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你们三万府兵调遣北上,到时被皇上和朝廷追责起来,如何解释?都要本太子替你们担着啊?”太子赵佑乾依旧有疑虑。
“我们可以奉太子令北上驻防,太子殿下,您这点权力还是可以行使的,”陈扬王也怂恿道。
“也好,在我这个太子看来,确实,你们大军北上抵御天蒙,比南下征讨星罗大军更加物尽其用。”
“何况这里是荆州江陵,也是我们南庆的北方边境,与南阳府毗领,是我们防御天蒙铁骑的北部屏障,最是要紧之所在。”
“军兵确实不适宜于长途跋涉,进行南征,要么驻守原地,要么前往边军中,才最恰当。”
太子赵佑乾中肯的点点头,终于最终做出了决定:“那就这样吧,我给你们开具太子调令,你们这支三万人的部队马上开拔北上!”
于是在太子赵佑乾的督促下,倪琦马不停蹄,又亲自率领自己的三万府兵,出了江陵府,与其余各府的府兵反其道而行,直接北上。
这次却是沿长江坐船,三万大军走水路,也畅通无阻。
而且直接避开了陆路上与其它各府的府兵们碰面,省得节外生枝。
否则,又被报奏到皇上和朝廷处,那不但要遭受极严重的处罚,还又要被勒令立即南下了。
所以这次却是避开很远,都坐船走长江水路上。
眼看又渐次入得南阳地界,倪琦和陈扬王、司马如,以及十员都统等众将领一起商议道:“这一次,我们这三万生力军总算又逃脱了该死的一劫。”
“不过,去防守北境边线,受上头的镇守边境统帅和将军调度节制,却也非是我们所愿。”
“我建议,大家还是秘密上南阳山,暂时解散屯田吧。”
“大家农闲时加紧训练,一定要保存我们的有生力量。”
“真等到天蒙铁骑打进来,那时候保守整个南阳山,占山为王,对抗天蒙大军,都大有可为了。”
“南阳山?不知地形地势如何,具不具备依险可守,易守难攻的地利?”司马如没有到过南阳山,不熟悉地形,故有此一问。
倪琦接话,点头中肯的道:“完全符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峻地势。”
“先时,其上有一座黑风寨,多少年在上面屹立不倒,南阳府官兵根据无计可施,拿他们无可奈何,倒是被这黑风寨害苦了周边的南阳乡民。”
“似如此,甚好!”陈扬王又问道,“不知周边范围几何,足够不足够容纳下我们三万人马的地盘和当地物资?”
“周围方圆数千里地面,其上有足够的良田和沃土,供我们三万大队人马种植粮食,自给自足是绰绰有余了。”
“其中的黑风寨也还在,而且所幸在我上次回南阳省亲时,将整个黑风寨收复,现在是我倪家庄族人在上面当家做主,经营整个大寨。”
倪琦欣喜的道:“我们三万兵马与他们汇合一处,大家一起建设整个黑风寨,甚至南阳山更好。”
“这样就足够了,我们躲避在上面,平时屯田,保存实力,养精蓄锐。”
“等天蒙铁骑攻打进来的时候,我们足够与草原天蒙鞑子周旋,自保南阳山了。”
陈扬王心中也是极力赞同倪琦的主张和计划:“虽是走独木桥,然坚决不受草原鞑子们的欺辱。”
第90章 托辞委推覆命
于是,在倪琦的率领下,他手下三万大军将太子调令贬作一张废纸,全部被带领上了南阳山。
并且借助和依托原来的黑风寨,与黑风寨的倪家族人,以及受改造,改邪归正的原来匪寇们打成了一片。
并且最终完成了整编,以黑风寨为核心依托,大军驻扎屯田遍及整个南阳山,授予陈扬王为大军统帅,任其调度节制大军。
其余将领的军职不变,同时这支屯田大军与黑风寨是处于绝对亲密无间合作的关系。
黑风寨仍旧保留了原来的编制不变,但黑风寨要尽力支持军队的物资和后勤供应。
这是倪琦有意保留了倪家族人的独立地位,并没有将他们都直接编入这支军队的体系之中。
这样有利于倪家族人的独立自主传承延续,以及未来的发展。
