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有一块神石补天已满,坠入洪荒不见踪迹。
天地之间,五彩之光闪耀群生之目,洪水归道,天火止熄。巍巍山河,于霞光中新生。
五色蕴华,天地永固,山河万卷,百川归位。
众生叩首,皆拜谢女娲娘娘。
天地之间有无量玄黄功德垂落,六成功德落于女娲之身,一成功德落于玄龟四足,即天柱。三成功德平分于五圣与青灵之身。
天地意志敕封圣人又一业位,曰:“女娲大神!”意在比肩盘古大神开天!
女娲身下玄光闪烁,化作人身,她看着垂泪的众生,叹道:“我毁天地,是为众生,我补天地,只为不负众生。
天地初开,山泽沉寂,万物化生。愚夫俗子,妄尊天道,却不知非神作万物,乃万物假神而生。
浊骨并非凡尘,仙神亦是众生。我毁天地,是为这片盘古大神所开天地,永久安宁,剔除天道,还尘世清净。”
。。
第383章逆天
五圣听闻女娲所言皆是一惊,剔除天道?鸿钧道祖费尽心血甚至不惜以身合道,方才补全洪荒,化出天地人三道,天地完全。
如今女娲竟然胆敢剔除天道,这是要与所有圣人乃至鸿钧为敌吗?
青灵发现了众圣中的气氛变化,不由叹声,道:“诸位道友,且先观我证道之象后,再分说女娲道友心志吧。”
“证道?”元始闻言愣住了,“道友如今已是混元,还要证什么道?”
五圣都是不解的看着青灵,又看看女娲,总觉得这两人在谋划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即便他们看出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总是猜不出最关键的一点。
青灵笑说:“吾一生只有二志,一为大道逍遥,如今混元已证,自然超脱,这第一志便算是成了。
第二志,是为天地众生求得一线生机,不至于再演龙凤量劫的悲壮,巫妖量劫的悲哀。”M。。
准提双手合十,道:“大善!道友之心,与我佛门之心虽有异,但却同归于众生。”
接引点头,:“道友之心,我心向之,愿与道友同行一程。”
青灵含笑,:“多谢二位圣人!”
三清却面色不解,老子陷入了沉思,元始面色严肃生怕青灵做出什么不好的事。通天倒是一脸看戏,等待下文,一幅无所谓的模样。
青灵走回建木,伸手一招,扎根于混沌中的世界树挪移而至,建木生枝丫,建木生枝叶,世界树与建木虚影重重叠叠,虚实合一。
青灵意志勾连建木之根,无数根筋融入大地,建木之顶,从三十三重天一直到一重天中,枝杈分出无数多条,生出无数绿叶。
青灵伸手一指,木道周山与建木相融,建木迅速生长,一条条枝叶,疯狂的占据了洪荒天穹。
无数生灵抬首看天,天地中心,那里又出现了一座不周!
不过是木道周山,是木道建木。
女娲伸手拿出两物,却是三光神水与九天息壤。两种先天之物落入建木上下,滋润建木躯体。
女娲更是再次唤出乾坤鼎,将乾坤鼎中造化之气尽数融入建木之躯。
青灵对天地昭告:“今我青灵,得天地造化种出建木,为建木之主。
吾感天地之安危,故而愿将建木融合于天地,稳固洪荒世界,建木不倒,洪荒不灭。”
话音落下,青灵一指建木,天地之间无尽青华之气汇聚,洪荒木道之力凝聚建木,建木从此为生机之源,为造化之木,只要建木在洪荒生机便在,只要建木在,洪荒的天地就会一直稳固,再也不会天倾地陷。
青灵将自己的木道道果融于了天地,天升地落,建木立中,建木不倒,洪荒不灭。
众生或许不太明白这位混元强者的所为,可一位位道人仙人明白这位混元所谓的意义,能献出自己的道果融于天地,造福苍生,有几人愿做?
天将玄黄功德,地增无量阴德,建木融合天地,无论是三道还是大天道,皆极为满意。
无量功德一分为二,五成落在建木上,五成落入青灵之身。
通天轻笑一声,:“青灵道友这是得天地功德庇身,难不成担心我们几个圣人在洪荒压制他?”
