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般。
在生活上,他只要能满足吃穿用度,其他的他根本不在意,每年的俸禄与偶尔的赏赐,已经足够他吃穿不愁,他也就不设法敛财。
这样的臣子可以说是君王最喜欢的,没有野心,甘于现状,把军队交给他,勾践放心无比。
最重要的是,罗长风是后来者,他与范蠡文种那些,知道他不堪过往的人不同。
当年勾践在吴国,对夫差卑躬屈膝,为活命过得卑贱无比,比奴隶还不如。
甚至为了取得夫差信任,放他回越,不惜尝他的粪便,这些黑历史,是勾践心中永远的痛,他绝不可能任知道这些事的人活着。
故而他在灭吴之后,无论如何都容不下范蠡与文种,这才给了范蠡一个“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的印象。
罗长风自己都不知道,他在不知不觉间,已被勾践区别对待,与范蠡文种区分开来。
他被勾践当成了真正的左膀右臂,比范蠡文种更重要的心腹之人。
可惜,他并不知道,罗长风对他的黑历史,与他的“鸟尽弓藏,兔死狗烹”都一清二楚,心里从未将他当成效忠对象。
之所以答应给他做将军,也不过是为了阿青母女能过得好一点而已,他随时做着抽身而退的准备。
……
罗长风还是第一次见到越国王后雅鱼,这个名传千古的贞烈女子。
她美丽动人,知书达理,温柔贤淑,不过罗长风最钦佩她的,是她的深明大义。
当年吴越之战,越国战败,勾践成为夫差的阶下囚,雅鱼跟随他同入吴国为奴。
吴国相国伍子胥,为逼勾践作反,让夫差杀了他,想出了一条毒计,在晋国使臣出使吴国时,伍子胥竟命雅鱼去侍寝。
晋国使臣不知雅鱼身份,稀里糊涂的坏了雅鱼清白,伍子胥以此为把柄,要挟晋国使臣签下不平等条约。
雅鱼受辱后,她没有选择死,而是选择背负着巨大的屈辱活下去,为什么?因为她意识到自己不仅是一个女人,一个妻子,更是一个王后。
她不仅属于自己,属于自己的丈夫,更属于国家,因此,只要丈夫还需要她,国家还需要她,她就不能死,不能像一个平常的女人那样去死。
她要帮助自己丈夫,她还要等着看吴国的报应,看到吴国灭亡,她才能心安理得的去死。
所以她就在吴国灭国那一日,在自己宫中自刎了。
勾践抱着她的尸身,整整三天三夜,不饮不食,之后勾践下令,将王后的宫殿与王后一起埋葬。
可以说,雅鱼正是华夏古代女性的典范,三从四德,忠贞刚烈。
在勾践被废的时候,她没有抛弃他,在勾践于吴国为奴的时候,她依旧守护在他的身旁。
在大部分臣子认为勾践变了的时候,只有她始终不渝的相信,他依然是原来的大王。
为了越国她付出太多,如果说范蠡文仲是越国的功臣,那么雅鱼就是越国的灵魂。
……
雅鱼很奇怪,按理说,她与大王一起出现时,罗长风只需行礼一遍即可,但他在向大王行过礼,口呼“参见大王”后,又恭恭敬敬的对她行了一礼,道:“拜见王后。”
勾践只当他为官不久,不懂仪节,并未在意。
勾践没注意到,雅鱼却注意到了,罗长风看向勾践的时候,眼神是平静的,与看向别人的目光完全一样,并没有因勾践的身份而有所不同。
而且在他行礼时,比较板正,就像应付公事。
但他看向自己的时候,眼中却有一抹敬重与钦佩,细心的雅鱼发现,他拜下的弧度,要比对大王深了一些。
雅鱼不明白罗长风为什么会如此,不过她也没多想,待勾践与罗长风寒暄过后,雅鱼柔声笑道:“罗将军既已成婚,还需勇猛精进,多为我越国生几个将门虎子。”
“哈哈哈哈……”勾践闻言朗声大笑,道:“王后所言极是,长风,你可定要勤加耕耘才是。”
罗长风闻言再度恭敬的对雅鱼抱拳一揖,正色道:“末将谨遵王后之命,定不负大王与王后厚爱。”
“好,好。”
片刻之后,吉时已到,罗长风该去迎亲了,不消说,自然又是一番繁琐的仪节。
等到将阿青迎回将军府,罗长风直感觉,在古代结个婚,简直比他与清廷鹰犬或六翅蜈蚣剧斗一场还累。
