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简直就是改天换地啊。
五大绿洲出现,国运金龙回到了大夏王朝,没入皇宫当中。
“五大绿洲,若是用来种植粮食,大夏王朝的百姓以后真就不缺吃喝了。”
“种植粮食?两个绿洲即种植出来的粮食,就够大夏王朝所有百姓吃了,剩下三个绿洲,完全可以建造大城啊。”
“未来的大夏王朝,真不知道会可怕到什么程度。”
“这只是第一道赐福啊。”
“是啊,这还仅仅只是第一道赐福,而且顾锦年出力最多,他会得到怎样的赐福?难以想象。”
人们议论着,一开始说的只是绿洲,可直到有人提醒一句,这仅仅只是第一道赐福后,不少人沉默不语了。
提到顾锦年,不少人心中充满着好奇。
大部分人是期待,期待顾锦年能得到什么赐福,毕竟第一道赐福都如此夸张,作为主力军的顾锦年,又能得到怎样的赐福?
也就在此时。
天穹之上。
一道金色光芒照射而来,朝着永盛大帝照射。
大夏皇宫。
永盛大帝浑身沐浴金光,他的寿元在飞快提升,之前损失的百年寿命,在一瞬间补回来了。
不仅如此,一条紫色真龙环绕在他周围,这是帝王气运。
但很快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第五条。
足足五条紫色真龙出现,环绕左右。
每条真龙都有九丈。
最终化作一道印记,进入他体内。
“九丈紫龙。”
“五之数。”
“九五之尊,此乃天子印记。”
有人惊呼,指着永盛大帝所在的位置,惊骇开口。
听到这话,诸多人看向永盛大帝,眼神当中充满着不可思议。
“当年大夏太祖,平定十国之难,都没有得到天子印记,永盛大帝竟然得到了天子印记?”
“好家伙,这赐福果然可怕,我就知道是这样,但没想到天子印记都出来了。”
一道道声音响起,感到不可思议。
“天子印记,为上苍认可之印,帝王若有这样的印记,代表着天意认可。”
“拥有此等印记,掌控一国国运,有无穷之好处,就算是七境强者,想要诛杀永盛大帝,也会被天意阻挡,而且任何因果,都加持不到永盛大帝身上。”
“而且朝廷臣子,在他面前,若有异心,若有问题,会被他感应到,分辨善恶,知晓忠良,无人再敢欺君。”
“有些人当真要难受了,一些藩王就算是想要造反,可天地认可之帝王,又是他们能撼动的?”
有大儒开口,告知天子印记的功效。
是的。
天子印记,就代表上苍认可,有这样的印记在,永盛大帝未来再也不担心任何问题了。
大夏皇宫内。
感受到这天子印记,永盛大帝脸上的笑容无比璀璨。
只不过随着一道信息出现在脑海当中时,永盛大帝眼中瞬间闪过一丝错愕。
但很快又恢复笑容,仿佛得到了巨大的好处一般。
轰。
又是一束金色光芒撑开,照耀在大夏书院,不过正当所有人认为是给予顾锦年赐福的时候,却发现这金色光芒,照耀在苏文景身上。
他舍弃自己半圣的修为,这份功德,也配得上天地赐福。
功德之光加持,苏文景的修为也在一瞬间恢复,抵达半圣。
咚。
咚。
咚。
他身上沐浴着圣光,他的心脏发出战鼓一般的声音。
“圣心。”
“他诞生了圣心,苏文景要成圣吗?”
“居然赐天地圣心给苏文景?”
