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向自诩聪明绝顶的他的自尊心,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谭天摇头道:“正儿所说,只点到了皮毛。战争绝非儿戏,乃系国家之生死存亡的大事。战争之中,敌我友这三方并非永远一成不变,敌可能变友,友亦可化敌,只有掌握其中变化之道,方才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曹操之所以能够最后称霸北方,成为三国中最强的一国,便在于他始终能够有效地调动敌友,即使三分天下后蜀吴结盟,亦被他挑动的大战了数场,从中渔翁得利。”
谭志豪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似乎明白了什么。
谭天又道:“接下来正好可以引出第二个典故。三国鼎立之后,蜀吴结盟共抗强魏,时值赤壁大败之后,魏国元气未复,面对蜀吴灼灼逼人的攻势,一时间只能采取被动守势。
就在此时,魏主曹操使出驱虎吞狼之策,借助蜀吴荆州之争,诱使东吴攻打荆州,荆州一战,蜀国大败,大将关羽战死,荆楚之地尽失。
蜀主刘备大怒,为报义弟关羽之仇,不顾军师诸葛亮的劝阻,尽起举国之兵,统带七十万大军出川伐吴,却在彝陵遭遇惨败,被吴将陆逊一把大火,尽烧连营七百余里,七十万蜀兵,归蜀者十不及一。
经过这一场大战,蜀吴两国尽都元气大伤,魏国一举扭转了先时的被动局面,为了将来的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正一反两个典故,终于令谭志豪恍然而悟,大头连点道:“我明白了,主不可以怒而兴师,要想打仗,一定要看准形势算准时机,每一场战争,都要有明确的战略目的,说白了都要有利可图。因无名之火而枉动干戈,莫说是败了,即使打胜了,也是劳民伤财,自伤元气,就象以前爹爹曾讲过的汉武帝穷兵嗜武,致使国家败坏,百姓流离的典故。所以孙子才说上兵伐谋,不战而胜。”
谭天的脸上终于现出一丝笑意,点点头道:“现在再回到吴越之战的问题,孙武为何不叫吴王伐越?若正儿是吴王,又会如何去做?”
谭志豪蹙着眉,一边思索一边道:“孙武劝谏吴王不可伐越,乃因越国并非吴国的首要之敌。若孩儿是吴王,便使人游说拉拢越国,分化楚越联盟,甚至可以许以重利,说动越国与吴国共同组建联军伐楚,即使要对越国下手,也要待彻底亡楚之后。”
谭天满意的点点头道:“正儿这一次说对了,可惜吴王阖闾大败楚军之后,气性骄横,未采孙子之策,致使吴国不但错失了彻底灭亡楚国趁而一统天下的最佳时机,更是埋下了最终为越国所灭的祸根。”
谭志豪有点小人得意道:“孩儿向来聪明,什么东西都是一点就透。”
谭天并未与儿子计较,又道:“一理通百理明,兵法并非只是用于战场,无论官道商道,其中的尔虞我诈,都有兵法的用武之地,具体运用之妙,还要正儿自己用心体会。好了天色已晚,正儿回去休息吧。”
谭志豪点头道:“孩儿明白,爹您也好生休息,孩儿告退。”
待谭志豪快走到门口处,谭天忽然提醒道:“明日早上别忘记去找陈将军学习练兵。”
谭志豪原本轻松的神情立时垮了下来,这一次答应的不甘不愿到了极点。
望着谭志豪消失在黑暗中的背影,谭天坚毅的面上现出一丝温和中透着点莞尔的笑意,调教这个问题多多的儿子,远比他想象中要有意思的多。
鄂王军新败,随州没攻下来,反而丢了襄阳,彻底在北面战场失去了主动权,陷入战略守势,而朝廷平叛大军虽然获得了一场大胜,歼敌近二十万,但气力已尽,也无力继续扩大战果。
与此同时,鄂王的另两路大军也陷入了麻烦。
占领了湖南全境的南征军继续南下时在衡州碰到了强有力的抵抗,广西巡抚胡广林奉旨成为南路讨逆大将军,聚集两广卫所军以及湖南的败兵共十七万之众,据守衡州。
两军在衡州鏖战两月之久,不分胜负。
另一方面,已然打到了广信府的西伐军,身后却出了大问题。
