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互不侵犯条约之外,苏、德双方还签订了一份被列为绝密文件的附加协议书。其中规定,芬兰、爱沙尼亚、拉托维亚、立陶宛等波罗的海国家为苏联实力范围;确定苏、德两国瓜分波兰的分界线;强调苏联在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的特殊利益。
根据这份附加协议书,可以确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实质上是苏、德两个大国为瓜分小国利益而预先缔结的秘密分赃协议!
英、法、苏三国谈判破裂,以及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德国取得了苏联中立的保证,让欧洲力量对比立即发生了有利于德国的变化,令希特勒可以放手发动对波兰的侵略。在条约签订仅仅一周之后,德国对波兰的进攻就开始了!
如果说8月间欧洲的形势是波诡云谲,那9月份就是风云骤变!
9月1日凌晨,150多万德军越过波兰国界,分北、南、西三路进逼华沙!9月3日,英、法两国根据各自与波兰签定的同盟条约,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拉开了帷幕。
列强们在欧洲大战,这本来并不关民众党武装什么事,但英国政府,特别是英印总督维克托?霍普所出的昏招,却让赵振中看到了新的机会。
同在9月3日,英印总督林利思戈侯爵维克托?霍普却无视印度当地民众意愿,“代表”印度对德宣战。这一举措招致了真纳领导的穆斯林联盟强烈反对,真纳声称将不惜以武力反抗英国殖民者强加给印度人民的战争,以赢得民族解放和国家**!
就连以温和派著称的国大党领袖尼赫鲁也对此抱怨道:“一个人,而且是外国人和令人憎恨的制度的代表,能够不与四亿人作最起码的商讨就使他们陷入战争!”
因坚持“早期武装斗争是**的根本”、“任何改革只能靠斗争、甚至流血斗争才能实现”等激进主张而与甘地意见严重分歧,且又因组织“前进集团”同甘地决裂而被国大党开除党籍的前国大党主席、现在的印度**激进分子钱德拉?鲍斯,一边号召印度激进派别同英印当局做最坚决的斗争,一边悄然自加尔各答奔赴吉大港,寻求与英印当局敌对的民众党、人民军的支持。
钱德拉?鲍斯出生于英属印度奥里萨首府克塔克一个高种姓律师家庭。在印度完成大学学业后,他前往英国剑桥大学菲兹威廉学院求学。1921年,他放弃仕途回到印度,加入了圣雄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并于1927年被选为国大党总书记。1938年,鲍斯又当选为国大党主席。
与甘地、尼赫鲁等国大党温和派领袖不同,鲍斯是该党内少有的激进分子。在38年初当选国大党主席后,鲍斯就着手建立一个民族计划委员会,提出“重建印度,进行土地改革,实行国家工业化”等国大党新的经济纲领,形成同甘地那种以手工纺车为代表的消极经济主张之间的尖锐对立。鲍斯的这一经济主张,遭到了国大党内部保守集团的强烈反对,但鲍斯并没有被压服,他一方面为自己的经济和政治主张辩护,一方面仍继续在印度各地宣传,动员群众,为进行民族解放斗争而做准备。
在38年底,鲍斯提出的一项旨在实现印度完全**的激进行动计划,使国大党激进派和保守派之间的矛盾再难调和。尽管在39年初,鲍斯击败了甘地支持的右派领袖帕达比?西达拉马亚,再度当选为国大党主席,却遭到了甘地的带头反对。整个国大党工作委员会除一人外,全部拒绝与鲍斯合作并集体辞职。
无奈之下,鲍斯于4月份辞去国大党主席一职,并于6月组织“前进集团”同甘地的国大党决裂,准备把全印度的激进派别都集中在这一集团里,继续同英国殖民当局进行坚决的斗争。而作为决裂的代价,鲍斯也被国大党开除了党籍。
