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夏文圣-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兵部尚书赵益阳。

    工部尚书王启新。

    礼部尚书杨开卧病在床,自然是来不了。

    “臣等拜见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高呼声响起,六人朝着但是永盛大帝一拜。

    而后者直接挥了挥手,一旁的太监刘言便将奏折递给这几位人臣。

    六人接过奏折,大致扫了一眼,很快一个個神色微变。

    “最坏的结果还是出现了。”

    “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他出声,望着六人,希望这几个大臣能给出实质性的建议。

    水灾爆发,可怕的不是良田被毁,也不是死伤人口,而是持续性的破坏。

    不同于其他天灾人祸。

    这种洪灾若是不及时克制,会越来越恐怖,所带来的影响也会随年递增,这才是真正恐怖的地方。

    “陛下。”

    “臣认为,眼下虽水坝决堤,但并不是最坏结果。”

    “第一批粮草已经运输过去,想来要不了几日便会送入江宁郡内。”

    “而且悬灯司已带大儒前往,只要镇压水妖,便可有效制止洪灾。”

    “臣建议,不如再派两位大儒前往,争取在最短时间内镇压水妖。”

    “而后由大夏官兵接管赈灾之事,将损失减至最少,至于所有损坏良田,待水灾结束后,朝廷拨款,各地捐赠,重新规划,这样一来虽会影响近两年收成。”

    “可熬过这段苦日子,水灾之祸,将彻底平息。”

    此时此刻,户部尚书何言第一个开口。

    他站在经济的角度来衡量利弊,先镇妖再赈灾,只要人活着,再慢慢收拾即可。

    只是此话一说,一旁的刑部尚书却摇了摇头。

    “不可。”

    “镇妖虽是关键,可应当先赈灾为主。”

    “陛下,江宁郡水坝已毁,想来必定是民不聊生,到时难民扎堆,极其容易影响周边。”

    “到时很有可能会发生民变之事,臣认为,无论如何先赈灾再说,开放各地粮仓,以确保百姓不会集中,周围府县分担压力。”

    “至于水妖之祸,并不急于立刻收拾。”

    刑部尚书徐平出言。

    镇压水妖的确是重要之事,可身为刑部,他更了解民变有多可怕。

    不怕难民多,就怕难民扎堆,想想看几百万的难民聚集在一起,任何一个府县都不敢吭声。

    到时候便是蝗虫过境,这才是最恐怖的地方。

    在死亡面前,人性可就彻底暴露。

    朝廷就算是想出各种办法也没用,百姓难民都快饿死了,谁有时间听你指挥?

    此言一出,几位尚书纷纷点了点头。

    可兵部尚书却摇了摇头。

    “徐尚书此言差矣。”

    “陛下,臣认为,镇妖最为主要,否则即便疏散百姓,若是接二连三发生决堤,到时候可就麻烦了。”

    兵部尚书赵益阳说出自己的见解。

    几人说的都没有问题。

    然而,永盛大帝的目光却落在了周善身上。

    “周爱卿,你有何想法?”

    他直接询问。

    而后者向前走了一步,紧接着缓缓出声。

    “陛下。”

    “臣认为无论是镇妖亦或者是赈灾,都是重中之重。”

    “只不过,镇妖好说,多派几位大儒和精锐将士,早晚能平定祸乱。”

    “可真正核心,还是在赈灾之上,江宁郡大江环绕,其中光是分流河道便有数百道。”

    “眼下还没有到最恶劣之时,可臣却担心,万一发生更为恶劣之事,将会带来百万难民。”

    “如何尚书所言,倘若难民聚集,只怕任何一府都不敢接收,到时朝廷即便下了令,只怕各地官员都不敢乱来。”

    “那个时候才是真正麻烦的地方。”

    “所以臣建议,以江宁郡首府为主,挑选十处府县,将粮草运输至此,当做赈灾之地,陛下再拟道圣旨,将所有官粮运输过去。”

    “并且立刻昭告江宁百姓,提前预警,倘若当真遭遇水灾,直接前往赈灾之地。”

    “保住百姓,一切都好说。”

    周善开口。

    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他也认可赈灾第一,不过也巧妙的化解赈灾压力,同时还解决了运粮问题。

    不然的话,一口气运到江宁郡首府之地,所耗费的时间很多,倒不如设立十个赈灾点,朝廷颁布圣旨,提前预警,也算是尽可能解决难民集中的问题。

    此话一说,众人纷纷点了点头。

    而永盛大帝却显得平静。

    他稍稍沉思。

    随后缓缓开口道。

    “最坏打算是什么?”

