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解决双方的分歧,协调进剿“民匪”,老蒋曾派时任军委会训练总监的朱培德和参谋次长葛敬恩一同前往西安了解具体情况,才最终达成妥协,确定了眼下“南北对进,东西合击”的作战方略。
导致南京和西安之间争执的源头,却是胡宗南于8月份就围剿“民匪”一事而给老蒋去的一份作战建议案。
胡宗南自从将张国焘部撵到四川后,便在陕南南郑与陇南、川北交界地带驻扎下来。作为中央军伸入到西北并窥视西南的一颗钉子,胡宗南自然思量着如何早日完成校长的嘱托,将西北、西南几省纳入中央直接掌控中,因而也对占据甘、宁、青三省的“民匪”密切关注起来。
在分析了此前杨虎城等人两次围剿“民匪”的作战过程,并派人到邻近的鲁大昌、马青苑两部了解过详细情况,又从远处探察过陇南三县人民军的阵地后,胡宗南得出结论:此前的作战方略有问题,要想剿灭“民匪”决不能再照这个样子打
此前杨虎城等人从多个方向围攻人民军,看上去声势不小,可实际上由于兵力分散,又相隔遥远,根本就达不到彼此呼应的效果。胡宗南对这种方略的评价是:大而无当
要说胡宗南也确实有傲人的资本,从加入黄埔后,两次东征、两次北伐,其后又与桂系、西北军、晋绥系等长年作战,已经成为黄埔学生中的领军人物。就是在与中共势力交锋中,胡宗南第一师也是战果最为突出的一支部队。种种经历,也使胡宗南形成了超越同侪的军事素养。
胡宗南认为,打仗就是要发挥己方优势,要选择兵力容易展开的并且突击得手后容易扩大战果的地方加大攻击力度。综合在各处的布防情况来看,宁夏河西有黄河和贺兰山,陇东有桥山和子午岭,陇南地势复杂又有西汉水、岷峨山等险要,青海及河西走廊也有高山大河相阻,这些地方都易守难攻,实在不是用兵的好所在。
但在陕北与宁夏河东交界的地方,既无高山大河相阻,又地势相对平坦,只要突破人民军防线后,就是宁夏河东平原,这实在是用兵的好地方。
只要攻入宁夏河东,向西可过河侧击宁夏平原,震动“民匪”宁夏河西防线,并与其他攻击部队配合,全面恢复宁夏;还可向东攻击陇东,进而与其他部队配合一举解决甘陇问题;就是向南也可越过屈吴山攻击靖远、兰州等甘肃腹心之地。而只要解决了宁夏以及甘陇等地,解决青海、河西走廊不过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因此,剿灭“民匪”的重点应该是从陕北进攻宁夏河东地区
何况,眼下“民匪”占据了甘肃、宁夏、青海三省的广大区域,若是还用“围剿”的作战方式,至少要调集百万大军,但眼下对中共的围剿正在进行,国内根本就筹措不起另外一个百万大军来。因此,应变“围剿”为重点“进剿”。攻破一点后,逐步深入并扩大战果,进而由点及面,分阶段、分区域解决“民匪”。
按照胡宗南的意图,陕西方面杨虎城、井岳秀应该集中5万以上的兵力用于从定边攻击宁夏河东;而胡宗南的第一师用于从关中攻击陇东;鲁大昌部在陇南牵制“民匪”兵力;青马、宁马除以小股部队在河西走廊上牵制敌人兵力外,其他大部兵力应该与孙殿英部会合,集中10万以上的兵力猛攻宁夏河西或者河西走廊与宁夏河西交界地带。
这样一来,近30万大军全面展开,攻击分守多处、兵力只有10来万的“民匪”,只要攻击宁夏河东或者河西的部队得手,一举平定西北局势并非不可能。
得到胡宗南报送来的作战方案,老蒋仔细阅读后满是欣慰,自己这个学生越发进步了,不但见解很是独到,就是这领军作战上也不弱于那些早一辈的成名人物,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略一沉吟,老蒋便将胡宗南的这个作战方案以军委会意见的名义发给了杨虎城,并致电杨虎城,称“此前两次作战告负,固因‘民匪’狡顽,然各部兵力分散使用确非所宜,此方案望弟斟酌。”
杨虎城在接到老蒋的电报后,心中就是“咯噔”一下子,他马上意识到:老蒋这是对此前两次失利不满,准备插手西北了
此前两次作战中的弊病杨虎城不是不知道,可他这个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只是名义上能号令西北,实际上根本无法左右青马、鲁大昌等部的行动。不说其他人,就连杨虎城自己都不乏保存实力的想法,这种情况下,又如何能让各部不惜代价的与“民匪”作战?
