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绝世太子爷-第4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在无间,心在桃园罢了!”
  李修云脸色不好,抱拳应道:“殿下这句说的好,身在无间,心在桃园,这无间的苦是殿下要受的,所以才要带着大家向往桃园!我等愿意追随殿下寻找这天下之大的桃园……”
  “……”
  果然不愧是李桐的儿子,聪明!
  赵小年也没说的了,努努嘴,让梁淑妃跟上,一起向外走去,一边走一边对李修云说道:“我愿一人身在无间,但若有了你们这样的朋友,那我的心就永远在桃园了!”
  “殿下万福!”
  ……
  待到李修云送走赵小年和文兰之后,脸上多了一丝冷漠,转身看过来,刚好三夫人和四夫人正惶恐的站在这里。
  作为相府的公子,小国栋眼眸深邃,冷冷的扫了一遍这两个女人,随后淡淡说道:“三娘,没事就早点休息吧!”
  “是,那妾身告退了。”
  林夫人顿时感觉浑身瑟瑟发抖,甚至不敢看李修云的脸。
  “五娘”背后暂代总管一职的五娘面色冷森的过来行礼:“少爷!”
  “告诉爹,四娘淹死了。”
  “是!”
  留在原地的四娘林夫人脸色煞白,一瞬间就被吓的瘫软在地,她刚要求饶,但是看到李修云那冰冷的目光时,连求饶的话也说不出口来……
  “少爷,饶命啊……”


第27章 回府
  出了西华门,和文兰告别,此时已经是夜间了。
  因为太子爷的身份,现在军防不敢掉以轻心,出了赵小年亲随的两百人分三批在明暗处行走保护之外,还有五百禁军专门负责保护。
  说起来,在宫里的时候皇后娘娘曾经提及让赵小年入驻东宫,但是太子大典未过,不和规制,所以此事暂缓,于是枢密院就特地调拨了两千禁军日夜不停负责他的安全。
  坐着马车能听到外面蹡蹡的军队行进声音,旁边梁淑妃委屈的半坐在马车里,不时抹抹眼泪。
  倒是赵小年脸色不好,忽然淡淡的说了一句:“我第一入宫的时候,和相爷去教坊司,他曾经教我一句话,你可知道是什么?”
  “啊?这,奴婢不知,还请殿下赐教。”
  “人啊,最重要的是要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多一份则过,少一分则失。”
  一瞬间,原本还委屈的梁淑妃顿时如醍醐灌顶一般,立刻跪下小声应道:“奴婢错了,以后再也不敢了。”
  “我看,你和她之间差的就是这一点,有容乃大!你呀,乃小了!”
  “是,奴婢明白了!”
  当车辆行至赵府门口时,这里仍旧排满了等候召见的人物,都是各家大人家的家丁,扶香已经提前得了消息,来到门口迎接等待。
  赵小年带着已经乖巧了的梁淑妃一起下了车子,目光一扫这些排队的家丁们,便责怪扶香:“不是叫你通知他们回去等吗?怎么还在这排队。”
  扶香委屈道:“他们都是在这住的,都不走,奴婢劝了好几次,他们说是走了,一会就又来了,说是他们老爷不让他们回去!”
  这……
  倒也是,赵小年点点头,随即看看周围,指着远处的几间铺面说道:“明天把那几间买下来,这些人也是人,秋天凉了,要是不回去,就让他们在屋里等,也比在外面强!”
  “是,老爷。”
  远处的家丁们耳聪目明,听到太子爷这么吩咐,他们都感动了,当下跪地高喊:“多谢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万福。”
  在场的大建士兵们心中也不由赞叹太子爷这样的好人,居然还未大伙提供躲避风雨的地方。
  大伙窃窃私语:“太子殿下真是我大建万民之福,”
  “听说前几天殿下还尚书奏折,请皇上今年减免税负!”
  “是吗?”
  “真的,我们老爷说,这事情已经定了,大典过后大赦天下,凡是军属今年减免一切税负,普通百姓,税负减半!”
  “哎吆,太子殿下真懂我们百姓的疾苦,今年要是税负减半,就能过个好年了!”
  “谁说不是!太子殿下还尚书说,如果有家中妇女生育小孩,还要赏银二两!”
  “真的!哎呀,太子殿下万福,太子殿下万福啊!”
