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除怨司当刑部尚书-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慎郑重道:“许某这条命都是永宁你给的,这点小事又算得了什么。

    “日后如有驱遣,小师弟你尽管开口,纵使刀山火海,许某也绝无二话。”

    “师兄大义。”

    ……

    一个多时辰之后,方平安与许慎来到了圣贤山。

    而刚登上山顶书院的他们,便是看到了赵择立身于云鹿大门守候。

    “学生拜见老师。”方平安与许慎齐齐拱手一拜道。

    “看见永宁你没事,为师便放心了。”

    赵择深深地望了方平安一眼,关切道:“在刑部可有受苦?”

    闻言,方平安终于还是动容了。

    从他自刑部出来之后,这几位老师兄长,一见面都会问起类似的话语。

    他们,真正给了方平安“家人”的感觉。

    “学生无碍,让老师担忧了。”方平安颔首道。

    赵择点了点头,语重心长道:“京临乃是非之地,实在不行,永宁你迁来书院起居吧。

    “在这里,为师和院长都会照顾你的,旁人不敢造次。”

    方平安感激地拱了拱手,“谢老师关心,学生能够应付。”

    “你既已有决意,老夫便不多说了。”

    赵择也不勉强,只是嘱咐道:“但切记,不可逞强。”

    “学生谨记老师教诲。”

    “先生,院长让我来请方师兄过去。”赵择身后,一名童子走来,拱手示意道。

    “去吧,好好谢谢院长。”赵择朝方平安点了点头。

    “是。”

    跟随童子,方平安走进了书院的那片竹林之后。

    在这里,他看到了满园盛开的花卉,看到了绿意遍地的草坪,看到了清澈见底的溪流。

    看到了,一座简陋朴素的茅屋。

    “那里便是院长的居所。”童子抬手为方平安指了指,便是退了出去。

    望着茅草小屋,再想到那日言诲院长伟岸的身姿,方平安不由得感叹道: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好句!好一个‘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茅屋里,顿时传来沧桑之音,愉快之意,“没想到老夫知己,竟在今日出现。

    “永宁,请进。”

    话音未落,茅屋大门,无人自开。

    站在门外,方平安拱了拱手,方才恭谨地走了进去。

    屋内的陈设也十分普通,一张床,一只茶桌,一副棋盘,三两矮凳。

    院长言诲,还是身穿一袭白衣,坐在窗边桌前。

    “永宁可是又有了佳作?”见方平安到来,言诲微微一笑道。

    今日的院长神情温和,笑颜和睦,与那天在刑部相比,浩然之气内敛,给人真切的亲近之感。

    “只是触景生情,一时有感而发。”

    方平安轻轻摇头道:“院长如果喜欢,学生来日尽心完成,赠予院长,以谢院长相救之恩。”

    “曲高和寡,知音难觅。”

    言诲面容期盼道:“老夫虽没有索取回报之意,但能得此明志诗文,实乃人生幸事。

    “便厚着脸皮,不推辞了。”

    “院长言重了,学生理当如此。”方平安颔首低眉道。

    “坐。”

    “谢院长。”

    待到方平安坐定,言诲转头望了望窗外,望了望书院学子的方向,感慨道:

    “永宁,此次过来,可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吗?”



第九十八章 入室弟子



不同的感受?

    方平安回忆了几息,从入山到这里,与往日确有不同之处。

    方平安神色恭谦回道:“林间清气更盛,院里书声更响,山中浩然之意更加浓郁。”

    闻言,言诲抚须笑了笑,点头道:“这都是永宁你那两首劝学励志诗的功劳。

    “《劝学》让他们有了精神寄托,《竹石》给了他们平生目标。

    “如今的书院学子,可都视你为楷模,个个废寝忘食,人人奋发图强。

    “我云鹿书院,已是许久没有这般景象了。”

    “院长过奖了。”

    方平安颔了颔首道:“正所谓孺子可教,朽木不可雕也。

    “书院能重现昔日盛况,也是学子们不忘初心的结果。”

    “这般眼界胸怀,倒的确适合跟随叔选钻研治学之论。”

