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振中叹息道:“其实最适合做掩盖用的应该是后世的那种船坞登陆舰,只是,我们难以在短期内开发出这种船舶啊。”
“那玩意我虽然只从影视上见过,不过也知道个大概情况。到时候我和方海涛他们几个学习船舶设计与建造的好好说说,看能不能达到你的要求。”周昊说道,“实在不行的话,等集装箱船进入潜艇组装船坞后,我们把集装箱船的甲板什么的给拆了,在里面组装潜艇。等组装完成后我们再把拆掉的船舶恢复原样就是了。”
“也只能这样了。”赵振中点头说道,“这个暂且就这样吧。以为公司往来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船舶提供维修支持做借口,在当地建造封闭式干船坞的事情通过与当地酋长协商,我想是能够解决的。不过,我们心中要有个时间进度表,30年美国这边的船厂能够建造成新的船舶,而澳大利亚那边的船厂也应该能达到开工建设的状态;31年美国和澳大利亚的船厂都要能开工建设集装箱船舶;32年的时候,东萨摩亚的船坞建设应该完成;33年的时候,美国、澳大利亚两地的船厂要能分别制造潜艇部件;34年的时候,第一批的潜艇要能完成组装并下水试航。”
听到赵振中在时间上的安排这么紧凑,周昊咧了咧嘴,说道:“老赵,这里面建造集装箱船舶,组装潜艇的事,大家可都是头一会,不见得会一帆风顺啊。再说,我们在这个时代的技术力量可无法和后世相比,你这样的安排时间上太紧了。”
“时间确实有些紧,但我们不抓紧不行啊。”赵振中叹道,“不管怎样,最迟到34年底,第一批潜艇要完成组装并下水试航。因为到35年底的时候,我们要完成未来海军和空军的筹建工作。”
周昊咋舌道:“都说百年海军,可你老赵却只用6年时间,这有点太紧了。何况还是海军、空军两样!”
“这个时代我们国人的文化水平远远无法和后世相比,可供我们选择的知识青年也不够多,基本上都靠我们自己培养。”赵振中叹息道,“6年时间只不过是让海军、空军从无到有,有个雏形而已,我可没指望6年后他们就能和列强硬碰。但怎么着海军也要选拔出一些合格人员组建潜艇部队吧?空军也要能组建出可驾机上天的小队伍吧?最不济也要培养出将来组建海军学院和空军学院的种子吧?”
“第二批和第三批留学人员中倒是有学习船舶驾驶和飞机驾驶的,不过数量不多。”周昊盘算道,“这些人最早明年夏天完成学业,要是通过美国这边的航海资质考核的话,倒是能赶上我们自己船厂所造的第一批船下水。”
“我们远洋运输公司现在租赁的这5艘船上都是外国船长、船员,可还没有一个中国人。要是他们能顺利通过有关航海资质考核的话,倒解决了我们一大难题。”赵振中说道,“有了这些人做种子,我们未来几年内应该可以培养出自己的船长。再从国内选拔一批优秀青年跟船学习,那船员也算有了。到潜艇组装的时候,再从这些人中选拔出一些优秀人员全程跟踪,以尽早掌握潜艇设备的功用和潜艇的驾驶。不过,这些人要想将来在太平洋战争中参合一手,那非得下苦功不行。”
“不过,在海军方面,我们基本上就是发展潜艇部队以及商业运输船队。至于水面作战舰艇,在二战胜利之前,我们应该是不会去碰的。一是我们在国内没有建造水面舰艇的基地,国外也无法拥有这样的造舰基地;二是即便建造一些水面舰艇的话,我们也无法与日军大型航母编队对抗,水面舰艇的效费比太低,不如发展潜艇。”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就对水面舰艇不闻不问。在建造集装箱船等商业船舶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跟踪列强水面舰艇的技术发展情况,为将来做技术储备。”
