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夏文圣-第5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人都知道,大夏王朝是要针对匈奴国,也是要针对大金王朝与扶罗王朝。

    在这种情况下,东荒内战可能一触即发,一时之间,东荒内部暗流涌动。

    对于百姓而言,自然是想要开战,如今大夏王朝国力鼎盛,粮食充足,自然也不畏惧战争,但对于其他王朝的百姓而言,同盟会成立,

    各国捆绑在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也不怕大夏王朝主动发起战争。

    所以战争的势头已经出现,有人欢喜有人忧。

    大夏王朝。

    江中郡。

    柳平府。

    汜水县。

    顾锦年的身影,缓缓出现在此。

    他来到一座坟前。

    是王巍的坟。

    当初江中郡之难,自己陷入僵局,王巍为大夏百姓,牺牲自己的生命。

    而今,顾锦年打算在行走之时,再来一趟王巍坟前,一来是看看王巍妻儿如何,二来是看看江中郡如何。

    再度出现,王巍的坟前,有各类祭品。

    大夏天灾后,顾锦年已经为王巍平反,柳平府以及江中郡府都,已经设立了他的凋像,百姓也知道王巍所作所为,为他塑像祭拜。

    坟前。

    顾锦年没有多语,他祭拜三下,为王巍插上三炷香后。

    沉默了许久。

    旋即。

    顾锦年离开此地,他化凡,容貌更变,在江中郡各地巡视。

    江中郡各地良田充满着生机,稻谷茂盛,今年又是一个丰收之年。

    而江中郡各府各县,家家户户都在修建房屋,有了银子,自然希望自己能过点好日子,把以前的老房子,翻修一下,亦或者直接重建。

    大部分百姓都很快乐,时不时还能听到一些关于自己的言语。

    “乡亲们,要记住咱们老百姓能有今天这么好的日子,靠的都是天命侯,没有侯爷,咱们现在还苦巴巴的过日子。”

    洪亮的声音响起,让路过的顾锦年莫名感到欣慰。

    只是,顾锦年没有逗留。

    他去看了一眼王巍家人。

    汜水县一处宅子内,顾锦年站在外面,大门紧闭,宅子像是被翻新过一般,顾锦年没有去打扰,打算看几眼便离开。

    可就在此时,突兀之间,大门开启,一位妇人出现在顾锦年面前。

    四目相对,顾锦年稍稍作礼。

    中年妇人也朝着顾锦年作礼,而后开口。

    “先生有何贵干?”

    顾锦年的容貌已经更改,看起来就是一个中年儒生一般,气质温和,所以让人下意识会放松戒备之心。

    “在下乃王公好友,听闻王公事迹,自千里而来,想要吊唁一下故友。”

    顾锦年开口道,语气温和。

    “兄长快请入,千里而来,当真辛苦,妾身立刻为兄长做顿家宴,还望兄长不要嫌弃。”

    《诸界第一因》

    对方开口,如此说道。

    听闻顾锦年是自己丈夫的好友,而且不辞千里而来,这让她十分感动。

    “嫂夫人客气。”

    “无须大费周章,随意即可。”

    顾锦年开口。

    王氏没有多说,而是请顾锦年入内,大堂内摆放着王巍的灵牌,顾锦年上前祭拜。

    “兄长待会可去我夫君书房稍稍歇息,我去去就回。”

    王氏说完此话,带着篮子离开,留下顾锦年待在这里。

    家徒四壁,也不担心有贼。

    随着王氏走后,顾锦年不由感慨一声,紧接着走出大堂,来到左边的书房。

    王巍的书房不大,入内后便发现有满是书籍,虽然杂乱,但看得出来,王巍是真正读书之人。

    有些人家中书籍堆积如山,摆放整齐,但往往就是这种人,从来不会看书。

    真正喜欢看书之人,大部分是将书籍随意放置,不过当需要找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找到。

    顾锦年来到书桌面前,他观阅一二。

    但很快,顾锦年看到了书桌右上角刻下的两行小字。

    【民忧而我忧】

    【民悦而我悦】

    简简单单十个字,却让顾锦年变得更加沉默。

    “王公大义。”