打败英国人的人民军进占山南已经有一年多,民众党的主张鲍斯也听人说过一些,加上真纳领导的穆斯林联盟又从新疆方向陆续获得来自民众党的帮助,因而在二战爆发后,信奉“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的鲍斯便想到人民军占据的吉大港等地寻求民众党对其反英运动提供支持。
在原本历史上,鲍斯是在40年7月因反英活动再次被监禁,并在41年初寻机逃出加尔各答,经阿富汗抵达莫斯科,寻求斯大林对其反英运动的支持。遭到拒绝后,鲍斯又经德国驻苏联大使馆的帮助,去柏林寻求支持。其后,鲍斯在二战中因投靠德、日而招致骂声一片,甚至后世曾有人将其比作“印度的汪兆铭”。
但实际上,这个比方是不恰当的。汪兆铭是作为一个主权国家中央政府二号人物卖身投敌而成为“汪逆”的,其卖国求荣损害的是中国的国家、民族利益。
而鲍斯只是一个谋求实现印度**的激进分子,反对的是英国殖民政府,且印度当时并非主权国家,鲍斯的行径也就谈不上卖国。
至于印度的民族利益,在英国殖民者统治下与在日本所许诺的帮助下实现印度**相比较,鲍斯的选择虽有让人诟病的地方,但却也不是汪兆铭可比。在后世,印度国会议事堂前钱德拉?鲍斯与甘地、尼赫鲁的肖像并列,就可见其在印度的评价究竟如何。
对于林成楼、陈致远报告的鲍斯寻求民众党、人民军支持其反英的情况,赵振中虽有些意外,却也知道这是一个难得的契机。
人民军此前在山南虽然与英国当局签订了协议,实现了双边关系的缓和,但那只是就实际控制去达成的停火协议,与该区域权属确认问题无关。
若只从权属问题考虑的话,民众党只需将来与英国人达成协定就够了,但若想让把山南纳入中国的版图并使周边地区接受、尊重这一事实,那民众党还要在印度、缅甸当地的政治势力下番功夫,最低程度也要避免临近地区出现**势力。
事实上,赵振中此前通过马步芳兄弟对真纳领导的穆斯林联盟提供帮助,也是为了使印度当地穆斯林力量承认民众党、人民军在山南存在的现实,通过缓和并加强与穆斯林联盟间的关系,为将来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双边关系打下基础。而钱德拉?鲍斯现在到吉大港寻求支持,则为民众党将来发展对印关系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而就近期来说,通过扶持以真纳为代表的穆斯林势力,以及鲍斯为代表的印度教徒反英势力,换取其双方对人民军进占山南的认可,并加强对这两个势力的影响力,至少能使民众党将来在对英谈判中掌握更多的筹码,获得更大的利益。
“老赵,以承认换支持,这法子确实不错,可我怎么觉得似乎有些熟悉呢?”周明远在听了赵振中的设想后,挠头说道。
“山南问题可不是台湾问题。台湾是想分离出去,而山南是要纳入我国版图。”赵振中笑道,“将来我们建国后,外国要和我们建交,首先就要承认山南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当然,这个承认主要是做给周边国家和地区看的,省得它们制造麻烦。”
“我说呢!”周明远恍然,又道,“马步芳兄弟是穆斯林,去真纳那边没问题,我们现在可没印度教徒能派给鲍斯!”
“我们这次不派人,只提供一些物资供其反英即可!另外,对于鲍斯的求助,交由山南委员会的林成楼、陈致远代表我党、我军出面解决。”赵振中摇了摇头,又接着着说道,“穆斯林人口在印度当地属于少数,真纳他们现在又以印度西北几个省份为主要活动区域,我们提供的帮助多一点只会对我国将来有利。而印度教徒人口太多,若在山南周边扶持起一个强大的印度来,那不符合我国长远利益!不管是现在扶持反英势力,还是将来对印、巴的区别对待,我们只牢记‘扶弱抑强’便是!”
