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六弟没有打近处的倭马亚王朝,怎么去打埃及了呢?”
“四弟说了,穆阿维叶乃是人杰。现在他手下兵马整齐,士气高昂,民心归附,又长袖善舞,和罗马帝国签了停战协定,不是攻击的恰当时机。
现在四弟跟穆阿维叶也签了五年的和平协定,双方各自发展。相信有五弟你的帮忙,咱们这边一定发展得更快。五年后看情况再决定是不是开战。
四弟年少成名,比穆阿维叶年轻得多。要是穆阿维叶一直治国有方,不妨等他归天后,若是继承人不肖,再去讨伐,反正四弟等得起。
倒是北非那边,没什么能人,根基浅薄,正是讨伐的大好时机。
五弟啊,你四哥这边地盘儿面积虽不小,大部分都是沙漠,奥斯曼虽然恭顺,却也心怀鬼胎。穆阿维叶更是如猛虎卧于卧榻之侧,其实形势远不如你的地盘儿。
朝廷封了个四道都指挥使,其实挺勉强,有挑拨你们兄弟关系的嫌疑,五弟你可一定不要多心,让兄弟间有了嫌隙。”
嗯,这估计才是大哥打电话给自己的主要目的。“大哥你多心了,四哥雄才大略,我一直是佩服的。我说句掏心窝子的话,只要这个世界还有没占的空地,我们兄弟就打不起来。
要是我们兄弟真的一统了全球,四哥想做皇帝,我让与他又有何妨?我苏小帅早就起过誓,绝不会与四哥刀兵相见。”
“这我就放心了,大哥我年纪大了,不一定看到你们一统全球那一天了。对了,四弟派我去长安迎接公主,我现在在等关开闰从埃及淘弄的长颈鹿和狮子,然后就要去长安了。
六弟还特意挑了一头母狮子,让我给你带到康居去,给雷欧当媳妇。不过没找到白的,是个金毛儿狮子,不知道雷欧会不会嫌弃。”
这有老婆就不错了,雷欧还能挑挑拣拣的?
“我这次去长安,要到蓝田老家把我的丑媳妇和笨儿子都接到科威特来,以后就扎根这里了,兄弟们的家眷也顺便都接来。
对了,关开闰还弄了了一批女昆仑奴,说要分给兄弟们,你要不要两个?”
第三百四十八章 斯巴达的奋迅
虽然隔着电话,小帅还是将脑袋摇得和拨浪鼓一样,“大哥你饶了我吧,兄弟我可不好这口儿。我这又不是阿美利加,不需要搞这个政治正确,你们自己享受吧。
对了大哥,你出发还有几天吧?那边儿现在挺热吧?我送你一套装备,绝对符合大哥你的气质。”
也不管一脑袋问号儿的李延龄在那儿琢磨阿美利加是个什么玩意,小帅结束了和李延龄的电话,把喀丽丝叫了来,去翻了翻喀丽丝保存的自己专用物品。
从中找到了一套白纱袍子,一副墨镜,这是当年小帅和六个侍女在沙漠里步行的时候搞的装备。从那以后,小帅再也没有进过沙漠,这东西倒是一直保存了下来。
这白袍其实和宗教信仰无关,完全是为了适应沙漠气候弄的。
小帅再翻翻,居然找到了当年从康福手里缴获的大粗金链子,一直忘记卖掉了。血迹早就洗掉了,因为很有纪念意义,被喀丽丝保存了起来。
白袍、墨镜、大金链子,这就基本齐活了。大哥李延龄一脸胡子,一个大肚子,在海湾当土豪。这身装备,再牵一条关开闰送的狮子,一个妥妥儿的中东土大款的形象就出来了。
小帅命人将这些东西八百里加急送往科威特,务必在大哥出发去长安前送到。
国王一声令下,自然有人跑断腿。亚速离科威特五千里地,六七天也就到了,关开闰的狮子长颈鹿从埃及运到科威特,最快也得俩月,就算已经走了十多天,也完全来得及。
永徽四年四月二十六,西征大军到了第聂伯河畔。这里后世叫做卡霍夫卡,现在还是个无名的小村子,住的是半耕半牧的萨比部落。
小帅在这里分兵了。他让大军继续西行,在玫瑰山谷聚集。
自己领一百亲卫,一千圣陨骑兵,斯巴达率从运粮壮丁里选拔的七千红胡子士兵随行,折而向南,奔克里米亚南端的克森尼索而去。
他是践行自己的诺言,亲自护送安娜到她自己的领地去。