    片刻后,顾锦年深吸一口气,随后朝书桌一拜,虽然人已不在,可这样的精神,让顾锦年深深敬佩。

    没过多久。

    王氏回来,买了一些菜,忙前忙后,正在做饭。

    顾锦年并非不愿帮忙,而是对方身份问题,这是古代,若自己出手帮忙,反而会惹来一些闲话。

    故而,顾锦年只能让王氏不要太忙,随意即可。

    只不过,家中来客人,自然不会怠慢。

    如此半个时辰后,一盘盘的菜肴端上了大堂饭桌上,顾锦年也趁此机会询问了些事。

    大致就是关于吃住问题,包括一些善后的问题,江中郡郡守有没有好好处理她们孤儿寡母。

    毕竟这家徒四壁的样子,与顾锦年想象中不一样,虽不说一定要金碧辉煌,但至少不应该这样。

    对于顾锦年的问题,王氏摇了摇头道。

    “官府给了不少帮助,县里百姓也挺照顾我们的,只是妾身夫君曾经交代过,无功不受禄,如今家中良田交给一些百姓,他们没有收我们的银子,每个月也有一些收入。”

    “官府也给我儿办了入学,一切都好。”

    王氏出声,道出了原因,也让顾锦年更加敬佩王巍,同样也敬佩王氏。

    也就在此时。

    一名孩童走了进来。

    差不多十三四岁,身上满是灰尘,脸上也有一些伤痕,似乎在外与人争斗过。

    看到此景,王氏立刻起身,语气稍带责怪,但还是第一时间擦拭他的伤痕,以及拍了拍身上的灰尘。

    很快,王氏带着王巍之子,走了进来。

    “云儿,快点见过叔叔。”

    王氏开口,让王云见过顾锦年。

    只是孩童略显顽劣,只是看了一眼顾锦年,随便喊了一句,便上桌吃饭,也不管这么多。

    看到此景,王氏有些尴尬,忍不住出声道。

    “兄长,我夫君平日里忙于公事,难以照料顽儿,有些不知礼数,还请兄长见谅。”

    王氏开口,虽然不满自己儿子的行为举止,可眼下她也只有这个儿子了,打心底还是疼爱的。

    看到这一幕。

    顾锦年心中不由叹了口气,随后出声道。

    “嫂夫人,我与大夏天命侯顾锦年有些关系,若是嫂夫人相信,过些日子我与顾锦年谈论一下,看看要不要把王公之子,送去京都,让天命侯照料一二?或者送去大夏书院,好好潜修。”

    他开口,如此说道。

    对于王巍,顾锦年是有些亏欠,如今剩下孤儿寡母的,自然想出手帮一下。

    听到这话,王氏有些惊讶。

    “这。。。。。。”

    若是其他帮助,王氏只怕第一时间会拒绝,可听到可以跟在顾锦年身边学习,亦或者前往大夏书院,身为母亲,自然不想拒绝,这可是大夏最好的学府。

    谁不希望自己儿子有出息?

    “请嫂夫人放心,我与顾锦年关系甚好,说上两句,无论如何都能让令子前往大夏书院,好好学习。”

    顾锦年开口。

    而饭桌上的王云,却有些反感。

    “我不去。”

    “娘,我哪里都不去。”

    很显然,王云有些叛逆期。

    “不可乱语。”

    王氏瞪了自己儿子一眼,可对方没有理会,直接放下碗,回到自己房间。

    看到这一幕,王氏有些无奈,但心思还是在大夏书院当中。

    “若兄长当真能让云儿去大夏书院,妾身在此谢过。”

    衡量一二,王氏几乎没有太大犹豫,直接答应下来了。

    “好。”

    “那嫂夫人先忙,在下会处理好,等些日子,朝廷会派人来的。”

    顾锦年出声。

    “多谢兄长了。”

    “兄长大恩大德,妾身没齿难忘,我夫君有您这样的好友,当真是福分。”

    王氏有些激动,甚至要给顾锦年下跪。

    但被顾锦年拦下来了。

    随后,顾锦年简单吃了几口,再祭拜一番王巍,便离开了此地。

    他去了江中郡府都军营。

    见一见自己的爷爷。

    再次与老爷子相见,顾锦年表现如往常一般。

    老爷子也如平时一般,见到顾锦年大喜过望,然后带着顾锦年在军中参观。

    “锦年。”

    “同盟会要成立了。”

    “这次打还是不打?”