“老赵,那可一定要跟踪好列强的航母制造技术,二战之前我们无法建造,可二战之后一定要拥有自己的航母。总不能我们还象以前历史上那样,总嚷嚷着‘八月上船台’,可一直等21世纪了才拥有自己的航母吧?”周昊提议道。
“呵呵,没想到你还是个航母派。”赵振中笑了起来,“航母作为一个综合性的作战武器投放平台确实有着不错的威慑力。不过,航母本身只是一艘大型船舶,它还需要各种护航舰艇以及飞机来配合保卫。单靠它自身的话,那不过是个大型靶子而已。除非你想和苏联在历史上所做的那样,给航母装上导弹等多种武器,把它弄成一个不伦不类的的怪物。”
“这些我知道。”周昊笑道,“我只是想不要再重演历史而已。”
“既然我们到了这个时代,历史就注定无法再重演了。航母我们会有的,也肯定不会拖延到21世纪。”赵振中的语气中充满着感叹,还有自信,“海军将来发展的思路基本上就是这样,在落实方面遇到的具体问题我们到时候再说。”
“与海军相比,空军倒是可以比海军发展的快些。从现在到二战结束前后,正是飞机制造业突飞猛进的时期,也是我们奋起直追的时机。等学习飞行和飞机设计与制造的留学人员回国后,我们一定要将这关系到未来胜败的行业给抓好。争取赢在上。”
“空军比海军发展快?”周昊有些疑惑。
“舰艇的建造周期可比飞机要长得多,哪怕后世技术高度发达可实行模块化造船,也比不上飞机制造流水线生产的快速,加上舰艇下水验证起来也比飞机费时以及其他方面的一些限制,也就造成了海军发展比空军慢的结果。”赵振中尽量简略地加以解释,“举个简单的例子,飞机研制过程中,只要天气合适就可以进行试飞,而舰艇下水试航不但受天气影响,还要受自身先天条件的局限。毕竟,舰艇就是再快,也不可能象飞机那样十几分钟内就得到需要的数据。”
“原来是这么回事。”周昊道,“老赵,听你说了这些,我觉得脑袋都有晕乎,这么多事情都要在几年内赶出来,时间可真有些紧啊。”
赵振中建议道:“我觉得可以把留学人员按照所学的专业组成几个大的研究部门,每个部门再根据情况细化成各个研究小组,这样效率会更高一些。当然,对于需要跨学科研制的东西,我们可以组成项目开发组来专门负责。否则,只靠我们几个催促而不形成有效的研发管理机制的话,就是把我们累死也得不出多少成果来。”
“而且,将来留学人员回国后,还有很多科研项目需要大家跨专业合作攻关,如果不趁现在形成一个有效管理机制的话,那将来我们在一些科研项目,特别是‘大杀器’以及其‘钻天猴’方面的研究也不见得会顺利。”
“‘大杀器’、‘钻天猴’?”周昊一楞,随即醒悟过来,不由得乐道,“那你怎么称呼陆战之王和战争之神?”
赵振中笑道:“前者可按其名字的意译称为‘水箱’或者‘水牛’,后者按其特点可称为‘二踢脚’。”
“哈哈,可真有你的。”周昊大乐,“不过,你这么一说,倒让我想起在无线通讯中将密码和暗语结合使用的方法来。”
………………………………
第十七章:有客远来(三)
大声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谈笑间,周昊省起一事,问道:“对了,老赵,东萨摩亚可是个群岛,我们在那里建造船坞的话,选址方面有什么要求?”
赵振中一怔:“首先地理位置要适合,其次尽量避开人员往来频繁的地方。你这里有关于东萨摩亚的详细一点的资料或者地图么?”