这一刻,无数儒道读书人坐不住了,这是天地圣心,有了这东西,苏文景必定要成圣啊。
踏入七境。
虽然最高境界是第八境,可这个境界只是传说中的境界,对于所有人来说,七境已经算是无敌的存在。
就好比天魔老人,平时是准七境修士,关键时刻可以抵达第七境,而他一人可压无数仙门强者。
若是苏文景抵达圣人境,那就不得了。
拥有匪夷所思的境界与实力。
并且,大夏王朝诞生一位圣人,这是多可怕的事情。
圣光笼罩。
苏文景周围环绕无穷浩然正气,获得天地圣心。
“十年内,不,五年,亦或者三年,大夏王朝要出一位圣人,儒道也要出一位圣人了。”
有大儒感慨,望着苏文景,如此说道。
“往后就要称苏圣,而非半圣了。”
“儒道出一位圣人,无论如何,对我儒道来说,皆是一件好事。”
“是的,如若孔圣所言不错,未来有大恐怖的话,我儒道一脉出一位圣人,的确不错,而且顾锦年未来也要成圣,大灾之下,有这两位是一件好事。”
一些声音纷纷响起,他们既是感慨,也认可苏文景,并没有任何不满。
主要的还是大夏读书人。
轰。
金色天幕再次出现,而这一次,依旧是坠在大夏书院,照耀在这些读书人身上,而且不仅仅是一处地方撑开天幕,而是整个大夏王朝诸多地方都撑开了这金色的天幕。
他们无惧生死,在这里用一切的力量,挽救苍生,大夏境内,所有的大夏读书人,以及一些他国读书人,真心实意,为天下苍生而诵念圣人经文的人,全部得到了沐浴。
功德金光照耀在大夏读书人身上,提升他们的智慧,也增加他们的气运。
此时此刻,整个大夏王朝的读书人,纷纷露出喜色,而他们内心对顾锦年也充满着敬佩。
如若不是顾锦年,他们也无法阻挡这可怕的天灾。
而今,又得到天地赐福。
这一切都是拜顾锦年所赐,他们明白,也知道。
一时之间,诸多读书人站起身来,他们朝着大夏书院的方向一拜。
可以说,至此之后,整个大夏所有读书人,对顾锦年已经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敬佩,既有利益问题,也有发自内心的敬佩。
吼。
此时。
一条万丈真龙腾起,在东荒天穹上。
“这是儒道气运!”
只一瞬间,有儒道大能察觉出这是何物。
儒道气运。
蜕变至万丈真龙,虽然没有蜕变成金龙,但已经是超乎想象的了。
儒道气运,没被削弱之前,差不多如此,后来惨遭圣人和顾锦年两次削弱,最终还比不上大夏王朝的国运。
可现在不一样了。
顾锦年履行了承诺,帮助儒道恢复气运。
回到了最开始。
“我儒道气运再度回归初始,而且若是未来,人人如龙,熟读顾锦年这篇经文,未来将独占鳌头,成为天命之选。”
“圣子果然非凡啊。”
“儒道遭两次削弱,如今重新回归巅峰气运,底蕴根基比之前强大何止十倍,总体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一件天大的好事。”
“锦年圣子,之前是老夫说话有些不客气,还请锦年圣子,多多原谅。”
无数儒道读书人开口,其中不缺乏大儒。
到最后,更是有大儒主动开口,向顾锦年致歉,他之前因顾锦年削气运之事,深感愤怒。
而今,顾锦年履行承诺,再次让儒道气运重回巅峰,使得他羞愧不已,也惭愧不已。
面对道歉,顾锦年微微摇头,他并不在乎这个。
此时。
随着光芒消失。
刹那间,天地震颤,一股前所未有的气息,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所有人都知道,这赐福要来了。
属于顾锦年的赐福。
轰。
一条万丈金龙浮现。
撑开天幕。
恐怖绝伦。
“光是功德气运,就如此恐怖吗?”
有人开口,几乎失声,目光当中满是震撼。
属于顾锦年的赐福降临,然而仅仅只是功德气运,就显得如此恐怖如斯,这如何不让人震撼?
这才是顾锦年的第一道赐福啊。
后面肯定有诸多赐福。
这是要让顾锦年成圣吗?
