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青蛇:从气运化龙开始-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冬后。

    方言想要吃点腊味,特别是腊肉,这玩意儿无论中原还是西南的蛮族,都会储备一些过冬,还有就是西南蛮族的烟丝,味道特别纯正。

    想到这些,方言就再也坐不住了,动手编制了一个竹篓,在里面铺了一层粗布,把莲儿放了进去,腰带上插着烟杆,就这么出门了。

    此时正值清晨,大山里满是低垂的缭绕云雾,让方言仿佛身处云中,沿途但见群峰枫叶似火,上下交相辉映,色彩极为鲜艳,令人流连忘返。

    茂林之间,鸟语花香。

    睡眼惺忪的莲儿揉揉眼睛,趴在竹篓边,好奇的望着四周的景象,某只傻鸟不停飞来飞去,一会儿钻进云雾里,一会儿飞回来停在竹篓边沿。

    走了不知多久,直到太阳高高升起,方言才走到小时候去过的‘翁丁’古寨。

    古寨一如既往,过着与世无争的桃源生活。

    莲儿耐不住性子,想要下来活动,便被方言从竹篓里抱出来,放在地上。路过某颗大榕树,见有行脚商拿出糖果逗弄小孩,莲儿脚下生根,挪不动步子。

    无奈,方言掏钱买了一小包,然后要了一杯凉茶,坐下歇脚。

    放了一颗糖进莲儿嘴里,她浑身抖了抖,猫脸上满是舒适。

    将近正午时分,方言抱着莲儿进了古寨,寻到一处人家,买了百多斤的烟丝,只花了五两银子。

    换上西南蛮族的烟丝,抽了一口,口感清香,无青杂气,余味绕舌,留香持久。

    (抽烟有害健康,大家千万不要抽烟,兄弟姐妹们要爱惜身体多运动)

    逛了半天集市,买了许多必需品,找个无人的地方偷偷丢进乾坤戒里。

    方言抱起莲儿,一路晃晃悠悠的离开古寨,回到竹林小屋。

    回去的路上,正好遇见冬笋,方言挖了点回去,打算做个冬笋腊肉。

    傍晚时分回到竹林小屋。

    方言动手准备晚饭。

    新锅清洗完毕,首先得过油,然后再清洗一次。

    方言出门捡了些柴火回来,顺手采摘了一些野生菌菇,带回去一起炖了。

    拿出买到的粘板,清洗干净,放在一边晾干,等要用的时候再洗一次。

    方言拿出菌菇清洗,剥好冬笋,清洗腊肉,葱姜蒜也清洗好。

    粘板再洗一次,然后拿出新买的菜刀,清洗好,开始切菜。

    哆哆哆……

    一阵干脆利落的清越声响起,前世就是厨房老师傅的方言感叹自己手艺没丢,她将所有菜都切好,顺利且从容的完成了备菜工作。

    方言搬来几块巨石,用飞剑切成规则的长方形,搭建了一个简易灶台。

    接下来,就是再洗一次新锅,然后烧干水分,冷油下锅。

    将腊肉丢进去爆炒,炒出油脂再放葱姜蒜翻炒出香味,等到香气溢出,放适量凉水进锅,静待水开。

    热气翻腾,方言丢进冬笋,再次等待水开,然后放入调料。

    小火炖熟,起锅装盘。

    一碗冬笋腊肉菌菇汤就做好了。

    方言嗅了嗅香气,满意的点点头,食指大动,端起碗拿起筷子,开动!

    莲儿带着傻鸟凑过来,盯着碗里的冬笋腊肉菌菇汤,眼神里满是渴望。

    方言丢给他们几块冬笋,好笑的看着它们吃。

    莲儿吃了两块冬笋,感觉味道还不错,就仰起头喵叫一声,示意还要。

    方言又丢给她几块冬笋。

    傻鸟啄了两口冬笋,就没欲望了,自顾自的飞走,似乎不理解这玩意儿有啥好吃。

    莲儿不满的一拍地板,凶神恶煞的冲着傻鸟的背影发出无能狂怒,浪费好吃的食物,她觉得很可耻。

    一蛇一猫,吃完了一大碗冬笋腊肉菌菇汤。

    晚饭后。

    方言泡了一杯茶,坐在窗台前看书,继续对着一堆道藏皓首穷经。

    莲儿犯困,打了个哈欠,趴在桌子上睡眼惺忪,伸着懒腰滚来滚去,差点又掉下去。

    睡觉前,方言做了晚课,便熄灯睡觉。

    一夜无话。

    清晨,方言起床,开始早课。

    院里,方言盘腿而坐,拇指轻扣无名指,手心朝上。

    摆出了“问道式”,小嘴开阖,念念有词。

    “中央钧天,其星角亢;东方皋天,其星房心;东北变天,其星斗箕;北方玄天,其星须女;西北幽天,其星奎娄……”