彻底摒弃了南庆国令,将三万兵马在南阳山安置妥当,倪琦下山之际,又去拜会了在南阳县城中驻扎的楚不疑。
楚不疑统领的府兵因为处在南庆北部,与天蒙国界交接的边境,还要承担守护北境边线的职责,所以他们这样的队伍,都不在朝廷征调,开拔南征之列。
倪琦见了楚不疑,自然无非就是要他和南阳山上的自己三万大军多保持联系,建立合作的亲密友谊,平时互相多多关照支援云云。
然后,倪琦又不得不去拜见北境统帅襄阳王赵准,赵准是赵安最相亲厚的亲兄弟。
南庆大帝赵安援予其北境大统帅,令其守护北线边境,抵御北方各草原国的南侵。
其大本营驻地在宛城中,宛城也是隶属于南阳府下辖的一个县,直接与现在的天蒙帝国边界接壤。
因为原来与之接界的鞑旦和戎狄两个草原帝国恰才被天蒙帝国所灭,全部新被纳入了天蒙帝国版图。
天蒙帝国新近征服这两个国家,大军也要一段时间休整,喘息一口气不是。
也正是由于这个特殊原因,南庆帝国北部边境线上的防御压力,骤然大减,有了喘息之机。
所以在这个特殊时期,南庆大帝赵安又打着自己的主意,想着要出兵南征,收复被星罗国占领去的两广州了。
这才有了南庆大帝赵安调集各地府兵,一起南征的举措。
倪琦直接成了这其中第一个最大的受害者,现在将手下才仅有的一点有生力量,三万大军都先送上了南阳山。
但还得来向北境大统帅襄阳王赵准覆命交差啊,他这里必须要接受大军,记录在档啊。
否则一旦对不上账,那倪琦可是欺君之罪,要被杀头的。
倪琦只身进入了襄阳王赵准军营,向他中军大帐中求见,襄阳王赵准自也是立即起身接待。
“下官江陵知府倪琦,参见北境大统帅襄阳王!”及双方见面,倪琦躬身施礼。
“啊,是江陵知府倪大人啊,那料想太子殿下向我传讯说的你三万府兵,不日将送往我营中交割,即然你现在到来,确实是都已经向我大军中交接完毕了?”
襄阳王赵准看起来四十多岁模样,倒确实有几分武将的威严:“那辛苦倪大人了,倪大人就好好在我这营中,先行略作歇息。”
“王爷还请恕罪,下官罪该万死,违误了太子殿下军令,”倪琦立即俯首认罪。
“这却是为何?倪大人这三万府兵莫非并没有送入我营中,他们都去了哪里?”襄阳王赵准不怒自威,并没有先动怒,仍然是好言相询。
“王爷,您请听我说,我本是前朝已故宰相倪仲之子,有幸选为这朝廷命官,一府知府,却也自知多托庇于先父生前一生行善积德所庇荫……”
“你是前朝我大庆王朝的已故宰相倪仲遗孤?”倪琦话还未来得及说完,就被襄阳王赵准打断了。
“倪相当年被奸人所害,死得极为冤屈,然为国为民,全心全意,一片赤胆忠诚,无不令人肃然起敬,敬佩称道,又令人唏嚅泪零!”
“王爷,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吧,我现在要说的不是我已故的亡父,而是我南阳山卧龙岗倪家庄的族人。”
“你倪家族人怎么了?”武威王急问道。
“我倪家两千多族人受南阳山黑风寨中的贼匪压迫欺辱,已经到了活不下去的地步,深受其害。”
“所以我闻讯,就趁这次率三万大军北上的机会,先领大军上了南阳山剿匪,以解救我倪家庄数千族众……”
“南阳山贼匪为患,这个我早有耳闻,至于倪相的出身祖籍,我也知之甚详,确实是南阳山卧龙岗倪家庄人。”
襄阳王赵准抬手抚着自己下巴的一把钢针般短髯,微微颔首道:“我信你所说,南阳山中的匪患,南阳府长年出兵征讨围剿,俱都无功而返。”
“因此至其为害已深,使得南阳乡民都不得安宁,那就更不要说你在南阳山中卧龙岗上的倪家庄了。”
“正是,匪患势大,我率三万大军全力围剿,结果损兵折将,耗损极其严重。”
“虽然最终将南阳山上黑风寨中匪患勉强解决了,然则我三万大军也十损六、七,其中还有诸多伤残者。”
“怎会损失如此之大?那伙黑风寨的匪徒竟真的能与我们正规大军叫板对抗,这样强势?”襄阳王赵准又惊疑不定问道。
