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里河山别样红-第1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徒美堂和陈炯明等人点头释然。

    “除了这四个方面之外,还需要注意各方面人才的培养,以及生产基地建设等问题,特别是要尽早实现粮食和武器装备等物资的自给自足,以避免作战开始后列强在物资方面的封锁。”赵振中说道,“现在我暂时只想到了这些,希望能对陈先生有所帮助。”

    听了赵振中所说的方方面面,在座的致公党大佬们心中再次为这年轻人在全局上的认识而震动。陈炯明遂摆手说道:“哪里话,赵兄弟所说的这些对我们将来落实南洋建国方案的帮助非常大。说实话,这几个问题中,有些是我们几个想到了,但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比如说保密性、组织纪律性方面以及分散建立基地等方面;也有的是我们根本没想到的方面,比如说气候和医药问题以及预先为海军做准备方面等。”

    “说到人员培养问题,南洋建国肯定需要各方面的人才,我听说赵兄弟每年都从国内派学生到美国留学,不知道能不能从中派出一些人员加入南洋建国行动?”陈炯明问道。

    “我是每年从山东派过一些学生到美国留学,不过,这些学生可都是四海实业培养的,将来按照约定要回四海实业或者青岛大学工作。而四海实业可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产业,还有德国人、美国人以及青岛当地绅士的股份。也就是说,我一个人无法决定这些学生的去留问题的。”赵振中不动声色地解释道,“再者,我前面说过,为了避免南洋建国方案泄露出去,华美投资这边除了与司徒老哥联系外,将不会与南洋建国行动有具体关联。这些留美学生可是在美国这边都有记录的,要是他们出现在南洋建国行动中的话,那肯定会牵涉到华美投资公司和四海实业的。另外,这些学生所学的专业对于建国方案的第一、第二阶段来说,作用并不是很大。恕我直言,这些留学人员应该是未来国家科学技术建设的种子,而不是在丛林中和战场上体现他们价值。如果陈先生想培养人才的话,不妨派一些人到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留学,华美投资公司每年可以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帮助。”

    从收留孤儿到教育他们读书识字,派到美国的这一千多留学人员可是耗费了赵振中前后10多年的功夫。在赵振中眼里,这些青年都是他的兄弟姐妹,也是将来各行业建设中的栋梁和骨干。陈炯明现在轻飘飘的一句话就想让赵振中把多年的心血和情谊让出去?这简直是开玩笑!赵振中的态度很明确,为了南洋建国行动,可以在物资和资金方面对致公党提供便利,甚至可以出资帮助他们培养人才,但决不会把自己培养的人才转送他方势力。

………………………………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一)

    

    大声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赵振中也不想让双方因留学人员而产生嫌隙,便又接着解释道:“另外,虽然派到美国这边的留学人员已经有一千多人,可其中绝大多数人都是这两三年过来的。至今为止,只有最早在25年到这边留学的30多人完成了本科学业,而这30多人现在又都在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没有两三年时间是完不成的。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倒希望这些留学人员全部能拿到博士学位。我可是把他们当作未来建设发展所需要的种子来培养的。等他们最终完成学业,那就不仅是对四海实业、华美公司有利,更对国家未来的建设发展有利。”

    “也就是说,要是等这些人拿到博士学位的话,就是第一批那30多名留学人员也还要5、6年时间,而其他人员需要的时间会更长。他们基本上是赶不上建国行动的第一、第二阶段了。何况,这些留学人员可都是遴选出来的饱含未来希望的种子,他们的价值也不在战场上,要是现在就中断他们学业把他们投入到南洋建国行动中的话,那就是杀鸡取卵了。这不仅会暴露四海实业、华美公司与南洋建国的联系,也会对未来国家的建设发展不利。”