    永盛大帝开口。

    对于出谋划策来说,他不是特别关心。

    他现在最关心的是,倘若出现最坏的情况,会是什么情况。

    此言一出。

    六人沉默。

    但最终宰相周善开口了。

    “陛下。”

    “倘若按最坏打算去思索。”

    “江宁郡重要通道被毁,增加粮草运输成本时间,难民集中,水妖继续兴风作浪。”

    “到时整个江宁郡恐怕会发生惊天民变,古今往来江宁郡洪灾发生过数次,最严重一次,死者三百万,伤者千万,四十年荒野无人。”

    周善开口。

    这是他根据古书记载的情况描述。

    此话一说,众人神色变得极为沉重。

    但何言的声音响起。

    “陛下,其实无需太过于担心,此事臣也知晓一二,之所以发生如此旷古惨案,完全是因为难民集中,无人管理,缺少粮食,再加上官员贪污,才会酿出惨案。”

    “大夏境内,粮草还是充足,倘若当真河道破损,运粮艰难,依靠各府县地援助,只要能在赈灾粮运输到达之前,不发生大范围民变,基本上不可能发生这般事情。”

    户部尚书何言如此说道。

    分析的也是头头是道。

    众人纷纷点头。

    听到这话,永盛大帝脸色这才缓和一二。

    随后继续开口。

    “既如此,便按照周爱卿所言去做。”

    “不过,由兵部着令,遣夜衣侯领军五万,赶往江宁郡,配合当地兵营官员,抗洪救灾,一切以百姓为主。”

    “再由户部,立刻征调粮草,运输江宁郡,务必要求难民有粮,再拟圣旨,大夏募捐赈灾银,朝中大臣为先。”

    “魏闲,朕内帑还有多少银子?”

    永盛大帝询问道。

    “回陛下,还有大约十万两白银。”

    后者回答。

    “留下三万两,其余全部捐赠。”

    他开口,显得十分豪气。

    但这个行为意思很简单,皇帝主动带头募捐,而且只留下一小部份,满朝文武要是不意思意思,那就等着秋后算账吧。

    “陛下圣明。”

    “陛下万岁。”

    这一刻,六人齐齐开口,无论真心与否,还是第一时间夸赞。

    而与此同时。

    大夏书院门外。

    硕大的门匾之下,此时此刻早已经是车水马龙。

    一辆辆马车聚集此地。

    能入大夏书院的,几乎没有什么寒门。

    至少彻头彻尾的寒门没有。

    再穷的寒门,倘若被选中大夏书院,只怕也是飞黄腾达,都不需要为官,当地的县府也已经将良田银两送到家中。

    只不过,一路前来。

    顾锦年透过窗口,看到了一些读书人步行而来。

    看样子风尘仆仆,估计早两天就出发了。

    而此时。

    门匾之下。

    一道声音洪亮响起。

    “诸位学子,请在此下车。”

    声音洪亮,显得中气十足。

    是一位夫子。

    满头白发,却显得精神奕奕。

    随着夫子声音响起,马车上所有人缓缓出现。

    顾锦年也没有在玉辇当中久坐。

    与众人一般,一同缓缓走了出来。

    待顾锦年走出后。

    一道声音立刻响起。

    “世子殿下,世子殿下。”

    声音耳熟,是王富贵的声音。

    他在左边,马车也是富贵至极,镶满了各类宝石,不过比起顾锦年的玉辇还是差了不少。

    “王兄,好些日不见啊。”

