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夏京都虽然不是沿海地区,但距离海边也不远,隔着一个郡。
旁边几个沿海郡府有点人心惶惶,都在屯粮,导致粮食价格好卖,自然而然就希望早点割完,趁着行情价有所提高,赶紧赚银子。
“行。”
“明日见。”
顾锦年笑了笑。
而后离开。
老者有些疑惑,但最终还是没说什么。
“百人三千文,两百人六千文,三百人九千文。”
“一趟下来,一百两还是能赚的。”
“我这小脑袋瓜,真他娘的机智啊。”
顾锦年心情颇为愉快。
但就在这一刻。
大夏书院,瞬间黑沉。
而后一束冲天光芒,自大夏书院激射而去,朝着江宁郡方向飞驰。
“吾为苏文景,今日奉旨斩妖。”
洪亮之声炸响。
传遍大夏王朝一切地方。
这是准半圣之威。
引来天象。
国运与天命加持,震撼世人。
圣光冲天。
速度快到不可思议,三个呼吸后,便来到江宁郡。
这一刻,浩然正气化作神剑,朝着江河之中劈去。
“吼。”
一道恐怖无比的嘶吼声响起。
刹那间,血河出现。
一条千丈黑蛟在江水之中翻滚,掀起百丈浪花,毁灭良田房屋。
最终没入江水之中,不知生死。
而江宁郡也彻底恢复宁静。
风雨止住。
河流逐渐回退。
只是,江宁郡内,早已经满目疮痍,江河附近也没有任何百姓。
早在数日前,便开始启程逃难。
江宁郡府。
随着黑云消散。
郡守张旸却没有露出一丝喜色,取而代之的是凝重。
因为妖物之祸解决了。
接下来的难民,才是最让他感到恐惧的。
“郡守大人。”
“探子来报,府城周围,难民不计其数,光是今日,城外又涌来四十万难民。”
“而且,刘大人查验,府中粮仓,最多只能坚持一月,若再增难民,就麻烦了。”
“刘大人希望,设防线阻拦难民前行,引导难民往其他府城,减少我府压力。”
一道身影出现,是一位文官,他低着头告知郡守张旸此事。
“不可设立防线。”
“再设四个赈灾点,不过减少一餐。”
“等到朝廷运粮来,再恢复两餐。”
张旸出声。
片刻后,他深吸一口气,看向后者道。
“城内各大米行怎么说的?”
他询问道。
“回大人,四大米行都说无米可卖,有心无力,还。。。。。。。还希望从大人手中买些粮食抵灾。”
后者出声。
张旸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至极。
“这群该死的家伙,什么无米。”
“无非就是想要借此机会,逼本官放纵粮价不管。”
“告诉他们。”
“谁要是高价卖米,谁明日人头落地。”
张旸压着声音,眼中是怒火。
“是。”
后者低头,答应下来。
可马上,一名中年男子走了进来,缓缓出声。
“大人。”
“不可。”
这是张旸的幕僚。
“大人,眼下官粮所剩无几,城内百姓更是人心惶惶。”
“这帮奸商就在等粮仓耗空,若是现在严厉打击粮价,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坏事。”
“钱财银两终究是身外之物,眼下必须要让这些米商卖粮,分担官府压力。”
“这段时间,减少一切赈灾开支,等待朝廷粮米一到,压力自然逐步减少。”
“大人千万不要意气用事啊。”
中年男子开口。
利弊分析之下,让张旸神色铁青。
“那,就这样让这帮米商为非作歹?”
“你知道如今江宁府,一石米私下卖多少价吗?”
“三十两白银一石。”
“足足是以往五倍之高。”
“倘若不管,不出十日,米价之高,至少再翻一倍。”
张旸神色铁青。
三十两等于三千文钱,江宁郡虽算得上富饶之地,但百姓一月收入也不过十两左右。
而一石米一百二十斤,一家五口,省着点吃,最多坚持两个月。
这还是制止的情况下。
如果没有官府打压,卖六十两都有可能。
谁吃得起这个?