“我记得美国国会通过接受东萨摩亚为美国领土的议案后,曾经买过几份有关那边详细点的地图,你先等会儿,我找找。”周昊说完后便跑到临近的资料室找来一份有关东萨摩亚岛屿的地理位置简图。
“这也有些太简略了吧?还真是简图啊。”赵振中看着地图叹道。
周昊笑道:“公开出版的介绍资料,能详细到哪里?凑合着用吧。”
赵振中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指着地图说道:“我看就选择马努阿岛群中的欧夫岛和欧罗萨加岛吧。这两个小岛的条件正好适合我们的要求。”
马努阿岛群是太平洋中南部东萨摩亚东部的岛群,位于东萨摩亚主岛图图伊拉以东100多公里处,由塔乌、欧夫、欧罗萨加等小岛组成。其中,塔乌的面积最大,有39平方公里,欧夫、欧罗萨加两个小岛次之,面积分别有7。7平方公里、5、2平方公里,其他的就是一些面积更小的岛屿。在三个面积最大的小岛中,欧夫、欧罗萨加虽说是两个小岛,可也算是连在一起。这两个小岛位于塔乌岛西北方向约13公里处,隔着一条水道与塔乌岛相望。
就人口来说,整个马努阿岛群现在的居住人口只有1000多人,其中一多半居住在塔乌岛,而欧夫和欧罗萨加两个小岛上的土著人口合计不过200多人。
“这两个小岛面积足够,临海位置也不错,人口又很少,加上距离整个东萨摩亚主岛又有一定距离,确实是建造船坞的好所在。而且,这两个地方现在可说是荒凉,我们与当地酋长协商起来应该也不存在多少困难。”周昊点头赞同,“估计到明年年底的时候,这个地方的船坞应该能建个差不多了。”
“嗯,这样的话,应该不会耽误后面的工作。”赵振中盘算道。
“不过,老赵,我们两个现在打算得挺好,可我们有潜艇的设计、制造图纸吗?要是没有这些东西的话,那可是白忙活。”周昊提醒道。
“你别看我,我最多能绘制出潜艇的外观及内部的大致结构,至于绘制那种标明各种参数的生产制造图纸,我现在可没那个能耐。”赵振中解释道,“不过我想这些图纸过两年应该会有的。”
见周昊有些难以置信,赵振中便接着说道:“虽然山东那边的‘长城计划’还远不到完工的时候,不过大珠山那边的地下潜艇基地我们可是从25年的时候就开始进行建设了。估计最晚到31年年底,先期工程就可投入使用。到那时候,我们将拥有一个资料丰富的大型图书馆,从中不难找到我们所需要的潜艇设计和制造图纸。”
“嘿,原来你打得这个主意。”周昊恍然,“上次离开的时候,虽说记住一些有关雷达方面的历史资料,不过当时专业知识不够,对很多问题摸不着头脑。要是能再次启用那个图书馆的话,到时候我可要好好查找一些资料。不过,那家伙在海底躺了这些年了,不会出什么问题吧?”
“应该不会吧。”赵振中盘算道,“那家伙的外体和内部的绝大多数设备都是超强耐腐蚀材料做成的,问题不大。再说,要是万一真的出了问题的话,我们再从另外渠道想办法就是了。至少,大危机之后急需资金和资源的德国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另外,美国这边的杰克说不准也能弄到一战时潜艇的制造图纸。”
“也只能这样了。”周昊叹道。
……
当天午饭后,赵振中与周恬、周昊正在商量一些事情的安排时,李云山将一位30多岁,戴着眼睛的中年男子领进了小会议室。
“李老哥,你不是回南洋了么?什么时候回来的?”周昊一见来人,便起身笑着招呼道。
“呵呵,我是在9月底回南洋与岳父商量有关产业事情的,还要多谢小兄弟和周小妹的提醒,使我们避免了股市暴跌的损失。”来人笑道,“在南洋和我岳父他们谈及事情经过时,他老人家可一直对你们姐弟俩,还有赵兄弟感激不已。在10月份的时候他还专门派厥福去山东见赵兄弟,想听听他的意见。不想厥福11月份回新加坡说赵兄弟去美国了。正好美国这边还有些事情要处理,我就在春节前过来跑一趟,也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你老哥来的还算及时,要是再过上几天的话,老赵可能就在回国的船上了。”周昊笑道,“正好老赵在这,有什么话你尽管和他说。”
赵振中也站在一旁笑道:“我就是赵振中,想必这位就是李光前老哥吧?我对老哥可是闻名已久了。”
李光前也拱拱手笑道:“我对赵兄弟可也是慕名已久啊。岳父、二叔还有厥福他们可没少夸你。只是以前一直没有机会与赵兄弟相识。”
“我说两位,咱们也别站着了,还是坐下说话吧。”周昊笑道。
几人坐下之后,周昊问道:“老哥,美国这边的情况想必你也听说了,确实是损失惨重。不知南洋和国内那边的情况怎样?”
“美国这边的情况确实是触目惊心啊。要不是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