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里河山别样红-第3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30年代国内情况来说,太原机场有着完善的机库等设施,附近有碉堡,防务状况良好,增加一两个民航班次根本不成问题。

    施密特、威尔士两人在太原与阎锡山及山西当局洽商开辟航线的事宜,而赵振中、李云天、刘成林则留在保德处理一些与将来发展有关的问题。李云天、刘成林负责解决保德物资储备基地的进一步扩容,以及运输各种战略物资填满这些扩容后的仓库,同时,还要想法向西北多转移一些技术人员。而赵振中则考虑对西北根据地的军政做进一步调整。

    眼下西北根据地横跨陕、甘、宁、青、新5省,尽管并未将这5省一举囊括,人口也只有600来万,但原有的以纵队为主导、地方政府配合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眼下的情况,是到了调整的时候了。

    首先要调整的是部队。

    发展到现在,人民军已经拥有了24万多可战兵力,并且战后又招收了9万多新兵在训练,到明年秋天,人民军的兵力将超过30万。这样一股兵力,在国内也是数得着的大势力了,但赵振中知道,眼下的兵力相对于需要用兵的地方来说,还是颇有不足的。

    西北根据地现有600多万人口,尽管其中的老弱在前些年连续灾害中这损大半,现有人口以青壮为主,可20:1的比例实在有些高了。等这一批新兵训练完后,今后根据地要想再象眼下这样扩充兵力,可就不是容易事了。

    尽管人民军给根据地内民众生活带来极大改善,通过这几年的经历民众已从心眼里拥护这支队伍,渐渐有点向沂蒙根据地那样融洽的军民关系发展,民众也知道参军是为了保卫自家果实,可若是不顾实际一味扩充武力,那就有些穷兵黩武了。

    就象**从32年开始至今的“百万扩红”,其中央苏区鼎盛时期总共才21县,300万左右人口,竟要扩张到100万武装!结果不但赤卫军、少先队都被要求全体加入,甚至有的地方“召集群众大会,把前后门关起”,强迫大家报名当红军,“有一个不报名即不散会”,而有的地方则出现了拉丁的情况。

    不顾实际,罔顾民众利益,一味向民众索取,哪怕曾经再好的关系,也必将会走向反面!这种在以前历史资料上看到的,这个年代现实发生的教训,赵振中可不想重复。

    在没有新的兵源之前,赵振中决定将人民军的规模保持在30多万的水准。这个数量的兵力用于保卫根据地并对外做有限扩展是够用了。

    随着根据地工业建设的发展,火力上的增强,以及汽车等武力投送工具的出现,有限的兵力将发挥出更大的作战效果。当然,随着人民军今后的行动,这兵源肯定还会增加的。

    确定了未来要走精兵道路后,赵振中还对各纵的防区做出调整。

    一纵的防区收缩到宁夏河西,加强对北面绥远临河、五原一带马鸿逵、孙殿英等残部的防范。

    二纵、三纵、炮纵现有防区不变,但考虑到后勤方面的困难以及防卫体系的完善,二纵柳继峰部撤出宕昌司。

    四纵陈致远部集结于河西走廊甘州以西,加强调运物资,为明年开春后挺进哈密做准备。

    五纵于镇山部将进入青海,全面担负起青海现有地域的防卫,并负责肃清青海省境内其他一切武装势力。从32年就在英国人的支持下,进入玉树地区为恶的西藏武装是到了要解决掉的时候了。不过,考虑到眼下处于冬季,部队开进和物资运输都极为困难,赵振中决定将青海的问题放到明年开春后解决。

    六纵周昊部,陈兵于陕北,加紧有关防线建设,顶住井岳秀、杨虎城、阎锡山等部的压力,为后续的作战作好准备。

    教纵孙耀明部,以一部兵力接防宁夏河东部,其余兵力于作训中心加紧训练新兵。

    特纵杨天明部,布防于兰州及河西走廊东端,杨天明及人民军总部电台留驻海原作训中心。

    赵振中原本想成立人民军的总部领导机构,但想想眼下各纵人员担负的责任都不轻,自己未来一年内进入根据地的可能性不大,也就暂且作罢。只是由邹德贵带领后勤部人员留驻海原一带。