    “况且,建国方案在第一、第二阶段由于保密和面临列强封锁等原因,除了粮食、军工等方面所必需的生产之外,基本上也无法进行更深入的生产活动,也就用不到这些留学人员。比如说,既定的枪械弹药生产线更需要熟练的技术工人进行操作生产,而不是偏重于设计研究的留学人员。对于熟练的机械加工工人,四海实业和华美公司也很缺乏,否则也不会请司徒老哥帮忙提供3000多名青壮工人了。不过,我想等明年下半年的时候,那3000多青壮工人应该能掌握机械加工的各项基本技术要求了,到时华美公司可以通过司徒老哥向建国行动提供600熟练工人的支持。”

    “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尽管留学人员现在有一千多人,可所学专业涉及范围广,学习机械加工的一共不到200人,而且其中还有几十人是今年夏天刚到美国的。这些人虽然也会操作枪械生产线,可将他们用在这方面一来是浪费人才,二来他们的数量也不足以支撑整个生产线的运做。况且,就是生产线投入生产的话,那最早也应该是明年秋冬季节的事情。毕竟在这之前,陈先生要先在婆罗洲的热带雨林中开辟出一个落脚之处才行。”

    虽说赵振中拒绝了陈炯明对留学人员所提的请求,不过赵振中解释的理由也合情合理,加上又得到了华美投资公司每年提供人员培养费用,和一定数量技术工人支持的承诺,致公党的大佬们心中也都很满意。况且,赵振中现在只是不同意现在中断留学人员的学业并将他们投入到南洋建国行动中,若是等这些人员将来完成学业而南洋建国又成功的话,那事情应该还有得商量。再者,赵振中等人在资金、物资等方面已经对致公堂、致公党帮助够多了,而且还是没有任何附加条件、不计较得失的帮助,致公党的大佬们也无法再做苛求。毕竟,在座的这些位致公党大佬可都是成精的人物,这点分寸还是明白的。

    陈炯明在听完了赵振中所说后,沉思片刻,也点头笑道:“赵兄弟说的确有道理,‘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不知赵兄弟对第一、第二两个阶段还有补充建议没有?”

    “前面已经说了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基本上也就那些了。”赵振中说道,“况且,陈先生曾执掌闽、粤军政,各方面安排也自有法度,我又对一些事情不在行,也无法说出更具体的安排来。只是提醒一下,华美公司对南洋建国行动所提供的物资中,除了明年会有一些粮食外,其他基本上都将是机械设备、生产原料、药品等。毕竟,不管是华美公司旗下还是安良商社旗下的运输船舶,运力都很紧张,我们要尽量把有限运力投入到最关键物资的输送上。而南洋一带,稻米可实现一年三熟。提前准备的话,每年储备出可够几十万人食用的粮食应该不成问题。”

    陈演生插话道:“南洋一带确实可以实现一年三熟,可要一下子储备供几十万人一年食用的粮食恐怕会导致当地粮食价格大涨的。”

    “我们就假设每年储备供50万人食用的稻米。”赵振中盘算道,“我想一吨稻米供5人一年生活所需应该不成问题。这样的话,50万人一年就需要10万吨稻米。这个数量的需求对盛产稻米的南洋来说,并不算大,价格即便上涨也会有限。”

    “可我们不是准备要向南洋移民300多万么?储备50万人一年需要的稻米,在前面一两年中应该问题不大,可后面几年中是远远不够的。”陈演生质疑道。

    “移去南洋中的人,除了从事武装训练和橡胶种植以及其他工业生产人员外,肯定还会有大量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按照当地稻米一年三熟计算,除去一季稻米供生产者自身需求外,还能剩余两季稻米以支持其他非农业生产人员生活所需。也就是说,南洋一个农民至少可以养活三个人。而实际上,300万移民中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口决不会超过半数。因此,粮食方面保证自给自足不成问题。”赵振中笑这解释道,“储备50万人一年生活所需的稻米,在前两年是为了供应初到南洋的人口,但在后面几年内则是以防天灾导致粮食减产。哪怕南洋不需要这些粮食,我们还可以用来支援国内么。”

    陈演生点头释然。

    “呵呵,没想到赵兄弟不但在开办产业方面颇有天赋,就是关于粮食方面也说的头头是道。”陈炯明笑道,“刚才赵兄弟说南洋人口中,非农业生产人员将不会超过半数,那有没有各行业人口的具体比例?”