好在周制婚礼多少还是简化了一些程序的,至少没有拜堂这一节。
罗长风接回阿青后,两人一起在入席前洁手洁面,此谓之“沃盥之礼”。
待得沃盥结束,罗长风与阿青相对而坐,这叫对席,对席的位置,男西女东,意以阴阳交会有渐。
随即便是“同牢”与“合卺”,同牢是指新婚夫妇共食同一牲畜之肉,合卺是指夫妇交杯而饮。
交杯,是交换杯子而已,并非如后世影视剧瞎搞的那样,挽着胳膊喝酒。
合卺本意指破瓠为二,合之则成一器,剖分为二,分别盛酒。
最初合卺用匏瓜,匏是苦的,用来盛酒必是苦酒。
匏既分为二,象征夫妇由婚礼将两人合为一,故而,****杯子,共饮合卺酒,不但象征夫妻合二为一,永结同好,而且也含有夫妇俩同甘共苦之深意。
再复杂的仪节,总有完成的时候,在饮过合卺酒后,就是最后一道程序了,叫“馂余设衽”。
馂余设衽又叫“合床礼”,新娘脱服由女侍接受,新郎脱服由男侍接受,随即侍人持烛而出。
至此,罗长风与阿青便正式成为夫妻,可以做一些爱做的事,造将门虎子了。
第三卷 第二十一章 传说
周制婚礼没有让新娘等在房中,新郎出去招呼宾客这一节,甚至没有酒宴。
在春秋时期,成亲并不是一件喜事,甚至对于新郎新娘双方家庭来说,是一件“饱含悲痛”的事情。
对女方来说:“嫁女之家,三夜不熄烛,思相离也。”
意思是女儿出嫁了,娘家就会连续三个晚上通宵点烛(当时的“烛”并非蜡烛,而是近似于火把、火炬),用以表达对出闺女儿的怀念。
而男方则是:“娶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
意思是娶媳妇的家庭,三天不能进行任何娱乐活动,因为儿子娶媳妇就意味着儿子长大了,而父母变老了。
所以在合卺礼结束后,宾客就会散去,剩下的时间,就是小夫妻的私人时间了。
“长风,我以后是不是不能叫你的名字了?我妈说,我们成亲后,就得改口叫你将军或夫君,你要唤我夫人。”
“别听她的,你依旧唤我长风,我叫你阿青,无论我日后是什么身份,我永远都是你的长风,你也永远都是我的阿青。”
“长风,你真好。”
“阿青。”
“嗯?”
“今日王后给了我一个任务。”
“什么任务?要我帮忙吗?”
“要,没有你,我永远完不成任务。”
“啊哟,究竟是什么任务呀?”
“她要我们,为越国多生几个将门虎子。”
“啊?可是……可是,要怎么生啊?”
“我大概知道一点,我教你。”
“哦!好呀!”
“……”
“呜……好痛。”
……
罗长风终究是决定,暂且将王后的要求放在一旁,阿青才十七岁,还太小,现在就生孩子,对她身体不好。
春去秋来,年余时间转瞬即过,罗长风进入本世界已近两年,第一批五十名剑士终于学成猿公剑法,可以开始传授全军了。
会稽城西郊练剑场。
罗长风立于台上,手持竹棒的阿青与腰悬长剑的范蠡,并肩站在台下队列侧方,静静看着罗长风。
罗长风从左至右扫视了一眼,精气神比之年余前大不相同的剑士们,沉声道:“弟兄们,你们已学成吾之剑法,且都有了三分火候。”
“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并非结束,尔等如今领悟的剑法之奥妙,不过吾之一二,日后在教习同袍之时,自己也需勤加修习,切不可自满。”
“都记住否?”
五十名剑士抱拳齐声喝道:“谨遵将军教诲。”
罗长风缓缓点点头,道:“很好,如此,便归营吧!允你们休沐三日,三日后,开始大练兵,本将军要你们,以最快的速度,将剑法传给所有剑士,不得有误。”
“是。”
剑士们集合归营,罗长风走向笑吟吟看着他的阿青与范蠡。
范蠡对罗长风抱拳笑道:“长风,恭喜了,如今你总算可以卸下肩上重担,好好休息一些时日了。”
罗长风脸上化开一个欣然的笑意,看着阿青道:“是啊!已经许久没有陪阿青牧羊了,从明日起,我又陪你牧羊,给你讲故事,你说好不好?”