“那是,它寨中也有上万的精锐贼匪,更要紧的是有南阳山上黑风寨的天险据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极为易守难攻。”
“我们三万大军拼却性命,能够最后攻入他们大寨中,总算天可怜见将将黑风寨揣掉,并将他们贼匪悉数歼灭,已经实属侥幸了。”
“你们三万大军虽然剿灭了黑风寨贼匪,解救了你倪家族人,却也将兵力拼没了?”襄阳王赵准微微摇头叹息。
“是啊,王爷,我手下三万大军,因为上南阳山上剿匪,把兵力都拼没了,我实在没法向王爷您交差和交待啊,最终左思右想只得令一众老弱病残,又疲又累的幸存军士们就地休整驻扎。”
“并在南阳山上和我倪家族人混杂在一起,安家屯田,守护南阳山,永绝匪患算了。”
第91章 受皇帝猜忌
倪琦撒下弥天大谎,真是舌头滚一滚,骗人不打紧。
“俗话说,攘外必先安内,这剿匪也是国家一等一的大事,你既然将三万大军剿匪有功,那本王就不治你损兵折将之罪了。”
襄阳王赵准略有欣喜之意的望向倪琦:“三万军剿了南阳山这般根深蒂固的匪患,虽然全军覆没,却也算是将功折过。”
“又念你是前朝已故宰相倪仲的遗孤,我一定要申奏皇上和朝廷,让皇上大加重用于你。”
“算是对你倪家父子作出补偿,聊表我赵氏皇族当年酿下大错的歉意。”
“下官叩谢襄阳王宽宏大度,法外开恩,不治下官之罪,”倪琦虽然口中称“叩谢”,却并没有下跪,只是鞠躬行礼。
“更要叩谢恩王对下官的点拨提携之恩!下官感恩不尽……”
看到倪琦千恩万谢的样子,武威王赵准似乎十分受用。
倪琦此次拜见襄阳王赵准,也是有效解决了三万大军滞留屯驻于南阳山上的借口托词,及遗留问题,终于是去了这一块心病。
告辞出营后,倪琦又返回不远的南阳山中,向陈扬王、司马如等一众亲信,讲明了自己已拜会襄阳王,将问题一发解决了,再不留后患。
让他们都在南阳山中安心屯田驻守,吃下了定心丸。
他官还在江陵知府任上,最后还不得不返回江陵,继续坐守他的知府官位。
却说,另一边,襄阳王赵准将倪琦乃是前朝已故宰相倪仲之子的详情,向南庆大帝赵安廷寄奏章实阵。
正因这一道奏章,以及江陵府兵请愿北上一节,让倪琦彻底正式地进入了南庆大帝赵安和太子赵佑乾这对父子的视线之内,并大大的引起了这对父子的极度注意。
自接到襄阳王赵准奏报倪琦乃前朝已故宰相倪仲之子的奏章后,南庆大帝赵安就对倪琦这个前朝宰相倪仲的遗孤,以及看到他名字中的两个字后,正儿八经地上心了。
他时常拿出那幅谒语反复观摩揣测,“‘人道衰亡,神灵差命;乱世降临,妖魔横行;铁蹄踏遍,山河破碎;鞑子当兴,倪裔沦胥;有奇才出,创世明曌。’”
还真别说,倪琦这名字两个字谐音,都包含在这副谒语之内。
古人谐音字可就是同义词,这似乎真还有可能是这谒语本身所隐射的应运、应命之人。
这令他越想越深信倪琦就是这应谒之人,对倪琦都渐渐生出来忌殚和嫌隙。
这日,他召太子赵佑乾,右丞相左明阳在上书房中有要事商议。
其间他拿出了“人道衰亡,神灵差命;乱世降临,妖魔横行;铁蹄踏遍,山河破碎;鞑子当兴,倪裔沦胥;有琦才出,创世明曌。”的谒语,当场出示给太子赵佑乾和右丞相左明阳观看。
“这是天机阁设立在我南庆王朝国都金陵分部的主事胡梦秋,应我们国师之邀,为我们南庆王朝断下的未来兴替,国运走势的谒语。”
“朕和国师都一直未能参悟透彻这其中内含深意,不知所云!”
南庆大帝赵安让太子赵佑乾和右丞相左明阳看过谒语,乃颇伤神思道:“尤其朕每日受此谒语困忧,极为神伤,有如大石压在胸口,郁结已久。”
“今日遍示太子和右丞相,朕就是想听听你们的高论和意见若何。”
“这谒语不知是暗示的某个关键重要人物,还是某个重大的决定未来走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