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召唤之天下归一-第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际侵嘏┮稚痰模蟛糠秩硕记撇黄鹕倘耍藭N也很担心商法会受到抵制,可没想到会有这么好的效果,看来这个赵元也是个可用之才啊。

    告别了朱昌之后,邓昇见天色已晚便回到王宫,这一趟出去,虽然没有找到什么人才,但是能够得到荆国的消息,也是不错的。

    不过朱昌只是一个普通的商人,他所知道的都是他平日里看到的,并没有什么很有价值的东西,具体情况还是需要邓国自己派人去了解。

    为此,邓昇专门把赵元找来,让赵元组织一支商队前往荆国,打探荆国的消息,为未来大军伐荆做好情报工作,由于不放心赵元,邓昇还专门把姚广孝派去,作为主导。

    邓国正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天下各国都没有闲着,纷纷扩充势力,就在邓国与汉国展开生死大战的同时,楚国和吴国也在庐江和九江交界处干了一架。

    淮南一带一直以来都是中原的火药桶,自立国以来,吴国和楚国已经不知道打了多少次了,吴国一直都是认为守江必守淮,全取淮南之地,一直都是吴国的梦想,而且淮南对于吴国来说不单单是一个防御前沿,同时也是吴国逐鹿中原的一个重要跳板,而江东乃是楚国项氏的故土。

    当年项羽退回彭城之后,吴国孙氏趁机夺取了江东,项羽也曾多次发兵进攻江东,但是一直都没有如愿,再加上齐国韩氏在北边的牵制,楚国不得不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中原,以至于对于江东一直都是可望而不可及。

    后来楚国与齐国交好后,楚国又迎来了新的对手魏国,经过几十年的交锋,好不容易打服了魏国,而此时的吴国早就不是楚国能够随意拿捏的存在,楚国几次发兵攻打吴国,都以失败告终,还被吴国在楚国手中,硬生生的把庐江给夺了过去,至此,两国结下了不解之仇了。



    第29章亲政大典

    

第二十九章:亲政大典

    楚将龙川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庐江,吴国也不敢示弱,派遣大都督周凯统帅八万大军迎战,双方鏖战数月之久,血战数十场,不分胜负,最终以双双撤兵告终。

    时光如逝,时间来到了邓王昇二年十二月了,邓昇刚刚过了十八岁的生辰,再过一个月就是邓王昇三年了,而且礼部已经选好日子,在邓王昇三年元月元日,为邓昇举行加冠亲政大典。

    而这个时候的乾阳宫里,邓国的大臣们正吵得热火朝天。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在这个时代的纪年方式都是以当权者的名字来纪年的,比如邓王昇二年就是说今年是邓昇作为邓王的第二年,虽然方便,但是邓昇怎么也觉得别扭,这个时候,邓昇想起了华夏历史的年号。

    年号始于汉武帝,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起初每个皇帝都可以拥有很多个年号,比如唐高宗李治便有十四个年号这么多,后来到了明朝,布衣皇帝朱元璋首创一世一元制,至此,每一个皇帝就只能有一个年号(当然也有例外的,比如明英宗就有正统和天顺两个年号,可是这是个特例,谁让他是两度登基的牛人呢。)。

    邓昇这一次召集众臣前来,就是为了制定年号一事,众臣反应不一,有人反对,有人赞成,反对者以礼部尚书孔侑最为激烈,在他认为,年号一事不符合祖制,会对列祖列宗的不敬,因此极力反对,但是这是邓昇的意愿,作为邓昇在朝堂上的头号打手崔浩,便主动出来与孔侑打擂台了。

    结果很明显,虽然说论起礼法来,十个崔浩也不' '会是孔侑的对手,但是论起狡辩和争论,崔浩直接甩孔侑十几条街,最后在众臣的支持下,崔浩战胜了孔侑,轻松愉快的通过了年号的事情。

    制定年号并不是一件小事,而且这是开天辟地以来的第一个年号,自然是意义非凡的,为了制定一个好的年号,众人也是绞尽脑汁,最后制定了几个。

    分别是建元、乾元、建始、开元,最后邓昇选择了乾元作为来年的年号。

    乾:乾坤,意味着邓昇正式接过邓国大权,独掌乾坤,而元则是开始的意思。

    邓昇亲政大典在即,整个宛城都开始忙碌起来了,而且各地的将领、官员以及各国的使者都已经陆续赶往宛城,都想见一见这个将邓国从死亡边缘拉回来的人,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邓王昇二年十二月三十日晚,就在天下人都在欢度除夕,庆祝团圆的日子里,宛城王宫内,灯火通明,明日就是邓昇的亲政大典,各国,朝廷各部门都有条不紊的准备着,务求每一个细节都不能忽略。