斯巴达意外地被提拔为塞瓦斯托波尔男爵,定远军军使,克里米亚兵马留后,率七千士兵,护卫安娜,镇守克里米亚。
小帅本来并没有想到斯巴达,他最初是中意李仁军来镇守这里的。虽然李仁军的孩子李义先刚出生,可是作为王国的侯爵,与国同休,派他出镇克里米亚那也是应该的。
小帅自己一直不是去长安出差就是南征北战,现在又要西征,李麟儿现在康居待产,安娜准备在克里米亚生孩子,小帅可以预料都赶不上。
话说小帅现在的五个子女,也只有苏可可出生的时候小帅在喀丽丝的身边,剩下的都没赶上。想当创业的国王,就要有牺牲家庭生活的觉悟。
他这个国王身先士卒,属下辛苦点儿也不会有怨言。不过斯巴达自己主动要求要护卫在安娜身边,小帅权衡再三,同意了他的申请。
斯巴达有个外号,叫“胆小者斯巴达”,当个斥候乃至斥候首领没问题,但遇到强敌溜得快,这本来非常不适合镇守一方的。
不过这次斯巴达拍着胸脯表态,为了护卫公主安娜,绝不后退半步。他怎么忽然变得这么勇敢了呢?原来这不是他这个希腊人效忠罗马帝国的长公主,是公主身边侍女的功劳。
斯巴达当年愤然从希腊跑到中亚来讨生活,就是因为在家乡混得不好,村儿里的女神贝蒂看不上他,他发誓要混成个人样儿回去。
然而出来才发现,哪里也不好混。到他终于在小帅这里混成了斥候首领,算算年纪,贝蒂应该已经十九了,大概早嫁人了,就绝了衣锦还乡的心思,一门心思在小帅这里干了。
回去有什么意思?难道看着女神嫁人生子,自己黯然销魂么?
然而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碰到了安娜领着两个侍女出游,其中一个侍女赫然竟是当年的女神贝蒂,不知道什么缘分,被安娜收为了侍女。
安娜十九岁未嫁,她的侍女跟着也耽误了。
当时斯巴达就郁闷了。公主的侍女一般都是驸马的默认情人,自己看来是一点儿机会也没有了。
然而过了一段儿时间,斯巴达以斥候的能力,探听到了长公主的两位侍女居然没被小帅收入房中。
斯巴达一下子欣喜若狂,终于跑去见自己少年时的偶像。谁知公主的侍女跟着公主眼光也高了,当年看不上他,现在还是看不上他这个斥候头儿,娇笑着让他继续努力。
斯巴达一下子奋发了,战阵上奋勇争先,已经甩掉了“胆小者”的外号,成了“勇士斯巴达”。在老长官马上飞封子爵后,终于爬上了前锋游弈使的高位。
几万大军的游弈使在大唐可是从三品担当的职务,斯巴达再去找贝蒂,这个眼高于顶的女神已经对他相当的客气,看起来颇为动心了,头一次接受了他的礼物。
在听说安娜要带着侍女去自己的领地克里米亚后,斯巴达连夜去找小帅,强烈要求镇守克里米亚。
小帅听说了他的故事,大为惊叹,爱情的力量果然巨大,竟然让斯巴达这个懦夫成了战场上的英雄。
既然“胆小者斯巴达”进化成了“勇士斯巴达”,这镇守一方就合格了,小帅也乐于玉成他的美事。
尽管从级别上说,军使和游弈使其实是平级的。但坐镇一方的军使独掌兵权,已经是个小军阀,和跟着大军行动的游弈使权力不可同日而语。
小帅又考虑到,罗马帝国虽然不重视克里米亚这个领地,但这里也是有三千帝国士兵驻守的。
以安娜长公主的身份,是可以指挥这三千士兵的,但安娜不能亲自带兵。有斯巴达这个希腊人指挥,这些士兵也比较容易接受。
斯巴达得封军使,塞瓦斯托波尔男爵的消息传开,斯巴达第二天就去长公主那里求婚,骄傲的贝蒂女神居然娇羞起来,躲进了帐中。
安娜长公主做主,将她许配给了新任军使斯巴达,到了封地就举行婚礼。因此这一路上斯巴达士气爆棚,行军非常积极,盼望着早日到地方。
四天后,军队经过克里米亚壕沟,进入半岛,五月初七,到达了克里米亚南端的克森尼索。
第三百四十九章 黑海舰队
克森尼索是公元前六世纪希腊殖民者建立的城市,此时已经存在一千多年了,一直是罗马帝国在克里米亚的桥头堡。