元始听道这话,叹道:“或许吧,毕竟我曾在他未成道前谋算过一场。”
女娲挑眉,道:“玉清圣人,曾经的事,过去便过去了。青灵道友不会记在心上,我也不会记在心上。
但若往后,你们再与我们为敌,可就没有回转的余地了。”
元始闻言,叹息一声,:“多谢二位道友大度。”
老子眉头紧皱,忍不住道:“女娲道友,你们究竟要做何事?”
如今又有天地业位加身的女娲,身上带着一种博大的气息,让人看不透,却又心中忍不住生出敬意。
女娲看着老子,顿了片刻,才道:“既然太清圣人问了,那我便直说了。早晚诸位都是要知道,既然如此,不如就先摆明立场,也好分出个敌友。
诸位可曾想过,洪荒为何会有圣人?”
元始道:“天地无序,众生无法,当有圣人治世。”
女娲问道:“说到底不过是落在众生二字上。但诸位可曾见众生因我等而安生?五位想要传教,想要改变巫妖两族所谓的蛮横无序,却见如今天地崩碎,众生惨死,巫妖亿万族人尽去轮回,这便是我们圣人的功劳吗?”
“这…”准提顿住,笑道:“轮回转世,积世修福。若巫妖不退,天地间其他生灵如何求法?”
女娲又道:“天下生灵非巫即妖,巫妖二族便是洪荒众生大势,然只不过是天道大势欲亡巫妖,便有了巫妖之战。
说到底,一切皆在天道。
诸位以为,天道便是最合适的洪荒之道吗?”
老子回道:“鸿钧老师以身合道,补全天地,方才三道分之。三道是天地意志显化,当是最为合适。”
女娲摇头,:“天道非是鸿钧道祖合道之天道,而是自混沌中三千神魔之意志。诸位若是不信,便让青灵道友分说,毕竟他是我们中唯一一个出世经历太古时代的。”
五圣心中猛然震醒,天道,神魔,如何能同?
青灵自建木上走下,对五圣道:“我曾经历太古道魔之争,那些尘封在岁月中的辛秘即便被天道遮掩,但仍然存在那些太古大能的记忆中。
说起来,我也算是太古一位,我们知道天道太多的秘密,知道大天道太多的过去,对天地的了解,对道魔之争天道立世前的岁月都尘封在心底。
这也是天道为何这般欲除当年那些老家伙的原因。”
说到最后一句,青灵特意看了元始天尊一眼。
元始心中愕然,他已发觉出了不对。
青灵语气平静道:“今日,便与诸位道明天道之由,由我来揭开天道的过往,改变天道大势。”
轰隆隆~
天穹变色,乌云笼罩,天道有感,有人在逆天而行,要行那逆天之道,要行那逆天之事,天道震怒,天威浩荡,恐吓众生。
------题外话------
今天整理一下大纲,调整一下故事情节,脑子太乱了,刚刚理顺故事情节的发展,今天委屈大家一下下,只有一更了。明天两更,尽量努力尝试能不能三更。
第384章圣意
但行逆天之事的人,是混元大罗金仙,是圣人,鸿蒙万千,没有让他们能感到恐惧的存在,天道自然震慑不住圣人混元。M。。
老子皱眉,道:“不如且先安定洪荒大地,再详说此事吧。”
毕竟,天补全了,地可还是四分五裂,洪荒大地再也无法完整了。
但这一次,却是元始天尊摇头道:“我更想知道,青灵道友所言的天道辛秘究竟是怎么回事。”
老子闻言,便不再多话,元始心中已经起了疑惑,甚至对天道的猜疑,圣人智慧,即便再隐秘再封尘,只要有一丝丝可能,圣人便不会被迷住。
若是不结开这个心结,元始心中会迈不出这个坎。
通天也道:“我也很有兴趣,不如便听听吧,毕竟我等六圣一混元共聚一时可是万载难有的。”
准提接引二人也并无异议。
青灵见众圣都点头同意了,方才缓缓开口道:“太古时代,天下乃三族所有,龙凤麒麟三族称霸天下,震慑洪荒一切大能,便是道祖都避其锋芒。
那时,天地之间是三族大道统治洪荒,天下万族皆为三族附庸,无一列外。
而彼时最初的天道初生,掌控的天地之力,少的可怜。
莫说绝顶大能,便是寻常众生都不曾把天道放在眼里,甚至不知天道为何物,只知三族大道。
所以天道只能隐忍,与鸿钧道祖大道相合,方才有了立足洪荒诸道之中的资格。
三族争霸,道魔之争,这些诸位都知道,我也不必再赘述。
我所讲的,是天道如何一步步壮大本源,掌控天地的。
诸位可还曾记得,罗睺战四祖,西方破碎之后,道祖是如何现身的吗?”