“大人。”
“方才属下悄悄出府,附近两百里内有大量难民涌来,而且已经有不少难民在啃食树皮。”
“属下预计,最多三天,江宁府难民数量可能要暴增十倍不止。”
“待难民聚集,属下恐防府内存粮,可能连三天都坚持不住。”
“到时,一但引起民变,大人一定免不了被朝中儒臣弹劾。”
“再者,这银两终究是死物啊。”
后者开口。
道出一则消息。
刹那间,张旸沉默了。
大约半柱香时间。
一道有气无力之声响起。
“让他们卖吧。”
“只是,价格不能再涨。”
“十二两一石,是本官的底线。”
“再上奏折给朝廷,务必尽快运粮。”
声音响起。
尽显无奈。
………
………
当你看完这章,已经是周一了,你账户的推荐票绝对重置了,麻烦投一下,谢谢。(别说没有,我掐点发的章节)
然后5。10号上架,上架一定爆发。
只不过有个小请求,求求各位读者老爷,打赏1块吧,粉丝榜惨兮兮的,求求大家了。
打赏一块都行。
打赏人数破一百,上架两更。
打赏人数破两百,上架三更。
万字一更。
最后献祭一本书。
【满朝奸臣,你让朕怎么当千古一帝】
这是上本书大魏的书友写的,一开始是黑粉,说我更新慢,后来打赏了个盟主,就为了来喷我。
然后为了证实写书不难,自己开了本书,我现在天天盯着他的更新,他说他上架会爆发。
只要他更新不如我,我直接让他在书友群社死。
兄弟们可以去支持下。
………………………………
第五十九章:割麦,爆抽太孙,三方惊动【凌晨十二点后上架】
大夏京都。
苏文景借国运镇妖之事,彻底成为当日最为热门的话题。
无论是京都百姓,还是书院学子。
这一刻,皆然震撼。
尤其是读书人,看到苏文景这般实力,无比震撼。
他们憧憬这种力量。
口含天宪,一句话便镇杀几千里外的大妖,为民除害,这等神通手段,如何不是他们羡慕的?
书院之中。
顾锦年也深深感到震撼。
准半圣之力便如此可怕,这要是真正的半圣,该有多强啊?
他心头震撼,同时对儒道这一脉,更加笃定。
自己拥有神秘古树,儒道一脉,必有成就。
没有多想。
顾锦年回到住处,正常练功一番,随后挑灯看书。
或许是因为苏文景带来的震撼,今夜顾锦年没有继续折腾,而是认真读书。
儒者七境。
读书凝气,明意养气。
顾锦年现在处于读书凝气圆满程度,想要突破到明意养气,就需要明悟道理。
古树给予的才气果实,让顾锦年有所感悟,但想要彻底突破,还需要一段时间的酝酿。
其实顾锦年心里明白。
关键点就在于自己明什么意。
自己读书到底是为了什么。
只需要想明白这点,就可以顺理成章突破到第二境界。
而且顾锦年完全可以随便找个缘由立下,可他没有这样做。
原因无他。
强扭的瓜不甜。
为了提升境界而提升境界,这是大忌。
再者自己还年轻,没必要冒险,不如稳扎稳打一点。
如此。
书院当中,顾锦年认真读书,寻找属于自己的儒意。
然而,江宁郡内。
依旧是灯火通明。
数十位富贵之人,齐坐一堂。
宅院当中,佳肴弥着热气,酒杯之中盛满月光。
只是房内却显得异常安静。
“诸位。”
“此番江宁郡洪灾已被镇下,老夫家仆也探回来消息。”
“郡府之外,只怕有百万难民涌入府内。”
“水灾无情,但对这些人来说并没有太大损失,多多少少带有财物。”
“只要我等联手,将米价抬高,三个月内至少盈利万万不止啊。”
一名中年男子开口,他穿着锦衣,八字胡显得奸诈,只是一番话却说的众人心动不已。
房内共四十余人,一共有三桌,主桌上坐有十二人,皆是江宁郡大商贾,手中米行有数百家,屯粮无数。
“郑兄,此言我等其实都明白。”
“只是如今江宁郡洪灾爆发,若是我等趁火打劫,待到平定祸乱之后,朝廷会不会对我等下手啊?”
