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少君将道藏放在树墩上,端起茶对方言引荐坐在对面的男子。
“林筠,玉玄峰大师兄,也是宗门大师兄。”
他伸手指着方言,看向林筠。
“方言,道藏峰亲传,也是郑师叔的关门弟子。”
李少君笑着点点头,补充了一句。
“目前看来,也是我们青冥剑宗最小的师妹,至少在下一次开山收徒前是最小的师妹,当然啦……特殊情况除外。”
林筠起身行了一礼,拱手作揖,说:“见过方师妹。”
方言急忙站起身,作揖还礼,“见过林师兄。”
李少君好整以暇的背靠摇椅,躺了下去,笑着说:“方师妹今天来得正是时候,我有好东西招待你。”
方言疑惑环顾四周,纳闷道:“什么好东西?”
林筠为不可查的默默叹息,问道:“哦?种出来了?”
李少君笑着点头,拿起手里的道藏经卷,遥指茅屋,说:“就在屋里,傍晚时分给你们做一顿,糯糯的,口感很好。”
林筠看着方言,笑道:“方师妹算是赶巧了,这家伙昨儿通知我,说今日请客,我估计是他当年游历大草原时意外得到的种子种出了什么好东西。”
方言点点头,不明所以,抱着无所谓的心态留下来静观其变。
林筠端着茶水,笑道:“难怪今日你说要请客。”
李少君没有回答,只是笑笑,看着道藏,口里哼起了歌谣。
“格头子,灰背青;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是大草原的民谣吧?
方言疑惑的皱起眉头,不知道李少君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林筠难受的紧握茶杯,面目深沉,眼神深邃的望着北方草原。
一时间,小院内沉默寡言,只有李少君的草原民谣响起。
方言如坐针毡的悄悄挪动身躯,感觉这顿吃食真是等待的煎熬。
好不容易到了傍晚,李少君起身去屋里拿出锅碗瓢盆,还有一袋子米。
没错,就是米。
方言和林筠很有默契的相视一眼,纷纷大踏步上前,伸出手抓了一把米。
林筠疑惑的道:“这是什么米?”
方言惊呼出声,说:“糯米!”
林筠看了过来,问道:“糯米?你认识?”
方言自知失言,赶紧摇摇头,说:“不认识啊,既然他说这米糯糯的,不就是糯米咯~!”
李少君一拍手掌,感叹道:“好名字,就叫糯米,简单易懂。”
方言扯着嘴角,问:“你要给我们做一顿糯米饭吗?”
李少君点点头,说:“正是。”
方言皮笑肉不笑的说道:“我好期待啊!”
林筠笑着应和,点头道:“我也很期待。”
李少君亲自动手,将糯米洗净,倒入锅里,加入适量水。
烧火,静待饭熟。
林筠笑道:“我去摘点果子,佐着下饭吃。”
李少君摆摆手,说:“你去找果子,我去药田找几味能够充当调味的药材,做一顿药膳。”
两人相视一笑,很有默契携手的离去。
方言捂额叹息,说:“这顿饭还真是营养又健康啊!”
片刻后两人回来,一个切果子,一个处理药材。
糯米饭快熟的时候,李少君急急忙忙的拿出一条肉,开始处理肉块,伴随着药材和调味料一同倒入锅里,翻炒片刻后盖上锅盖继续闷煮至熟透。
香味溢出,异常浓郁。
方言默然的坐在一边,抱着莲儿抬头望天。
林筠眼神炽热的看着饭锅,满脸期待。
李少君揭开锅盖,用手扇扇香气,鼻翼微动,说:“真香,可以吃了。”
一顿糯米饭吃下来,林筠和李少君吃得津津有味,方言只感觉难以下咽。
他们两人很有默契的看向方言,问:“怎么?不好吃吗?”
方言赶紧摇摇头,找了个借口,说:“我记得粮食可以酿酒,这糯米那么香,酿出来的酒应该会很香吧?”
