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蜀山之玄门正宗-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好好,既然如此简单,也罢,和尚把经书给了辛道友,然后你我再找个地方畅谈一番,可否?”
    慧可心道,看你的意思,是不可也得可喽,只要不妨碍和尚今天的动作,其他的就随便你吧。当下,和尚点头。
    林晓则大笑着拉着和尚就走,直接把辛如玉扔到了一边不管。
    说实在的,辛如玉现在只感觉到心累,把和尚叫出来是林晓,现在把和尚拉走,把自己扔下也是林晓,还真够随性的。不过,看到和尚留下一部贝叶佛经,辛如玉也知道这是自己的机缘,也顾不得吐槽林晓了,只能当做林晓从来不曾出现罢了。
    放着辛如玉自己参悟佛经,此时林晓拉着独臂和尚慧可说走就走,已经走出去了足有数里开外,另寻了一处凹陷很深的石壁之处,这才将和尚的百衲衣放开。随手一抹,原来凹凸不平的岩石就变得平整,顺势拿出两个蒲团,一个矮几,又掏出一个陶壶,两个陶杯,这才招呼和尚坐下。
    看着和尚一脸的不情愿,林晓哈哈一乐,说道:“和尚,贫道可没有妨碍你的心思,不过道路是人家自己选择,你还是不要当着一家的面,看她想法吧?不如与贫道一起饮上两杯清茶,岂不是更加的随性?”
    说罢,又从怀中掏出一个竹罐,拧开盖子,每个陶杯里都飘落两三片青翠欲滴的嫩叶,手一招,就有无数山间清雾汇集一团,“倏”的飞进了陶壶当中,林晓伸手一指,陶壶悬在半空,壶下已经燃起了一簇火焰,这是林晓五龙轮上的天罡雷火,此时大材小用的被林晓用来烧水了。
    天罡雷火何等强烈的火焰,此时在林晓的手里,却温顺极了,除了壶底之外,竟然是一点热度都感觉不到。不一刻,陶壶中就“嘶嘶”作响,林晓又将手一指,火焰熄灭,壶中自动飞出两股清泉,注入陶杯当中,顿时就有点点清香冒了出来。
    林晓自己端起一杯,说道:“大师,请。这是林某採得山间野茶,还请大师一同品鉴一二。”
    慧可此时也不做作,轻轻啜了一口,闭上眼睛品味了一番,然后点头说道:“先生此茶先苦后甘,清冽非常,贫僧还是第一次尝到如此味道。”
    林晓大笑:“和尚、大师,不瞒大师,你还是第一个能得林某亲手煮茶的,有不有幸?”
    慧可摇头,这林道人实在是有些,嗯,没法说,太随意了,想笑就笑,想往东就不往西,和尚还真有点招架不住。半晌,慧可才憋出一句:“先生说笑了。”
    林晓笑道:“和尚着相了。大师那是达摩祖师弟子,讲究的就是自性成佛,自在随心。不过林某总是觉得此刻和尚过于拘谨,可不是大师的道啊。”
    和尚不怕雨林晓谈玄论道,怕的是林晓的随心所欲,胡说八道,听到林晓说起本脉心法,和尚立刻就有了精神,当即反击:“自在随心,却也自有法度,若是毫无法度,那却不是佛,而是魔了。”
    林晓和慧可在岩壁下,一边喝茶,一边闲谈论道;而另一边辛如玉却已经大有收获。
    在林晓看来,辛如玉的确是少见的对佛门功法非常适应,也修炼飞快的那种人,要说辛如玉以前也是西方转世的罗汉,林晓都会相信,不过,辛如玉的确是本土生人,而不是西方佛门弟子转世。当然了,虽然林晓对慧可给辛如玉留下的贝叶经书只是轻轻一瞥,但对其内容也能猜到一二,尤其是这部经文来自慧可之手。
    慧可可是禅宗二祖,虽然后来禅宗继承人离开少室山,另开寺庙,但是少林寺依旧被称为禅宗祖庭,这是无可争议的事情。而禅宗祖庭可是拥有一大批强力的武僧存在,虽然武僧不修佛法神通,但是仅仅是一身硬功夫,就足以保证少林寺在乱世安然无恙了。
    如果说少林寺武僧只修练了凡间武功,那么达摩祖师就没有传下来护法的神通佛法吗?林晓估计,大约是后来达摩祖师的弟子都分散开来行走,而二祖慧可也离开了少林,后来的三祖四祖也是一样,那么那些修习了禅功佛法神通的弟子,也就追随着禅宗衣钵而走,少林寺这个祖庭反而没有多少神通传承。(后世紫云宫三凤姊妹们刚刚入道的时候,在嵩山遇见朱梅白谷逸二人的时候,少林寺的主持智通和尚的情况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二禅宗除了佛法之外,最擅长的什么?还不是神通法术嘛。仅仅达摩老祖留下的“一苇渡江”的传说,就足以说明问题,而另一个则是南明离火剑了。后来归于余英男之手的南明离火剑,可是有这么一个说法,那就是达摩老祖用了很大的功夫和精力来打磨这柄仙剑,前后从有质到无质,再从无质到有质,如此反复,足有一十九次。而且这柄仙剑乃是达摩老祖炼魔至宝,发时只是一道百丈长虹,专破一切邪魔异宝,妙用无穷。
    单单从这里看来,达摩老祖至少也回传下炼剑之法,门下弟子们降魔神通绝对不弱,可是禅宗一脉终归还是属于大乘佛法一脉,除了降妖除魔,更重要的还是降服心中邪魔,这倒是后来禅宗佛法广为流传的根本。
    既然是以佛法为主,神通为辅,那么就需要有佛门护法来保证道统的传承不断。比较未来心如神尼的情况,林晓估计能让辛如玉修炼飞快,并且久久不能飞升的原因,就是在于慧可给辛如玉留下的佛经,为的是让佛门多一个护法!