而现在,陕西省主席的职务已经交卸给邵力子,陕西境内再非杨虎城一人说了算。这个时候要是杨虎城调兵去陕北与井岳秀合攻宁夏河东,让胡宗南这个中央军嫡系到关中,那打完仗,陕西境内还有没有他杨某人的落脚之处可就难说了。至少,陕西被南京当局掌控是免不了的。
不过,杨虎城也知道,要想拒绝眼下这个方案,硬顶是不成的,必须要找一个能让陕西境内各级官员和民众支持,又能让南京方面接受的方法来。思忖良久之后,杨虎城有了主意。
实事求是地说,胡宗南的这个作战方案确实有一定的可行性,不过他毕竟对陕西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其中最主要是他不清楚眼下陕西境内民生以及道路交通情况,因而在作战方案中的一些建议也就有些想当然。
很快,杨虎城便电告老蒋,称“仅就军事而言,此案可行,但陕省连年受灾,民众逃离甚多,加之民力殚竭,交通不便之下,此案不可行。”然后,杨虎城就是一通解释。
先说杨、井合兵陕北不可行。
“陕省连年遭灾,陕北民众外逃,此为外界所公知。若大军云集于陕北贫瘠之地,加之境内水患未平,千里输粮以供军需,势必难以为继。而若粮道有失,大军将不战自溃。”
接着,杨虎城又解释胡宗南部进入关中不可行。
“关中民众方遭水灾,若此时胡部进驻,恐民众惊慌之下,为匪人所鼓动。且陕西父老灾后原本窘迫,物资匮乏,实难以再供胡部所需。”
杨虎城部的孙蔚如、冯钦哉两个师,井岳秀部一个师,以及胡宗南师都是拿南京方面的粮饷。但在当时,南京方面根本就做不到供应各部日常吃食消耗等事,基本上都是发钱让部队就地购买日常生活物资。可陕北养活井岳秀一个86师都紧巴巴的,若再加上杨虎城派去的4、5万人,估计大家都要饿肚子。何况,从关中到陕北被大水冲毁的道路又尚未修复,就是想从关中运粮,一时半会儿也做不到。
实际上,就是道路修通了,那种只能勉强通行马车的道路也担负不起从关中到陕北为5万多大军运输生活物资的任务来。
而胡宗南部进入关中,又适逢关中水患未平,民众生活艰难,胡部就地筹粮之下,势必会激化陕西民众与南京的对抗情绪。若是再被“民匪”、“共匪”挑唆闹事,恐怕结果难以预料。
老蒋接到杨虎城的回电后,虽然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可既然军事上可行,那还有什么比剿灭“民匪”更重要的?当下,老蒋便再度致电杨虎城,“望弟克服困难,平定‘民匪’,西北百姓方可重见天日,再建家园。”
接到老蒋的电报,杨虎城叹了口气,知道自己不好再与老蒋硬顶,便去找邵力子。杨虎城现在是军职,老蒋听不进他的话,可邵力子这个陕西省主席的话,你蒋某人总得掂量下吧?
听了杨虎城一通分析,一心减轻陕西民众负担的邵力子也接受了他的观点,两人联名给老蒋去电,并将今年陕西的灾情上报。。。。
更多到,地址
………………………………
第五章:东西进击(四)
看到杨、邵两人联名的来电,老蒋就是一阵腻歪:“我让你想法克服困难,你却拉邵力子给我整出个灾情报告来?”