    言诲满意地点了点头道:“不过你的诗才比之更甚。

    “只可惜大乾诗道衰弱已久,老夫也不擅长于此,否则,当为你寻得一位良师,不至于埋没天资。”

    说到这里,两人同时沉默了。

    “院长心意,学生尽知。”

    方平安思索许久,目光坚定道:“不过学生以为,万事万物,否极泰来。

    “既然大乾诗道势微至此,便该有人挑起大梁,以承先贤遗志。

    “学生不才,愿宵衣旰食,呕心沥血,复兴大乾诗坛,扬我大乾诗道!”

    方平安话完,言诲竟是愣了一息,方才神色欣赏道:“若天下读书人皆有永宁这般气概,我大乾儒林,何愁不盛?”

    方平安低了低眉,恭谦道:“人各有志,以自身天分,行擅长之事,不行凶,不作恶,便算对得起天地,对得起良心了。”

    “说到志向,永宁,你认为读书人的志向应该是什么?”言诲意味深长道。

    读书人的志向?

    听到这个问题,方平安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名留青史。

    毕竟就连王甫那样的大儒都希望能够与《劝学》一同,被后世之人铭记。

    而除了名留青史,或许还有一如赵择的愿望,传道受业,让普天之下,再无白丁。

    然而,正当方平安准备回答之时,言诲却又补充道:

    “或者说,抛开出身不提,抛去职责不谈,永宁你的志向是什么?”

    他的志向?

    这一问,方平安又陷入了沉思。

    如果不论能力,只言志向的话,前世的他只会,也只能考虑一件事,那便是活下去。

    而今生的他,想做的却有很多。

    不过,像无忧无虑地生活,守护至亲之人,见证世间欢乐,体验人情冷暖之类的事情,都只能说是目标。

    而言诲问的,是志向。

    想着想着,方平安便是不自觉地站起了身来,在这陋室茅屋里,踱步徘徊。

    弘扬师道,为学生本分。

    赵择的志向,乃是欲要效仿圣人,为王朝,为社稷,推行礼治,以仁孝普及天下。

    念及此处,方平安情不自禁道了出来:“为天地立心。”

    【谁知道呢,反正从咱爹娘那辈开始,便是如此了,这都是命。】

    而走着走着,他又忽然回忆起了那日包子铺店家的无奈之语。

    皇权大言家之天下,殊不知,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

    若无百姓,何来天子。若无社稷,何来主君。

    百姓卑微至此,早已乱了国家之本,此境不改,后患无穷。

    方平安不由得感慨万千道:“为生民立命。”

    与此同时,方平安忽然想到了刚刚他对言诲述说的豪言壮语。

    挑起大梁,以承先贤遗志。

    他还记得,当他第一次发现怨灵录“降灵”之效的时候,自己萌生的想法。

    超度还愿,重现淹没在岁月长河中的奇迹,让先辈们的光耀永存。

    这不正是:“为往圣继绝学。”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或许,每一位心系天下的人都曾想过打造一个太平盛世,当然,也有不少的人做到了。

    可当他们离开之时,朝代更迭之际,乱世又会再起,生灵又将涂炭。

    因此,为了天下苍生,为了黎民百姓,为了世间不再有池鱼之灾,真正应当朝之努力的,乃是:

    “为万世开太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重复着方平安道出的四句,言诲也是情不自己地站起了身来。

    他的神色之内,有震撼,有憧憬,有恍然大悟,有怅然若失。

    但更多的,是肃然起敬!

    这一刻,他的眼中,茅屋在缩小,书院在缩小,圣贤山在缩小,甚至大乾,乃至世间,都在缩小。

    而唯有一物,在无尽地庞然,那便是方平安负手仰望的背影。

    恍惚之间,言诲仿佛在这道背影之上,看见了自己老师,看见了鸿儒先贤,看见了儒道圣人!