在攻打饶州时,饶州守备金树泉面对强势敌军,并未力抗,而是率领着麾下一万水军遁入鄱阳湖。
西伐军对这股逃兵并未在意,继续挥师西进,一路势如破竹,哪里想到,就是这股不战而逃的水军,日后竟成心腹大患。
金树泉率军隐迹在鄱阳湖中,潜藏十日后陡然出击,突袭都昌。
都昌是鄂王西伐军最重要的一处前进基地,内藏粮草十五万石,军械不计其数,饶州水军趁夜攻之,一击而下,抢夺大量鄂王军的粮草军械,带不走的一把大火付之一炬,都昌大火足足燃烧了两日两夜。
西伐军立时陷入粮草不济的困境,不得不暂时停下进攻的脚步。
还没等鄂王军上下反应过来,饶州水军又闪击湖西吴城,全歼吴城两千守军。
一时间,鄂王震怒,颁下旨意,怒斥了西伐军统帅方林一顿,责令其全力剿灭这股在后方流窜捣乱的大陈水军。
方林不得不将麾下的四万水师派往鄱阳湖,清剿金树泉部,同时西伐军停驻在广信府一带,等待后方粮草军械的到来。
然而要想剿灭熟门熟路,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饶州水军,岂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金树泉的逗引下,两军水师围着鄱阳湖玩起了猫捉耗子的游戏,鄂王军的四万水师占不到丝毫便宜,反而经常被金树泉率军反咬一口,损失虽然不重,对于全军士气却影响至巨。
就这样,朝廷与鄂王之间的战争,暂时陷入一种僵持状态,双方尽都全力补充兵员,囤积粮草军械,蓄势以待,等待着下一场暴风骤雨一般的大战来临。
就在这时,鄂王期盼已久,而朝廷最为畏惧的事情发生了……
蒙古铁骑动了。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屯兵沙井的二十万蒙古铁骑竟然是吸引大陈边军注意力的虚招,真正的攻击来自查台,十万蒙古铁骑避过了大陈朝派在草原上的所有探子,悄没声响的自查台出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突袭开平卫。
没人能想到蒙古人竟会从最不利于骑兵作战,位于燕山山脉的开平卫动手。
虽然大陈的精锐边军有三十五之多,但分散在绵延万里的九边之地,又怎么可能面面俱到?
为了防备沙井的二十万蒙古铁骑,足足牵动了边军一多半的实力,因此据险而守的开平卫仅有守军五千。
猝不及防的开平卫军仓促应战,虽然勇敢善战,终因寡不敌众,苦战五日后,开平失守。
突破了开平卫的封锁,八万蒙古铁骑就像一道肆虐的洪流,沿路之上摧城拔寨,向着京城的方向滚滚而来。
京师之中,一片恐慌。
内乱未平,外患有起,大陈朝的万里江山,已然一片风雨飘摇。
………………………………
第九十七章 回京1
金銮殿上,大臣们分作两派,吵得正热闹。
“陛下,鞑子亡我之心不死,此次犯边非同小可,京城无大将,要退鞑子,非镇国公不可,乞请陛下颁旨,召镇国公回京退敌。”
“陛下万万不可,南方讨逆战事方现转机,若无镇国公在那里坐镇,只怕好不容易得来的主动之势一朝尽丧,一旦叛军坐大,与鞑子形成南北夹攻之势,便是镇国公有通天之能,却无分身之术,如何应对两线作战?为今之计,只有先定南方,再退鞑子。”
“赵国柱你其心可诛!先定南方?若是京师被攻破了,万岁爷有个什么闪失,就算镇国公平定了南方的叛王,一切也都晚了!”
“笑话!王治珍你这胆小畏死的懦夫还敢血口喷人?鞑子骑兵野战虽强,但不善攻坚,此乃天下皆知之事,更何况京城乃是天下第一坚城,凭借高墙坚城,还有二十万禁军,便是坚守一年半载,亦是毫无问题,哪到尔等小人,在此危言耸听。”
“为臣子者,岂可置陛下于危难之中,城墙虽高,禁军虽众,尔敢保证不会出现丝毫意外吗?若是万一有什么意外,你担当得起这份责任吗?”
本是想召集群臣议事,哪想到会出现这等情形,崇武皇帝面色越来越难看,终于忍不住怒喝道:“够了,朝堂之上岂是尔等吵闹的地方?看看你们现在,哪里还有半点公卿大臣的体面?”