    早起的莲儿和傻鸟好奇的围着方言奔跑,追逐往来,无忧无虑。

    方言起身开始活动筋骨,学着当初林虞的模样,拿出一本道藏功法,边走边读。

    莲儿跟在方言身后,方言跳跃,她也跳跃,方言翻身,她……没翻过去,摔了一跤。

    清闲的山居生活总是容易忽略最重要的时间。

    除岁当天。

    京城局势平稳,大雪山祭祀和魔道被仙道盟赶出京城,其中林虞出力最多,对于这位明明已经飞升仙界,但却还有分身留在人间的衍星宗大佬,世人不知该说什么,总之还是夸赞的话居多。

    由于州牧令的颁布,乾国朝廷名存实亡,渐渐手握大权的州牧们开始不理会朝廷政策。

    对于凡尘俗世之事,仙道盟也有些束手无策,只好暂时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

    不就是改朝换代而已,仙道盟等得起,无论谁当上皇帝,都离不开仙道盟。

    正月刚过去,方言就听长生说,可以回宗门了,不出几年,诸侯国的乱世就要来临。按照长生的说法,命运轨迹有自动修正功能。而且命运长河勉强算是有灵智,但却不高,与它在伯仲之间。

    若是不在诸侯乱世来临之前就有宗门的生活痕迹,必定会被命运长河偏移轨迹,到时候容易影响方言浑水摸鱼。

    方言想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还是早些回去更好,于是她便收拾好一切离开。

    离去时,正值二月二龙抬头。

    这一天,林虞偷偷的赶回竹林小屋,她在此地早已布下阵法,凡尘事了,百年之期已过,她要准备渡劫飞升去仙界汇合本体。

    清晨时,方言抱着莲儿下山,傻鸟站在肩膀上,满山云雾伴随着她。

    这场景,就像母亲在眷恋即将离家的孩子。

    云雾后,林虞站在暗处,远远望着方言离去的背影,呢喃道:“小青,离家以后,要多行善事,记得吃亏是福。”

    方言若有所觉的回头看了一眼,身后是茫茫大山,云遮雾绕,既无风雨也无晴。

    夏至那天,林虞分身渡劫,轰动天下。

    夏至那天,方言行至倒悬,遥望青冥。

    (第一卷,完)

    ————————

    第二卷预告

    卷名:龙潜于渊。

    简介

    深山大泽,实产龙蛇。行云布雨,潜渊登天。
………………………………

龙潜于渊


………………………………

第一章 倒悬

    东南有山,名为倒悬。

    山有四峰环绕,世人以为通天之境,祥瑞多福,咸怀仰慕。

    道教潜隐默修之士,喜遁居幽静之山林,故多择名山大川洞天福地,兴建宫观,期荫仙风而功道园融。历代以来,道侣栖止,香客游人络绎不绝,故洞天福地已成为中原锦绣河山之仙家胜境。

    倒悬山下有溪流,名为晴川。

    澄澈清莹,盈盈一水,折为九曲,一带为一曲,晴川有九曲溪水之说。

    当地人会撑着竹筏带外人来晴川游览,也有许多人在水里讨生活,源于江南水系的发达,导致东南有这样的说法,“撑船,打铁,磨豆腐”三个苦行当,撑船排第一。

    船上人家,苦也,乐也。

    房屋不可动,舟船却不停,对在水里讨生活的渔民而言,船就是他们的居所,带着他们行在水中面对未知与变化。

    船虽小,结构并不简单。

    从船头开始,最前面的船面,船家称之为“铺头”,铺头下面叫尖头舱,里面可存一些缆绳、铁锚、纤板等工具。再往后是前舱,是装货的辅舱,一道木梁与中舱隔开,紧靠后舱的是铺舱,相当于一间微型的木房,里面是船家的统铺,休息的场所,掀开铺舱下面的木板,就是一家人的储物室。在掌舵的区域,舵的半径之内还放着做饭的炉子。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船是渔民的家,承载了他们的食与住、劳作与生活。全家人在船中撑篙,摇橹,掌舵,扯蓬,吃饭,休息。