    “我对粮食方面的了解还是这些年收留孤儿、救助灾民积累下来的。每年都要对获得的粮食数量和要收留、救助的孤儿、灾民数量精打细算。时间长了也就有了些心得。”赵振中摇头苦笑道,“至于陈先生想要的比例,我可没有。有关南洋非农业生产人口不能超过总人口一半比例的估算,那是按照南洋稻米可一年三熟的情况大致推断的,要是在国内的话,按照耕地数量、生产水平和大多数地方是一年两熟,一个农民可养活两人计算,农业生产人口至少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左右。当然,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农业生产人口的比例也会逐渐下降。不过,我觉得在未来十年内,有关生产技术难以获得突破性进展。”

    “虽然没有各行业人口的比例,不过我觉得武装力量方面应该有所限制。”赵振中想想之后,又道:“在南洋建国行动的头两个阶段,训练出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自然是好事,但兵贵精不贵多。与荷兰争锋以及震慑南洋列强和土著势力,能有30万精锐部队和20万警备部队就完全够用了,再多的话,恐怕就不是兰芳共和国所能负担得起的。而且,细算起来的话,50万人的武装力量已经占预定300万移民的16%了,比例已经不低了。”

    “这个比例确实不算低,我也认同赵兄弟将50万兵力作为兰芳共和国兵力上限的设定。”陈炯明盘算道,“不过,在第一阶段的4年时间内,由于一切都要从头开始,很难训练出50万兵力,能有30万精锐我就谢天谢地了。而且,考虑到国内的移民是分批抵达南洋的,有关武装力量的训练自然也只能分批进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急不得啊。”

    赵振中沉思了一会儿,决定再帮致公党一把,于是说道:“我们四海实业当初成立时,正是山东土匪鼎盛时期,甚至作为我们股东的两位美国人就曾被土匪绑架,因此,实业成立后就申请成立了一支600人编制的商团。在25年秋天为了保护实业的财产,曾有不少人牺牲。经过补充后,现在依然保持600人的编制。如果陈先生和致公党需要的话,我可以派出一个连的兵力进入南洋,以两年为期,帮助你们训练部队。期满后再让他们回山东。对于我们这个商团士兵的军事素养,我还是有信心的,至少不会比国内那些所谓的精锐差。”

    陈炯明正在为各方面初建缺乏人手而头疼,听到赵振中能派出不弱于国内精锐的一个连的兵力来帮助训练部队,登时大喜,笑道:“正瞌睡时,赵兄弟就送枕头来了。有了这一个连的兵力,我们初创阶段就好过得多了。不知这个连队有多少人?”

    “按照编制是120人。除了连部和炊事班外,其他九个战斗班编成3个排。基本上每人都有两年以上的训练经验,而且没有文盲。”赵振中解释道。

    陈炯明心中喜悦,兴奋地说道:“要是这样的话,那用这个连做种子,半年后至少可以训练出1000多人的队伍。按照这个速度增长下去,4年训练出30万部队也完全有可能啊。”

    “数量好说,可在队伍数量高速增长的同时还要保证质量就不是容易的事情了。”赵振中摇头道,“别的不说,光这30万人训练用的武器弹药和各级指挥军官就不是容易解决的事情。当然,枪支弹药有了那两条生产线还容易解决,可那至少也是两年后的事情了。而30万部队所需要的各级军官就绝非短短4年时间所能解决的。”

    “这确实是个大问题。”陈炯明点头说道,“不过军官方面可没别的好法子,也只能一步步慢慢来了。”

    “对了,如果可能的话,南洋建国行动最好不要以致公党面目出现。”赵振中想起一事,提醒道,“既然用的是当年兰芳共和国后裔复国的名义发动,那不妨以致公党一部改称‘兰芳复国党’,以领导整个建国行动。这样的话,也会对致公党将来的行动有利。”

………………………………

第十九章:希望之光(二)

    

    有些晚了,抱歉!

    继续呼唤:求关注!求点击!求收藏!求推荐!

    ……

    “赵兄弟的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