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夏文圣-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主要的是,这些大商每日贩卖的粮食不多,就是为了多观望观望。

    这般灾情,他们是不担心销路。

    皇帝的想法固然好,可理由还是不足。

    最主要的是,为了杀商,付出如此之大的代价,这并不是什么良策。

    “给我写份奏折,大致意思就是希望朝廷拨款,我亲自找这帮商人洽谈。”

    “将价格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由朝廷付款,赈灾救民。”

    张旸开口,这是他的想法。

    “恩。”

    后者应了下来。

    而与此同时。

    江宁府中。

    一处废弃宅内。

    郑公恭恭敬敬站在一名老者面前。

    显得十分恭敬。

    “郑公,继续蛊惑其他米行涨价,但主要米商价格稳定控制于六十两内。”

    “每日不得超过三千石。”

    老者开口,这般说道。

    然而郑公却不由苦笑一些,看着对方道。

    “大人,价格還好说,只是六十两還是有些夸张,是常价十倍,這。。。。。。朝廷不可能无动于衷啊。”

    郑公开口,有些危难。

    能成为一方富甲之人,怎可能会那般愚蠢?

    这可是发国难财啊,而且吃相如此难看,朝廷其可能不秋后算账?

    只是后者却摇了搖头道。

    “郑公放心。”

    “不出意外,过两日郡守便会找到你们,与你们协商粮价统一。”

    “王爷的意思很简单,最低二十两一石,少一文都不行。”

    “至于其他的,你也莫要担心,不管圣上是什么意思,他就算想拿你们开刀,朝堂之上,又有多少是干净之人?”

    “大是大非上,互相给台阶下,一切安好。”

    “再者,由始至终赚的都是国库银两,又不是真赚百姓银两,何必担心?”

    老者开口,语气平静。

    只是郑公还是沉默不语,心中盘算着什么。

    看到这般模样。

    老者继续开口。

    “郑公无须多虑,此事过后,王爷一定重重有赏,郑公之子,也可前往柳州复府君之职,往后老夫去了柳州,还望郑公多多照顾。”

    老者笑了笑,如此说道。

    “哪里,那里,大人若是去了柳州,小的自然极力迎接。”

    一听到这话,郑公更是眉开眼笑。

    他没想到,上头居然给这般的赏赐。

    一府之君。

    这下子他坐不住了。

    如此,老者没有多说,只是拍了拍他的肩膀,随后离去。

    只是很快。

    两个时辰后。

    一则消息出现。

    江宁府内。

    再一次刷新粮价记录。

    一百八十两一石粮米。

    这个价格出现,无论是难民还是府内百姓,彻彻底底震撼不已。

    可匪夷所思的是。

    居然真有人购买。

    而且几乎是哄抢,惹来巨大争议。

    并且每隔数个时辰,价格继续递增,哄抢的人一次比一次多。

    令人咂舌。

    但莫名也让人恐慌不已。

    如此,一直到翌日。

    当一则则消息传入京都后,也彻底引来百官沸腾。

    卯时不到。

    百官已聚集皇宫之外。

    每个人都准备了一份奏折。

    很显然,一场激烈的争斗,即将出现。

    …………

    …………

    推荐一本好书《仙道圣行》,大家可以去看看~支持一下~抛开我没看过不说,挺好看的!

    ------题外话------

    第三更送上。

    直接麻了。

    今天写了三万一千字。

    现码的。

    不是什么存稿,我直接趴了,后面没了,大家别等,我继续睡。

    还有,为什么标题这么长,那是因为一章等于别人五章。

    一万字内容,总不可能来两个字【就这】

    睡觉~大家晚安!


