安排移民到克里米亚的事情。伊凡大叔自己带了一万老毛子精锐留下,准备随小帅一起西征。
勇安大将军的六万精锐还剩下五万人,现在成了奴隶兵。要在西征时候立下大功的话,会被转职成正式士兵,但也不会回可萨故地。
至于他们的家人,只能当他们阵亡了。他们将来或者会在波斯之类的地方服役,就地安置,重新成家。这已经不错了,要是按真珠王子的做法儿,家里人还能安安稳稳做顺民?
这里聚集了七万的运粮壮丁,小帅让陈诚从中精选出来七千人,升级为正规军,其余的都被遣散回老家了。以后运粮可以先靠奴隶兵,再后面就有克里米亚那些萨比部落了。
大月氏的正规军军饷很高,七千人都是欢欣鼓舞。有家室的都打算搬到克里米亚去居住,不过其实当兵的大部分没成家,以后娶个安特部落的毛妹是大概率事件。
这七千人准备派驻到克里米亚护卫安娜,保卫克里米亚的安全。那里将来还有一万的安特仆从军,可靠性存疑,得有可靠的基本盘做定盘星。
不过这领兵的主帅小帅还没确定,实在不行,把李仁军调过来?他儿子不是要娶自己的女儿么?安娜万一生个女儿,正好青梅竹马。
不过人家一家子在安息过得好好的,让他们远离自己的封地跑到这边儿来,有点儿过意不去,再想想。
对跟随自己起事的元从,小帅总是心软的,要多考虑考虑。那个现在镇守平西城的伊涅达干倒是个好人选,但自己还没有见过,也不是很可靠……
小帅想着心事,一边儿瞎溜达着,身后就跟了一百吐火罗亲卫。炎狼宿卫已经被解散,充实到埃文统治可萨道的队伍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