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孔洞中的下半部分充塞着风化的碎石、沙砾以及泥土等杂物。
从孔洞中充塞的杂物截面以及孔洞大致长度来看,赵振中推算出整个孔洞需要整理的杂物大概在120个立方左右。
赵振中利用现有工具开始进行清理洞内杂物的工作已经二十多天了。经过这段时间整理,整个石洞最终的的长度确定在22米左右,原先预计120个立方的工作量现在看来有些低了。仅目前清理完成的杂物就有90立方左右。加上后面要分隔开的小洞室,整个工作量肯定远超预计。不过,按照目前进度,再有二十天左右,应该就可以把洞内初步清理完毕。
依照他的设想,等把杂物清理干净,再把上面的呈一线状的“天窗”用茅草和着黄泥封闭好,这就是一个不错的可以越冬的石洞。要是设计好烟道和通风孔,在洞内建上火炕,或者一个类似壁炉的取暖设置,再加上遮挡洞口的门户,那就更完美一些了。至少这个冬天不用畏惧严寒了。
这天下午,赵振中和以往一样去清理那些石洞中的杂物。忙碌了两个小时候,赵振中停下来在一块石头上坐下休息。一边拿起水壶喝水,一边思索这段时间的获得的信息。
来到这里落脚已经有一个多月了,赵振中通过观察和请教李是卿,已经对周围一些情况有了大致了解。
赵振中几人现在居住的茅屋,是在向南朝阳半山坡上。周围环绕嶙峋山石,只有西南侧通向外面。西南200米左右就是自北向南流过的流清河。流清河发源于巨峰南坡,上游为黑冲涧和公司涧两支水流,中游为夹连河,北南流向,下游称流清河。流清河为长流河,水质甘冽,因该河流水清澈,故此得名。
在屋舍正西有一深达百米的山涧,山泉长年流淌不断。
隔山涧西北处是马鞍子村,有10户左右人家,40多人,均为王姓。
流清河西侧翻过山岭在一个朝阳山坡上是被人称做独角坡的所在,居住着五、六户王姓人家。
正南直线距离500米处是流清河村,中有山岭相隔。流清河村处于流清河入海口东侧,有大约20多户,90人左右,主要有曲、唐、纪等姓氏。
西南直线距离600米左右是东麦窑村,有大约不足30户,100多人,有李、王、唐、代等姓,以李姓人家居多。
再向西南300米左右是西麦窑村,有大约四十多户,近200人,唐、王、董、张、苗等姓氏,其中唐姓约占全村总人口的75%、王姓约占10%
流清河村、东麦窑村、西麦窑村环绕流清河湾在岸边呈弧形排列。
西麦窑村西南约1公里处是南窑村,大约有居民80户左右,300多人。有董、段、苟、王、李、刘、朱等姓氏,其中以董、段两姓人家居多。
这个时代的南窑村所在三面环海,东面为流清河湾,南面是槐石湾,西面为栲栳岛湾,只有北面断续与陆地接通。北面是登窑河入海处,这里与陆地之间时常有海水相隔。只有在退潮时人们才能通过隐约露出水面的地面和浅水与陆地之间往返。也是因此,南窑村所在地域又被称为南窑岛。
南窑岛的东、西两侧多为海滩,南端近海处为大顶山,主峰海拔135。4米。整个南窑岛南北长约2公里,东西宽约1。5公里,整体面积大约有5平方公里左右。从空中看去,南窑岛整个形状有些象一把带缺口的斧头。
在附近的这几个村庄里,除了那些完全靠打鱼为生的人外,不少人都是太清宫山场的佃户。主要是梯子石以西山场和南窑山场。按照太清宫中记载来看,梯子石以西山场范围东至梯子石顶,南至海,西至小石屋以东,北至太平顶。南窑山场范围东至鲍鱼岛海,南至福岛海,西至太湖石海,北至聚仙宫前小港。这两处方圆面积都不算小。
在这两处,梯子石以西山场附近居民不完全是太清宫佃户,而南窑岛居民则全部都是。究其原因,整个南窑岛都在太清宫南窑山场范围内,而岛上也都是太清宫产业。不过,这里的佃户负担较轻,大都是五年三交租,三七分,佃户留七成,太清宫收三成。南窑村的租粮是作供品用的,禁忌用人粪尿浇灌,收获时不准用牲畜打场,全靠人力使用石碾等基本工具。而打场的人也必须扎好裤腿穿着袜。
在李是卿讲述这附近情况时,曾提到过将近50年前在这里发生的有名的“伐山”一事。赵振中记得以前在青岛读书时曾经看到过有关崂山的名人逸事中提到过此事,在有关崂山名人逸事中记载,有名为钟成聪者,不忿太清宫侵占民众山林,道士欺压百姓,于是率领民众伐山,大闹太清宫。
不过,李是卿的说法却与赵振中记忆中所看到的记载不一样。在讲述中,李是卿认为那是有些人在背后鼓动,聚众冲击太清宫实际上是另有所图。
“说太清宫勾结官府,欺压民众,导致民众聚集伐山,可为何民众聚集时不见官府出面?民众冲击、劫掠太清宫时官府为何不出面?官府事后重新判定山林土地为何不见有丝毫偏袒太清宫?须知当时捻军之乱平息不久,若没有强势者纵容、扶持,山民百姓怎敢聚众闹事?何况,所聚民众并非相邻几村,范围可是不小,很多民众甚至互不相识,只靠那个带头人就能聚集起几千人,还能众人同心劫掠太清宫,一起伐山?”
