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无限之神话逆袭-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咱们必须以最快的速度平定南诏叛乱,南诏也是个不安定因素,这个国家等殿下登基后,需发兵灭之。”
  “至于吐蕃,只要再给天地会几年时间,咱们便可主动出击,杀到他们再无力与大唐为敌。”
  打仗,天地会弟子并不懂,他们只是会杀人而已,单论杀人效率,这天下没有任何一支军队能与他们相比。
  要让他们屠戮平民,他们定然是不愿意的,可要让他们去消灭对方足以威胁到大唐的军队,他们绝不会手软。
  李重茂和谢云流对视一眼,重重点了点头,两人各自举起了右掌,伸在面前,看向罗长风。
  罗长风欣然伸出手掌,三只手掌拍在了一起,这大唐江山未来的局势,便在三人之间这场商议中,定下了基调。
  这些事罗长风自然早已与莫雨、李复、王遗风及薛北辰等人沟通过,获得了他们的支持,否则他也不敢说得如此笃定。
  事实上,他甚至早已知晓了南诏叛乱的真相,这里面涉及到了九天钧天君,罗长风便没有跟谢云流他们多说,关于九天,他还是不希望太多人了解。
  不错,经过几年的调查,薛北辰已经掌握了钧天君与变天君的身份,变天君倒还无妨,对天下大势没什么影响,但这个钧天君就不得了了。
  钧天君名叫李倓,乃当朝太子李亨第三子,封建宁王,虽为皇室子孙,却处处与大唐作对,南诏叛乱便是由他一手推动。
  而他的目的,却并非是想夺取天下做皇帝,事实上九天本就不允许有人坐上皇位,他只是单纯的想要颠覆李唐而已。
  所以他的真实目的其实是报复,报复他的父亲太子李亨,报复整个大唐皇室,这种念头的来源,则是因为他的姐姐李沁。
  罗长风其实十分理解李倓,甚至十分佩服他,但他也绝不会任由李倓用他的方式来达成目的。
  说起来,罗长风的目标与李倓有许多可以共存的地方,是以这次前往南诏,莫雨李复他们的职责是助唐军打败南诏,而他的责任,是将李倓引回正轨,这件事还得李重茂牵个线。


第七卷 第二百一十六章 钧天君李倓

  李倓出生于王府之中,生为王侯之子,可谓富贵已极,但年幼的李倓却并未得到太多家人的关注,从出身来看,李倓乃为王府之中张姓侍女所出,而他尚在襁褓之中时,母亲便早早病逝。
  父亲李亨对李倓和其胞姐李沁并未展露过特别的喜爱,在王府之中,失去母亲,背后并无依靠的李沁与李倓姐弟,比起其他诸位兄弟的情形要凄凉许多。
  李沁心智早慧,在母亲过世之后,李沁为让弟弟得到良好的成长,花费了许多心力,在李倓的心里,姐姐李沁便是他这世上最为亲近之人。
  王府之中,李倓在人前循规蹈矩,从不逾越,只有在姐姐身边时,才有片刻安闲,恢复童子应有之本性,两人在深宅之中相依为命,如此安度了数年光阴。
  开元年间,大唐与吐蕃之间边疆常有纷争,开元十八年,吐蕃请和,此次议和,吐蕃取得小勃律,得到了扼守吐蕃高原西部和西北地区之间的交通要道。
  西域原本多个大唐附属国朝贡之路被阻,转而向吐蕃进贡,大唐西北的二十余国“皆为吐蕃所制,献贡不通”,这使得大唐王朝在这一地区的权威大大受损。
  此后数年,李隆基数次遣将征讨,与吐蕃争战数次,各有胜负。
  之后,在早年和亲出嫁给吐蕃赞普的金城公主促进之下,大唐与吐蕃关系初见和缓,这远在天边的变动,却令李倓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
  为进一步促进唐蕃关系,大唐决定再行和亲之策,这一次与大唐和亲的乃是吐蕃重臣达扎路恭,而此次,十五岁的李沁因知书达理,温婉早慧,而被选为和亲郡主。
  李沁受李隆基之命,封号文华郡主,被命和亲于吐蕃,年幼的李倓为避免与姐姐分离,数次借机拜求父亲李亨与李隆基,请将姐姐留在中原,不要远送吐蕃,却均未得同意。
  李倓年岁虽小,心中却颇有主见,决意随姐姐远赴异域,而李亨因对李沁姐弟并不看重,并且经过和亲郡主李沁的请求,便应允了此事。
