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个骇人听闻的结论抛出,偏偏你还说不出不对来。像第一篇商鞅篇,所有史书上都把功劳送给商鞅,可是经他这么一解读。商鞅也许有功,可也有罪,变法主要功臣不是商鞅,而是墨家学者。
而且这一篇,涉及的知识面之广,让老者每每读了都觉得触目惊心。
“小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小人有学问。这样的酒色公子太可怕了。”老者心中轻叹,看过这一期重读历史,虽然老者不认同秦朝给出的结论。可是却无法辩驳,甚至读得津津有味,三国和重读历史读完后,老者开始查找起报上其他文章来。
“如梦令”老者眉头忽然一动。他目光所落处是一行字:“如梦令昨夜风狂雨骤赏析。”
如梦令昨夜风狂雨骤是千古大才女李清照的早期成名作之一。这一首词即便在秦朝所在的后世,也几乎是妇孺皆知的。
有人对这词进行赏析是很正常的,老者所想的却不是这些。
“我家这孽子,居然也上报了。”老者轻骂一句,眼里却有一丝笑。
从二个月前,秦仙傲在报上写了一篇对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的赏析文章,更在后面留言,说报上新开辟一个诗词赏析版块。这种赏析只针对古诗词读,不包括白话诗。只针对活着词人,不针对逝去的先人。
这文一出。
学问界立时轰动,别说天下无数读书人,便连老者也心动了。
他们这些学问界的老人,写惯了古文,对于写白话文章,是打从心底反感唾弃的。
可是这诗词赏析一出。
“我的诗词水准虽然不如苏东坡,也不如王安石,可是也有一两首水准极高,能够流传后世,只是苦于名气不够”
现在的读书人,只要稍微多读了点书,有了一定水准的哪一个没有古诗词作品,更何况他们这些稍微上了年纪,又满腹学问的大儒,自己写下的诗作都是能用箩筐装的,只是苦于没名声,精品不多,无法装钉成书籍,并公之于众,故而只能自娱自乐,在亲朋戚友来了时,拿出来给大伙儿乐一乐,一个个都明白,自己写的这些东西,若无意外,自己将来一旦驾鹤西游,这些诗词作品也很快会随之消失在历史中。
“我的诗词若是被人写成赏析文章,再往这报上一登”
老者都这样想,其他读书人更是都有这念头,甚至有一些专程自己给自己的诗词写赏析文章,再用别人的名号寄入报社,以求能够发表,多多少少也在世上留下点名声。
而这些日子来,总共发表了七首词作赏析,这些词作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家作品外,也有四首以前从未听过的,可经报纸一发表,一夜之间,便能唱传天下,而词作的主人,也因此而名声大噪,可谓是一举成名天下知,不亚于考状元。
老者看着报上赏析下的几个小字,那里写着:“作者:赵明诚。”
这篇赏析正是大名鼎鼎的金石大家赵明诚写的。
赵明诚在宋朝名气也是比较大的,但在历史上,他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他是李清照的丈夫,此时李清照尚未嫁入赵家,而赵明诚正与历史中一样,因为读了李清照的词作而成了李清照的铁杆粉丝,更在一次见到了李清照清丽脱俗的容貌后起了单相思,对李清照既敬佩又爱慕。
而老者是赵明诚的父亲赵挺之,按历史记载,过不了几年他便会坐上大宋宰相之位。
赵挺之一口气看完自己儿子的这篇赏析之作,眼色复杂。
赵挺之有三个儿子,赵明诚是他三子,赵挺之本身属于变法派,和苏轼这种反对变法的人双方都看不顺眼,可是他这个三儿子却极为喜欢苏轼的字画诗词之作,因此也让赵挺之很是不喜,可是看到儿子的文章上了报,赵挺之心中还是极为欢喜的。