可就在此时,顾锦年却朝着天地一拜,缓缓出声。
“学生顾锦年。”
“愿散去无量功德,加持于大夏将士,受苦百姓之身。”
淡淡的声音响起。
书院当中。
顾锦年这一句话,彻底让无数人瞪大了眼睛。
沉默到无法开口。
哪怕是苏文景,也彻底呆住了。
7017k
………………………………
第二百零一章:天地大儒,百家争鸣异象,天赐文宫,大道成圣图【求月票】
所有人都沉默了。
他们望着顾锦年,这一次即便是与顾锦年为敌的人,都有些沉默。
如此恐怖的天地功德之力。
若是加持在顾锦年一人身上,说句不好听的话,就算顾锦年现在成为半圣,都不足为过。
可在这个时候,顾锦年居然散去如此恐怖的功德,给与大夏将士,受苦百姓之身。
这样的胸襟,让所有人都沉默了。
儒道乃为礼仪。
每一个读书人都将道德挂在嘴边,每一个读书人都将苍生百姓喊在口中。
可真正能做事的,又有几人?
尤其是,面对这样的赏赐之下,谁又能无动于衷?
让永盛大帝来?面对这样的赏赐,他能做到无私奉献吗?
答案显而易见。
永盛大帝会散去部分功德,这个很多人相信,可对于永盛大帝而言,散给百姓可以坐稳他的帝位,还是有利益收获。
可顾锦年这个不是啊。
顾锦年这样做,完完全全就是将自己的一切,舍弃给了世人。
这样的格局,让所有人都沉默。
天穹上。
无量功德扩散开来,撑开了一道道金色天幕,这些金色天幕,坠在大夏王朝诸多角落。
陇西郡,依旧在奋斗的将士们,沐浴着金色光芒,让他们疲倦不已的身心,在这一刻得到了加持。
一些伤痕累累的将士们,也在这一刻得到了治疗,伤势恢复。
他们的体魄得到蜕变,精气神饱满,有无穷好处。
东林郡。
无数百姓沐浴着功德金光,之前的功德金雨,让他们祛除了肺病,而今这样的功德金光,照耀在他们身上,使得他们气运增加,未来会有诸多变数。
譬如做生意遇贵人,亦或者发现了什么,以及后代生出个有出息的孩子。
这就是气运的好处。
给予变数。
南越郡。
金色的功德光芒,除了照耀在百姓和将士们的身上,同样也照耀在冰冷的河流之中。
很快,一条条金色的鱼儿诞生,带来新的生机。
江中郡内。
功德金光照耀之下,一些废弃的土地,或者是干裂的土地,也在这一刻变得肥沃起来,江中郡除了田地之外,就比较荒芜。
而经过功德之光的照耀下,焕发不一样的精彩。
瀑布成河,绿洲大湖,青山绿水,美不胜收。
被功德光芒照耀的百姓,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在这次大灾当中,心存善念,捐赠物资粮食,金银之物,都可以获得功德加持。
还有一些百姓,他们的家人在这次天灾当中死去,亦或者将士家人。
这些都获得了不少功德加持。
这原本是顾锦年一人的功德,而现在顾锦年分给了这些人。
此次天灾,在顾锦年看来,并非是自己挽救下来的,或许自己是主要人物,但依靠的还是大夏王朝这些百姓,这些将士。
若没有他们的话,这天灾怎可能凭借自己一人之力解决?
所以,顾锦年将这些功德分给百姓们,这是他们赢得的功德。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只是,此时此刻,顾锦年的仁义,顾锦年的慷慨,深深折服无数读书人。
“顾公大义。”
这一刻,大夏书院当中,有读书人站起身来,他看向顾锦年,尊称一声顾公。
这种称呼,乃是读书人最高之称,发自内心。
什么后世之圣,什么当世圣子,这些都是美称,可公称,确实一种品德上的赞赏。
随着此人开口。
一时之间,所有读书人不由纷纷起身,他们发自内心,朝着顾锦年一拜,高呼顾公一声。
面对如此之福,顾锦年浑然无视,将功德散给大夏苍生,散给大夏将士。
随着读书人纷纷起身,这些大儒们也不得不起身,没有任何强迫,也没有半点心存不满,哪怕有的大儒,年龄超越顾锦年三四轮,也纷纷起身,朝着顾锦年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