  李倓对父亲与皇帝李隆基极为恼恨,在此事之中,他展现出的坚定与执着,都看在了一个人的眼里,此人便是当代九天中的钧天君——邠王李守礼。
  中央曰钧天,雷霆之威,帝王之气,九州浩大,皇者一族,终为天下之中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历代钧天君皆是皇族中人。
  按照九天的规矩,每一任九天当中必须要有个皇族,作为监视皇帝的预备人员,一旦皇威不在,皇帝个人堕落,便会有这个预备人员顶上,起到稳定人心的作用。
  然而他们又生怕重蹈杨坚的覆辙,于是决定凡是成为九天的皇室,都不能当皇帝,最多只能辅政。
  因帝位争夺,李守礼父母早亡,父亲章怀太子李贤本才华卓著,却遭陷害而被武则天夺去太子之位。
  李守礼被选为钧天君之后,虽履行着九天之责,实则对李唐皇室为争夺皇位互相残杀的天家规则早有不满。
  但他自己却因其他诸位九天的制衡,空有一身本领,而无法做出任何大的举动,就连女儿金城公主也被送与吐蕃和亲,自己无力拦阻。
  也正是因此,李守礼把心底潜藏多年的想法,转移到因姐姐被远嫁吐蕃,而对皇家心怀不满的李倓身上。
  李守礼暗中随李倓姐弟远赴吐蕃,将年幼的李倓收为嫡传弟子,并亲传李倓武学与经国、军阵之学。
  而李沁以为自己和亲对大唐与吐蕃之间和平所做的贡献,都将影响弟弟李倓日后回国后的命运,故而尽其所能与吐蕃官员,属民和睦相处。
  李倓随师父修习《九天兵鉴》,他的聪明与耐心得到了李守礼极大的喜爱,李倓常以学到之术,与姐姐李沁在吐蕃王朝之中所遭遇到的实际情况互相印证,李沁亦颇有所得。
  就在李倓之父李亨被封为太子的第二年,李守礼之女金城公主忧郁而死,李守礼伤心其女逝去,觉异域非久居之良所,便规劝李倓寻机带李沁回返中原。
  然而李沁以为父亲继太子之位,自己若不能令和亲功德圆满,弟弟只怕永无出头之日,任李倓数次劝说,均未应允。
  金城公主去世之后,吐蕃与大唐战事再度频繁,吐蕃攻陷了石堡城,其后天策府出身的大将皇甫惟明数次领军攻打石堡城。
  大唐与吐蕃战事激烈,李沁眼见吐蕃境内因从军亲人死去而哀声遍野,更念及大唐军士死伤,决意尽全力止息两军之争。
  李沁带李倓亲赴丈夫达扎路恭军前,请与大唐将军见面求和。
  但谈判之时,却被神策军安插在军中的卧底暗中激起军变,两军仓促厮杀,李沁为流矢刺中脖颈,虽连夜救治,终于未能熬过天明,就此逝去。
  李沁死前叮嘱李倓,要他施展所学,辅佐大唐贤王,令李唐迎来更大的盛世。
  然而此时吐蕃与大唐常有交兵,李沁之死却并未得到李隆基正视,连吊唁信函也未曾及时发来。
  李倓心伤姐姐凄惨下场,心中难以平静,他苦思数月,终于决定走上与姐姐期待相悖的道路。
  姑母金城公主与姐姐都因和亲之策,而一生操劳于国事,难得善终,李倓对和亲之策痛恨莫名,他决意颠覆李唐,向送出姐姐和亲的李隆基与整个李唐的和亲之策报复。
  这时当代九天神算变天君意外身死,其他九天着力于寻找新的变天君传人,无暇顾及。
  李守礼早有颠覆毫无亲情的李唐之思,李倓这种想法毫无疑问得到了李守礼的支持。
  李守礼将钧天君之位正式传给李倓,并且将多年积累的人脉与秘密一同交给了李倓,自此,李倓彻底走上了颠覆李唐的道路。
  事实上,对和亲之策罗长风同样痛恨无比,皇帝与朝廷无能,无法令本国军事强盛,却让女儿去承担这不该属于她们的重担。
  所以罗长风理解李倓,佩服李倓,但不认可他的路子,他的认知也有错误。
  之所以有和亲之策的存在,说到底还是自己的国家不够强大,做不到威压天下,荡平四夷。
  否则,就该是别人巴巴的来找大唐和亲,而不是自己送女儿出去和亲了。


第七卷 第二百一十七章 你想看到这样的大唐么

  朝廷的诏令很快就下来了,各派点齐人马,齐赴西南平叛,纯阳宫这次由谢云流亲自带队,率三百弟子前往西南,于睿卓凤鸣随行,依然是李忘生守家。