………………………………

第六十三章:大夏朝会,永盛之怒,阴谋再显,学子之怒

    大夏京都。

    正殿内。

    百官齐聚。

    整个大殿略显严肃。

    只不过无论任何事情,只要不是十万火急之事,往往朝堂前半段是谈论国之大事。

    后半段的时间,就是谈论大家关心的事情。

    江宁郡洪灾是大事,而且是眼下的大事,所以占据后面大半段时间合情合理。

    半个时辰内,六部率先发言,将国内一些事情政务说出后,由永盛大帝抉择。

    等半个时辰后。

    场面再度安静下来了。

    都在酝酿,等待着第一个人打破僵局,或者等皇帝开口。

    只是永盛大帝迟迟不语。

    最终,工部左侍郎站出来了。

    “启奏陛下。”

    “江宁郡难民已高达二百万余,且每日增加不止五十万人,当地奏折告知,江宁府米商哄抬粮价,均在一百二十两白银一石左右。”

    “甚至就在昨日,有米商大肆敛财,将粮价增至二百六十两白银,盛世年间,此乃前所未有之事。”

    “臣恳请陛下,下旨责罚江宁郡各大官员,限制粮价,否则此番情景,将引来周围郡府恐慌,招惹大祸。”

    工部左侍郎出声。

    把江宁郡的事情放在明面上来说。

    实际上在场所有人皆然知晓,而龙椅上的永盛大帝自然早就知道。

    粮价暴涨,情理之中,毕竟洪灾之下。

    可二百六十两一石,这就不合理了,太过于刺眼,怎配得上盛世二字。

    不过,听到此言。

    永盛大帝只是略微惊讶,看向百官道。

    “竟有此等之事?”

    “二百六十两白银一石粮米?”

    他显得惊讶,但百官都沉默,很显然不想配合演戏。

    “江宁郡洪灾,难民无数,如此这般,实在是有违天理。”

    “不过,天灾人祸,无法避免,江宁郡距离京都足足三千里之远,当地官员也会自我衡量,朕有意下月京察,到时候设立百官宴,也好仔细盘问。”

    “毕竟如此天灾,朕相信尔等为大夏臣子,自然不会贪赃枉法,这其中必有苦衷,但无论如何,只要保住百姓,朕都可酌情处置。”

    看着众臣不配合自己演戏,永盛大帝也就没有继续装下去了。

    大致意思也很简单,事我知道了,但有啥办法?你们又没主意,人家当地官员也只能这样做,总不可能让这些官员变出粮食来吧?

    只是这个回答,并不是一些人想要听到的答案。

    二百六十两白银一石粮食,这本身就惊为天人,对这帮人来说不是一件好事。

    皇帝要脸面,臣子们也要脸面。

    盛世年间出了这种事情,这顶头的这帮大官还有什么脸面说自己为国为民?

    别看他们现在是一品二品三品大官,在京都内,他们位极人臣。

    可走出去以后,各地读书人指不定把他们喷成什么样子。

    皇帝可以摆烂。

    臣子们不可以摆烂。

    “陛下。”

    “此言差矣。”

    此时,户部右侍郎站了出来,他朝着永盛大帝一拜,而后取出奏折道。

    “江宁府官员来报。”

    “难民虽云聚如海,可府内屯粮不少,各大米商所有积粮,至少可缓解三月有余。”

    “若能拖延三个月,主道也必然修复完善,朝廷派去的将士,也能将粮食送至江宁郡内。”

    “再者丰收之际已经开始,各地郡府县乡也已有准备,眼下只需要稳住难民,赈灾救民便可解决一切麻烦。”

    “所以臣认为,米商涨价,其主因还是当地官员懒政而为。”

    “当然,天灾面前,人力困乏,此等情理也属常态,只是无论如何,都不该这般放纵。”

    “臣有一计,可平粮灾之乱,只需陛下拟旨,压制粮价,派朝廷钦差,火速赶往江宁府,与江宁郡郡守一同,会谈当地米商。”

    “按情理之价,购买粮米,一来保证粮食稳定,不引民变,二来各退一步,相安无事,等到局势彻底稳定,再将此事引入京察之题,预防相类之事再度发生。”

    户部右侍郎长篇大论,最终说出他的目的,也是他的想法。

    这是户部右侍郎开口,其实就是户部整体的意思。

    也就是说,户部愿意放银子。

    一时之间,百官神色微微一变,户部松口了,那很多事情的确好办。

    米商不就是想要银两?