一时间,金銮宝殿上鸦雀无声。
不知是哪个机灵鬼先醒过神来,扑通一声匍匐在地,大呼:“臣等该死。”
随即所有人皆效法而行,殿内跪倒了一片。
崇武皇帝大袖一挥道:“朕自有决断,你们都下去吧!”说罢怒气冲冲的甩袖而去。
入了后宫,赵麟斥退一众内侍,这才恼怒不已的摇头喃喃道:“除了争权夺利贪恋钱财,你们还会什么?若是我大陈多几个镇国公这等擎天巨柱该有多好……”
赵麟做太子时,曾随谭天学习过兵法军略,心中颇有韬略,沉思许久终于作出最佳的决断,先南后北,无论如何也要先解决了叛王赵吉,安定了后方,才能叫镇国公谭天率军回援。
当即降下圣旨,二十万禁军全力守御京城,同时召旨邻近各州府,督师勤王。
虽然下定了死保京城的决心,但与此同时,这位年轻的皇帝还是走了一步稳妥的后招,使用千里加急快报,急调无敌侯谭志豪立刻回京助战。
既然老的必须要留在南方平叛,把小的调回来也行,有这么一位以一敌万的无敌小将军坐镇京城,似乎也不比镇国公差多少……
襄阳大营。
“圣旨到,镇国公谭天与无敌侯谭志豪接旨。”
由于是千里加急的圣旨,若让体弱的太监来颁这道旨意,怕不要跑死在路上,因此颁旨的钦差,乃是谭志豪曾经在赛马的时候见过的一个大内高手侍卫。
“臣谭天接旨。”谭天率领着一众将领赶至营外,就待跪下接旨。
那侍卫高手慌忙一拦道:“镇国公且慢,陛下还有一道旨意,今后镇国公与无敌侯父子接旨时免去一切俗礼,不摆香案,不必跪接。”
“什么?”谭天愣了一下,蹙眉道:“如此一来,岂非乱了君臣之纲伦,此恶例万不可开,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钦差苦笑一下道:“公爷,这话您得亲自面见陛下时去说,小的只是一个侍卫,哪里能够为陛下做主,不管怎样,这道旨您是不能跪接了,不然就是抗旨不遵。”
谭天一滞,后面的谭志豪不耐烦了,撇着大嘴道:“爹你也是,接个圣旨罢了,哪有那么多麻烦事,不用跪接就不用跪接,钦差大哥,那圣旨拿来我瞧瞧上面写了什么?”
“呃……”钦差一愣,望了脸色变得难看无比,张口就待喝斥的镇国公一眼,忙道:“公爷莫怪侯爷,小的临来之时,陛下已经交待了,侯爷出身江湖,不懂那些规矩,一切由得无敌侯高兴便是。”
“岂能如此……”谭天话还没有说完,谭志豪已有恃无恐的从钦差的手中拿过了圣旨,他本就不是特别畏惧自己老爹,现在有皇帝的圣旨撑腰,他更加的不怕了。
谭天蹙着眉头瞪了儿子一眼,默然不语,有些话是无法在大庭广众之下说的。
谭志豪展旨一看,便是一惊:“蒙古鞑子南下了。”
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每一个人的面色立时变得凝重起来,只有谭天镇定如常道:“入营再说。”
入了大营,谭天将众将遣散,帅帐之中,只有谭氏父子与钦差三人。
圣旨很简单,就是京师军情紧急,召无敌侯回京助战,谭天认真研读过随圣旨而来的一份紧急军报,闭目凝思起来,许久后方道:“正儿吃过午饭便会随钦差大人回京城。”
这钦差也是个明白人,知道镇国公有话要交待儿子,当即起身告辞。
帅帐中只剩下了两父子,谭天沉吟着开口道:“鞑子骑兵南下,正儿怎么看?”
谭志豪微微一愣,在一代兵法大家的父亲苦心栽培之下,每天如填鸭一般的学了十余日的兵法,可不是白搭,已然今非昔比,听了父亲的问题想了想便侃侃而谈道:“对于蒙古人而言,最妙的局面莫过于朝廷与叛军两败俱伤,因此才会在反王占据主动时按兵不动,坐看中原打成一团。
现在朝廷占据了战略主动,随时可能挥师武昌,叛王虽然被动,却也远未到无法支撑的时候,蒙古铁骑这时出动,明显是要策应南方的叛王,但是蒙人与叛王虽有勾结,却是同床异梦,各有打算。
所以孩儿以为,蒙古人只要不傻,决不会在眼前这个胜负未分的时刻孤注一掷,因此这一次出击,想来很有可能是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