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种种影响之下,横山县上下一片放松。这也正好为陈海澜部增加了行动上的便利。有着特纵提前侦察好的横山县城布局形势,趁夜进入横山县城的六纵侦察大队的部分作战人员,在解决掉抱枪打盹的几处哨兵后,很快便打开了通向城内的通道。
到第二天凌晨,陈海澜部一弹未发的拿下了横山县城。随即,按照陈海澜的命令,六纵开始在街上张贴告示安民,并控制县城在未来两天内许进不许出。尽管这会给民众生活上带来一些不便,可为了保证随后几天内作战行动的突然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陈海澜也只得如此。
拿下横山,白日里向140公里外的绥远突进还是有些不妥当,陈海澜决定让大部人马在此休整一天,等入夜后再继续南下绥德。不过,白日里向东、向南展开行动有些不便,向西行动却完全能出敌不意。
中午过后,陈海澜派出800骑兵,朝西边80公里外的靖边奔去。等入夜时分,这些更换成井岳秀部装束的骑兵,将冒充井岳秀部的骑兵团袭取靖边。其后,这部分骑兵将与盐池5千多六纵作战人员配合,攻克定边,打通宁夏河东与陕北间的大路交通,保障后续援军与作战物资能顺畅的抵达横山。
就在陈海澜拿下横山的11月7日凌晨,周昊、庄毅也率部控制了肤施县城,切断了陕北通向南部的要道。
周昊、庄毅率领的这一路,要比陈海澜等人少走不少路,因而,当陈海澜还带人在长城外于月下行军时,周昊等人已经在11月4日夜轻取吴旗镇。
在吴旗镇建立一个落脚点后,周昊、庄毅率领部队在这里休整了一个白天,入夜后又奔袭70多公里外的保安县。在农历9月18晚上月光的映照下,周昊等人行进的速度并不慢,凌晨3点左右便赶到了保安县城外。
在侦察大队的作战人员摸进县城后不久,总共只有两百左右民团及警察驻防的县城便被拿下。
这个时代的陕北各县,除了榆林及附近的几个县人口超过5万外,其他10多个县的人口都很少。象保安县,沟壑纵横、土地贫瘠,加上连年灾荒、战乱以及疫病等原因,整个县境内的人口才1万出头如此窘困,难怪在原来历史上能孕育出领导民众谋出路的大人物。
看着眼前,差不多是穷乡僻壤的代名词的保安县,周昊很是感慨。在命令部队不得扰民并拿出一些粮食赈济县城及附近贫苦民众的同时,周昊又让随队行动的政府工作人员着手发动民众清算身负血债的地主恶霸和土豪劣绅,以尽快丈量分配土地,建立政权。
实际上,若不是这边有些身负血债,不清算不足以平民愤的恶霸,同时还可借此树立新政权在民众中的威信,周昊真不想拿那些家有薄田却家无余粮的地主怎样。毕竟,这边的生存、生产环境这么差,与其让那些贫苦民众在这边和小地主那点薄田斤斤计较,还不如迁到宁夏平原垦荒合算呢。因此,周昊明确对政府工作人员要求,对没有血债的地主,一定要保证一个不杀;对愿意迁居到其他地方的民众,登记后,统一进行安排。
在保安县城休息一个白天,并留下一千兵力控制县城及周围一带后,周昊、庄毅又在6日晚上朝80多公里外的肤施县城突进。在7日凌晨,周昊等人成功的控制了肤施县城这一沟通南北,屏蔽关中的形胜之地。。。。
更多到,地址
………………………………
第七章:急转直下(三)
7日一早,接到周昊、陈海澜的电报,得知六纵已顺利拿下横山、肤施两县的消息后,杨天明多少有点意外。陈海澜部在长城外推进,隐蔽突袭横山会得手已在杨天明的意料之中,可周昊在敌境行军,拿下保安后又再次悄然拿下肤施,多少就有些意外之喜了。不过,在看了周昊电报中所说的情况后,杨天明也随之释然。
周昊这一路进军会如此顺利,除了战前所做的准备细致、充分外,还和该部行军路线上人烟稀少有密切关系。
从人民军成立以来,经过几年的侦察,陕北的形势已在沙盘上被清楚地标注出来,周昊在战前也知道自己行军路线上地广人稀,但实地接触后,才知道人烟竟稀少到令人心惊的程度