不过,杨虎城可能保存实力,邵力子这个人却颇有公心,因而两人联名所罗列的受灾损失老蒋也无法不重视。一看之下,老蒋还真吃了一惊,陕西今年的灾情确实不轻:旱灾有蒲城等14县,霜灾三原等31县,风灾城固等38县,雹灾华阴等44县,水灾华阴等44县,疫灾武功1县,鼠灾白水1县。综合来算,陕西今年竟有86县受灾,受灾面积11000多平方公里,灾民有476万多人,财产损失粗略估计为145万大洋。
尽管知道陕西灾情严重,若是按照胡宗南的作战方案来,恐怕难度不小,不过,剿匪已成执念的老蒋实在不愿意放弃这个能早日平定“民匪”的机会,便在9月初派朱培德、葛敬恩两人以巡视部队训练情况的名义到西安了解具体情况。
为了赶时间,朱、葛两人是乘飞机到西安的,也就没见到潼关到西安一带的灾情。但在陕西呆了几天,听杨虎城、邵力子介绍了眼下陕西的情况,又到灾情严重的渭河北岸查看过后,朱培德、葛敬恩两人知道此前杨、邵两人所报情况不假,也明白老蒋所热衷的进剿方案行不通。
在到西安之前,朱、葛两人也从老蒋那里见到了杨虎城、邵力子联名所发的那封灾情电报,可字面上的数字远远比不了身临其境所受到的冲击大。当是见到终南山、渭河一带山洪肆虐后所留下的废墟,得知过往行人、商旅不计,仅当地居民便淹毙万余人的实情后,朱培德、葛敬恩震动非常。
不过,朱、葛两人到陕西一趟可不能白跑。老蒋认准的事,好坏都要有个结果,可不能就这么因灾情而放弃了,至少也得想个变通法子出来。
“杨主任、邵主席,想必两位也知道我和朱长官此次来陕的目的。陕西的灾情确实严重,但剿灭‘民匪’也是事关西北稳定的大事,我们看看能否找个折中的办法。”在西安绥靖公署的会议室里,葛敬恩开口说道。
“葛次长,对于集中兵力于陕北,攻击宁夏河东的方案,我并无不同意见。”杨虎城苦笑道,“只是眼下陕西境内不光关中受灾严重,就是陕北也水灾严重,加上道路被水冲毁,实在难行啊。”
朱培德、葛敬恩已经从陕西省党部的人那里了解到,陕北无定河、大理河、延河等河流泛滥,横山、绥德、清涧、延川、延长等县也受灾严重。从西安到榆林间近600公里长,原本只能通行马车的道路也多处被毁,这种情况下,再调集几万大军到陕北显然是不现实的。
“军事上的事情我不懂。不过,若是中央从外部调兵到关中或者把陕境士兵北调,都能保证不增加陕省百姓负担,我也同意。”邵力子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看着朱、葛两人,恳切地说道,“从民国以来,陕西就一直是天灾、战乱不断,百姓实在是太苦了。今年又全省受灾,灾后余生本就不容易,政府可不能向灾民伸手啊。”
“仲辉兄放心,不管这次部队怎么调动,我可以保证中央会向陕西提供足够的作战物资。”朱培德表态道,“现在陇海线已经修过潼关了,只要安排好从潼关到西安之间,以及西安到陕西其他地方的运输,保障部队作战所需还是没问题的。”
“既然益之能保证,那我也就放心了。”邵力子大大松了口气,随即笑道,“你们谈军务,我也不明白,就不听了。等会后益之可一定要到我家里坐坐。”
说完之后,邵力子站起身,又交代几句场面话,就笑呵呵地推门离去。
朱培德笑着摇摇头,说道:“仲辉兄还是那个洒脱性子。”
早在广州时期,朱培德便与邵力子相识。1926年1月的时候,朱培德被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而邵力子则被选为国民党第二届中央监委。朱、邵两人工作中不乏接触,彼此间的性情也都有些了解。
转过头,朱培德又看着杨虎城道:“陕西的情况,我和葛次长也都有了解。但这次进剿人民军肯定不能再象前两次那样。至少,陕西方面的部队就一定要集中到一个方向,不能再处处出击,处处分散力量。”
对胡宗南所提的那个作战方案,朱培德虽然心中有些保留意见,但有一点却是非常赞同的。在人民军已经占据了甘、宁、青三省偌大区域的情况下,若是还想四处用兵‘围剿’,现在南京当局是调集不出这个兵力的,只能重点进剿。
见朱培德话里不提胡宗南部是否进入关中,反而要求陕西部队集中到一个方向,杨虎城心中就是一沉,可事已至此,也容不得他拒绝,便说道:“只要能解决几万大军的作战所需,虎城服从中央安排。”
“这就好。”朱培德满意地点点头,又道:“不要想太多。这次不光陕西部队要集中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