    (护法对应的一般就是金刚,当然也有特殊的,比如韦陀天尊就是菩萨,而且是修行贯通道佛两脉的大菩萨;而辛如玉一旦修习佛法,未来成就不会比韦陀天尊差,但是限于人间需要其留下护法,所以才迟迟不得飞升。)
    ()蜀山之玄门正宗

第230章 126从辛如玉道心如神尼3
    林晓与慧可在岩壁下畅谈了三天三夜,辛如玉也在松树下参悟贝叶佛经三天三夜。
    这一日傍晚,夕阳西下,岩壁拉出了一片长长的阴影,看着天上的白云在夕阳下仿佛镶嵌了一道金色的花边,林晓慵懒地半躺半卧依靠着一块平整的岩石上,·举着换了不知道第几次茶叶的陶杯,对慧可说道:“和尚,估摸着辛道友参悟佛经已经差不多了,不如我们过去看看?”
    慧可这三天与林晓东扯西聊的,天上地下、乡佬神佛无所不谈,可谓绞尽脑汁,尤其是林晓从来没有个性准谱,上一句聊的还是山水,下一句就变成了神魔妖怪,实在是有些应接不暇,可是为了度化辛如玉的大业,不让林晓捣乱,慧可只能忍耐,此时已经快承受不住林晓的喋喋不休的胡言乱语的轰炸了。待得林晓提议去看辛如玉,本应立刻点头同意,不过此前林晓一惊一乍的表现,实在是令慧可大师头疼,对于林晓的每一句话都要多想一下,免得掉进林晓挖出来的大坑中去。
    就这么略一迟疑,林晓就又说了一句:“要不咱们再打一个赌,就赌辛道友能不能再这三天内将你那部佛经悟透如何?要是贫道赢了,和尚答应贫道一个条件,要是贫道输了,贫道答应和尚一个条件。如何?”
    慧可大师心道,就知道你还有幺蛾子,幸亏没有立刻答应,“和尚不赌。辛施主能不能悟道是辛施主的事情,与和尚无关。此事不能赌。”
    “和尚太过无趣。这又不是什么大事,难道贫道还能让大师去做什么大师做不到的事情吗?这也太小看贫道了吧?”
    “阿弥陀佛。”和尚不说话了,一脸的“和你说话太累”的表情。
    林晓无语,这和尚怎么就这么轴呢,怎么勾都不上套,只能直接干脆点了,省的和尚总以为某家有什么阴谋诡计,想我林某好歹也是太清嫡传,能把你怎么样呢。
    “这样吧,和尚。你也别总是对贫道心中戒备,贫道听说当年达摩老祖临去之时,要将自家的炼魔至宝南明离火剑化解而去,但是归一禅师舍不得,因而达摩祖师将宝剑予了归一禅师,到现在归一禅师虽然禅功大成,却迟迟不能解化,大半是因为这一柄仙剑,所以,贫道想了,归一禅师要想解化,估计还是要将这柄仙剑舍去,那么不如大师替贫道与归一禅师商量一番,只要禅师真心舍剑,又是打算将此剑舍予道家,那就不如舍予贫道后辈,大师你看如何?”
