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朝眼中都是怒火。
确实辩奸雄一文可以说完全集合了古文学的精华,就是处处用喻,这些比喻。或者格言非常发人深省,而且巧妙让人一读便印象深刻,朗朗上口。
就如同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种比喻如果真用工具论中的方式来剖析自然是什么也不是。可不用严谨逻辑来分析,每一个比喻都是很正确的道理,很让人眉飞色舞,拍案叫好。
谁看书时时刻刻都用正宗的逻辑方法去分析里面的每一种喻比,后世文明发展到了那种情度都没人这样做,何况这时。
如果说司马光信中所犯的毛病,就是以假逻辑代替真逻辑,用不完全正当的比喻来代替讲理。那这一篇那更是将这一点发扬到了极致,根本就不与你用逻辑方式来说正经道理,甚至根本就不置一实词,说一句真正的实在话,一切都是不指实物,不指实人,不指实事。
一切都靠你自己想。
这样的文章读起来酣畅淋漓,尤其是很多人联想到韩绛写这篇文章虽然没点明是骂秦仙傲,可是死前一直在与秦仙傲作对,这杀伤力自然也是极大的。
“奸者,必巧言令色。”
秦朝回荡着文中的话语,这篇文章还有一点更是杀伤力超暴,那就是辩奸雄最反对用理来辩驳。文中假扮得道高僧的大魔头知天,便是所说的话句句在理,无人能够辩得过他,即便他指鹿为马,也人人信服,从无怀疑。
秦朝若用道理将辩奸雄一文辩得一无是处,无疑更是成了其文中所指的知天魔头,天下读者更加会认同辩奸雄所说的他秦仙傲是貌忠实奸的大魔头,这就是一个二难,不辩不是,辩更不是。
除了这两点外,另一个大陷阱就是韩绛已经死了。
中国人讲人死为大。
上一次龙神宫之行,秦朝借死而攫获巨大的名声,这一次韩绛是以同样的方式,只不过是用来陷害秦朝。
因为死了。
有再大的过错,你也不能去宣扬,反而要为他歌功颂德,以显示自己的大度。
因为你是秦仙傲。
因为你是文坛青年领袖,不是真正的无所顾忌的小人。
不然会激起人们的愤慨和指责。被人打了一耳光,既不能还手,甚至连嘴上过过嘴瘾都不行,反而还要陪着笑,去违心赞扬对方,岂能不让人感觉窝囊
可秦朝真的会称赞对方么
s: 看到武侠版别的书推荐票在上涨,好羡慕,也请各位好汉助我一把。
第八十六章 为你写传
韩绛这一个曾经与王安石一起当大宋宰相,主持变法一事的人,因朝廷不对秦仙傲及其所宣扬的学说及怦击圣贤道德的行为处罚,义愤积于胸,三封朝奏接连失利之后,呕血不止,以血书辩奸雄一书,痛哭而亡,这消息仿佛插了翅膀一样,顷刻间传遍天下。
伊川书院。
游酢面带沉重,眼神却是兴奋和喜悦的将事情说给程颐听。
“好一个韩子华。”
程颐渡着步子在院中快速的渡着圈,他的智慧当然一下便能直出韩绛一招给秦仙傲造成的伤害。
“好,死得好呀”程颐眉一挑。
“是死得好呀,这一死便将了秦仙傲一军。”游酢也笑道,他的身份资格自然也是知道韩绛并没有死去,而是归隐追寻天道去了,没外人在场自然不必忌讳说死得好之类的话。
“难得。”程颐满脸红光,感慨道,“子华一生锐意进取,行事果敢,变法失利之后,我还以为他已经磨去锋芒,宝刀生锈,没想到这把刀反而越发锋利,以死相逼,好辣的手段,当真是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必杀。”
“老师,我们现在就是只管看戏,看秦仙傲如何应对,看韩相公的后手倒底是什么”
“韩绛仙游了”
司马光沉默许久。
“韩子华比我年长七岁,也是该仙游了,其实我也早该归隐了,只是这心里有一口气咽不下,这才撑着。”司马光低低道,虽然比韩绛小了七岁。可是在一众同辈中,司马光的年龄依然是最大的之一,比王安石大三岁,比程颐更是大上十四岁。