据保安县志记载,在清朝嘉庆时该县有人口51500多人,咸丰年间有民众42594人,但同治年间,由于西北回乱,该县战乱后初次招抚,竟只得170人到了光绪6年,人口增长到3千人左右,光绪32年时,人口才增长到7千出头。而到了民国年间,受连年灾荒和战乱、疫病等影响,尽管当局曾数次从临近县份移民到保安境内,可直到人民军控制保安的时候,全县人口才1万挂零。
就连地处南北要冲,本应繁华一些的肤施县,情况比保安也好不了多少。实际上,嘉庆初年的时候,肤施县的人口约有两万余,还不如保安县多。其后,因西北陕西、甘肃一带回乱爆发,两省人口以惊人的幅度降低,肤施县也难以独善其身。到民国时期,据1923年的统计,肤施的人口为19967人。与嘉庆时相比,百多年来,肤施的人口也不升反降。
从1928年开始,陕西遭受了持续3年的大旱,当时肤施的灾情相对轻些,绥德、米脂、横山等地的饥民逃荒至此,使该县的人口才有了新的增长。到人民军六纵控制肤施时,该县的人口接近25000人,比保安要好些。但保安、肤施两县,人口一共不到35000人,却分布在8千平方公里左右的区域内,人口稀少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月夜下,周昊、庄毅率领大军行进在山间空荡荡的无人区时,不时会见到荒野阴影处飘荡着碜人的鬼火。虽然还不到千里无鸡鸣的地步,可白骨露于野,万户萧疏鬼唱歌却是眼前实实在在的景象。
人烟如此稀少,周昊等人又是夜里行军,能隐蔽偷袭保安、肤施得手,也就在情理之中。
7日一早,在将有关情况电告杨天明后,周昊又与北边的陈海澜联络,对下一步作战行动进行安排。
陈海澜进占的横山,由于位置有些偏僻,应该能隐瞒一段时间,但周昊切断南北要道,控制肤施的消息也就能隐瞒一两天,必须在这随后一两天的时间里抢在敌军反应过来前,把无定河西岸、延河北岸的区域控制住。然后一边布防,一边收拾被南北两路钳形攻势包裹在内的其他县份,争取在阎锡山增兵黄河西岸之前做好应战的准备。
周昊与陈海澜约定,绥德、清涧两县由陈海澜部解决,而延长、延川两县则由周昊部解决。完成合围后,陈海澜部再解决掉安定县,周昊部则解决掉安塞县。当然,于7日晚拿下靖边后,定边那边的4千敌军也要抓紧解决,以尽快打通宁夏河东到陕北的通道。估计此后人民军挺进陕北的消息无法封锁,周昊索性决定,自8日开始,六纵在白日公开行动
横山距离绥德有140公里左右,距离清涧则有200多公里,陈海澜部要想一夜之间解决绥德、清涧两地难度很大,但若是拿下绥德,沿无定河推进,阻隔清涧与榆林井岳秀的联系还是能做到的。至于清涧和安定,10前应能解决掉。
肤施到东面延长的距离有70公里左右,到东北延川的距离有80公里左右,周昊抽调出4千骑兵分两路奔袭延长、延川,完全可在一夜之间连下两城。其他剩余4千步兵则抓紧时间在肤施及延河一带布防,另外两千骑兵则在肤施一带游弋,以随时接应各方。
接到周昊、陈海澜的电报后,杨天明随即将六纵的进展情况转电宁夏河西、陇东、陇中三个作战方向。张明瑞、徐超远、柳继峰接电后都明白,最后的反击时间到了,是时候拿出真本事了。
不过,根据杨天明的建议,张明瑞、徐超远、柳继峰都把反击时间定在了8日晚上。六纵进击陕北的消息在8日肯定会被陕西方面得知,在各路进剿部队得到消息并处于战、撤犹疑之间的时候发起全面反击,更容易扩大战果。
因而,当7日夜间和8日白天,六纵继续在陕北突进,攻城略地的时候,张明瑞、徐超远、柳继峰等人却在抓紧时间让反击部队养精蓄锐,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准备。
8日下午,杨虎城接到井岳秀的电报,得知无定河西岸发现“民匪”大股兵力,其中有不少骑兵,绥德及无定河以西各县已失去联系的消息后,杨虎城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半天没吭声。
