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忧愁比喜悦更大一些。
自己这个孙儿,品行不坏,可不能文也不能武,在他看来以后就是富贵一生即可。
他不奢求顾锦年能有什么大出息,多娶几个老婆,为顾家续香火他就很开心了。
如今得到天命气运,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更主要的是,如若暴露出来的话,自己这个孙儿只怕会遇到更大的麻烦。
所以他才会这般为之。
让天下人知道,是他得到了天命气运,而不是顾锦年。
也就在此时。
大堂内。
顾千舟的身影出现了。
“爹。”
顾千舟走进堂内,朝着顾老爷子一拜。
“怎么?”
看着自己的长子前来,顾老爷子显得平静。
“天命之事,爹是如何看待?”
顾千舟没有藏着掖着。
他将自己心中的疑惑说出,望着顾老爷子直问道。
听到这话,顾老爷子没有任何一点波澜。
“没什么看不看的。”
“只要我在顾家一天,京都就翻不了天。”
顾老爷子很淡然。
他明白自己儿子的想法,甚至说整个京都文武百官可能都在思考这件事情。
顾千舟不语。
老爷子这句话,他认可。
如今大夏王朝依旧有不少动乱,还需要老爷子,再加上老爷子毕竟有功在身。
他在。
大夏翻不了天。
可问题来了。
万一不在了呢?
这番话,顾千舟不敢说,也不敢去想,作为儿子岂能去想这个。
可作为顾家的接掌人,他不得不去思考这个问题。
顾家看似大。
可一切的一切,都是附在皇权之上。
一夜之间顾家被连根拔起。
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可温水煮青蛙,对顾家来说,才是真正的可怕。
顾千舟不语。
顾老爷子望着自己这个长子,他明白顾千舟的意思。
身为长子,顾家的重担,早晚要落在他身上。
正因为如此,顾元对顾千舟也极其苛刻。
“放心。”
“大夏王朝一日不统一东荒,顾家一日不会倒下。”
“进一步而言,锦年为顾家添加香火,君臣和谐。”
“退一步而言,锦年没有为顾家添加香火,以顾家前两代的功劳,也足够后世十代人过上富足生活。”
“有些事情,无需太早担忧,否则只会作茧自缚。”
“无争为上,见招拆招。”
老爷子继续开口,他知道顾千舟压力很大,但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孩儿明白。”
“爹,您早点休息吧。”
顾千舟点了点头,说完此话,他便退了出去。
看得出,顾千舟的确心事重重。
老爷子没有挽留。
任顾千舟离开。
只是待顾千舟离开后,顾元转过身来,望着堂内悬挂的一把宝剑,沉默不语。
其实之所以有这般的底气。
是因为他有一个计划。
一个让皇帝心安。
一个让顾家不会倒下的计划。
这个计划,没人知道。
此时。
国公府内。
顾千舟穿着侯袍,来到顾锦年院外。
他心中有些话,想要与顾锦年说。
可来到院外,顾千舟望去,却发现房间内,顾锦年正在挑灯看书。
一时之间,顾千舟止步了。
他站在院外,静静看着自己这个儿子,神色莫名复杂起来了。
他没有进去,站在院外。
对于自己这个儿子,顾千舟怎可能不心疼?
家族上上下下都宠溺顾锦年,身为生父,顾千舟其实更加喜爱,虽然文不成武不就,可终究是他顾千舟的儿子。
只是自己身为顾家长子,未来顾家的接班人,太多太多的事情,压在自己肩膀上。
甚至都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陪伴亲生儿子。
这一点,他又何尝不难受?