“说吧,我们刚刚还在讨论子华的奏折会不会来第四封,他居然就去了。恐怕这事没这么简单。”司马光立马便想到了韩绛这次归隐定有内幕。
“是这样的,相爷。”旁边的人连说起了外面的传闻。
“相爷,这便是韩相公临终所写的辩奸雄一文。”很快这人离开。
司马光矗立半响。
“果然是给秦仙傲下套子,韩子华当真是越老人越辣。”
司马光拿起桌上的辩奸雄读了起来,越读眼睛便越亮,最后竟然眉飞色舞,许久司马光放下手中册子。
“好一个韩子华,这一篇文章可谓是一把致命的尖刀,秦仙傲不是说文章必须严谨么。他偏不严谨,可是这种不严谨却有着无穷的力量,我倒是要看秦仙傲如何对付。”
江宁半山院。
“王大人,秦仙傲这次可是享受了与你同样的待遇呀。”
“同样待遇”王安石疑惑看着觉海禅师,“大师莫非是说韩绛、孙固上折要求取缔报纸及给予宰杀秦仙傲的事”
“是此事,不过事情又生变了。”
觉海禅师连将刚刚来的路上听到的关于韩绛仙逝的事说了一遍。
“韩绛死了,呕血而死”
王安石微微一愣便哈哈大笑起来。
“好一个韩绛,先帝当年拜我为相时。亦任你当参知政事,一方面与我一起实施变法。另一方面也牵扯平衡我的相权,当年你表现并无太多出众之处,只是这一次,倒出了一着好棋,秦仙傲得头痛了。”
“这是他临死前写的遗作辩奸雄,用来怦击秦仙傲。介甫看看与当年怦击你的文章比如何”
“哦”王安石更是大起兴趣。
当年王安石为相实施变法,反对的不少,支持的不多,这些的反对者中不少名望极高之士都是写文章打击辱骂他王安石。这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苏洵的辨奸论。
苏洵是苏轼的父亲,这人也是传奇人物。二十五才开始发愤读书,四十八岁时带苏轼、苏辙进京应试,苏洵写了几篇文章拿给欧阳修看,欧阳修看了大为惊讶,认为能与贾谊、刘向媲美,因此向朝廷推荐,一时之间,京城纸贵,人人争相传阅。
苏洵自此文名名动京城,第二年苏轼、苏辙参加科举考试,两兄弟同时应榜及弟,更是轰动京城。
苏洵与苏轼、苏辙并称三苏,同列唐宋八大家,他最为称道的便是论辩散文,每每一文出,天下传阅。
其他名士写文章怦击王安石,王安石不怎么在乎,可是苏老泉苏洵,他的辨奸论对王安石变法的杀伤之大,可想而知。
如今苏洵的散文中有两篇最为经典,其一便是六国论,第二篇就是这辨奸论。
王安石连观看起手中的辩奸雄一文。
司马光、程颐、吕公著、文彦博一个个大佬们得知韩绛的死,以及各种传闻,再加那篇辩奸雄,对于他们来说,秦仙傲的有奖征文,以及办报以来的各种行动,都是在打击他们这些人的学识神话,特别是那论语,那神仙国游记,工具论、诡辩的艺术以及最后那一篇有奖征文一出,可以说完全打破了他们的学问迷信。
将他们,将圣贤学从天堂拉下地下,剥去神圣的外衣,这是让他们无法忍受的。
可是慈航静斋支持秦仙傲。
有慈航静斋的支持,他们就不能用暗杀,取缔或者主导报纸等卑鄙手段应付。
而用事实,用文章这种堂堂正正手段又
可以说一直以来众人都有一种压抑感,这一次韩绛的手段一出。
“韩子华出此毒招,很可能是窥到了秦仙傲的一个弱点,快去,这事别人不知道内情,孙固孙允中定然知道,你去询问一下孙允中,倒底是怎么回事”
一个个都兴奋起来,同时派人去询问韩绛家人及河南府府尹孙固。
这些大佬一个个明白内情,普通士子阶层,普通市民。黎民百姓却是完全措手不及,韩相公这样的人居然为了搞死秦仙傲竟然把自己活活气死了。
不就是一篇文章么
不就是讲圣贤书里的道德没有经过严谨的论证么