“事后有人编写话本传扬太清宫道士为恶,民众反抗有理。在捻军之乱平息不久各地仍有余众抗击的情况下,普通民众竟敢如此宣扬,而官府竟也放任若此?带头聚众伐山者十多年前去世时竟能获议叙五品官俸,即墨县衙更是赠议叙五品志禧匾额一块予以褒扬。所有这些,都说明伐山一事不是表面那么简单。那个带头聚众的人,只怕也是被人利用出头而已。”
当时李是卿感慨的样子,赵振中记忆犹新。
至于那些人到底所图为何,李是卿却又语焉不详。只是李是卿提到过的这些问题,让赵振中感到当年的事情或许真的别有玄机,而真实的历史与书本上的历史差距不是一般的远。
赵振中坐在石头上想了许多,休息够了就又站起来准备开始挖洞大业。看着周围的茅屋、水井、小路和日渐宽阔的石洞,赵振中的心中越发安定:在这个时代,总算是初步安顿下来了,不管将来怎样,至少现在的开局很不错。
………………………………
第五章:初定行止(二)
新人新作,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又过了几天,李是卿仍没有回来。时节已近中秋,赵振中决定调整一下每日安排。除了每日早晚练习武功的时间和每月两次赶海时间不变外,把原本全天都用来挖石洞的时间进行调整。每天上午仍然挖洞,下午则用来到附近山林中采摘一些野果,搜寻一些野味。当然,活动范围基本就是在附近4、5公里内的几个山头,不能深入到山高林密不了解情况的远处。
临近中秋,天气早晚开始变凉。好在有太清宫送来的几件夹袄,倒也不觉得冷。
从这一天开始,赵振中开始在周围的山林中转悠,探明地形,利用山间的野藤设置陷阱和简易机关。观察哪里有野果将要成熟,记住所遇到的药材种类和地点,以便到时采摘。采集林间的蘑菇、灵芝、木耳、榛子、核桃等山货。
路途近且利于行走的地方,赵振中就带上周恬、周昊,同时为他们讲述各种山林中的常识。教导他们如何利用现有条件设置陷阱和简易机关。路程远或者不利于行走的地方,赵振中就自己前去。
周恬、周昊由于现在力气小,除了赵振中带他们一起行动外,基本上都是呆在住所附近忙碌。周恬每天除了要练习武功外,还要准备饭菜,整理赵振中采集回来的各种山货,照料菜园。周昊每天主要是练习武功,完成赵振中安排的训练量。剩余时间,周昊就和周恬一块处理一些杂务。
这一天,赵振中从附近的山林里带回一篓的山葡萄,几人吃完后,周昊意犹未足。赵振中看看他那几乎把个“馋”字写在脸上的表情,笑着说:“山里那地方还有一大片,就怕你吃不完。”
“老赵,那我下次跟你一块去。到这里还没吃过甜食呢,好容易有山葡萄吃。”周昊要求道。
“不行。那地方你去不了,路有些陡,你上不去。我下次多带些回来就是。甜食也有,还是纯天然的。我前两天在一处地方发现了一大群蜂窝,里面的胡蜂很多,应该有不少蜂蜜。这几天准备一下,应该可以弄到不少蜂蜜。”
“胡蜂很多,会有危险的。为了一点蜂蜜,不值得去冒这种险。”周恬劝阻道。
“没事的,以前也曾经在野外搞到蜂蜜,准备好就没有问题。这次胡蜂虽然多些,不过问题不大。”赵振中不在意地说道。
几天内,赵振中找来几个野葫芦,把里面的瓤去掉,又做好塞子,好用来盛蜂蜜。又将一个小号的野葫芦装了点照明用的煤油,用块破布塞住。还找来一个长条木棍。