准提叹道:“自然记得。那时,整个西方化作虚无,幸亏得道祖慈悲,背负三千世界,方有了今日西方之基。”
青灵点头,:“不错。道祖背负三千世界,放在了西方,补全洪荒。
但诸位可知,这三千世界是如何而来的吗?是从荒古时代积累至龙凤时代近万元会的漫长岁月中陨落的大罗金仙体内道藏界所化。
诸位又可知,这三千大罗中有多少是自天地初开前便存在的意识?他们中有不少都是混沌神魔残破意识在洪荒托生显化。
但他们的本源,都被天道所吸收。
更为严重的是,道祖为壮大天道,甚至取了三千神魔中最强大的几位本源。
九大太神本源,九大太魔本源尽数被道祖所合天道。
甚至道祖本身便是九大太神之一的时辰太神,诸位可以大胆试想一下,如此多的混沌神魔本源融入天道,除去壮大本源,还会产生什么?”
元始天尊面上一惊,喃喃道:“三千混沌神魔,为盘古大神所杀,洪荒覆灭,是他们身为神魔尚未陨落前的夙愿,他们与洪荒,是无可更改的生死大敌。
而且,即便道祖净化本源,祛除神魔意志,可这些始终是神魔真灵中取出之物,即便再净化,它们也会令生意志,天生便对洪荒怀有不善之心。”
元始天尊不愧是修真灵大道的圣人,一瞬间便猜想到了青灵所言。
众圣面色皆是一变,通天恍然,道:“这么说来,天道完全之后,分化三道,其本身成为天地意志为大天道,那么分化而出的三道意志中,必然带着这些神魔的灭世倾向!”
“那还用猜吗?自然是一力逆众生大势发动杀劫的天道了。”元始天尊面上黯然,甚至失魂落魄道:“可叹我枉为盘古正宗,竟然与宿命之敌为伍!”
说到这里,元始又对青灵道:“幸亏当年我不曾胜出,建木不曾折损,否则如今只怕天地溃散,即便补全,也再也没有根基本源,只会越来越脆弱。
元始谢过道友指点之情。”
青灵笑道:“圣人不必自责,天地命数,谁人能看透完全?当年之事,圣人只不过是顺应天意,我心中从不曾记恨圣人分毫。”
元始叹道:“道友大德,元始愧之。”
青灵面上欣然一笑,道:“元始道友,当年若非你有圣人之德,若顺应天意,你翻手之间便可将我镇压昆仑之下,我哪里还会有今日?”
元始一怔,他才回想起来,这貌似是眼前人第一次称他为道友。
青灵又道:“其实并非只有天道,就是茫茫人道众生之中,也有神魔意志影响,只不过掩盖在私人恩怨,族群纷争之下。
就如巫妖大战,虽是种族之战,可仍旧达到了毁天灭地的结果,就是六位圣人各方因素下都无法阻止。
但好在,女娲道友不惜以伤换伤,毁天灭地再补天立地,导致如今天道力量正是旧力已尽,新力未生之时。
诸位圣人,正逢良机,时不我待,可有心有为众生一搏,为这片生养我们的天地一搏?也是为诸位的圣人之位一搏。”
此言一出,众圣中除去女娲,都陷入了沉思。
即便明白天道有异,但知道是一回事,去做又是一回事,牵一发而动全身,他们若是一步走错,便会令天下苍生死绝万千。
他们的能力太大,所以他们的责任也更大。
逆天,这样的豪言壮志,这样看似愚蠢的想法和道路,就摆在众圣面前。
他们的决定,代表着圣人大势,圣人大势又能带动众生大势,地道大势,他们的心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