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夏文圣-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顾锦年跟自己二叔走这么近,他其实也不太开心,但是吧这毕竟是大人之间的事情。

    自己一个晚辈,不好插嘴,只能这样说了。

    “你小子。”

    “很多事情,没有看的那么简单。”

    “不过你放心,叔也不蠢,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叔心里清楚。”

    “你二叔来找我,你爹肯定会知道的,没你想的那么复杂,别多想了。”

    顾锦年笑了笑,他哪里不知道李基是什么想法?

    “行,叔,我没别的意思,我就是纯粹说一下。”

    “怕那些文官儒臣找您麻烦,是不?”

    李基笑了笑,尴尬解释一句。

    “怕什么。”

    “真找我麻烦,大侄子,叔问你句话,你敢不敢再拿石头砸他们头?”

    顾锦年笑着开口。

    提到这事,李基脸色顿时垮了。

    脑海当中不由回忆被吊起来抽的画面。

    “行了。”

    “老老实实上课,读书,这才是主要的,你爹都解决不了的事情,也轮不到你来想。”

    顾锦年摸了摸李基的狗头,满脸温和地走进学堂当中。

    “叔,你放心,下次谁敢说你,我一定砸他脑门,而且不會把你供出来的。”

    此時,李基在身後开口,语气坚定。

    这话一说,顾锦年微微一愣,随后忍不住笑了。

    看来,这位太孙是真的怕了。

    啧啧,被自己彻底拿捏啊。

    “滚进来读书,别乱说话。”

    顾锦年喊了一句。

    当下,李基屁颠屁颠跑来,坐在顾锦年身旁,老老实实读书。

    如此。

    两个时辰后。

    课业结束。

    一日一夫子差不多也持续了半个月,大家表现的也很普通。

    甚至顾锦年表现的也很普通。

    因为在所有人眼中,顾锦年纯粹就是借机会装了个哔,要说教育的话,割一次麦,怎可能会有什麼很大启发。

    说句不好听的话。

    在座各位,谁没被家里人抽过?

    抽完了之后呢?

    还不是我行我素。

    想靠一次忆苦思甜懂得道理?那里有那么简单。

    要说带大家去勾栏嗨皮一下,然后告诉大家,赚钱才是王道,大家兴许会明白。

    吃个苦算什么。

    只是。

    课业结束。

    正当众人起身离开时。

    赵思青的声音响起了。

    “各位。”

    “明日是我授课。”

    “教大家练气修仙。”

    “诸位明日寅时整来学堂,不可迟到,迟到的我都给个劣,知道了吗?”

    赵思青的声音响起。

    让学堂瞬间安静下来了。

    哈?

    练气修仙?

    你玩真的?

    顾锦年也愣住了。

    虽说一人一天夫子,大家把自己懂得东西分享出去,海纳百川。

    可教修仙?

    这有些离谱吧?

    “思青姑娘,这修仙之事,复杂难懂,再说了,一日也学不会啊。”

    “要不咱们换一个?”

    王富贵的声音响起了,略带苦闷道。

    修仙又不是读书。

    背点东西就算了。

    这玩意要是没搞好,要出事啊。

    “没事。”

    “第二天我来。”

    “第三天是白玉师姐来。”

    “最后一天是徐师兄来,有四天时间,大家勉强可以感受一下。”

    此时。

    许涯默默补了一刀。

    他们四人不知道教什么,所以商量好,教大家修仙。

    刹那间。

    众人沉默。

    唯独顾锦年,莫名有些期待了。

    ……

    ……

    ……

    这么早更新。

    懂得都懂。

    今天还有。

    有月票就支持下。

    拜谢拜谢。

    7017k


………………………………

第七十二章:宝体境,立言之说,古今往来第一仙灵根显!