秦仙傲所指出的都是事实,你们这些人成天圣贤道德文章,治国也未见国家如何好,别说秦仙傲神仙国游记中的一条狗比不了,就是让大部分的人能够基本温饱都做不到。
现在老大一把年纪。有这么必要气得呕血而亡。
难道
在迷惑中。
辩奸雄一文疯狂的传播开来。
几乎短短时间内,可以说大中城池附近凡有井水处,必有人谈及辩奸雄一文,对里面无数意有所指,却又未完全说清的明喻暗喻,各种道理进行深度解读。
为何韩相公如此认定秦仙傲是大奸雄
真的有那种巧舌如簧,句句在理,实则是奸滑满腹的么
好像这社会上这样的人还真不少
秦仙傲真的是这样的人么
人都是同情弱者的,所谓人死为大。
秦朝在报上发起的檄文虽然热血沸腾。让一众愤青恨不得一洗天下乌烟瘴气,可是韩绛这么一死。
将秦朝办报以来的努力一下便打掉了一大半。
不说百分百都倒向韩绛的观点,可是有一点却是实实在在的,无人不开始怀疑秦仙傲,怀疑报上文章,秦仙傲所抛出的工具论所倡导的一切真的就那么必要
遇到这样的事,逼死了老相公,秦仙傲又将怎么做
要不要去吊孝
该怎么对韩家人进行交待
这一天正是新报纸发刊日。
“走。随我去街上走走。”程颐微笑着对杨时说道,杨时一笑。“老师,看来你也想早一点见到秦仙傲在报上会做何等反应呀。”
“去吧,买到报纸后直接送到和丰楼。”司马光向老仆人吩咐道。
“你说,秦仙傲为捏着鼻子赞扬韩子华,还是会大骂出口”文彦博笑眯眯的。
无论是大佬们,还是民间普通百姓。士子们一个个人都翘首以盼新的报纸,很快新报便出炉了,这一期果然有韩绛逝世的内容,不过这内容。
头版第一篇是一则讣告。
“韩绛,字子华。开封雍丘人,韩亿第三子。生于大中祥符五年。庆历二年高中进士甲科第三名探花,除太子中允,通判陈州”
“直集贤院,为开封府推官。有一个男子叫冷青,妄言称说他的母亲曾在后宫得到皇帝的宠幸,怀孕生下自己”
这与其说是一则讣号,更不如说是为韩绛立传。
没错就是像写史书一样写传,秦朝不过是将原本元代人写的宋史中的韩绛传拿出来而已,当年为了研究天龙网游,秦朝是反复研究过这一段时期的宋史的,因此也读过元朝丞相脱脱所写的宋史,并且记得韩绛的不少事。
不过古代写史可不如现代。
只有像王安石、司马光、苏轼、欧阳修、范仲淹等大人物才写得比较长,可就这些大人物也不过是那么几千字。
韩绛远远比不上这些人,自然能说的就更短了,韩绛虽然做到了宰相,可实质上看宋史韩绛传根本没什么意思,或者觉得他有多么伟大。
秦朝这写来自然也是如此。
而且这些事,比如说第一件事,就是说有人说自己是皇上的儿子,其他官员都建议将这口放狂言的人流放以示惩罚,可韩绛却认为他散布流言,迷惑百姓,因此杀了他。
这在宋史韩绛传中也是这样写的,可是秦仙傲写的讣告上,却总让人觉得怪怪的,因为这一次韩绛也是认为秦仙傲的报纸迷惑百姓,败坏道德风纪,将引起天下大乱,这才请求取缔报纸,宰杀秦仙傲等主谋。
第二件事倒没什么说的,可第三件事,道士赵清贶出入宰相庞籍家,因为行贿事情败露,赵清贶被判流放,可是在路止死了,然而韩绛说是庞籍让开封府杀死赵清贶的,因此庞籍与开封府尹都被降职离京。
宋史中那样写很正常,可秦仙傲也写在这,再加上工具论提倡的严谨,众人便不免怀疑了,人家宰相暗示开封府尹杀死赵清贶,这两人都是顶级大官,你一个小小的五品官员,他们的密谋你如何得知
不是扑风捉影,就是想当然,或者故意踩人上位。
第四件,黄河决口,朝廷命韩绛安抚河北,结果韩绛又是弹劾他人
秦朝既然是按宋史所写的,韩绛算作王安石一党,但宋史并未将他列为奸臣传,因此也是很公正的,可以说已经把韩绛一生能够写上史的事情都以冰冷不带感情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