有人开口,他虽然赞同对方所言,可更担心的还是朝廷。
在座那个不是人精?洪灾爆发,粮食短缺,肯定能卖個好价格。
可问题是,卖太高了,朝廷不可能坐视不管啊。
回头清算,倒霉的可就是他们了。
此话一说,后者却微微一笑。
“诸位想太多了。”
“我可没有让诸位趁火打劫。”
“相反,不出意外,再过三个时辰,只怕又有数十万难民聚集。”
“到时候,我等响应朝廷,开仓放粮,只不过我等实力有限,朝廷都解决不了的事情,我们这些商人又如何能解决?”
“但,诸位都是菩萨心肠,不但开仓放粮,到最后不忍见饿殍满城,故而将自己家底存粮全部取出,售卖百姓。”
“价格虽然贵了些,可扪心自问,灾祸年间,银两再贵,也贵不过粮食。”
“过两日,粮食可以救命,白银一文不值,我等换取白银,只是等价互换罢了。”
“老夫问诸位一句。”
“倘若诸位饿了三天三夜,再不进食就得死,这桌上的一盘菜,卖你百两银子一盘,诸位会买吗?”
富商开口,仅仅只是几句话,却让众人豁然开朗。
是啊。
我先拿出一部分粮食出来,当做积德行善,但粮食有限你不能怪我。
我后面拿出来的粮食,都是我自己的余粮,荒饥年间,谁家不缺粮啊?
我一大家子也要养活啊。
但我为人正直,看不得人间疾苦,拿出自己的余粮卖,试问一下,我虽然卖的价格高。
可问题是,银子的作用是什么?银子能让人不饿肚子吗?不能。
粮食能啊。
我就算卖出天价,也承担风险,万一朝廷赈灾不及时,可能我自己也会饿死啊。
这个思维一想明白,刹那间所有人都露出恍然大悟之色,一个个显得异常激动,甚至有人抚掌叫好。
“郑公果然是菩萨心肠啊。”
有人赞叹,其余人纷纷叫好。
可还是有几人神色凝重。
“此法虽好,可还是担心朝廷不答应啊。”
在这个时候,有人保持清醒,这般询问。
但看似正直,实际上还是畏惧朝廷罢了,面对如此恐怖的利润,有几个不动摇?
无非就是风险太大,让他们有些畏惧罢了。
“诸位放心。”
“只要诸位听老夫的,老夫可以保证,朝廷一定不会重罚我等。”
郑公十分自信,同时缓缓拿出一块令牌。
上面赫然刻着【岐】字。
“岐山王?”
“这是岐山王令?”
“原来如此。”
刹那间,众人神色一变,尤其是之前几个摇摆不定的商人,此时此刻看到岐山王令后,彻底明悟了。
岐山王。
大夏藩王,当年永盛大帝起义,岐山王出人出力,甚至将自己最强精锐,红莲白骑借给了永盛大帝。
三万红莲白骑,斩敌十万,立下赫赫功劳。
故此,永盛大帝登基之后,岐山王更是坐拥西北之地,说是土皇帝也不足为过。
这样的存在,若是庇护他们的话,那当真无惧一切。
“郑公,您开口吧,我等照做。”
终于,那几个还在摇摆不定之人,彻底转换念头,直接答应下来了。
“行。”
眼看众人都相信自己了。
郑公直接开口。
“明日各自开仓放粮,我等三大家各放粮五千担,捐赠灾情。”
“诸位看着来,不要太少,至少三百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