阿青欢喜万分,娇声道:“当然好呀!你们等等我,我去把羊儿赶回来。”
阿青说完,便开心的蹦蹦跳跳往小树林去了,范蠡看着阿青的背影,叹道:“阿青还是这么活泼可爱,一点都没变。”
罗长风笑了笑,道:“毕竟,她还只是一个十八岁的孩子。”
“呃……”范蠡错愕的瞥了罗长风一眼,他这个春秋时期的古人,自然无法理解罗长风这个后世人的思维。
罗长风将阿青宠上了天,保护得太好,家里一直是青母在打理,什么都无须阿青操心,也什么都不必让她管,不让她被任何俗务侵染。
阿青每日的生活,就是赶着羊儿去林中放牧,然后到练剑场看罗长风教剑士练剑。
中途她会跑回将军府,给罗长风取来可口的饭食,其他时间,哪怕什么都不做,就这么坐在那看罗长风一天,她也甘之如饴。
嫁做人妇一年有余,阿青却与未成亲前没有任何区别,依旧是那般,如同一个快乐的小精灵。
罗长风希望,她能一辈子都保持着这种状态。
“长风,你以后不会当真就每日陪着阿青牧羊吧?”
罗长风反问道:“我还需管什么事吗?”
范蠡哭笑不得的道:“你好歹还是剑士中军将,怎么也得管管那五千剑士吧?你也不怕日后别人唤你‘牧羊将军’。”
罗长风嘴角一弯,道:“牧羊将军又如何?我这一生,只为阿青而活,等助大王成就霸业,我便辞官归隐,每日里就陪着阿青牧羊放歌。”
“况且,那五千剑士在没有我这个中军将前,不也好好的吗?一切照旧便是,有我没我,区别不大。”
范蠡怔了怔,他沉默着与罗长风并肩走出了练剑场,不远处的甲士们已在开始拆卸帐篷,在此守了一年,终于可以回营了。
“怎么忽然不说话了?在想什么?”
范蠡回过神来,轻叹着摇了摇头,道:“没什么,长风,以越国如今的力量,你觉得我们还要多久能灭吴?”
罗长风想了想,断然道:“最多两年,两年内,剑士剑法可成,灭吴契机必现。”
罗长风的两年是保守估计,毕竟那五十名剑士,每人要教一百人,多少会拖慢一些进度,但是也绝对要不了两年。
范蠡精神一振,心下暗道:“两年,两年,夷光,等着我,再等我两年,两年后,我一定去接你。”
“等我将你夺回来,我也跟长风一样,大夫也不做了,便是整天和你坐了船,在江里湖里漂游,这么漂游一辈子。”
罗长风瞥了他一眼,突然心中一动,他想起了历史上一个传说,那个传说,就是关于范蠡与西施的。
却说当年勾践被夫差放回越国后,采纳了文种的“灭吴九术”,其中一计便是美人计,欲以美人声色来消磨夫差的意志。
范蠡奉命游遍全国搜寻美人,在诸暨李庄山下的溪岸边,范蠡见到了正在洗衣服的西施,深深为其美貌所动,而西施也十分欣赏范蠡的豪情,两人一见钟情。
但当时越国正处于生死存亡之际,没有时间给两人来谈情说爱。
《浣沙记》中记载,范蠡对西施言道:“社稷废兴,全赖此举,若能飘然一往,则国既可存,我身亦可保,后会有期,未可知也。”
“若执而不行,则国将遂灭,我身亦旋亡,那时节虽结姻亲,我和你必同做沟渠之鬼,又何暇求百年之欢乎?”
西施为范蠡的忠君爱国所感动,为了国家,他们不得不把个人放在一边,西施答应了范蠡,替越国到吴国卧底。
莫非,这个传说是真的?范蠡心心念念灭吴,就是为了夺回西施?
第三卷 第二十二章 不够冷血
五十名剑士出师,罗长风将此事汇报给了勾践,勾践自是大喜过望,立马召来那五十名剑士,要当场考较他们的本领。
勾践又另召来五十名未学罗长风剑法的剑士,命他们以木剑相斗。
罗长风随意点了一名一代剑士,命他出战,勾践也点了一名看上去高大健壮的剑士。
谁知那一代剑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