    大夏王朝。

    已是深夜。

    对比京都百姓的甜美睡梦。

    京都秦王府内,却显得无比压抑。

    望着玉案面前的卷宗,李遂有些头疼无比。

    而堂内,也有数十名谋士,正在翻看各类卷宗。

    李遂很难受,他现在拥有大夏王朝的监国之责。

    这是一件好事。

    可快活了没几天,一大堆麻烦便堆积过来。

    最大的三个问题。

    让他头疼不已。

    永盛大典要不要撰写?这可是老爷子目前最在乎的一件事情,也是儒道最关心的事情。

    大夏王朝是一统十国而来,可根基不稳,需要文化大统一,修建一部古今奇书,扎实文化。

    这件事情,前朝其实就已经开始准备了,只不过开国初始,百废待兴,民生最为重要,精神上的东西,还是比较虚的。

    故而立下意,但没有施行,这也是太祖当年最懊悔的事情。

    江山打下来不是一件难事。

    守住江山才是一件难事。

    如今看似太平年间,可文化战争与经济战争可是已经打起。

    经济战争还好,大家彼此发展,也没有特别大的贸易来往,可文化战争不一样,这就是儒道。

    争夺的是正统。

    抛开第一圣人世家有子嗣之外,其余三大圣人世家,可谓是你争我斗,尤其是最后一位圣人,扶罗王朝与大夏王朝争了多长时间?

    而这永盛大典,就是定民心之书。

    也可以叫做开元大典,当时定的是开元大典,后来架不住百官要求改名,所以就改成永盛大典了。

    只是撰写永盛大典,前前后后所需要五千多万两白银。

    国库目前存银四万万两白银,之前是五万万两,拨了一万万两白银到江宁郡去修缮家园,赈灾不需要这么多银子,但重建家园一万万两白银完全不够。

    若不是抄了不少家,外加上以工代赈,不然的话,国库所有存银都不够拿去修缮一郡之地。

    这剩余的四万万两白银,其中有两万万两白银绝对不能动用,当做军需银存储着。

    防备随时发生的战争。

    多余的两万万两白银,六部都眼巴巴的盯着,那个部门不缺银子?

    他虽有监国之责,可上面给的银子,就八千万两白银。

    五千万两白银拿去撰写永盛大典,可眼看着马上军费要开始拨了,兵部天天派人过来催债。

    大夏军费,也足足八千万两白银。

    也就是说,有五千万两白银的空缺。

    想要暂时挪一下,上面死活不答应,户部不是不给,是老爷子死活不同意。

    李遂怎可能不头疼?

    上面是两件事情。

    第三件事稍微简单一点,大夏,扶罗,还有大金王朝已经达成共识,互派学子交流。

    这帮学子来大夏以后,住的地方,和书院需要不需要花银子?

    大夏自称国力强盛,人来了你不可能给人家住差的吧?包括吃喝一类,肯定要往最好的来。

    不然岂不是丢脸了?

    可修建书院和住处,下面人报的价格,也让他头疼,一千四百万两白银。

    一分钱都不能少。

    不是不可以省,而是面子工程,只能多不能少,少了这事就办不好,这事办不好,自己这个监国也就成了笑话。

    老爷子一直盯着,太子的人也盯着。

    让他心烦意乱。

    其实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

    银子。

    缺银子。

    大夏国库很缺银子。

    能动用的银子就那些。

    而且更让他紧张的还有一点,那就是自家这个老爷子,好像想征战了。

    大夏过了十二年平静的生活,如今也算是养精蓄锐了一会。

    老爷子的心思,他其实心里明白。

    不就是十二城的事。

    想要夺回来。

    换做以前,李遂绝对是双手双脚支持,毕竟又不是自己当家。

    可等到自己当家后,李遂头就疼了。

    没有银子打仗。

    也打不起仗,这要是一打,一个月可能就是大几千万两白银丢水里,万一打个半年,国库直接就是赤字。

    打个一年,直接回到开国前。

    边境十二城,靠近扶罗王朝,真要开打,扶罗王朝绝对会暗中援助,所以不能兴兵。

    唉。

    “你们就没有一点办法吗?”