    见到王富贵,顾锦年不由一笑。

    当日在小溪村,此人也算是一直帮着自己,虽然没有帮什么忙,可由始至终都支持自己。

    故此能深交。

    “世子殿下,几日不见,当真是想死愚弟了。”

    “本来想去府上拜访,只是想到世子殿下可能在忙,所以就没有冒昧,还望世子见谅。”

    王富贵很会说话。

    他屁颠屁颠走来,满脸笑呵呵道。

    “王兄客气,以后若是想来找我,直接来即可。”

    “还有,无需尊称,喊我一声顾兄即可。”

    顾锦年拍了拍王富贵的肩膀,笑着说道。

    “行,世子,哦,不对,顾兄,你前些日子的千古文章,可谓是名动大夏,现在整个大夏谁人不知啊。”

    “我特意传信家父,告知家父这一壮举,家父盛邀,若是以后顾兄要去苏州,可一定要通知愚弟,愚弟保证安排的妥妥当当。”

    王富贵笑着说道。

    而顾锦年只是点了点头。

    紧接着将目光看去。

    门匾之下,几个夫子也将目光投来,眼神当中带着笑意。

    顾锦年微微一笑,点了点头,算作是见过这几位夫子。

    也就在此时。

    待众人全部聚集之后。

    夫子再次开口。

    “诸位学子。”

    “在老夫身后,有三条道路,可通往大夏书院。”

    “不过这三条道路代表着三个不同学堂,其一为朝圣堂,由十二位大儒授业。”

    “其二为往圣堂,由文景先生一人授业。”

    “其三为知圣堂,由书院其余大儒或夫子授业。”

    “而这三条道路,诸位需要面临选择,还望各位学生能遵从本心,否则进错学堂,将不可转换。”

    夫子开口,告知众人这件事情。

    此话一说,一时之间引来不小的议论。

    “敢问夫子,倘若学生进了朝圣堂,就无法去其他学堂听课?还是说不得聆听文景先生授课?”

    有人好奇,问出众人都想问的问题。

    来大夏书院,自然是为了学习,至于人脉官途这些都是次要的。

    可如果分堂授业的话,这自然让很多人心有不甘。

    只是此话一说,夫子摇了摇头,看着众人缓声道。

    “并非如此。”

    “三大学堂,意味着三种不同授业方式。”

    “同时书院当中,每个月都会有一次大课,届时无论是文景院长还是诸位大儒都会授学。”

    “并且允许任何学子每月前去其他学堂听课两次。”

    “圣人云,学者专精,不可杂乱,这是文景先生立下的规矩。”

    夫子开口,向众人解释一番。

    此话一说,众人也稍稍明白一二。

    “看来大夏书院的内部斗争很激烈,文景先生都无法完全压制。”

    王富贵的声音响起,压着音。

    顾锦年点了点头。

    搞出三个学堂,说白了不就是传统派和非传统派的竞争。

    从小溪村就能看出,苏文景不想用传统方式教学,而大夏书院的那帮大儒也不可能让苏文景乱了根本。

    所以开设三个学堂,让学生自己选择。

    “那如何选择?”

    “是啊?夫子,如何选择?”

    众人继续询问。

    夫子也不急着回答,而是指着身后三条道路。

    “左边第一条,乃是官道。”

    “中间这一条,乃是民道。”

    “右边第一条,乃是钱道。”

    “文景先生意思直接,此番入学,是为官还是为民亦或者是为钱财银两,都无需遮掩,遵从本心即可。”

    “一路上去,到了顶便能看到自己的学堂是什么。”

    “不过警告诸位,这三条道路,留下文景先生的浩然正气,如若谁不遵从本心,会被直接逐出,永不录用,还望诸位想明白些。”

    夫子回答。

    一时之间,很多人有些尴尬。

    他们望向这三条路,略显沉默。

    毕竟这有点社死啊。

    “顾兄,你选那条路?”

    王富贵开口,有些好奇地看向顾锦年。

    望着这三条道路,顾锦年也有些犹豫。

    民道,肯定不可能。

    顾锦年还没这个觉悟,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圣人言语顾锦年可以说出来,做得到做不到又是一回事。

    文景先生已经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