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就算前去追击,如果没有大慈恩寺的这个光头和尚帮手,他们也是徒劳,因为根本斗不过人家那三个女魔头啊。
“八贤王,你没有受伤吧?小僧疏忽,法力又有限,让八贤王您受惊扰了!”那光头和尚目送三个女魔头逃去的身影,这才转身面向显得极其狼狈,一身灰尘气息的八贤王。
“小王不碍事,这次又承蒙慧海法师相救,救得小王一命,小王心中感恩不尽!”八贤王对这位大慈恩寺二代弟子的慧海法师非常恭敬,顿首施礼,自称无事。
“阿弥陀佛!”慧海法帅右手单掌竖于胸前,朝八贤王喧了一声佛号,人又突然隐身暗中,原地消失不见了。
“究竟是什么人,居然这么明目张胆,直接雇凶来光天化日之下,刺杀八贤王您?”
那韩王孙也是一身烟尘,狼狈不堪的不知从哪个破烂角落里钻了出来,一溜烟跑到八贤王面前,似是关切地忐忑不安问道。
“这定然是八贤王您的老对手,暗中雇佣魔女前来袭杀贤王,破坏今日贤王你的好事。”
第119章 形势越加复杂
“不然以贤王之名,急公好义,对人有求必应,又有哪个要来对付贤王你呢?”
这时候,阴摩稚也喘息不定的走了过来,马上与八贤王打招呼。
毕竟这是他的大顾主,衣食父母,他又好意地外加提醒:“贤王你被人日常刻意针对了,还万望贤王日后多加小心,要仔细留意自己的安全啊!”
“啊,阴大老板,受本王连累,使你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同时还受了不小的惊忧,扰乱你的生意,本王实在心里过意不去。”
八贤王看到阴摩稚,一点都不敢小瞧他,马上陪话道:“这所有的损失,本王愿一力向你赔偿,你看如何?”
“王爷太客气了,有人要来向我春辉楼挑衅,又哪能全怪王爷您呢?王爷无须为此些许小事挂怀,”阴摩稚也显得很好说话的逊谢道。
“嗯,好,那就承阴大老板情了,以后,如若大老板有用得着小王的地方,只管吩咐一声,小王一定竭尽所能相助,”八贤王再次向阴摩稚抱拳施礼。
转头又高声对待立在身边的韩王孙吩咐道:“你马上清点一下我们这次相邀来的各位大少,看有没有损伤性命的,毕竟人命关天,只怕真丢了性命,我们向各人家里都不好交待了。”
“是,”韩王孙恭敬行礼,转身马上去寻找同伴。
而倪琦也从藏身的暗处走了出来,还扶起了一个被战斗波及受伤颇重,倒地不起的公子哥,向八贤王走了过来。
“王爷,小子能耐有限,这次只能眼睁睁看着刺客来袭,又从容逃走,实在一点忙都帮不上,惭愧!”倪琦佯装愧疚的向八贤王告道。
“倪大人,你能保得住自己不受战斗波及,护住了自身的周全,就已经是令本王最大的欣慰了,这样的强者战斗又有几人能插得上手啊!”八贤王感同身受的体恤道。
“啊,这位是左相家的林野公子,今次可谓是伤得不轻了,要赶快送去医馆中救治,”八贤王又转头望向倪琦扶着的人,发出了一声惊呼。
“王爷,我还死不了,你注意自身安全要紧,显然刺客的目标是冲着您来的,”林野泣告道。
现在,现场还是陷入了一片慌乱之中,有各种因受伤后的哀嚎之声此起彼伏地响起。
八贤王马上招呼人手施救,当下要紧的是悉数救出这些大少,毕竟为自己的夺嫡大业,还要拉拢他们,及他们身后的家世背景。
阴摩稚招呼了春辉楼中许多小厮伙计先前来救人,有了人手,抢救工作就快了。
伤势重的,马上或抬,或背,都送去就近的医馆就医,伤势轻的,现场简单包扎,就叫当场散去,回家休养。
“夜渐深了,贤王多保重,注意自身日常安全,异日得闲暇时,再来拜见贤王,一起共商大事。”
“下官不耐乏了,暂且先行告退。”
倪琦向八贤王辞别出来,匆匆打马回家。
京城的形势错综复杂,复杂和险恶的严重都超乎了他的想像。
除了官场面上的各派倾扎,争斗形势一片复杂,另外就是不知道各大道门魔门,甚至是妖门,都潜伏了多少高手,混入这南庆都城金陵城中。