“这孽子,给谁赏析不好,偏偏给李恪非家的那个丫头的词写赏析,真是不长进。”赵挺之心中笑骂,眼珠子微微一转,“夫人老为明诚这孽子操心,这篇文章倒是得让她也看看。”见儿子的文章上了报,赵挺之也没心思再读其他刊文了,连要收好报纸回家。
“嗯”
忽然赵挺之目光落在一处地方,那里一行字:“神秘高手与伊川先生打擂,各将出四书章句集注,一较高下”
与程颐打擂,出版四书章句集注
赵挺之愣了一下,连看起文章内容来,很快一眼扫过,赵挺之心中怦然而跳。这文章说的是编辑探得一个消息,红梅书院的山长,与伊川书院的山长程颐,暗中比试,都在写一套四书章句集注,准备以此一比高下。
居然有这事
赵挺之老眼闪着亮光。
红梅书院的山长是谁,很少有人知道,可是这瞒不住赵挺之,更不瞒不住武道中一些大佬们。
“有趣,那刘琴是玉清静斋斋主,她不满意手下十七学派的进度,不满程颐等人,自起炉灶,没想到程颐居然和她扛上了,两人都在抢着写四书章句集注”
赵挺之也是老谋深算,眼光极为敏锐的,自然知道如果四书章句集注真写出来,其价值有多可观,可是他赵挺之之所以不去做,其他牛人也不去做,就是这个东西太难做了,因为不是写出来便行的,必须写得极好,不然不仅无益,反而于己有害。
“应该是刘琴莽撞,先动手写四书章句集注,而后不知怎么走漏风声了,被程颐得知,程颐一怒之下也动手,故意要给刘琴难尴。”
赵挺之当然知道程颐的学问虽然入了化,可是要写四书章句集注还是差了不少火候,而刘琴,更是不如程颐。
两人按理不该现在写这东西。
“这刘琴也是自讨苦吃,也罢,让那些眼高于顶的女人受点教训也是好的。”
赵挺之一点也不看好刘琴,他目光落在这一则新闻之后,这里主编额外写了一段话。
“本报自今日起,再增新栏目,其名为新闻,对各地新近发生,或将发生的一些有趣,有价值,或广大百姓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件进行报导,各位读者若有听闻身边奇闻异事”
“新闻”
赵挺之眉微微一皱,“这不是与朝庭邸报相类似这秦仙傲,倒底意欲何为不管这些,倒是这四书章句集注本是两人私底下的怄气,可被秦仙傲这么一弄,这下事大了”
“混世魔王,这酒色公子果然是混世魔王转世”
赵挺之乐呵呵的挟着报纸出了茶馆。
事情确实大了。
新青年可是整个大宋稍微大点的城池都有出售的,不仅洛阳城,整个天下的读书人,普通百姓,苏轼、曾布、章惇、范纯仁等大人物凡是读过报纸的一个个都知道了这一件事大名鼎鼎,开创洛学,桃李满天下的伊川先生程颐,被人给挑衅了,据说是红梅书院的山长,两人都在写四书章句集注准备用这来比试高下。
伊川先生是什么人
学问界他是当之无愧的大佬,其名头之劲,司马光、王安石、苏轼都比不过。
因为司马光厉害的是史,苏轼在于文学,王安石在于变法,而程颐则是以学说称霸,这样一个宗师级的大人物,居然有人敢来冒犯
而且这个人物还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红梅书府的山长。
很多人都在好奇,这个红梅书府是什么地方,那红梅书府的山长又是个什么人物,他有何能耐胆敢挑衅伊川先生而照这篇文章所说,似乎伊川先生也很看重那红梅书府的山长,这又是为何
一个个疑惑冒出。
一个个人都在询问这篇报导更详细的资料。
第十七章 采访
洛阳南,伊川书院内一处书房。
书柜,书桌上摆着不少稿纸,这稿纸上写着的都是四书注解,作为程颐门下四大弟子的杨时,自然是有资格参与程颐的四书章句集注修编的。
此时杨时正看着报上那篇神秘高手挑战程颐,将出四书章句集注的新闻。
“这秦仙傲”
杨时眼睛瞪得大大的,他与自己老师程颐写四书章句集注的事,居然被登上报了。
“这报纸,连这也刊出来”
杨时一愕之下脸色有些凝重。