这里居住着几千希腊人,一小半是驻守的士兵。
话说偌大的罗马帝国,在克里米亚不过驻军三千而已,那是因为罗马帝国和北面原来的可萨汗国关系其实非常好。
双方有着合作的传统历史,结盟打过波斯,后来又结盟攻打大食人。
既然是友邦,这里一直也没发生什么战争。希腊人以克森尼索和东面的蓬吉卡裴为据点儿,和北方的邻居进行贸易,获取高额利润。
可萨汗国的牧民则自由地在克里米亚内地放牧,双方相处得非常和谐。
然而小帅以疾风骤雨之势灭了可萨汗国,罗马帝国还没反应过来,北面的邻居已经换人了。
克里米亚被君士坦斯二世封给了长公主安娜,这件事当地的驻军是知道的,然而并没有太当回事。安娜听说远嫁康居,不大可能真的跑到这么遥远的封地来,当地居民还是该干嘛干嘛。
谁知道北面的可萨牧民们有一天忽然就搬走了,希腊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八千多大军就出现在了克森尼索城外。
希腊人如临大敌,哨声四起,商人们也武装了起来。
结果城外打出了罗马帝国的旗号,城内的长官派人小心翼翼地出城查看,见到了安娜长公主本人和君士坦斯二世亲笔签字的全套文件。
罗马帝国官方背书,这里已经归了安娜长公主了。
康居距这里六千里,安娜长公主就真的来领取哥哥的嫁妆了,还带着八千多军队。
罗马帝国的领地就那么香,值得长公主跨越六千里来到这里,并且顺便灭了一个三百万人的国家?
去君士坦丁堡请示已经来不及了,城内主事的官员们商议了半天,最后看在八千大军的面子上,热情地将安娜长公主迎进了城,然后愉快地转职成了大月氏的行政官员。
看着七千红胡子吐火罗士兵和一千波斯圣陨骑兵整齐地列队进城,年纪大的官员有种这里被波斯帝国战领了的错觉。
不过还好,大月氏的军纪比当年的波斯帝国强多了,而且为首的毕竟是长公主殿下,军队的首领居然也是位希腊人,这就让人容易接受多了。
随后城内的希腊驻军们得到了一个惊喜,斯巴达将军将从克里米亚的三千希腊驻军里,挑选出一千精锐,作为公主的亲卫队,军饷立刻翻两番。
余下的士兵也由地方守城兵专职成正规军,军饷翻一番。
士兵们纵情欢呼,跟着长公主有肉吃啊。当然,这一切要等蓬吉卡裴和其他几个小城镇的驻军都调过来,才能开始集中选拔。两千吐火罗士兵则被迅速派过去接手城防。
唯一让希腊人不大高兴的事情是,这里被公主的丈夫,那位苏陛下改名字了。
克森尼索还好,在小镇的旁边立即开始修建军港,城市被命名为塞瓦斯托波尔,克森尼索作为新城的一个区的名字得以保留,蓬吉卡裴则直接被改成了刻赤。
按希腊人的理解,这是因为苏陛下往克里米亚移民了三十万安特人,这里的希腊人不超过一万人,因此地名就变成了老毛子的特色。
果然,安特人移民过来后,对这些亲切的名字非常欣赏。
不过,这些信仰了犹太教的老毛子倒是和希腊人相处得不错,没有发生什么争端。这些许的不快,在原来的希腊官员职权扩大到整个半岛,连安特人也进入了纳税序列后,烟消云散了。
实际上小帅改地名只是懒,不愿意换手里的现代地图而已。
斯巴达现在手里有了七千吐火罗士兵,三千希腊士兵。将来阿瓦尔战役结束后,安特人的部队回来,一万安特正规军也归他指挥。
小小的克里米亚,居然驻扎了两万吃大月氏军饷的正规军,这其实远远超过了防务的要求。克里米亚这点儿经济利益,完全不值得派两万正规军守护,这根本就是赔本儿买卖。
安娜对此感动得一塌糊涂,自己的肚子里怀着夫君的孩子。小帅看在自己和孩子的份儿上,才对克里米亚如此重视。
是不是这样呢?小帅肯定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