就倪琦所知,大慈恩寺似乎大本营都在这里,其余还有日月大明教,自己师门的天机阁,以及安插了天蒙秃满伦公主和天极黑·帮的天极魔教。
其余还有合欢派的阴摩稚,青丘狐族妖修一脉的有苏玲玉,甚至自己义姐水中月来自绾花宫。
再加上刚刚那三个来历身份皆不明朗的魔女,这么多强者高手都混迹在这“弹丸之地”的南庆京城中,真是山雨欲来风满楼啊,这日常想不发生点故事都难。
倪琦知道自己实力低微,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里的形势。
回到家之后,倪琦大致跟罗克珊娜公主和水中月讲起了今天所发生的诸多事情。
波斯公主罗克珊娜还好,毕竟她非修道界中的人物,对于修道界并不了解,也不感冒。
但是水中月却是绾花宫的内门弟子,是真正的修道界中人物,对这些修道门派和人物多有了解。
因为了解,所以才心生惶惑和恐慌,只听她对倪琦沉吟道:“没想到南庆京城的形势这么复杂,竟似成了个修道界中的小江湖。”
“只怕接下来,我都不好办了,万不能再轻易抛头露面,否则都要暴露我自己的形迹,被我绾花宫师门盯上揪出来,把我抓回去,那我真是好日子到头了。”
“那姐姐就少去露面,每日躲在家中勤加修练,”倪琦也知道兹事体大,水中月一旦暴露出去,被绾花宫盯上,只怕大家的好日子都是到头了。
因此他又下定决心道:“通过这次的见识,果真是强者如云,高手如林,否则没有对比,不知道自己有多弱鸡。”
“自今日起,我要抓紧每日时间,勤加修练,百事不管,只有自身境界和实力才是王道啊,其余都是假的。”
于是,倪琦立即开始静中打坐参修,他现在是要参悟圣胎境界。
圣胎的难,究竟难在何处?
——就难在人们六根放逐声色犬马,无法闭六根回复先天。
修士要逆修先天大道,只有关闭六根,无视无听无思虑。
一切视听思虑皆为元神退位,识神当家,俱是六根妄想,故赖阅听思虑理论,不会得道。
这就是为何道家祖师教人罢黜聪明,寡言勿辩,“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所谓圣胎,顾名思义就是心魂凝结成胎的意思。
灵魂都结成了胎,从无形无质变成了有形有质,几乎像是肉体一样。
同时,以心魂之力疏通肉身,“痛是不通,通则不痛”。
人体气脉通畅,则全身无病,身心愉快。
所以也可以视作第一步的基础是祛病,使身体达到绝对健康。
这个绝对健康,在生理上即精气神充满经络气穴,丹经云:“气满任督自开”,故打通任督二脉全在精气神满,所以圣胎是开先天筑基,是为后面的修行次第奠基。
第120章 开始悟道圣胎
得了道的境界,随时在定中成长、培养,一个凡人变成世俗所谓称的“圣人”境界,叫做长养圣胎。
一切法门,一切修行人修行都离不开禅定。
一切所得所悟,都需要静中参悟,心不静则一事无成。
欲入禅定,必须先深度睡眠入梦,然后在梦中修行,渐次改造肉身,打通全身气脉。
但气脉怎么样才能通呢?
只有六根清净,不逐六尘,不散乱不昏沉,正念坚定,人身的元气才能生机不绝,旺盛圆满。
当心静久不动,元气一步一步的积累,到在一定的量后,气脉自动会被旺盛的元气打开。
世上只有一种真正打通气脉的方法:那就是心静,不求不迷不急,静静等候。
等到肉身突破到一定的强度,精足气足神足时,气脉自然会通,三昧定境自然会入,丝毫强求不了。
心魂促进肉身的成长,肉身反过来又支撑心魂的壮大。
心身都必须同时兼备双修,否则身心平衡打破,这样的修行也是误入歧途,是不行的。
所以心魂境界修练上来之后,肉身也要随之跟上来节奏,身和心的修行既要区分开来,又要双方互相结合。
世上不管什么法门,离开了心去修,离开静去修,都是邪法。
一直心无所住,心无所求,心无所迷地坐禅,才能打通气脉,修有所成!