“这事秦仙傲怎么知道的”杨时叠好报纸,拿在手上出了门,他老师程颐与刘琴打赌之事,知道的人极少,刘琴那边有几人知道他们不清楚,但这件事刘琴是处于弱势的,输的可能性超过九成,刘琴一旦输了,她压盖下这事,不让其传播出去给自己脸上抹黑才是第一要紧的,又怎么可能将其四处宣扬
刘琴不可能宣扬。
而他们这一方。
真正进行修注四书章句集注的便是以程颐为主导,他杨时、游酢、吕大临、谢良这程门四大弟子为辅助。
他们都知道这件事对刘琴的刺激之大,只能暗下斗,更不可能宣扬得人尽皆知,不然一者太过不给玉清静斋面子,二来,外人也会说他们恶仆欺主,逼人太甚。
“洛学一脉,也就秦婉清那丫头与秦仙傲很是相好。”杨时脑子里冒出秦婉清的身影,对秦婉清以前杨时不怎么在意,可是自龙神宫开启,这女子便涣然一新,表现出深不可测的潜力。因此杨时也对这个弟子很是关注。
“不对,婉清也不知道这事,即便她知道了,以她的品性,也不可能和秦仙傲说起。”
杨时走上一间阁楼。
“老师”杨时敲了一下门。“进来吧”“是”杨时推开门,屋子内是一个长须方脸老人。正聚精会神的批改着一本书。
“可是今天的报纸出来了”
程颐转头一眼便看到杨时手上的报纸,他眼睛微微发亮。
与大部份身居高位,有思想的老人一样,程颐一方面对报纸的出世很是反感,认为此物不详,理智上反感,但是报纸实在太精彩了,特别是读了这么多期,那三国演义渐入。认人欲罢不能,那重读历史让人深思,那边城,那上面的白话文章所带来的艺术感染力,完全不亚于他们一直所倡导,所使用,所学习的古文。
因此,程颐虽然嘴里不时说说报纸出世是如何不好。另一方面又叮嘱弟子替他将每一期报纸送来。
“确实是今天的报纸。”杨时恭敬说道。
“放一旁,等我批完这一句。再看。”程颐又转头在书上批写起来,杨时不敢打扰,将报纸小心翼翼置于案头,恭恭敬敬立于一旁,没一会程颐放下笔,又将书移到一旁。
“中立。可有精彩文章”程颐伸手拿起报纸。
“这一期确实有不少精彩内容,只是”杨时沉声道,“这一期秦仙傲弄出一个新栏目,叫做新闻。”
“新闻”
程颐当然明白这个词的意思。“他弄这新闻做甚”程颐暗自思索。
杨时说道:“这秦仙傲在这新闻栏目中把我们的事给披露了。”
“我们的事”程颐看向杨时。
杨时沉声道:“我们与刘琴暗中比试,争着写四书章句集注的事被他写在报纸上。传得人尽皆知。”
“他把这事写在报上”程颐愣了一下,忽然反应过来,他微微皱眉,“查明了是谁泄露的么”“不知道”杨时摇头,“我们自己按理是不可能泄露了,刘琴又更不可能,而且就算秦仙傲知道了这事,他也不该”
“这秦仙傲是唯恐天下不乱。”程颐沉声,“我早就说了,他和那段海峰一样,都不是站在我们儒家这一边的,他披露这事是要挑起我们内斗,削弱我洛学一脉。”
“嗯。”杨时当然明白,他老师和刘琴的事,只是私底下的暗斗,知情者不多,刘琴输了后,也只是不多的人知道,可一旦公开,便将矛盾激发了,谁都不敢输,谁都输不起,因为这一次没面子,是整个天下,所有人,不仅是那些武道界的,更是普通读书人,甚至那些市井小民都会知道。
“当然也不排除,这事本身就是刘琴的安排。”程颐沉声道。
“刘琴她怎么会”
“如果,我是说如果她对自己这一次的四书章句集注极为自信,这样在报上公开,你说对谁有益”程颐沉声。杨时心中一震,是啊,这天下向来是分明暗两层次,明面的江湖武林只不过是后天武者的武林,先天武者隐藏在水下,明面上的高手是他们这些男人,他们这些大学者,可暗底下慈航静斋、玉清静斋、阴癸派很多先天武林高手也是学问大家,甚至他们这些人,到了一定年纪,也会对外公布自己去逝,实际上却是暗中进入先天门派服务。
刘琴就是藏在暗底下的。
可如今她办学府,要走上前台,这时的行事风格就不能再像原先那样有才学却不露出来,有武功,却装成普通人,这时需要的就是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