    到了现在,慧可大师才明白林晓的心思,感情在这里绕了三天三夜,最终的目的却是在达摩老祖的那柄仙剑上,不过也的确是如同林晓所说,这柄仙剑的前因后果都明明白白,尽管自家师弟现在还没有舍剑的心思,可是一归一禅师的佛法修行成就,迟早会明白老祖当年所说的道理,那么舍掉此剑,就是师弟未来必然的选择。既然是必然的选择,那么舍给林晓所说的后辈,自无不可,林晓并未给慧可大师的正经事捣乱,也可以算是一个人情,为此与师弟说项一二,也不违背原则。
    “既如此,和尚当可为先生分忧。”
    “哈哈,”林晓用手点点和尚,“就这么个举手之劳,也要记上个人情,和尚可真是一点亏也不吃啊。”
    “彼此,彼此。”慧可大师这三天虽然被林晓搞得十分头疼,但是此前没有说开之前,大家斗智,自然无话可说,但也是对林晓的性情了解了不少,知道林晓对于禅宗并没有敌意——这个时代中,佛道两脉之间的冲突,并不比正魔两道之间的敌意冲突小到哪里去,甚至在中原王朝的朝廷当中,争斗更为凶狠。
    连年的营造宫室、修建屯粮的大仓,还有开掘运河,征讨辽东,已经几乎耗尽了大隋帝国的国库,不少有道门背景的世家豪族官员就纷纷上书,要求皇帝陛下对江南的大量寺院动手,因为这些寺院不仅隐匿占据了大量的人力(不交税的人口,就是隐匿人口),而且还占有了大量的良田,积攒下了无数金银珠宝,弄得所有的大殿都金碧辉煌,众多的佛像都是真金白银,还在佛像肚子了填满了珠宝玉石……
    南方并不是隋皇起家的基本盘,所以一旦隋皇应允了这些北方世家大族出身官员所请,南方佛门就要面临又一场“浩劫”。虽说当年达摩老祖在帝国南方也是属于被歧视,被贬斥的对象,所以才北上嵩洛,在少室山落脚,所创禅宗也是与南方佛门宗派不和,但是毕竟是佛门弟子,多少也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觉。
    中土神州毕竟是以道门为尊,要想度化或者引导一个道门修士进入佛门,何其的艰难,尤其是像辛如玉这种旁门中的顶尖高手,就更加地困难了。所以在慧可大师看来,林晓的举动,才是真正地给了佛门至少是禅宗一脉一个大大的人情,虽然嘴里还与林晓争执无休,但实际上已经千肯万肯了。
    慧可大师看不明白林晓的做法,却不知道林晓这也不过是一种预先投资,就像俗话说的那样,“大势滔滔,无可违逆”。与其现在依旧与佛门死顶硬扛,到后来佛门大兴,再转身修好,那才叫跌份呢。
    再说了,林晓觉得自己现在还没有那个能力作为棋手,既然大势不可违逆,自己也插手给佛门添过一点堵,但也要给出一点甜头吧?而现在没有阻碍辛如玉参悟佛经,就可以说是林晓做出的最大的让步了。当然了,未来心如神尼与峨眉的关系十分密切,不仅将沈秀要过去继承了自己的衣钵,还给了峨眉派的三代弟子不少的好处。这说明,至少辛如玉也是要领林晓的好意的,毕竟更进一步的道途比什么都重要。
    慧可大师的认可,说起来对林晓也有不少的好处,毕竟佛门是大户,手里积攒的无数天才地宝大都仍在一旁放着,并没有多少应用之处,别看林晓从大雄禅师那里讨来了不少宝贝,就连西方八宝功德神泥都有两丸,但是又有谁嫌手里的宝物少呢?林晓自觉收的徒弟不少,囊中甚是羞涩,此时与佛门几个高僧交好,让他们欠下了人情,未来才好搜刮一二啊。
    和尚可没有林晓的弯弯绕,看林晓只是要一件自己师弟未来注定了要舍弃的仙剑,自己只需要给上一个建议,还真是心里有些感动,觉得自己有些小人,这一来还就真的让林晓把这个人情坐实了。尤其是现在,对于林晓的提议,和尚也就只会赞成,当下两人一僧一道,安步当车,从岩壁下向辛如玉遇到和尚时候的那株松树走去。至于蒲团、茶具、矮几早就被林晓一袖子兜走,岩壁下只剩下了隐隐浮动的茶香。
    一僧一道来的恰到好处,距离松树还有百步,两人就看到松树下有柔和的金色光芒闪动,一圈一圈地向着四周扩散,硕大的一颗松树,简直变成了通体金色。要不是此地虽在峨眉前山,但因山道蜿蜒,行走困难,导致人迹罕至(仙侠世界里的峨眉山,山中灵药遍地,精怪无数,因而开发困难,虽然南汉帝国时代就有僧人来此建寺,但是仅在山脚下,而未能真正进山。前文所说解脱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