    邓王昇三年元月元日,太阳刚刚升起,邓国文武大臣簇拥着邓昇,来到了邓国太庙,祭奠邓国的列祖列宗,祈求邓国社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祭拜太庙结束之后,邓昇就在文武百官的簇拥下,来到了景阳殿,邓昇高坐王座,作为邓国丞相的蔡封,手捧九珠冠冕来到邓昇面前,在一番祝福后,亲手为邓昇戴上了九珠冠冕,这一刻,邓昇才真真正正成为邓国至高无上的君王。

    冠礼结束之后,邓昇严肃的看着殿下的文武百官和前来观礼的各国使臣,道:“先王不幸崩逝,寡人以弱冠之龄继承邓国江山基业,两年来,兢兢业业,如履薄冰,幸得朝中文武百官的尽心辅助,方能使邓国不至于到土崩瓦解之地步,今日寡人正式亲政,望诸卿协助寡人,开创邓国万世之基业,自今日起,寡人改元乾元,邓王昇三年即为乾元元年。”

    “我王万年!”

    宣布完改元之后,邓昇又下旨纳丞相蔡封之女蔡琰为后,命礼部全权处理。

    “叮,恭喜主人完成系统任务:独掌乾坤,奖励争霸点100点,当前主人拥有争霸点460点。”

    夜里,邓昇把麾下的文武重臣都召集在一起。

    乾阳宫内,灯火通明,众人都围着一副地图打转,时不时的传出争论的声音,如果有人走进看一眼,就会发现这是邓国与荆国交界处的地形图。

    邓昇在登基之初就筹谋吞并荆国,去年大败汉国,可以说将最后一块绊脚石拿开了,如今邓国的发展已经到了瓶颈,两郡四十五县的地盘,不足以施展邓昇的抱负,开疆拓土是势在必行的。

    邓昇道:“诸卿,大邓如今已经到了瓶颈,要想将大邓更进一步,开疆拓土是势在必行的,可是先王阳翟城下的教训还历历在目,故而,寡人这一次将目光投向荆国,不知可行否?”

    “启禀大王,荆国自武庄王时期便被我大邓击败,又在两年前被杨延昭和常遇春两位将军打得溃不成军,精锐尽丧,再加上荆国内的高压统治,百姓早已经是离心离德,而且荆王老迈,随时都有可能一命呼呼,朝中夺嫡正酿,此正是我大邓攻伐之良机,若是错过了,一旦荆国新君上位,整顿朝政,恐怕会徒增变数。”苏弘作为吞并荆国计划的提出者、策划者以及执行者,对于攻伐荆国是极力的支持的,而且这两年来,他在新野一直注意收集来自荆国的情报,早已经将荆国的情况摸得一清二楚了,荆国精锐尽丧,人才凋零,百姓民不聊生,此时攻打荆国,就如同探囊取物。

    邓昇点了点头,关于荆国的一些情况,苏弘早就和他说过了,所以他才会在亲政大典一结束就与众臣商议呢?不过也多亏了亲政大典,不然他又如何在别国探子的眼皮子底下将所有重臣聚集在一起呢?

    “岳飞,如果攻打荆国,以你为主将,你需要多少兵马?需要多少时间。”邓昇转头向岳飞问到,如今的岳飞,虽然资历上比较杨延昭和常遇春低(主要是出世时间迟),但是析县一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使他一举超越了杨延昭和常遇春二人,而这一次攻打荆国,邓昇也打算让岳飞挂帅,有了灭国之功,日后好接替黄标的位置。

    岳飞脸色凝重的看着地图,道:“大王,如果让臣统兵,臣打算兵分两路,一路攻樊城、襄阳,直扑江陵、一路攻江夏,切断江陵援兵,如此计划,臣若有十万大军,半年内可下荆国。”

    十万兵马,半年,邓昇脑海里开始盘算自己的基本盘了,邓国如今兵马十五万,如果给了岳飞十万,就剩下五万了,虽然说如今的汉国因为析县一战,正在关上门舔着伤口,但是不敢保证在邓国灭荆的时候,汉国会横插一脚,还需要留下多点兵马才行,于是道:“十万不行,寡人最多只能给你七万。”七万,这是邓昇在保证邓国安稳的情况下可以给出的最大兵力了。



    第30章立后大典

    