    户部愿意给,那就可以谈,而且无需刀光剑影,唯一的代价就是,国库少了银子罢了。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今年碰到这么个事。

    “哦?”

    “让米商降价?这个办法好,只不过降到多少银两?”

    永盛大帝有些兴趣了,他端坐在龙椅上,不怒自威,摸了摸胡须,有些好奇。

    “臣认为,十二两白银一石,刚刚好。”

    后者出声,说出一个数字。

    十二两白银,也就是比正常粮价多了一倍,要说贵吧,还是很贵。

    但天灾人祸之下,还真不算特别贵,行情价没什么问题。

    只是永盛大帝听到这话后,顿时明白了。

    他点了点头,望着户部右侍郎,而后出声道。

    “江宁府一石粮食,往常是六两白银,按理说这丰收之际,应当再下降部分。”

    “可现在出了天灾,有了人祸,翻倍给他们。”

    “啧啧啧。。。。。。这年头商贩还真是会做生意啊,六两一石,盈利少说也有四成。”

    “现在十二两一石,朕算算看啊,两三百万的难民,想要吃饱一点,一天就是两万多石。”

    “也就是说,一天就是十几万两白银的利润,这还不能继续增加,江宁郡难民若是全部集中,至少还要翻三倍有余,也就是说仅是一天,他们的利润就有五十万两白银。”

    “而对朝廷来说,一天就是七八十万两白银的支出。”

    “一个月算上各种七七八八的支出,高达三四千万两白银,三个月只怕一万万两白银都不够。”

    “好啊,好啊,当真是好的很啊。”

    永盛大帝自言自语的算账。

    可这账一算完,所有人不由自主地低下了头。

    他们感觉得到,永盛大帝已经很生气了。

    “陛下。”

    “这是最好的办法,总不至于。。。。。。。”

    后者硬着头皮继续开口。

    可下一刻,永盛大帝一拍龙椅把手,声音充满着冷意。

    “闭嘴。”

    “什么狗屁良策,朕看你就是利益熏天,只怕江宁府那些商人与你有关联吧?”

    “十二两白银一石,这你也敢说出来?”

    “国库的银子用来救灾可以,可要是给那帮商人,岂不是助长歪风?”

    “来人,将他拖下,送入悬灯司,给朕严查,看看有没有与这些商贩勾结。”

    “竟打起国库的主意,当真是活腻味了吗?”

    他怒吼,天子之威扩散而出,文武百官在这一刻全部色变。

    至于这户部右侍郎,更是如遭雷击。

    他没想到自己提个策略,就惹来这么大的麻烦,送入悬灯司是什么概念?

    就算彻查结果没什么,自己也得没半条命,再加上悬灯司一但彻查起来,可就不光光是彻查这件事情,其他事情全部查清。

    大夏王朝有几个官员是干净的?

    这要一查,仕途没了,全家也要跟着遭殃,他如何不恐慌?

    只是不等他率先开口,胡庸便走了出来。

    “陛下息怒。”

    “林侍郎忧心国家,绞尽脑汁才想出这般策略,虽有瑕疵,但终究是效力朝廷,忧国忧民。”

    “请陛下息怒。”

    胡庸站了出来,他如此开口,替后者求情。

    朝堂上没有什么敌人不敌人,主要还是对事不对人,即便胡庸与何言是对立关系,可这件事情是大家一致认同的。

    如果坐视不管,甚至落井下石,那大家都没有好处,也不会有人继续提起此事。

    这样不利于自身,也不利于众人。

    所以胡庸出面,为何言的人求情,有朝一日胡庸的人出了事,何言也要出面帮衬一二,只要不影响核心利益,其他都好说。

    “臣等请陛下息怒。”

    此时,基本上所有文官齐齐开口,为户部右侍郎求情。

    但大部分武官却沉默不语。

    这事与他们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也没有什么利益,当然文官集团齐齐求情,他们也不会捣乱,毕竟没有损害自己的利益。

    可指望他们帮忙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面对此景。

    永盛大帝冷哼一声,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