前世她家乡有种酒,没有酒精,喝了很上头,后劲很大,喝起来却很香甜,很润很滑,很好入口,这种酒就是用糯米酿出来的,叫做‘米酒’,也叫糯米茶。
呈青玉色,如青玉化浆。
只不过,想要好喝,想要后劲足,还得储藏,否则就像饮料。
其中还有说法,入冬时已经丰收,大家才会蒸糯米酒,经过一个冬季的储藏再拿出来喝,一般为春节时,所以这种酒又叫做‘冬酒’。
家中长辈在春节时还会敲一个鸡子下去(鸡蛋),再放点枸杞,与冬酒一块拿去灶上热一遍,据说很营养很补身子。
李少君与林筠相视一眼,点头道:“可以试试。”
说完又相视一眼,异口同声。
“你会蒸酒吗?”
方言悄悄的举起手,说:“我应该会。”
快速的吃完饭,李少君和林筠期待方言动手蒸酒,打算给她打打下手。
方言抱着莲儿指挥若定,吩咐说:“锅,清洗干净,糯米,用山泉水清洗干净,然后浸泡几个时辰,准备酒曲。”
林筠提着糯米和锅往山泉水那边去了,打算亲自动手。
李少君拿着碗,里面有剩余的糯米饭,他放在树墩上边,伸出手抱起白狐,坐在方言对面,摸着白狐的毛发,说:“吃吧。”
黑泽和火雀看着明显偏心的李少君,叽叽喳喳吵个不停。
等林筠回来,锅里浸泡着清洗好的糯米。
由于天色已晚,林筠和方言相视一眼,拱手告辞,打算明天再来继续完成酿酒大业。
方言临走前还叮嘱道:“浸泡一夜,泡足六个时辰,明天等我来了再说。”
夕阳残照,晚风如刀,割碎了年华,也割裂了曾经相爱的人,还有彼此的挂念,只剩下无声的思念如此时的残阳,静悄悄的,让人既觉得美好,也觉得可怕。
李少君抱着白狐,低声轻笑,温润如玉。
“他们都不知道,我为何今天要请客。”
………………………………
第十三章 雀儿
李少君是个古怪的人,如何古怪呢?
若是说金丹期的修士代表修道略有小成,那么李少君在修道略有小成之前,也就是筑基练气期的时候,他曾经和自己心爱的女子,一起在京城开过一间小店铺。
那时候的同门师兄弟,为了打好基础,无不是青灯古卷,一心向道。
只有他例外……
这样的行为说好听一点,叫做红尘炼心,说的不那么文雅,就叫不思进取。
李少君开的那间店铺专卖茶叶,名字叫做‘草木春秋’。
店铺的地址在北城,是一条横街,也是京城的老街,万佛寺就在那条街道的尽头,当年郑隐化名‘郑大刀’去游览万佛寺,还在他的小店里坐过,喝了一杯他那时不敢叫妻子的心爱女子泡的茶,赞了一声‘有草木春秋之气’,他觉得这个赞誉不错,也是师门长辈第一次夸赞他心爱的女子。
于是他将原本叫做‘惜阴斋’的牌匾换了,改成了‘草木春秋’。
当年那间店铺不温不火,说不上有什么特点,只有一股子纯正的老京城味儿。
因为有些店铺是街上没有的,一般都藏在京城纵横八达的小巷人家。
或是每天就推着小车子,出来游街摆摊,累了就随意找个墙角坐着。
当时有一个每天卖豆汁儿的摊子,卖焦圈儿、马蹄烧饼,水疙瘩丝切得细得像头发。
店铺那一带的居民好像特别爱喝豆汁儿,每天晌午,有一个人推车来卖,车上搁一个可容一担水的木桶,木桶里有多半桶豆汁儿。也不吆喝,到时候就来了,老太太们准备好了坛坛罐罐等着。
那时候横街东有一家铺子卖鞭哨、皮条、纲绳等等骡车马车上用的各种配件。由于生活条件变好,京城那时候用大车的少了,来买的多是京城旁边的迁城人,许多物资都是由他们用大车运送来京城。有时某些京城老人看了店堂里挂着的挺老长的白色的皮条,两股坚挺的竹子拧成的鞭哨,叫人有点说不出来的感动。
这是最正宗的京城味儿……
当时李少君和她的铺子在一个高台阶上,门外有一块小匾,写着“草木春秋”。
这是卖什么的呢?