    若是外地人来此,一般都会有本地人士建议乘坐竹筏,这些渔民们极少载客。

    竹筏浮力大,吃水浅,轻便灵活,筏工只要用一根竹篙驾驭。它可以平稳地漂过深潭,也可飞快地滑下浅滩;可以灵巧地避开突立中流的礁石,又可急剧地转弯。人坐筏上无遮无拦,全方位地沉浸在碧水丹山之中,抬头可见山景,俯首可观水色,侧耳能听溪声,伸手能触清波,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刚柔相济。可以说是竹筏水中流,人在画中游,“看山不用杖而用筏”,即使是白发翁妪,仍可尽情漫游,遍览山水之美。

    坐筏观山,安稳舒适,视野开阔,可见山景,能赏水色,九曲溪漂流而下,疾徐相间,既轻松惬意,又有惊无险,极目皆图画,丹山、碧水、绿树、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沿途看到奇峰相叠嵌空而立,那高低相错的山峦,如旌旗招展,那气势磅礴的岩峰,如万马奔腾。

    方言自己动手做了个竹筏,控制着水流,静静观看沿途景色,顺着水流一路漂到了倒悬山下。

    某猫瑟瑟发抖的趴在竹筏上,眼神幽怨的看着溪水,忿忿不平,不平则鸣,‘喵呜’的叫了一声,显得极其可怜。

    傻鸟在一旁笑的乐不可支。

    倒悬山,山如其名。

    放眼望去,只见一座奇异的山峰倒悬在天际,有四座耸立天际的山峰环绕。

    方言靠岸登山,将竹筏收进乾坤戒,踏步在其中一座山峰,立刻有巡山弟子前来询问,她拿出道袍换上,展示代表身份的牌子,对方却告诉她“这位师妹是哪座峰的弟子?”

    方言笑道:“道藏峰,家师郑隐。”

    巡山弟子行了一礼,做个道揖,说道:“原来是道藏峰的师妹,这边请。”

    方言一路徒步走上山,遇见不少上山下山的弟子,有些会惊艳她的美貌,偶尔失神被同样看着她发呆的其他弟子撞个满怀,两两相看好不尴尬,途中不少弟子都是第一次见这位师妹,纷纷议论是哪座峰的弟子,有机会可以多去那里找相熟的师兄弟坐坐,打听打听情况。方言内心有点好笑,若是他们知道自己是条蛇妖,也不知道会是什么表情,心里应该很不是滋味吧?

    登上山顶,便是青冥剑宗主殿所在的玉玄峰。

    宗门前,有一座石访,不过这是民间的叫法,道教一般称之为‘棂灵门’。

    寓意为,凡入此门者,凡尘俗世再无瓜葛,有斩断尘缘之意。

    棂灵门,是一座四柱三楼的通天式牌楼。

    上面刻画着远古自今的道教传承人物,方言望了一眼,有龙族遨游九天,有香火神道中的神仙人物坐而论道,还有头戴莲花冠的修士身负飞剑。巨型的抱鼓石雕刻精美,鼓上石狮已毁,但鼓面上镌刻的“月下麒麟”、“龙戏宝珠”和“犀牛望月”、“剑开天门”图案则画面如新,栩栩如生,镌刻精细。

    道教演变历史一目了然。

    古时,香火神道众神仙坐而论道,享受人间香火。

    今时,修士身负飞剑,朝游沧海,暮游苍梧。

    反倒是遨游九天的龙族,似乎成了点缀的装饰物。

    穿过棂灵门,迎面而来一位弟子,拱手作揖,问道:“之前从未见过师妹,不知师妹是哪座峰的弟子?”

    这是今天第二次有人问,方言心中了然,当时据郑隐说,青冥剑宗收徒全看心性,不看根骨,而且剑宗弟子都是一心向道的修士,当时还举了个例子,说有位剑宗大佬出门游历,收了位弟子,可是那位弟子直到飞升都没来过一次宗门。他还说宗门之前有位前辈,某日心血来潮说要去极北冰川之地磨砺剑道,这一去就直接在极北冰川之地磨砺到飞升。经常有宗门弟子在外相遇,两人是同一个师父的师兄弟,相互之间却不认识,没有见过的情况发生。

    一般来说,面对仙道盟,大多数修士最不愿意与青冥剑宗的人为敌,原因就是青冥剑宗的弟子太过奇葩。

    他们对别人狠,对自己更狠,为了心中的道,为了手中的飞剑,一个个都像是偏执狂。

    哪怕是同为仙道盟的其他门派,都觉得青冥剑宗大多数弟子都修道修魔怔了。

    方言回了一礼,说道:“道藏峰方言,家师郑隐。”

    对方笑道:“我是李莲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