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梦入大唐-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程咬金恨不得一刀砍了他,苏定方兀自不觉,“大总管,你忘了侯君集、郭孝恪前车之鉴乎?”

    程咬金一下子警醒,侯君集和郭孝恪贪财,一个入狱,一个兵败身死。

    他知道苏定方说的是实情,又怕苏定方用电台打小报告,一下子心情大坏,挥挥手,“大家该干嘛干嘛去吧,要注意军纪,不得骚扰百姓。”

    众人垂头丧气地回去,修整兵马。三日后,大军北征,苏定方被程咬金派了出去,带着他的一万人做前锋,这也是他这个前军总管的本职。

    众将和程咬金本人都深恨苏定方坏了大家的好事,谁也不愿意和他并肩作战,在后面走得越来越慢,和苏定方的前锋拉开了距离。

 第一百四十三章 李奉先

    永徽二年正月初一,康居城。

    王承龙刚批阅完了往前线送军粮的文件,揉揉腰,站了起来。

    自己在弘文馆的时候,和同事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觉得天下事无不可为。

    什么长孙无忌,褚遂良,都是尸位素餐之辈。我要是坐在中书省的位置,一个月就能让大唐变个样之类的话,在酒后没少说。

    如今自己没当上大唐的宰相,仅仅是在这西域的大月氏国当了个副相,就深深体会到了真正做事的不易。

    大月氏国根基太浅,国库空虚,目前一直靠挪用苏小帅这个西域首富的个人资金来填补国用。

    王承龙作为有自己骄傲的读书人,探花郎,要是不能在自己的治理下让国库充盈,财政平衡,自己都觉得惭愧。

    国家的资源掌握在自己手里,才体会到过日子的不易,四处都需要钱,是新式武器和新式农具的开房能暂缓啊,还是板甲的生产能暂停?

    火炮和火枪前线正需要,康格里夫火箭炮更是吞金兽,大夏和粟特这边正在同步征兵,又都是拿军饷的正规军,军粮、器械、被服、粮草都得准备,马匹也不能少了。

    好在西域并不缺马,当大月氏国作为一个正规国家,能像突厥人那样,干出直接抢老百姓手里的马的事情么?还不是得花钱买?

    三百万人大移民更是个吞噬精力的无底洞。钱还是一方面,大夏来的移民多少都有自己的积蓄,再免税一年就行了。自己部落都有牛马什么的,搬家的事有白斯文在现场协调。

    但移民到了这边,登记造册,分田分地,分发农具种子,协调春耕,建造水车,修路修水渠,哪一件事都需要自己这个代理大禄亲自关心。

    国家草创,事物繁多,今天是大年初一,还是要一直干活儿,休沐?自己作为有爵位封地的高级官员就没有这种事。

    大唐的情况比这里好么?宰相就容易干?大唐如今同时支持对车鼻可汗和贺鲁的两场战争,再强的国力想必也是捉襟见肘。

    可是人家长孙无忌、褚遂良一定不像自己这样手忙脚乱。固然是因为大唐人才济济,同时,人家工作经验丰富,做事轻车熟路,才是主要原因。

    所以啊,看人担柴不费力,在台下说风凉话可比实际做事容易多了,自己忙得蒙头转向,有多久没有作诗的冲动了?

    “报,大唐天使到。”

    嗯?对了,敕封主公为左骁卫大将军、大月氏都护府都护、大月氏国王的天使在路上走了三个多月,终于到康居了。主公上前线了,只有自己这个代理一把手迎接天使了。

    王承龙正了正衣冠,深吸了一口气,带着随从迎出了大禄府。

    天使已经下了马,手持旌节当风站立。王承龙带着众人给旌节行大礼完毕,又向天使一躬身,“大月氏都护府掌书记王承龙见过天使。”

    天使把旌节交给随从,一把把王承龙拉起来,“呦嚯,这不是探花郎么?我这个学生可受不起老师的礼。”

    天使自己反而对王承龙一躬到地,“李奉先见过师尊。”

    王承龙日理万机,根本就没留意这次派来的天使是谁,仔细一看才发现,这不是自己在弘文馆的学生么?

    王承龙在弘文馆负责校订书籍,并不是教书的,不过图书馆的老师也是老师不是?学生还是都认识的。他还指点过李奉先关于唐律疏议的学问,李奉先叫他一声老师,他还是担得起的。

    “奉先啊,你不在弘文馆继续学习,怎么当了天使了?西域这么远,渤海王能放心么?”