    部队方面,眼下暂且调整到这个样子,但政府方面,赵振中这次调整的力度却是不小。不但成立了几大政区,还在已经巩固的甘、宁两省区域内彻底实行了军政分离。

    西北根据地的建设步伐正在加快,并将越来越快,直到将来凌云而起。

………………………………

第十章:春雷惊蛰(一)

    

    西北人民政府此前一直是由人民军实行军管的临时政府,各部门并不健全,所建立的县、乡镇、村三级基层政权体系也都是在人民军各部领导下开展工作。以来,西北根据地基本上处于战争时期,为了便于调动人力、物力,实行人民军军管各地方政府并无不可。

    但现在,随着根据地的扩大,特别是六纵、四纵的东西进击达到了预期目的,今后除了外部交界处仍有战事外,西起河西走廊,东到关陇,甘、宁、青大部分控制区域都已成为内地,再无战火纷扰。既然根据地内部已经得到平定,基层政权体系也建立起来,再继续实行军管政府就不合适了,也是时候对根据地内部区域实行军政分离了。

    尽管人民军现在控制区域地跨5省,甘、宁、青三省大多数区域都已落入掌握,可由于此前人民军政府只是建立到县级,大家都没有管理一省行政的经验,为了避免步子迈得太大出现纰漏,赵振中决定先不设立省级行政体制,而是将西北根据地现有的92县分成宁夏、陕北、陇东、陇中、陇西、陇南、河湟、河西、安西等大小9个区。其中,除了四纵所在的肃州以西6县的安西区、六纵所在的辖11县的陕北区,以及二纵控制的辖4县的陇南区因新占不久或作战需要而仍实行军政一体管理外,其他6区71县全部实行军政分离。

    在9个行政区之上,暂时先成立西北政务委员会统一领导整个根据地的各项建设,等将来人员齐备、机构健全后再做调整。而在政务委员会之下,又设立了民政局、财政局、公安局、交通局、工业局、农业局、兵役局、教育局、卫生局等9个机构,以具体负责西北根据地内的有关建设。

    要是按照后世的政府机构来看,西北根据地偌大区域只设立9个局,其机构是极不健全的。但实际上,就这个时代的西北来说,9个局的设立是合适的,也是赵振中经过仔细考虑后做出的决定。

    在人民军到来之前,西北地处偏僻,农业生产极为落后,除了少量手工作坊和小煤矿外根本就谈不上什么象样的近现代工业。西北根据地开辟近3年来,虽然人民军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解决了民众的吃饭问题,各项建设也正如火如荼的加紧进行,但就眼下来说,设立过多的部门依然会是大而无当。

    比如,按照后世做法,应该成立文化部门负责对境内刊物发行进行监管,成立工商局负责税务征收,成立金融部门负责货币发行及监督等等。上,眼下西北根据地还不到成立这些机构的时候。

    现在西北根据地内绝大多数人都是文盲,书籍少得可怜,在人民军到来前,除了兰州、宁夏等有数几个地方设立了寥寥的几所中学外,小学教育都未能推广。尽管人民军要求各县根据情况,至少成立一所以上的中学,可西北根据地开辟尚不满3年,民众教育程度普遍低下,现在设立文化局也就没有必要。

    而就根据地奉行的经济政策,税收和金融现在同样没有单独设局的必要,赵振中将有关职能暂时统归财政局负责。

    尽管宁夏、甘肃等地方两年田赋减免时间到秋天时已经届满,农税、商税开始一并征收,可人民军为了鼓励境内民众发展生产,只征收田赋、商税两项不说,实行的还是国内绝无仅有的低税率政策。其中田赋按地亩出产征收一成,商税在小额交易减免外只征5%左右的交易税。这样的低税率,加上西北根据地现在总共才600多万人口,就是征收上来也没多少。

    而眼下正在进行的工矿企业建设,不说其大多尚未投产,就是投入生产了,产品也基本上用于境内的各项基础建设,这种情况下,免税、补贴还来不及,断没有再收税的道理。

    既然未来几年内税收不多,那提前将工商税务单独拿出来就没有必要,有关征管工作凭财政局的人员就足可解决。当然,等过上几年,根据地进一步扩大,人口增多,工商业发展起来后,那工商税务就有必要单独设立了。