他不奢求顾锦年有什么才华,什么儒道成圣,什么武道至尊。
只要顾锦年能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渡过这一生他就满足了。
顾锦年被推下水,为何不严查到底,为何不闹个天翻地覆?不是因为他不疼自己儿子,而是他担心自己若是闹了,掉入敌人陷阱,从而让顾锦年遇到更多的危险。
可如若有下一次,或者是说还有新的苗头,他绝对会用自己的方式,让整个京都上上下下都知道,他顾千舟的恐怖。
只不过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想法,自己父亲有他的想法,至于那些不成器的弟弟,一个个做事根本不过脑。
他只能用属于自己的办法,来保护顾锦年。
时间一点一点过去。
足足两个时辰后,顾千舟收回目光,没有说什么了。
朝着府外走去。
而与此同时。
大夏王朝。
天心殿内。
这里是永盛皇帝办公之处,平日里处理一些奏章。
然而这一刻,四道身影也出现在天心殿。
礼部尚书杨开。
监天司监正徐太一。
兵部尚书李善。
户部尚书周长江。
四人立在此地,微微低着头。
殿内。
永盛皇帝将奏折放下,而后看向监天司监正徐太一。
“徐爱卿,此番天象,到底意味着什么?”
永盛皇帝开口。
询问徐太一。
“回禀陛下。”
“此事臣认为,天命气运,涉及极大,此次天命,不同以往。”
“即便是臣,也难以查清,需前往师门,翻阅古籍,才能找到一二。”
“还望陛下恩准。”
徐太一出声,给予这个回答。
他不清楚这次的天象到底意味着什么,想回宗门翻阅古籍彻查一番。
“好。”
“爱卿需要多长时间?”
永盛大帝问道。
“短则七日,长则一月。”
徐太一略微思索,给予这个答复。
“还望爱卿早些回来,这是大内令箭,手持此令,可在宫内畅通无阻。”
永盛大帝回答,甚至将大内令箭给予对方,可见他对此事有多上心。
“请陛下放心,臣一定不会辜负陛下厚望。”
徐太一接过令箭作揖,随后直接离开皇宫。
待他离开皇宫后。
杨开的声音便缓缓响起。
“陛下。”
“臣有事参奏。”
杨开出声,望向圣上。
“何事?”
永盛大帝目光扫去,而后者将奏折递出,紧接着平静出声。
“臣请陛下,收回镇国公虎符。”
声音响起。
大殿内。
瞬间安静。
………………………………
第三十二章:大夏书院招生开始
大夏皇宫。
天心殿。
殿内四周都被点上蛟油,散发淡淡香味。
此时此刻。
大殿安静。
夜深人静,整个大夏京都也异常安静,一切显得极其古怪。
“为何?”
玉案面前,永盛大帝的面容略显冷意,他望着礼部尚书杨开,发出质问。
“陛下。”
“顾家权势滔天,更是执掌神羽军兵符,族内六子,封侯拜相,既有京门统领,也有刑部侍郎,如今更得天道垂怜,难保顾家不起异心。”
“请陛下三思。”
杨开出声,他无惧一切,进谏真言。
也正是因为这番话,让兵部尚书李善,户部尚书周长江纷纷色变。
甚至永盛大帝身旁的太监魏闲,眼中也不由露出一抹骇色。
顾家权力之大,整个大夏谁人不知?
但顾家的权力,也是凭靠一次次选择,一次次战功获取,并没有任何投机取巧。
是真正的忠臣,否则也不可能以镇国来赐名。
现在得到天命气运,直接收回兵权,这太过于尖锐了。
无疑是要让陛下与顾家直接翻脸。
大夏所有人都在关注着这位皇帝的一举一动,一句话亦或者一个念头,便会导致无数事情发生。
真要是撤了兵权,可以保证,满朝文武的心思都会活跃,到时候酿出一些不该有的后果,才真正令人头疼。
故此,玉案面前,永盛大帝出声了。
“放肆。”
“顾爱卿追随太祖建立大夏王朝,乃开国大臣,一生为大夏立下汗马功劳,更是随朕一同发起建德难,肃大夏正气。”
“朕赐顾爱卿镇国之名,就是因为顾爱卿忠君报国,而上苍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降下天命气运,这是不可争议之事。”
“杨爱卿,朕知道,你与顾家素来不合,尤其是前些日子,朕可以体谅你。”
“但你身为堂堂礼部尚书,怎敢这般胡言乱语,若传了出去,岂不是陷朕于不义之地?”