第三十章:立后大典

    七万,虽然距离自己理想的兵马有些差距,但是岳飞也清楚如今邓国的情况,也不是不能接受,沉思一阵,道:“回大王,七万大军,只要大王能够给予臣权限,臣一年内必下荆国。”一年内,这是岳飞极限了,同时这还需要邓昇给予他极大的权限,不然真的有点困难。

    “哈哈哈,岳卿有把握就好,至于权限不必担忧,寡人既然信得过岳卿,此事便交由岳卿全权决断。”岳飞想要权利,邓昇当然不会吝啬了,汉国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要不是汉王对统兵大将诸多猜疑,把大军粮草死死拿捏着,自己想要断汉军粮草也不会那么容易。

    “谢大王!”得到邓昇的保证,岳飞大喜,统兵在外,最忌就是君王和朝廷不信任,岳飞对于自己能力很有把握,但是怕就怕有猪队友的出现,一子错满盘皆输,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邓昇道:“下个月便是寡人的立后大典,待立后大典之后,寡人便会发兵,诸卿暂且留在宛城,等候命令。”

    “喏!”

    邓昇一声令下,整个邓国迅速运转起来,虽然所有大将都留在的宛城,但是大军所需的粮草军械则是通过商队源源不断的运往新野,同时宛城开始聚集大量的兵马,不过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毕竟邓昇大婚在即,各国的密探都认为这是邓国为了邓昇大婚保驾护航的措施而已。

    乾元元年二月二日,龙抬头

    这一日,整个宛城都沉浸于喜悦之中,家家户户都在家门前挂起了红绸缎,庆贺他们的君王大婚。

    宛城王宫也是披红挂彩,所有的宫女太监都换上了大红宫服,到处都是喜气洋洋的样子,纳采、问名、纳吉、应征、请期、亲迎,六礼是一个不能少的,就算是至高无上的君王自然也不能例外,前面的五礼已经完成了,今日便是亲迎了,可是作为君王,自然不会亲自前往的。

    当天亲迎礼,由邓昇派遣的迎亲官员礼部尚书孔侑手捧迎书到蔡封府上,迎书就是册封蔡琰为王后的旨意,到了蔡封府上,负责礼仪事项的礼仪官孔侑请出圣旨,当场宣读,开始亲迎礼。

    在蔡府后院宫女们拿出王后的礼服给蔡琰来换,按礼仪规定皇后要带凤冠后袍,蔡琰光穿衣服就花了近一个时辰,虽然蔡琰对此有心理准备,可是把衣服拿出来穿的时候还是被惊到了,不光后袍和凤冠本身就繁琐难穿戴,而且佩戴的其他装饰的东西太多了。蔡琰费了很长的时间才在宫女们的帮助下穿戴完毕。之后蔡琰在宫女的搀扶之下,先到供奉着蔡家祖宗牌位的大厅里跪拜,接着在院子里对自己父母跪拜,哭着和父母告别。

    随后宫女宣布到:“王后具服出阁。”王后坐上凤撵,迎亲队伍便回转景阳宫,仪仗走在最前边,乐队紧随其后,接着凤撵随之,后边是陪嫁的嫁妆等物品,虽然之前已经宣布旨意要百姓回避,并且由羽林军将士维护秩序,可是路两边还是人山人海,毕竟君王大婚实在难得一见,都想看看热闹过过眼瘾。

    不多时迎亲队伍便从宣武大道上直入宣武门,进入景阳宫的蔡琰的心里更加紧张了,因为马上她就和邓昇拜天地,成为邓国的王后了,想到这里心里不由多了一种兴奋感。

    进至宣武门时,按照大典仪式,开始鸣钟鼓。进了宣武门就是进入王宫了,这时候几个媒人和迎亲的使者就算完成使命了,接下来就该由邓昇亲自出马了。

    蔡琰的凤撵进入神武门钟鼓响时,邓昇就走出了景阳宫景阳殿迎接,凤撵于景阳殿前落轿,蒙着红盖头的蔡琰由宫女搀扶而出,邓昇走上前,握起彩带,牵引着蔡琰走进了景阳殿。

    景阳殿中,文武百官皆在,中间高台上的王座左侧下方,王太后崔氏高坐。

    邓昇引蔡琰来到殿中,行大礼后,大婚暂告一段落,蔡琰在侍女的搀扶下,来到王座右侧下方的位置坐下后,邓昇便让内侍宣读王后册封的旨意。

    “寡人闻天地之道,阴阳调和也,今有蔡氏女名琰,丞相蔡封之女,德才兼备,温婉贤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