    与税收征管类似,货币发行和金融监管工作同样重要,可西北根据地内的投入尽管很多,但要监管的对象并不多。象一直开足马力生产的近20个水泥厂,按产值或可征税额计算,数量都很可观。可这些生产出来的水泥基本上都被用来进行各项基础建设,谈不上什么利润,还要支付工人一定的报酬。同样情况的还有冶金和机械加工业,永昌北部的冶金基地投产后,其钢铁产品被用来加工成用途不同的各类产品,随即又被用于根据地内的建设。

    这样一来,按生产产量实行无偿计划调拨后,各个企业也就谈不上什么赢利,财政上反而每年要为工人补贴上一笔工资报酬。西北根据地现在的工业建设就是在这样一种缺乏市场、没有价格机制的情况下,各产业体按照计划指令以一种区域内快速流转、扩张的方式在运行着。

    针对这一情况,周恬自然曾提醒过赵振中,这种经济运行模式是不健康的,将来是会出问题的。

    对于眼下模式的利弊,赵振中心里也明白。可要想加快各项建设进程,眼下这种集中力量的模式在短期内无疑是最为有效的选择。用赵振中的话说就是:“不要象后世那样盲目追求什么gdp指数,我们要的是物资的丰沛,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模式,在发展膨胀到一定规模之前是没问题的。至少,未来3、5年内绝不会出问题。”

    若是将根据地各个不同产业都看成一个个单独个体,确实将来会问题多多,但若将根据地内的工业看成一个整体,把各个不同产业当作整体中的组成部门,那作为整体内部间的物资、人员流转是可以不考虑成本问题的。而当最终产品生产出来又用于工业整体自身再生产的时候,实现的只是物的作用而不是商品用于交换的价值。这种运手机看行模式,只要能解决生产者的报酬,以及产品的自我消化,在一定时间内是完全可以运行下去的。

    当然,赵振中不会等到这种运行方式自我崩溃的那一天,等过上3年左右,西北根据地各项基础建设得到解决,工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必须要调整有关模式了。

    正是有这种种原因,赵振中才决定此次军政分离后,西北政务委员会之下只设立9个局。机构的框架确立后,接下来就要落实有关组成人员了。

    在明年秋冬之前,赵振中进入根据地坐镇的可能不大,因此这个政务委员会里他顶多也就是挂个名。而张明瑞、杨天明等人又要将精力集中到防务和作战上,加上要实行军政分离,他们出现在政务委员会里也是不合适的。这样一来,赵振中的选择范围就少了许多。

    西北根据地这边,加上赵振中、李云天,以及回国的周恬、周昊、李云山,一共有7位民众党中央委员,4位候补委员,政务委员会的人员也便要从这些人里产生。

    周恬在春节后就要到西北这边来,她有在美国创办产业、管理团队的经验,是肯定要出现在这个政务委员会当中的;基于同样原因,李云山也不可少;而考虑到兵役局管理上的需要,负责人民军后勤的邹德贵也可出任政务委员。可仅有这3个人是绝对不够的,思量一番后,赵振中又将李云天、刘成林列名其中。

    既然施密特已进入保德,太原那边还有威尔士,华美公司派来的美国技师也有不少,那李云天、刘成林也可先后进入到根据地了。保德这边有赵振中、王铁山等人在,只要在未来一年内将海外运来的关键物资储备好,其他事项都可按照正常商业方式运做。当然,李云天、刘成林进入西北后,为避免过早泄露情况,肯定要有一段时间使用化名了。

    有了李云天、刘成林的加入,不但可加强政务委员会的领导力量,还可以将民政、交通这两块给抓起来,以加快根据地的建设进程。有周恬负责的财政,李云山负责的工业,邹德贵负责的兵役,加上教育、农业、公安也有合适的人选,根据地最关键的几个领域可就基本没多大问题了。

    让赵振中有些为难的是军工行业。要说在这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