  听到大伙如此议论,赵小年嘴角不免有了一丝得意的微笑。
  这些年两地的战事确实对国内百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现在西北平定之后赵小年就上书启奏了一系列安抚民生的计划,其中,对军免税,对百姓减税都是十分重要的举措,虽然目前朝廷仍在讨论当中,但是对于妇女生育小孩要奖赏二两银子的政策,目前已经通过,当然,这笔钱主要是由赵小年负责捐赠的。
  对于别人,也许压力颇大,但是一个国家一年新出生孩子大概也就是十几万人,总计花费也就是不到四十万两银子,赵小年拿出首期的二十万两冲入国库,剩余的可以等秋后税收完毕,海上丝绸贸易的利润回归之后再行填补。
  这是利国利民的好政策,百姓们自然拥护。
  就在此时,一个人落入了赵小年的眼中。
  那是一个蓝色长衫的官人他站在那里微微含笑看着赵小年。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白天在青楼的那位官人张立伦。
  ……
  进了赵府,安排梁淑妃先回去暖床,赵小年则带着张立伦一起在府里的花园里走动。
  看到他的时候,赵小年含笑道:“白天的事情还得是张大人看的最明白,这事情安排的妥当。”
  张立伦认真行礼,随后说道:“卑职有幸见过殿下几面,不是自夸,有过目不忘只能,所以,殿下与杨宝对上的时候,卑职就已经猜出是殿下了……”
  “哦?”赵小年不由看看他,略有些疑惑:“这么久,我倒是没有见过张大人……”
  “那是自然,只是上次武科考试时,卑职刚好也在其中是候补考官,所以,殿下恐怕记不得下官。”
  赵小年微微点头:“你这算是传音的本事,还是用意念?”
  “启禀殿下,卑职的先天之力就是能够把心中所想,像传音一样传入别人的耳朵里。”
  “嗯!”
  其实,今天之所以能如此顺利的金蝉脱壳,离不开张立伦这传音的功夫,在看到赵小年其实只是想要杨宝出丑的时候。张立伦就以一个第三者的身份不断的误导在场的所有人,并且用传音的方式与赵小年沟通,以求帮助赵小年赢得局面。
  可是后情况突变,连杨宝也顶不住了,在话语中暗示赵小年,自己认怂了,故而,改变了主意,又让张立伦想办法搞了那一处双簧,把花姐骗的团团转,结果最后她自己搬了石头砸自己的脚。让赵小年和杨宝都全身而退。
  一路走在铺满黄色树叶的花园里,赵小年一边走一边问道:“说吧,你来找我什么事情?是要我把你调进京城来?”
  张立伦惶恐,躬身抱拳:“不敢,启禀殿下,卑职在想说的,今天白天文兰大人就已经提过了!”
  “文兰?”
  今天的文兰貌似一直在打酱油,除了李修云想要收那个恋霓裳的时候,他故意搞破坏,其他时间,他几乎都是一个看客,怎的今天有说过什么什么事情吗?
  赵小年不由看向他。
  “什么事情?”
  张立伦忽然抬起裤腿的前襟一摆,跪在地上启奏道:“科举舞弊!”
  “……”
  这一下来的突入其来,让赵小年都不由一怔。
  急忙伸手见他扶起来,但是却也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不由皱眉,只好灵机一动,让他先说说看!


第28章 书生的意气
  漫步于夜凉下的庭院,梁淑妃款款为赵小年披上一件裘袍。
  相比之下,张立伦就显得单薄的多,仅仅穿着一件厚实的蓝色华服。
  开始所聊不多,张立伦大概介绍了一下自己的来路。
  张姓是个大姓,张立伦的家世出身富足,父亲在运城任泰州知事,母亲也是泰州的名门望族,故而家世不错,他自幼好学十五岁就入了科员来京城科考。那时候他年轻气盛,认为自己博闻广记,考个功名也是唾手可得的事情,但是结果却连考了四年。最后,还是父亲帮忙,这才得了个功名,随后就被安排下放到地方,一个知县做了三年,最后还是父亲帮忙,才调动到京畿地区。
  在京畿地方的官任是个闲官,没什么实权,故而一直做着也没有前途,张立伦这两年张立伦也因此有些心灰意冷,在官场上萌生了退意。但是有好友介绍说,在京城的里坊里也许会碰上一些求才若渴的大人物,自己刚好有先天之力,所以想借此来到念云轩,寻摸着碰碰运气,可是偏巧了,这一来居然就碰上当朝太子赵小年乔装改扮进了念云轩。
  听到这里,赵小年有些疑惑问道:“你怎么认出我的?”
