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话一说,众人的确有些惊讶。
这大金王朝和扶罗王朝居然舍得自己掏腰包,就为了不宣战?
这有些耐人寻味啊。
不过提到了天命二字。
众人的注意力不由集中在这上面,毕竟天命二字,吸引力的确很大。
两大王朝宁可自讨腰包,肯定是有所图谋,这天命值得去研究啊。
否则的话,大金王朝和扶罗王朝是巴不得大夏王朝与匈奴国宣战,甚至打的两败俱伤最好。
不过这也是一件好事。
毕竟大夏王朝什么都不做,只需要修改一下史书就可以得到十二城,这比他们之前预想的还要好。
至于僧人过来建立寺庙,这也不是一件坏事。
超度亡魂,对大夏王朝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可以增加国运。
这的确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不行。”
“三万万两白银不够。”
“五万万两白银,外加上五十座铁矿。”
“这是我匈奴国最后的底线。”
哈律木出声,认为三万万两白银少了。
“三万万两白银已经不少了。”
“再者,匈奴国国运已经开始衰败,如若请来僧人超度怨魂,也算是可以弥补一二。”
“倘若匈奴国当真不愿,那大金王朝退出调和。”
陈松有些没好气了。
在旁人看来,匈奴国的确贪得无厌了。
“扶罗王朝也退出调和。”
扶罗王朝也跟着开口,似乎有意在给对方施压。
果然,话说到这里了,哈律木有些不敢叫嚣。
他微微沉默,思索一番。
最终叹了口气道。
“五万万两白银,铁矿可以不要,这是最后的要求了。”
哈律木出声,铁矿山不要,但五万万两白银必须得拿回来。
此言一出。
大金王朝与扶罗王朝的使臣,皆然皱眉。
可两人你看了一眼我,我看了你一眼你。
最终半刻钟后,纷纷点头。
“五万万两白银可以。”
“就这样定了。”
“李相,杨大人,你们觉得如何?”
陈松点了点头,直接答应了下来,同时将目光看向李善与杨开。
“如若只是这个要求,大夏可以答应。”
“杨大人,你觉得如何?”
李善不假思索,直接答应下来了。
因为这个条件,的确比预想好太多了。
边境十二城归还,大夏国运增强。
不需要补偿任何银两出去,相当于白白拿回十二城,还有僧人过来超度亡魂,大夏王朝也能获得国运。
怎么看大夏王朝都没亏,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此事。”
“老夫觉得可行。”
“但,毕竟涉及到议和结果,老夫还是要去问问陛下。”
杨开其实也很同意这个观点,但这事还是要问问永盛大帝,当然问不问皇帝不是主要的。
而是顾锦年没有在现场。
必须要由顾锦年做决定。
然而,杨开此言一出,扶罗王朝使臣之声不由响起了。
“扶罗与大金王朝,为何调和战争,几乎是付出极大的代价。”
“却没想到,大夏王朝还是不给面子。”
“杨大人,银子不要你们出,矿山也不需要你们给,大夏龙炮也不需要拿出来了,现在只需要修改个史书,这也不行?”
“修改史书,也是为了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并非有其他图谋。”
“难不成这史书修改,能损失大夏王朝的国运?”
扶罗使臣有些没好气。
的确,他说的没错,修改史书不是一件大事,也不是一件小事,可如果修改一下史书,便可以收复边境十二城,这的确是一件喜事。
听到这话,杨开不由立刻出声。
“老夫并非是此意。”
“只是觉得有必要与陛下汇报一二。”
杨开出声道。
“算了。”
“此事本相做主。”
“议和条件可以答应。”
但下一刻,李善开口,他不啰嗦,直接答应这个议和条件。
这议和条件对大夏来说,一定是一件好事。
“好。”
“那就按照这个走。”
扶罗王朝与大金王朝的使臣瞬间露出喜色。
不过就在此时,哈律木继续开口。
“还有一个条件。”
“加设防线。”
“既十二城归还,十二城外,要加设一道防线,否则的话,匈奴国将人人自危。”
哈律木出声,这是他额外加的条件。
“若在大夏管控范围内,这个条件可以答应。”
不等杨开出声,李善直接答应下来了。
加设防线,也说的过去。
前提是要在大夏王朝的监督下。
“可以。”
哈律木点了点头,答应下来了。
如此,众人几乎不给杨开任何一点说话的机会。
直接起草一份议和契文。
李善很直接,要代替大夏王朝签下这份议和契文。
“李相,此事必须要禀报陛下,不可就此签下啊。”
杨开出声,他极力劝阻着李善。
虽然他觉得条件很不错,可他还是觉得有些不妥,需要问问陛下。
“此事由本相承担。”
“如若现在不签,待事态恶化,对大夏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
“杨大人,你就真想看到大夏宣战吗?”
李善望着杨开,声音平静,但目光却凌厉无比。
一时之间,杨开沉默。
而最终,在李善的操作之下。
议和契文。
也签订完毕。
一时之间,整个府城内瞬间热闹起来。
如此。
转眼之间。
到了翌日。
西北边境。
古城当中,军营扎堆,这是边境古城,名为潼关城,专门给将士居住的地方。
而此时。
百里外。
一支长长的队伍,朝着潼关城驶去。
这是顾锦年的队伍。
可就在此时,一道人影快速朝着队伍疾驰而去。
待人影出现在队伍面前时。
雄厚的声音,立刻响起。
“世子殿下。”
“奉杨大人之令,前来通知殿下。”
“李相爷已经与三大王朝签署议和契文。”
“还请世子殿下速速前往边境古城。”
声音响起。
玉辇当中。
顾锦年微微皱眉,而顾老爷子却不由露出一抹冷笑之色。
…………
…………
…………
实在抱歉。
先说一下,赶早上六点的火车,一晚上没睡,坐火车,一边坐一边码字一边吐。
总算下午赶到了,然后各种核酸,各种检查,各种信息登录,回到住处,难受了一下午,不敢睡。
现在好不容易写完了,实在抱歉,希望大家能原谅,七月去睡了,明天起床尽可能早点写完。
………………………………
第一百四十四章:拒绝议和!掌掴宰相!大夏宣战!匈奴暴怒!