7日晚上陈海澜部骑兵突袭绥德的情况起初井岳秀并不知晓,但在8日白天,从横山开赴绥德的步兵、骑兵,却让无定河东岸米脂县的井岳秀部看了个真切。
接到米脂传来的消息后,井岳秀强自镇定,抱着侥幸心理通过电话、有线电报联系绥德,但却毫无回音。就是陕北西边的横山、靖边等地以及南边的清涧等地也没有回音。井岳秀知道事情大条了,不仅绥德丢了,其他各县可能也出问题了
眼下无定河东岸的榆林、神木、府谷等县,一共能拼凑出4千左右兵力,这还是井岳秀为护着老巢而留下的,可这点兵力肯定不是那大队民匪的对手。井岳秀一脑门的冷汗,一边急电杨虎城求援,一边急谋对策。
井岳秀电报上的消息简直是晴天霹雳,杨虎城看完后,第一个反应是:“这不可能定边、靖边那边没出问题,孙蔚如东路军也正与‘民匪’交战激烈,这大队骑兵是从哪冒出来得?”不过,杨虎城也知道,井岳秀决不会拿这种事情和自己开玩笑。
“自己电令剿匪各部提防‘民匪’骑兵突袭,可结果却是陕西先出问题”回过神来的杨虎城心里是五味杂陈,叹惋不已。
不过,王一山却又提醒道:“司令,肤施也有一天多没任何消息了,会不会也被‘民匪’攻陷了?”
王一山的提醒让杨虎城悚然心惊。绥德那边出问题还可想办法从容补救,可要是肤施出问题,那麻烦可就太大了
肤施距离南面的鄜县有80公里,以骑兵突袭,两个多小时就能赶到。而鄜县正是东路军的后方所在,要是鄜县失守,那整个东路军将处于“民匪”东西两路夹击之下。届时,连续作战近月,疲惫不堪的东路军甚至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而若是东路军有失,不光陕西局势将彻底败坏,失去起家部队后,杨虎城也很可能成为当局战败的替罪羊。
想清楚之后,杨虎城顾不得擦额头上的冷汗,连声下达命令:“命令孙蔚如派兵增防鄜县,保障东路军退路将陕北战况电告中央,请求增援同时将战况转发各路进剿部队,命各部严防‘民匪’异动命井岳秀集结陕北可用兵力固守待援”
王一山记录完命令,杨虎城签字后,想了想又道:“给中央去电中,一定要申明,此番‘民匪’得以突入陕北,实为兵力集中南下后,陕北内里空虚,才被其钻了空子。”
王一山心领神会,连忙应道:“确实如此。86师一下子抽调了近万兵力南下,又在定边留下4千兵力布防,陕北其他20多县连民团一起算也不过6千来人,每县只有300来人,实在太空虚了。”
对于集中兵力进剿人民军,杨虎城原本就不太情愿,可现在出了问题他又无法公开指责南京方面,毕竟当初他杨某人也是点头同意的。既然如此,要想推卸责任,只能婉转说是陕北空虚。若老蒋真要撕破脸皮处置杨虎城,那杨虎城说不得也要高声争上几句,至少也要让公众明白个中究竟。
老蒋接到杨虎城的电报后,得知陕北形势有变,先是大怒,可仔细想想,也觉得中央确实在考虑上有所疏漏,便强忍怒气,思量起对策来。
眼下中央军忙于对中共进行第五围剿,肯定是抽不出兵力来,华北方面此前已经抽调部队到西北了,若是再抽调恐怕华北就显得有些空虚了。而距离陕北最近的则是阎锡山的部队。思来想去,老蒋又把主意打到了阎锡山头上。
阎锡山自然不舍得拿自己本钱为别个谋利,一番电报往来后,阎锡山才不情不愿地表示,可以把在井陉一带驻防的晋军72师李生达部调到陕北,至于其他的兵力,还要用来维持晋、绥两省安定及平绥、同蒲铁路通畅。
李生达原本也是阎锡山手下得力干将。但在阎锡山中原大战后下野期间,李生达却开始和老蒋往来,甚至在31年的时候接受老蒋的现金。长城抗战期间,李生达72师原本要北上抗日,在石家庄一带又曾接受老蒋两次接见。尽管此时阎锡山尚且不知李生达已接受老蒋的密电本,可与老蒋进行直接联系一事,但从手下人报上来的情况看,阎锡山也开始对这个手下大将防范起来。此番借用南京方面命令将72师3旅6团人马调到陕北,想来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