    想到这里,李遂直接将桌上的奏折丢了出去,望着自己的幕僚,神色烦躁。

    看着李遂发怒。

    众幕僚有些沉默,一个个眼中露出畏惧。

    不过还是有人开口,看着李遂道。

    “殿下。”

    “其实无论殿下怎么清算,无非总结便是国库缺银。”

    “永盛大典不可怠慢,兵部军费也不可怠慢。”

    “外加上修建书院等等,前前后后,方才属下也算过,缺银六千万两左右。”

    “若从国库取银,肯定是下策,不过属下有一个建议,不知殿下愿听否?”

    幕僚开口,想到了个主意。

    “快说。”

    听到有主意,李遂顿时来了精神。

    不管主意是好是坏,最起码总比自己现在六神无主要好。

    “殿下,您还记得,永盛三年至永盛五年,国库欠银之事吗?”

    幕僚开口。

    刹那间,众人眼中一亮。

    而李遂却不由微微皱眉,他知道这个事情。

    永盛三年至永盛五年,大夏王朝许多地方遭遇旱灾,有妖怪作祟,也有其他问题,导致国家税收相差极大。

    而为了稳定朝廷,自己老爷子缩减各大皇亲贵族俸禄,以及百官收入,同时施以仁政,减税借款,帮助各地解决困惑。

    “你的意思是什么?”

    李遂看着对方,有些好奇。

    “殿下。”

    “自殿下监国之后,属下便查过此事,属下发现,当初借银之人数不胜数,而七年来,还款之人,却是少之又少。”

    “前前后后大概有两万万两白银在外。”

    “抛开各地巡抚不说,光是朝中百官,外加上其他王亲贵族,凑出个六千万两,不是什么难事。”

    “倘若殿下愿意,从这件事情下手,一来陛下也不会说什么,本身便是有借有还。”

    “二来,也可以维持原样,不耽误任何一事,永盛大典继续撰写,兵部军费也能照常放下,还能获得兵部支持。”

    “再来,上文院也能建造而出,还是漂漂亮亮的建出来,可谓是一举三得。”

    “既能解决殿下现在的心头之虑,还能适当削减太子势力,就不知殿下何意。”

    对方开口。

    的的确确想出了一个妙招。

    其余幕僚纷纷惊叹,心中也不断称赞着。

    可这位秦王殿下,却没有太高兴,反倒是皱紧眉头。

    “国库欠银之事,本王知晓。”

    “你所提议的,倒也不错,可若是真的施行下去,只怕本王要树敌无数啊。”

    李遂自然明白这个道理。

    他说的没错,用欠银来弥补现在的问题,追缴欠银本身就是一件功劳,顺便还可以削减太子的势力。

    并且完成自己的政绩,这肯定是一举三得的好事。

    可问题是,你去追缴人家银子,人家不恨你?

    上至皇亲贵族,下至大夏百官,基本上一半都欠国库银子,真要一个个讨要,不被人嫌弃才怪。

    别看大家对自己恭恭敬敬的,抛开身份不谈,不就是大家没有任何利益冲突吗?相反自己出手阔绰,结了不少人脉。

    一切都是看在银子的面上。

    可有一天,自己上门追缴欠银,人家绝对要把自己十八辈祖宗给骂死。

    刚监国就把主意打到他们头上?

    这要是当了皇帝那还不得了?

    这才是主要问题,不然他早就想到了。

    “殿下,这也是眼下唯一的办法了。”

    后者低着头。

    又不想得罪人,又想要钱,这天底下那里有这种好事啊。

    “算了,算了,这件事情先放一旁吧。”

    “大夏诗会筹备的如何了?”

    李遂摇了摇头,不想继续谈论了。

    这事情也不可能一下子解决,只能从长计议。

    兵部催归催,也不急这两天。

    至于永盛大典,现在还在撰写,无非是老爷子希望赶紧撰写出来,想要加大工程。

    但也不急这两日。

    大夏诗会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这事必须要办漂亮来。

    “回殿下,大夏诗会选址已经确定,在摘星宫,目前所有事情都已安排妥当。”

    “不过,各国俊杰翘楚,目前还不知道安排在何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