准备就绪后,一天早上趁露水深重的时候,披上夹袄,带上镰刀、火种等一应物事来到那群大蜂窝附近。
此时,一夜露水,蜂窝上也挂满了露水珠。胡蜂即便在窝里也被打湿,翅膀发软飞不起来。赵振中趁机将备好的干草堆积在蜂窝附近。又用镰刀把周围的茅草等割掉,形成隔离带,避免待会引起火灾。
一切准备好后,赵振中在附近提前挖好的浅坑内趴下,把蘸了煤油的破布缠在长木棍上点燃。然后利用木棍把火种送到蜂窝附近堆好的干草上。
干草烈火也照样一点就着。赵振中趴在浅坑里,透过盖在脑袋上的夹袄的缝隙观察着情况。只见大群的胡蜂被烟熏火燎给从窝里逼了出来,努力想飞起来,可湿软的翅膀却难以着力。被四周的火舌一卷,就将翅膀、触须、细腿给烧没了。然后胡蜂就成片的从空中被火舌击落到地面上。
一会的功夫,曾经庞大的胡蜂群就烟消云灭。
等火灭了,赵振中看看没有漏网的,就从地上爬起来。走到蜂窝前用刀将蜂巢割开,收取战利品。这次战果可谓辉煌,不但收取了将近5葫芦18斤左右的蜂蜜,还得到了不少蜂蜡、蜂巢,更有美味的蜂蛹。
回去的路上,赵振中又去采摘了一篓的山葡萄。
见到赵振中带着这么多战果,最高兴的就是周昊。等东西放好后,就主动去清洗山葡萄。
周恬看到这么多蜂蜜,想了想,问:“山里的葡萄还有多少?”
“不太清楚,那边一个山坡几乎都是。只是山坡有点陡,上下带着竹篓不大方便。”
“那如果用我们带来的背囊呢?”
“背囊?这倒是个办法,只要小心点别挤压就可以。”赵振中眼睛一亮,说道。
“如果能多带回来些山葡萄,我想试着做点葡萄酒。虽然没有白糖,可蜂蜜应该能代替吧。”周恬有些不太确定。
“那没什么,试成了当然好,不成,我们还是吃葡萄。”赵振中无所谓地说道。
随后的几天,赵振中经常带山葡萄回来,周恬尝试做葡萄酒,周昊每天活动内容又增加了一项关注葡萄酒是否成功。
赵振中每天的收获开始逐渐丰富,不仅是核桃、山葡萄、板栗、蘑菇、木耳、大枣、榛子等,还有了野兔、山鸡等野味。却是原先设置好的陷阱和简易机关开始不断有了收获。收获最大的野味是一头落到陷阱里的獾。
这是一头猪獾,体长约有80厘米,体重约15公斤,头部有黑白相间的条纹,身体皮毛呈黑棕色。獾具有群居习性,是一种皮、毛、肉、药兼具的野生动物。其皮毛为三色毛,两端白色中间黑棕,毛杆粗细适中,弹性好,耐磨,是皮革中的抢手货。獾毛还可制作高级胡刷和油画笔。獾肉可食,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席上的佳肴。獾油是治疗烫伤、烧伤的有效药物。
赵振中在捉到这只獾后又顺着踪迹摸到其巢穴所在,将一窝大小7只猪獾一网打尽。获得獾肉120多斤,獾油19斤左右。不过,这种让人高兴的收获估计很难再有第二次了。
“老姐,这些獾皮能不能作成几件皮衣冬天穿?”周昊问道。
“作成皮衣可惜了。现在我们是小孩子的身体,每年都在长。今年作成皮衣,估计明年就可能穿不了。再说,练习武功讲究一个冬练三九。你穿着皮衣练习效果可就差多了。还是作成几件皮褥子吧,按照成年人大小,这样今后都能用,不会浪费。”赵振中建议道。
“作皮褥子的话,最多只能做两件。”周恬估算了一下说道。
“你一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