    这李奉先也是皇族,不过是旁支,家里连爵位都没有,按理是进不了弘文馆的。

    不过他是渤海王李奉慈的族弟,因为先人和李奉慈的父亲,已故的蜀王李湛交情不错,李奉慈力挺下,他这个族弟才混入了弘文馆。

    按理你好不容易走后门儿进了弘文馆,怎么也得毕业了,分配个工作才好。李奉先有渤海王力挺,这条件可比李仁辅强多了,不至于非得远赴西域来混个小官儿啊。

    “族兄自己就是个花花公子,好几百个姬妾,怎么会有空管我的事?某又没有爵位可以继承,难道要一直靠渤海王周济么?

    在大唐当个小官儿,坐吃那点儿俸禄有什么意思?李仁辅、李仁军兄弟都能在这里大显身手,某好歹上过弘文馆,还干不过他们?

    某是主动要求来前线的,某宣完旨就留这不走了,不再西域立功封侯,誓不还乡。”

    “奉先啊,你既然来了,为师不能不管。不过为师劝你一句,这西域的活儿也不是好干的,这里倒是正缺人,我可以给你安排个差事,你可得吃得了辛苦……”

    “某可不想当个小吏慢慢熬资历,某要疆场立功……对了,那个苏小帅哪儿去了?怎么不来接旨?”

    “都护亲带大军,去征讨贺鲁了,现在已经到了千泉。你还是先休息两天,上策是回弘文馆把书念完。实在不愿意回去,你愿意参军,正好这里在编练新兵,你去里面先锻炼锻炼也行。”

    “哈?已经开战了?正合某意。立功要紧,休息什么休息,某这就去前线宣旨,苏都护的印信还在我手里呢。到时候某生擒贺鲁,正是大丈夫驰骋疆场之时。”

    “奉先不可,你在弘文馆学的是治国之术,没打过仗,贸然上疆场,非明智之选……”

    李奉先立功心切,一点儿也听不进去劝,一挥手,“小子们,咱们这就去千泉,贺鲁的老窝,跟某家打仗去也。”

    李奉先是大唐使者,这里没人能管得了他,李奉先带了二十随从,转身而去,把迎接的王承龙一干人晾在了当地。

    李奉先身高八尺五寸,按现在说法儿一米九以上,面孔白皙,头戴束发紫金冠,胯下赤炭火龙驹,腰配宝剑,马鞍桥上挂着方天画戟,表面上看,倒是很有温侯遗风。

    可是王承龙了解他,自己这个弟子跟渤海王李奉慈学了一身纨绔的本事,哪里上过疆场?好歹在弘文馆混过,当个文官倒还胜任,偏偏不自量力要去打仗。

    李奉先看上去身材高大,也有把子力气,可是这武艺……反正自己是没见过。再说你又不能当小兵,光有力气有什么用?这上了战场,刀枪无眼,唉,真是不让人省心啊。

    还是赶紧给主公打个电话,好好招待这位大爷,别出了什么事,后悔不及。

    千泉,贺鲁牙帐所在之地,为伪“沙钵罗汗国”的“国都”

    苏小帅接到王承龙电话的时候,大军已经到了千泉城外,摆开阵势,大战一触即发。

 第一百四十四章 攻城

    和李奉先不一样,小帅其实不爱打仗。刚刚收了王晓芸和安娜,在王宫里造人,体会波斯风味和罗马帝国风情多好?