“世子殿下。”
“议和契文由李相签署,奉杨大人之令,请世子殿下速速赶往边境。”
声音响彻,透过人群,直接传入了玉辇当中。
玉辇内。
原本正在闭目休神的顾锦年,陡然间,不由睁开眸子,皱紧了眉头。
李善签议和契文?
这件事情,跟李善有什么关系?
陛下的密令,是让自己抉择。
李善只是辅助罢了。
即便自己没来,也应该是杨开杨尚书签下这契文啊。
而玉辇内,顾老爷子却不禁流露出冷笑之意。
让顾锦年更加好奇。
“爷爷。”
“此事你怎么看?”
顾锦年望着老爷子,满是好奇问道。
“没什么好看的。”
“他已经浮出水面了。”
顾老爷子显得十分淡然,对于李善的所作所为,他没有半点惊讶。
“浮出水面?”
“爷爷,您的意思是说,李相有问题?”
顾锦年瞬间便明白老爷子的意思。
但他有些惊讶。
堂堂大夏宰相,要是有问题的话,的确是一件大事,难以想象。
“朝堂当中,每一个人都有问题,他们背后的势力,错综复杂,官位越高,身后牵扯的利益就越大。”
“而且往往很多事情,都不是个人可以左右,就好比倘若这次议和,倘若是爷爷让你答应,你也会因为顾家的原因,改变自己的想法。”
“只不过,大部分人都会做好一点,做的稳妥一点,李善这一次,也算是露出了马脚。”
顾老爷子没有直接说明李善有没有问题,而是用解析的方法,让顾锦年自己去想。
“露出马脚?”
顾锦年沉思。
李善最大的问题就是越级签署契文,这件事情是礼部为主,李善虽然贵为宰相,但也无权干涉,除非陛下特意下达密令。
不然的话,这种行为,就是一种越权,不仅仅越礼部的权力,更主要的还是越了陛下权力。
自古以来,相权与皇权就是对立的,相辅相成也有,但那是初期。
相权辅佐皇权。
可越到后面,相权的力量越大,那么皇权的力量则会越少。
当相权超越皇权的时候,结果无非两个。
被杀或者篡位。
这就是宰相的命运,自古以来,没有几个宰相能够得以善终。
并不是皇帝气量小,而是相权影响太大了。
当朝堂当中,皇帝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小,相权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大时,那么不杀宰相,就意味着慢性死亡。
只不过。
这件事情,明显不是相权越制,很显然这个李善有自己的私心。
顾锦年心中浮现许多种可能性。
而顾老爷子的声音再度响起。
“陛下派他来。”
“是有用意的。”
“藏了这么多年,也该露出马脚了。”
顾老爷子看的很透彻,他道出一个关键点,让顾锦年彻底恍然大悟。
这次议和,永盛大帝派李善过来,摆明了就是一种试探。
他要用议和之事,来试探李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他可以有私心,可以贪赃枉法,可以掌握权力,但绝对不能通敌。
建德难之后,永盛大帝不相信朝堂百官任何一个人,他对谁都有戒备之心。
但他立志要做一位好皇帝,所以很多事情,没有绝对证据的情况下,永盛大帝不想走杀臣之路。
不想复制太祖的路,他希望用自己的能力,震慑百官,也希望用自己的能力,让百官看到,他是一位好皇帝。
但永盛大帝可以容忍一切,却有着自己的底线。
顾锦年彻底想明白了。
试探。
一切都是一个试探。
陛下在试探李善,同样的陛下也在试探很多东西,祁林王,宁王,包括自己的老爷子。
甚至陛下还在试探自己。
给予权力,看看自己怎么做。
是啊。
皇帝不就是这样的,让你掌握权力,去做一件事情,无论你怎么做,结果如何,都不可能直接改变国家的命运。
但通过一件事情,就可以知道你到底是跟谁站一起的。
天子疑心。
当真令人细思极恐。
“锦年。”
“接下来,做你想做的事情,也做你该做的事情。”
“你记住,无论皇帝怎么做,他不会对你起疑心,你是他的外甥,而且你走的是儒道之路,蕴养浩然正气。”
“他们不同,他们是官员,是皇帝的臣子。”
“李善露出马脚,陛下会处理他,你要记住,你现在的目标只有一个。”
“要使我大夏振兴,百姓富足,这是爷爷对你的期望,无论你用什么手段,也无论你做什么,只要你心系百姓,你将不败。”
顾老爷子严肃开口,这是他的告诫。
不管发生任何事情,与百姓站在同一阵线上,那么都将所向睥睨,立不败之地。
“孙儿明白。”
顾锦年点了点头。
很快,契文送入玉辇内。
顾锦年仔细观看着这份契文。
上面写清楚了各国条件。
扶罗王朝愿给予五万万两白银,大金王朝遣派十万僧人,自费建寺,为两国超度亡魂。
大夏王朝只需要答应修改史书,再同意匈奴国设立防线即可,不过有特别标注,会在大夏王朝的监督下,修建防线。
看完这份契文。
这回顾锦年确确实实有些不解了。
扶罗王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