    是了,或许只有他们才会有这般气魄、风骨、与觉悟,能身怀如此无人可望其项背的志向。

    猛然,言诲身躯一颤。

    他刚刚好似真的忘记了,道出此等大志的人,如今就站在自己眼前。

    活生生的一个。

    刹那,世间的一切,又急速地恢复原状,与那道背影一起,与那四句一起,深深地烙印进了言诲心中。

    此刻,他的目光,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清明,他的神情,浮现起了无与伦比的畅快。

    一块悬在他内心的大石,一根缠绕他身体的荆棘,一只拦住他去路的大虎,全都消失了。

    “永宁。”沉寂良久,言诲轻声呼唤道。

    而方平安似乎也是进入了忘我的状态,听到呼唤的他茫然地转过了身来。

    “院长。”

    当看到始终朝自己微笑的言诲之时,方平安才猛地回过了神来,拱手低眉道:“是学生失礼了。”

    “无妨,你且过来。”言诲招了招手,神情温和道。

    方平安颔了颔首,低头走了上去。

    随之,言诲收敛笑意,满目正色道:“从今日起,你便是老夫的弟子了。”

    “弟子?”

    方平安愣了愣,错愕道:“可是,叔选大儒,老师他……”

    “不碍事。”

    言诲轻轻摇了摇头,神情重现温和道:“叔选可以是你老师,广元可以是你老师,我也可以是你老师。

    “但你,则只是老夫一人的入室弟子。”

    言诲的话,方平安听得很明白。

    学生与弟子,尤其是入室弟子之间的区别,他还是懂的。

    闻言,方平安拱手作揖一拜:

    “弟子方平安,拜见老师!”



第九十九章 《探讨》



圣贤山,云鹿书院。

    赵择与许慎并肩而立在圣人庙宇之外,一边静候方平安出来,一边聊起了修行之事。

    “子重,你可做好了迈出修身的准备?”以赵择的实力自然一眼便能看出许慎如今的状态。

    许慎颔了颔首,神色坚定,目光不移道:“准备好了。

    “弟子以为,修身之途,无需过分追求完美,现在缺失的,便是将来进取的方向。”

    “此话,倒是还有几分真知灼见。”

    赵择满意地点了点头道:“亘古迄今,或许除了圣人以外,还未曾有人能在修身之时做到无瑕。

    “你现在求之不得的,正是目前无法领会的。

    “它,既会是你将来前进的方向,也会是你将来晋升的助力。”

    “弟子受教。”

    “你虽止步修身多年,但也要切记不可心浮气躁。”

    赵择郑重地指导道:“七品文士境,乃是锤炼文胆之路。

    “文胆的强度,便代表了你将来的高度,此境,最为忌讳的便是急功近利。

    “以你的资质,不出十年便能赶超为师,现在最重要的,是要打好基础。”

    “弟子谨记老师教诲。”许慎虔诚地拱了拱手道。

    “另外……”

    然而,正当赵择还想言说什么之际,他的话音却是猛然一顿。

    许慎疑惑地转过头,却是发现自己老师正眉头微皱,仰望着书院竹林,院长居所的方向。

    “院长的路通达了?”不及许慎询问,赵择便是率先喃喃自语道。

    闻言,许慎也是尝试仰头望去,但他境界不如赵择,并未看出什么大的异常,只是隐约感觉院长居所的周天外,有清气汇聚。

    与此同时,许慎与赵择身前,书院大坪之内,伴随乾坤波动和浩然正气的汹涌,两道身影突兀出现。

    其中一人,正是曾与赵择在望远阁中对弈的大儒王甫。

    而另一人,则是稍显老态,看起来年纪与赵择相仿,面容沉稳,神情严肃,身上的气息与赵王二人无异,显然也是云鹿大儒级别的人物。

    施展言出法随来到此处的两位大儒,也是神色凝重地向言诲的居所望去。

    随之,他们四人便是见到,方平安自竹林小径里走了出来。

    赵择王甫与另外一位大儒快步迎了上去,许慎则是紧随其后。

    虽然方平安知道“横渠四句”乃是儒家传颂的经典,但他却是没有想到那竟会对言诲产生如此之大的冲击。

    仔细想想,或许是因为“横渠四句”与言诲心中的志向不谋而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