永盛大帝开口。
他目光满是怒意,可这番话却存在一些古怪。
最后一句话,令人忍不住揣摩。
陷朕于不义之地?
他没有怪罪杨开胡言乱语,也没有否认杨开这番话是错的,而是认为杨开这种行为会让他陷入不义之地。
那是否可以理解为,如果换一种方式,能让陛下不被天下人指责,是不是可以对顾家动手?
皇帝的话,永远是棱模两可的。
到底是还是不是,需要自己揣摩,揣摩出来了,明贬暗升,揣摩不出来,可以安安心心回家种田。
但不管如何,都不能擅作主张,否则下场很惨。
“陛下息怒。”
“臣直言,是为朝堂,并无任何私心。”
“至于顾家恩怨,臣并不在乎孩童打闹。”
“顾家已成参天大树,如今镇国公得此天命,臣希望是天地念他忠诚。”
“可古今往来,臣子篡位,武将谋反之事,屡屡不止,尤。。。。。。”
杨开依旧一字一句开口。
只是说到一半时,一道响声炸开。
嘭。
玉案之上,永盛大帝一掌拍下,玉石打造的案桌,瞬间四分五裂,发出巨响。
“放肆。”
“杨开。”
“你太狂妄了。”
“朕一向敬重镇国公,当初建德难时,朝中奸臣愿意以异姓王招揽镇国公,而国公也有无数次机会,将朕抓拿。”
“可镇国公没有这般去做。”
“如今新朝已立,你因天道气运,妄加揣测,定下莫须有之罪,还敢说没有私怨?”
永盛大帝开口。
声音极大,怒斥杨开。
给人感觉,极度相信镇国公一般。
“陛下息怒。”
“杨大人只是替陛下担心而已。”
“请陛下恕杨大人直言之罪。”
此时,周长江的声音响起,他是户部尚书,在这一刻自然要上前打圆场。
而一旁的李善,却沉默不语。
他乃兵部尚书,曾经在顾老爷子手下当过兵,如若不是陛下大发雷霆,他早就上前喷了。
现在听到陛下怒斥杨开,他喜闻乐见。
殿内。
杨开沉默不语,态度依旧明确。
而永盛大帝也没有在这个话题继续谈论下去,只是缓缓开口道。
“以后若无证据,不要在这里妄加猜测。”
“否则朕决不轻饶。”
永盛大帝开口,严厉警告一番。
随后,他将目光看向杨开继续道。
“杨开。”
“大夏书院,朕已经全权交给文景先生处理,往后若无其他之事,无需你参与入内。”
“接下来安安心心编纂大夏书典之事,此乃朝中最为重要之事。”
“再者,大夏文会之事,也要着手处理,算起来这也是开朝盛事之一,朕要天下瞩目,所需银两皆从户部拨款。”
“明白吗?”
永盛大帝望着杨开如此说道。
他语气平复下来,没有方才半点凶狠之劲。
“臣领旨。”
杨开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说下去了。
而周长江的声音却立刻响起。
“陛下。”
“臣也有事要奏。”
周长江出声,将奏折递交而上。
后者接过奏折,仔细阅读,过了片刻眉头不由紧皱起来了。
“陛下。”
“如今两江水灾严重,疑似有妖作乱,沿江一带,苦不堪言,如若不加以防范,只怕会酿出大错。”
“此番还能控制,可一旦再出差错,水灾之难,将蔓延至江宁郡,到时候当真是天大的麻烦。”
周长江出声。
道出一件事情。
水灾。
大夏王朝看似盛世辉煌,可实际上每年大大小小的灾祸不计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