    顾老爷子开口,询问顾锦年这个问题。

    “打。”

    “如今礼部已经警告了三次。”

    “该给的警告也给完了,一意孤行,自讨苦吃。”

    顾锦年开口,语气平静,但态度很坚决。

    “好。”

    “不愧是咱们顾家的种,锦年,那爷爷拜托你一件事。”

    “回头写份奏折,力荐爷爷我出战,知道吗?”

    顾老爷子开口道。

    “好。”

    顾锦年点了点头,他知道自己爷爷一直想要再度征战,这件事情他会处理好的。

    得到这个答复,顾老爷子顿时喜悦无比。

    拉着顾锦年在军中住了一天,爷孙两个畅谈了一整天。

    翌日。

    顾锦年启程离开。

    老爷子没有相送。

    只是等顾锦年走后,军中大营内,这位大夏的铁血战神,却早已泣不成声。

    身为顾锦年的爷爷,他岂能察觉不到顾锦年的异样?昨日接触顾锦年时,他便感应到顾锦年遇到了什么问题。

    可他没有说,只因顾锦年没有告诉他,就是不希望家里人担心。

    而今,等到顾锦年离开,顾老爷子这才绷不住情绪,在大营内独自落泪。

    这人世间,最难受的不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

    只不过,顾老爷子相信。

    他相信,顾锦年一定能渡过难关。

    如此。

    转眼之间。

    又是十日。

    自天命降世之后,整个神洲大陆,一切显得十分平静,除了仙门在广收门徒之外,就没有其他事情了。

    只不过,这一日,一则消息自中洲文宫传了出去,再一次提起稷下学宫的事情。

    顾锦年为何遭遇天罚。

    中洲文宫给予了一个全面解答,那就是立德出了问题。

    文章洋洋洒洒万字,剖析着顾锦年为何无法成圣,又为何遭遇天罚。

    只因,顾锦年没有德行,江宁郡之难,顾锦年并不是因为百姓,而是因为自身功绩,为了稳固顾家的地位。

    白鹭府之事,亦是同样道理。

    至于匈奴国和亲之事,更是大肆抨击,以朝廷局势来分析,武将地位不断衰弱,顾锦年身为顾家世子,所以必然要选择战争,让大夏王朝与匈奴国关系恶化下去。

    这样一来,武将地位就不会太过于衰败。

    还有孔家之事,更是抨击顾锦年没有德行,所做的一切,是为己,亦或者出于某种目的。

    这篇文章发布之后,再一次将顾锦年推到风口浪尖上。

    如果是别人这样乱说,不会引起什么太大的风浪,可毕竟这是中洲文宫传出来的文章,自然让人不得不去关注。

    面对这样的质疑,苏文景几乎是在第一时间抨击回去,同样写了一篇万字文章,阐述顾锦年所作所为,皆为天下苍生。

    圣人出面,自然与众不同,但不得不说的是,争议已经起来了。

    至于扶罗王朝,大金王朝,匈奴国,东荒诸国却推崇中洲文宫的文章,虽然没有反驳苏文景的文章,可他们更偏向中洲。

    毕竟各国成立同盟会,摆明了就是跟大夏王朝撕破脸了,如此一来的话,出于政治目的也好,亦或者是出于心中的嫉妒也罢,自然而然不会选择去支持顾锦年。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很多事情是对是错,无法去辩解。

    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苏文景说的没错,中洲文宫说的,也没有错。

    眼下,想要证明很简单,那就是顾锦年成圣,只要顾锦年成圣了,这些谣言都将烟消云散。

    只是。

    面对这些事情,顾锦年根本没有去理会。

    对于他而言,潜心悟道,才是关键。

    这一日。

    他来到了江宁郡。

    江宁郡,早已平静,自洪灾结束后,举国之力,为江宁郡百姓重建家园。

    江宁郡内,各府,各县,各地皆然塑了顾锦年的石像。

    在江宁郡内,顾锦年的威望,远胜大夏京都任何一个人,甚至超越圣贤。

    而且江宁郡内,最火的戏曲,全部都与顾锦年有关。

    基本上都是改编自顾锦年所作所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