  张立伦如实告知:“回禀殿下,其实卑职并没有认出殿下来,但是却认得小国栋!”
  李修云喜欢在青楼里寻找人才,这是不争的事实,在外面也传的多,所以,那些投机者自然就想要积极表现,拜入他的门第。
  这点倒是挺会投其所好的。
  不得不说,李修云和文兰各有各的擅长,但是于权术谋术方面,李修云还是要比文兰更加精深一些。
  他与自己的关系京城里人尽皆知,现在朝内就这么一个皇子,未来继承皇位是毫无疑问的,那作为太子爷身边最好的伙伴之一,自然会平步青云成为大建的股肱之臣。在青楼里挖人才也许只是个幌子,但更多却是一种契机。
  那些好的人才哪来?既然科举选拔不出真正好的,那就创造一个地方,让那些寒门世子能够获得这样的机会。
  颇有些孟尝君的意思。
  赵小年微微一笑,李修云这小子,总能搞出些新花样!
  张立伦想要投小国栋的门并不容易,他也曾经在相国府门口排过队,但是毫无结果,而且,自打太子爷回京之后,排队的现象也就结束了,相国府门口不让排。
  于是,张立伦得了可靠的人提醒说最近小国栋是打算去念云轩的,于是他就来到念云轩守着,希望有所收获,相信以自己获得不就的先天之力,定然能得到赏识。
  没想到才守了三天居然就真的碰上了小国栋。这也是上天给的机会,为了能拜在李修云门下,张立伦曾经多次观察过李修云,他本就有过目不忘的本事,李修云虽然是化妆了,但是仔细看看就已经有所怀疑,再加上李修云手下的四大神王,就让他立刻看出来赵小年三人是乔装改扮的。
  然后再看看李修云在赵小年身旁像个跟班一样,全大建能让李修云地低声下气的人没几个,那自然就很容易猜出来,坐在那里的正主就是大建的天之骄子赵小年了!
  听到此话赵小年点点头。
  伪装的再好也有破绽,这是肯定的。
  随后,张立伦开始说一些自己治国理政的看法,其中着重谈了一些民计天下的国事,他的治政理念倒是颇好,主张政改,谈当今天下士族们封赏田地越多,官田越来越少,这将为以后的税收埋下隐患。
  此事赵小年知道的不多,但是在河西堡看到情况还历历在目。
  大户占有大部分的土地,百姓所得田地甚少,甚至有许多百姓连田地都没有,只能窝在河西堡的贫民窟的苦痛过日子。
  这是当时自己就任河西堡堡主时的所见所闻,若不是自己打黄玉郎给百姓分田地,河西堡的情况永远都不会好转。
  虽然这是现实,但若说改制,却十分困难,赵小年转头看向张立伦,问他:“若是一地如此,尚且好改,但若是全国皆是如此,那如何改?”
  这恐怕是困扰古今中外所有统治者的终极难题。
  张立伦似是看到了大展抱负得时候,毫不忌讳的说:“豪民有田无粮,穷民摊派受病,如此以往,朝廷控制的田地,人丁日益缩减,那财源枯竭,那就会成了私家日富,公室日贫,国匮民穷,此乃大忌。”
  “臣以为,要对天下田亩重新丈量,清查隐抱瞒报的,将这些公田收回……”
  “我是问你,如果把那些官家,富人侵占的土地拿回来!”赵小年忽然打断他,问他一句。
  正打算滔滔不绝想要施展抱负的时候,张立伦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赵小年这样一个大问题给问懵了。
  他瞪大眼睛看着赵小年,竟然一时不知道说什么。
  这些富户官户都是有背景的人物,若是真要动他们的土地,用脑子想一想都不可能。张立伦出身世家,父辈皆是官商,在泰州颇有势力,家中名下的土地就有上百亩之多,家族占据着土地就更多了去了,甚至连他张立伦都算不清楚,若是真的要动这些人,那别的不说,他张立伦怕是连家都回不了了。
  看到赵小年那认真的眼神,他哑口无言,呆呆的站在那里像是一个小学生一样,低着头罚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