  罗长风阿青却并未与谢云流一道,而是与李重茂直接从岭南道外海,乘船往南诏而去。
  各路援军一到,无敌的天一教毒尸大军再难呈威,在各派武林高手,尤其是天地会弟子的辅助下,天一教被唐军打得节节败退。
  天地会弟子利用自身那迅疾如风的身法步法,穿梭在毒尸大军中,专对那些控制毒尸的天一教弟子下手。
  失去了天一教弟子的控制,毒尸大军顿时混乱,阵列再不成章法,变得与普通毒尸也没什么区别,如此清除起来就更容易了。
  本次南诏平叛,由李承恩亲自掌军,在小诸葛朱剑秋的奇谋妙计下,天策军避过毒尸大军,直接对南诏军本阵发动突袭,大败之。
  所谓“天下三智,唯逊一秋”,说的就是天策府军师朱剑秋,有朱剑秋在场,于睿与叶芷青也只能退居二线,充作参谋,朱剑秋自然是参谋长。
  南诏军溃退,天一教独木难支,乌蒙贵也只能无奈撤退,意图返回黑龙沼,利用主场优势与大唐武林周旋。
  唐军衔尾追杀南诏军,打算一口气打到南诏王城太和城去,灭了阁逻凤,天一教自然就只能按惯例交给武林中人了。
  江湖各派以天地会为核心主力,以上官博玉的药物为倚仗,一路从羁縻州追杀到黑龙沼,最终将乌蒙贵包围在了烛龙殿中。
  而南诏王阁逻凤收到前方兵败,唐军进逼太和城的消息时,不由惶然无措,第一件事就是将推动此次叛乱的李倓给控制了起来,软禁在府邸之中。
  只待大唐军队一到,便立刻投降求和,并将李倓交出去平息大唐的怒火。
  ……
  夜,太和城北,距南诏王宫三里外的一座府邸静室内。
  李倓站在静室之中,凝视着墙上烛台的烛火,脸色在烛火的摇曳下明暗不定。
  忽然,李倓目光一凝,不动声色的道:“阁下既已到来,何不现身?”
  身后传来三个似有似无的脚步声,一道浑厚的声音轻笑道:“呵呵呵……建宁好耳力。”
  李倓转回身来,看向来者,来的有三人,一名面目威严,身着紫袍,颌下三缕清须,看上去五十多岁的老者。
  他身边并肩站着一男一女,皆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男子身着灰白长衫,身背长剑,女子一袭浅绿衫子,腰间插一把华贵无双的长剑。
  三人正是李重茂与罗长风阿青。
  李倓深深的看了罗长风与阿青一眼,随即仔细在李重茂脸上打量了片刻,露出一个恍然之色,“哦……原来是您。”
  李重茂沉声道:“从李家辈份上讲,你该叫老夫一声皇叔祖,不过,老夫有些不明白,为何你甘心受制于此?”
  李倓缓声淡淡道:“本王与您,似乎没有什么交情,您不在东瀛待着,专程跑回来便是为了找本王这个远房亲戚闲聊?”
  李重茂微微一笑,道:“素闻我这个侄孙儿,为人直爽勇毅,今日一见,身陷囹圄却未失风度,果真不虚。”
  说到这,李重茂微微偏过身子,道:“今日要找你的,并不是老夫,而是这位小兄弟。”
  罗长风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上前两步,李倓目光微闪,看向罗长风,道:“哦?若本王没认错,这二位应该就是名满江湖的‘纯阳仙侣’,纯阳风虚真人贤伉俪了。”
  罗长风赞道:“建宁王不仅好耳力,也是好眼力。”
  李倓不置可否的道:“本王却不知道,自己与真人有什么话可说。”
  罗长风笑了笑,也不介意,径自探手入怀,掏出一块菱形令牌举到面前。
  李倓双目一凝,沉声道:“幽天令,原来真人竟是这一代的幽天君,还真是不可思议,无名竟然成了纯阳宫掌剑真人。”
  罗长风收回令牌,道:“幽天君是无名,无名却不一定是幽天君,不知道现在,建宁王与在下有话可说了么?”
  罗长风的话李倓瞬间秒懂,如此看来,如今隐元会那个会首,只是一个傀儡而已。
  李倓点点头,道:“若是幽天君,我们的确有话可说,只不过不知阁下想说什么。”
  罗长风道:“两件事,其一,对你利用外族颠覆大唐的行为表示谴责,其二,邀请你加入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