    可是作为大月氏国王,大月氏都护府都护,身不由己。

    打仗这种事情,可不能垂拱而治。大月氏国还没有大唐的积威,要是把带兵的事情委托出去,时间长了,这兵可就不听自己的了。作为一把手,兵权是万万不能丢的。

    所以小帅是一定要御驾亲征的。当然他有自知之明,指挥军队交给吴军师就行。自己在战场上是精神领袖,士气的来源,苏氏十三太保的指挥者,关键时刻可以为大军提供火力支援。

    王晓芸建立了波斯玫瑰组织,是小帅直辖的,各种情报都管。吴子仪手下也有一批探子,主要是对外的军事情报侦查,被小帅命名为军情局。

    因为要对贺鲁作战,军情局在突厥人这边探子密布。侦查到贺鲁大军东去迎战程知节,离开了千泉,小帅立刻率领八千大军,来抄贺鲁的老窝。

    大月氏国兵虽然少,但有炮兵,有康格里夫火箭炮,有手雷,还有冲锋枪。各种超越时代的玩意加成下,论理应该并不怕和贺鲁正面作战。

    不过战争不是光有先进武器就行的。大月氏国的军事力量建立以来,还没有打过大仗。只有李仁军的五百亲兵有过实战经验,对手只有两千人而已。

    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很多,要是贸然和几万大军正面对敌,胜负殊难预料。

    你的情报、训练、指挥、后勤哪一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溃败。

    要知道骑兵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还是一股主要力量,没有过时。布琼尼元帅的骑兵海手持马刀,口呼乌拉冲锋的英姿,让无数人热血沸腾。

    突厥人兵员素质高,贺鲁又是久经战阵之辈,还知道了手雷、冲锋枪的存在,手下几万精骑。真的打起来,万一有个闪失,新生的大月氏王国就万劫不复了。

    吴军师虽然懂兵法,但也经验匮乏,和大唐那些身经百战的名将比起来,还有很大的差距。

    现在反正有强大的唐军顶在正面,先找弱鸡练手,增加部队的作战经验,何乐而不为?吴军师本人也需要适应万人以上规模作战的指挥,骆公子也要适应大部队的后勤调度。

    这就是小帅的高明之处,没那个金刚钻儿,绝不揽瓷器活儿。等斥候汇报,贺鲁已经走远了,才带兵来攻打千泉。

    斥候探知突厥人在千泉留了一万两千部队,敌人主力不在,众将摩拳擦掌,想和敌人来个野战,正面击溃突厥留守部队。

    结果大军都到了千泉城下了,兵多的突厥人竟然一直没有派兵拦截,打定主意要守城了。

    突厥人竟然这么怂包,这不是他们的风格啊?原来突厥人的斥候早就探知了大月氏部队的到来,不过他们也是有苦说不出。

    贺鲁要和唐军决战,把能带的部队基本都带走了,只留了两千部队留守老窝。突厥将领临时征召了一万牧民,协助守卫。

    这一万牧民都是征兵挑剩下的老弱,哪里有什么战斗力?守城射箭扔石头尚可,野战可不是给人送菜?本来是打算防备西突厥的反扑的,结果大月氏人打了过来。

    见大月氏人兵少,突厥将领打定主意,死守千泉城,绝不冒险野战。

    只要等到贺鲁和唐军的决战出结果就好。要是赢了,大军回兵,大月氏人自然退去,要是贺鲁输了,万事皆休,这里不妨投降。

    城里不缺粮草,这里名字叫千泉,又不缺水源,一般这种攻城战打上几个月是常事,一年半载都有可能,

    没有爆发野战,骑兵将领埃文和胡惟用非常遗憾,率兵在两侧护卫。裴远率手下两千骑马步兵,担当了攻城的主力。

    突厥守将立于城头,看两千人手持大盾缓缓靠近,待敌人到一百步的时候,一挥手,箭如雨下。

    一轮弓箭射过,大月氏人竟然往后退了二十步停下了。突厥守将摇摇头,这帮红胡子难道是被我们突厥人打怕了,攻城连一轮冲锋都不敢上?早知如此,不如野战打打他们的气焰了。

    谁知大月氏人只是试探守军的弓箭射程,随即退到射程之外,停下,八十门骑兵炮被推了上来。

    突厥人并不擅长建城,打仗主要是靠骑兵机动作战。所以针对突厥人的作战特点,陈有才造的炮主要是便于移动的骑兵炮。

    骑兵炮带两个轮子,跑得快,但组装的时候慢,城上看进攻方忙活了半天没有动静,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廖海荣亲自上阵,调整了一门炮的角度,拿起小旗,往下一挥,“放!”

    浓烟滚滚,八十发炮弹打向城墙。

    炮声隆隆,城上守军非常惧怕。等了会儿发现打出的铁丸砸在城墙上,效果甚微,又都放下心来,原来敌人用的是类似投石车的玩意,不过,好像作用不大啊。

    六磅骑兵炮炮弹很小,虽然城墙是土做的,打上去还是没啥效果。廖海荣尝试攻击城墙失败,初战失利,没有气馁,调整了射击角度,大吼一声,“换霰弹!”

    八十发霰弹发射过去,这下看热闹的守军懵了。铁丸四射,躲在城墙后都不行,挨了铁丸的守城士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