倪琦也是静中参修,坐悟圣胎。
这个圣胎前期要打通全身气脉,祛除百病,基本开始入道。
后期还要参悟阴阳,明白宇宙天地的阴阳二道,使自身逆转阴阳,鼎定乾坤,打下最扎实的根基。
所谓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的这个二,一是指混沌,二就是指这个阴阳,或者说是天地。
人坐禅时,六根清静,心志既不散乱也不昏沉时,每一刻钟能化一口真气。
当真气化生时,其一由督脉上行百会再下行到口腔上颚的龈交穴时,会化成“金津”;其二由任脉上行到口腔下颚的承浆穴,会化成“玉液”。
“金津”和“玉液”在口腔内混合后就是唾液(俗称口水)。
唾液清且甜,俗称“甘露”,吕洞宾有诗为证:白云朝顶上,甘露洒须弥。
甘露也是修士练功夫到一种境界的时候,从脑下垂体下来的一种甘味的液体,从头顶下来。
此时应用吞律法将津液吞入腹内,即舌顶上腭不动,将津液吮至舌根,待欲喷呛时引颈吞下。
这样引吞,可直接入任脉,化为阴精,是造精之捷径,健身之妙法。
注意应在呼气时吞下,在吸气时吞咽容易风邪。
唾液不甜,虽然不能计为圣胎凝结失败,但也有润脾胃的作用。
道家叫人要经常咽津液,咽津液则自然纳气,气跟着津液一直送到胃再到丹田。
但怎样才知道津液是化了气了呢?
当气由督脉上升到达头顶,慢慢到舌头牙齿缝,甜甜的津液,不是白糖的甜,而是自然的甜味,源源而来。
不要经常咽,等满口时,舌头翘起,不要像喝茶般地粗咽;要轻轻地、慢慢细细地咽,送下胃,自然气下沉,自然到达丹田。
女人则沉到胃(中宫)为止。
神凝气住,此即化了。
津液变甜了,佛法谓之甘露,甘露未来即气未化,这是说的咽津纳气。
咽津纳气,久而久之,皮肤及全身都是另一番滋润了,有如温玉。
咽津纳气如蒸馏水,精化气,气化神,乃至神还虚都是化学作用。
炼精即身上后天之精变成先天之精;炼气即是由转河车,在此轨道上再蒸馏一番即是。
何谓蒸馏?
水蒸馏后,最干净的蒸到锅盖上,由顶上一滴一滴地滴下来,干干净净的,一点杂质都没有。
故炼精化气,即是将此后天之精蒸馏、提炼,化了,变成甜的津液下来,才是化了气。
然后此津液配合上各种荷尔蒙,在身中若再经过一段时间“定”的酝酿,依天然规律,气脉会再起变化。
此类精气所化的津液再变而为“神”,即光明。
人坐禅时,心亦不可动,心动则气动,气动则气散,真气元气散乱了,不能进入任督二脉化为唾液。
当心昏沉欲睡时,真气元气也化不出来。
像人的思想散乱一天,那一天口都是干的。人睡觉睡一天,口也是干的。
只有心既不散乱又不昏沉时,真气元气才能化生。
初坐禅时,未入真定前,如果心处于不散乱又不昏沉时,一刻钟能化满满一口清甜唾液。
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荤香辣,专持清斋素食淡饭,以除原味。
不食过饱,过饱则伤神。不食过饥,过饥则伤气。
饮食要调合得中,饥则加餐,食可则止。
此节即饮食之道,凡修真者,不可不知也。
道家炼精化气,要洁净脏腑,真气清纯,远声色,薄滋味,才返先天。
荤腥之物,乃血肉有情之品,味厚气浊,经脾胃消化吸收,所化精气,皆后天浑垢,不堪采用。
其二多食则生痰动火,蒙蔽清窍,使人好生贪欲之心,争斗之念,故真心修道者,要多远之。
修行到达了圣胎之后,就算清淡饮食依然效果已经不佳了,最好还是要辟谷,以丹药取代饮食,补充体力。
丹经有云:气满任督自开。精气神充足,自然会冲开全身气脉而得道。
耳泄精,口泄气,眼泄神,心虑伤血。
所以道门有训:不根植于虚静,即是邪术。
人体的一切机能,都是在静极状态下恢复的,万物也从静中生长,这就是老子所言:“人能常清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