赵振中这边确定了应对鲍斯的方略,又给林成楼、陈致远发去了明确指示,林、陈二人也就清楚了该如何处理。
鲍斯抵达吉大港并与人民军接洽上后,就在等待和参观中度过了几天。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鲍斯通过翻译人员的介绍,耳闻目睹了吉大港在人民军控制下已恢复生机和繁荣的现实,初步了解了民众党、人民军的有关情况,对自己此行的信心也明显提高了不少。
不过,当9月12日,鲍斯与民众党山南负责人林成楼、人民军山南战区司令员陈致远会谈时,双方的条件列明后,他多少还是有些犹豫。除了民众党因不通印度当地民众语言和习俗而无法派出人员协助外,令鲍斯感到有些为难的是林、陈二人所提出的山南权属承认问题。
对于山南的权属问题,民众党从历史、文化、人种、现实等方面,提出了一整套有较强说服力的主张。
从历史上看,阿萨姆地区本就不是印度固有领土,而是英国人自缅甸手中夺取的、被缅甸灭亡的阿洪王朝故地。而这个阿洪王朝乃是中国云南一带的傣族在1228年迁移到阿萨姆当地并统一当地部族后建立的。与中国具有历史渊源。
从文化上来看,阿萨姆当地居民的传统与中国云南一带傣族民众存在非常多的相似性,其使用的文字也是由汉字异读发展而来,属于中华文化圈。
从人种来看,阿萨姆当地居民与中国民众同属黄色人种,与印度当地的棕色人种有本质不同,也与伊斯兰教人口有极大差别。
从现实来看,人民军进入山南时,除了剩余不多的阿萨姆本地居民外,并未见到穆斯林或是印度民众,人民军占领的是疫情爆发后被英国人弃置的、处于无主状态的“死地”! 民众党在消除山南地区疫情、开发当地上付出了极大代价,是不可能再把这一区域拱手送人的!
而且,出于对英斗争的需要,卡西山地以南、加尼尔河与梅克纳河以西、布拉马普特拉河以东的那片疫、鼠、洪多灾并存的三角“绝域”将作为缓冲警戒地带而纳入人民军的控制范围!
(未完待续 89免费小说阅《》)
………………………………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三)
第十五章:以势相迫(三)
在人民军进占山南的两年多时间里,通过延伸至山南的青藏公路,民众党已将四百多万灾民以建设兵团的方式转移到山南安置。加上当地剩余的三百万左右居民,人民军控制下的山南地区总人口数量已接近八百万。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移向山南的人口数量还会逐步增加。这不断增多的人口在保证山南各项建设用工的同时,也使当地在大灾之后恢复了不少生机和活力。
当然,各项建设的开展以及外来人口的安置,都被严格限定在人民军控制区内。对于英属印度孟加拉省东部曾经的那片富饶地带、现在的“绝域”,人民军则是严禁人员进入。
所谓的“绝域”,是指卡西山地以南、加尼尔河与梅克纳河以西、布拉马普特拉河以东的原孟加拉省东部的三角型地带,在民众党内部也称其为三河平原。这一区域因当年疫情爆发,鼠灾、洪灾连年肆虐,民众已或死或逃,迄今为止仍是人烟绝迹的荒凉之地。
在这两年多时间里,看着人民军和民众党迁移来的民众在卡西山地以北、加尼尔河与梅克纳河以东地区立足、发展,布拉马普特拉河以西的穆斯林或印度教徒们也曾动过向河东那片昔日的沃土迁移的心思。
在37年夏季风暴过后,陆续有穆斯林、印度教徒迁移到布马拉普特拉河东岸,以求能在昔日的沃土上生存居住。但半年不到,这些过河的人群就在同遍地鼠群、多种疫情的搏斗中一败涂地,大多数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小部分逃回西岸的人中也有感染霍乱、鼠疫的。这让人又想起当年疫情大爆发的恐怖来。英印当局为了避免疫情再度大爆发,更将孟加拉省东部那片平原地带列为禁区,严禁当地居民进入。
等38年夏季风暴带来的丰沛降水把那片平原尽数淹没后,布马拉普特拉河西岸的穆斯林、印度教徒们彻底没了过河东进的想法。
去年秋季真纳和马步芳借机到山南,曾乘人民军空军飞机到“绝域”上空探查过,并仔细了解了那片三角地带的危险程度。其后,真纳神色黯然,再也不提穆斯林重返家园的话题。
在37年赵振中与真纳的会谈中,曾明确表示“绝域”将作为人民军控制区与英印当局间的隔离区存在,且英印当局与人民军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都无力改变这一状况。而当真纳亲眼见过三河平原的荒凉、破败后,才明白“绝域”究竟是怎样一副景象,也就息了对昔日沃土的那份执念。
到39年秋天的时候,卡西山地以南、加尼尔河与梅克纳河以西、布拉马普特拉河以东的三角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