许多京城本地人不明所以,会特意上了台阶走进去看了看。看完后恍然大悟,原来是专卖茶叶的,“草木春秋”用之于茶叶。大多数京城本地人都会觉得挺有意思,纷纷笑问:不知是哪位名士给写的匾。
但也有些京城人会毫不客气的说一句,“什么草木春秋,明明就是一间卖茶叶的夫妻店。”
每当听见这句话,李少君都会乐呵呵的傻笑起来。
夫妻店,多好听的名字。
当时他们‘两口子’扮作五十好几的老两口,就经营了这么个店铺。
每天的生活极其清简。
她早起擞炉子,生火,烧水,出去买菜。
他扫地,擦试柜台,端正店铺里养着的盆花和金鱼。
他们‘老两口’都爱养花养鱼。
鱼是龙睛,一条金色,两条透明的,她不爱什么花名为‘红帽子’的红锦鲤,独爱龙睛,或许是因为龙睛这名字里头带有个龙字,蕴含的散龙之气较之红锦鲤更多。
鱼缸不大,飘着笮草。
花四季更换。
夏天,茉莉和珠兰;秋天,菊花;冬天,水仙和天竹果。
若是熟人来买茶叶,他会摘几朵鲜茉莉花或一小串珠兰和茶叶包在一起……
有些相熟的京城本地老顾客,每次买茶叶,总爱跟他聊聊,看看他的花。
花并不名贵,但养得很有精神。
李少君每次都说:“咱们京城人都爱瞧戏,我不瞧戏,就是这点爱好。”
如今他终于能够明目张胆的在师门长辈面前称那位已经过世的心爱女子叫‘妻子’,甚至常怀念起她时,会情不自禁的轻声叫一句‘小雀儿’。
可惜,那位对人类生活总是充满兴趣的‘小雀儿’早已经远离人世,即使再次转世,也不是当初那个对生活处处充满期待的小雀儿了。
更不是他曾经深爱的那个她……
没错,李少君深爱的妻子,是只龙雀成精的妖,但却是位对人类生活充满兴趣和期待的妖。
小雀儿她对人类的俗世生活一无所知,但却对大草原和森林无所不知,大雪山的药材,草原上的草,没有她不认识的。
小雀儿她知道很多故事,很会说故事。
单是草原上的狼,她就能说一整天。都是实在经验过的,并非道听途说。狼怎样逗小羊玩,小羊高了兴,跳起来,过了圈羊的荆笆,狼一口就把小羊叼走了;狼会出痘,老狼把出痘子的小狼用沙埋起来,只露出几个小脑袋;有一次被某位大雪山的年轻祭祀挖出来带走了,母狼每晚上跟着年轻祭祀。
夜夜都哭……
那时候大雪山正和草原上的佛门打仗,据说是因为草原佛门想要往草原上扩大教义,抢夺香火信仰,触犯了大雪山的逆鳞。
年轻祭祀后来怕暴露自己的位置,被佛门和尚得知,便把小狼放了。
小雀儿还说草原上有一种草,叫做犴鼻子,粘性极强,吃多了容易上下牙粘在一起,得使劲张嘴,才能张开。李少君依稀记得当时说到此处时,她做了一个当时使劲张嘴的样子,很滑稽,很可爱。
不过另外一种叫做飞龙的草就不一样了,相传乃是远古神龙的鲜血浇灌而生长出来,带有浓郁的散龙之气。小雀儿经常吃这个,她很爱吃,是个飞龙草迷,特喜欢对他宣传飞龙草的好处。
后来……大雪山与草原佛徒的战役到了关键时刻。
大雪山出身的小雀儿在劫难逃,被捉了回去,剥离魂魄,打断了踝骨,在上面割了一道口子,放血,用来锻造猎神弩对付有伽蓝国倾尽全力支持的草原佛徒。
那时候,他跟着捉走小雀儿的大雪山祭祀一路到大草原。
由于他是中原青冥剑宗的道门弟子,大雪山轻易不敢招惹,毕竟道门是跟随始皇帝结束香火神道时代的教门,实力强悍。
大草原上没有吃食,只有他自己带来的地瓜,还有遍地的牛羊。
牛羊要钱买,李少君那时候没有钱,也不愿意违背宗门不可与民争利的训诫,不敢明抢暗夺,只好天天都吃各种枯草和牛羊粪便烤出来的地瓜。
李少君跟着到了大雪山,眼看着小雀儿就要死去,哭得撕心裂肺,痛恨自己毫无作为,修为低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无能为力。
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