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汉东皇传-第1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羌》,为刘杲以及赵云、颜良、程普三人造势。

    因为心中重视赵云、颜良、程普三将,刘杲出乎意料的主动出城数里,等候三人车马。且因为此前刘杲种种造势,无数怀有八卦、好奇之心的民众,齐聚城门口,夹道欢迎赵云、颜良、程普三人率兵入城,瞻仰这三位《破西羌》故事中的主角。

    又是刘杲出城迎接,又是无数民众夹道欢迎,赵云、颜良、程普三人顿时诚惶诚恐,不知所措。一时间,三人心中念头飞速跳跃:“久处边疆数年,九门侯竟对我等重视竟不减分毫!”

    尤其是赵云、颜良,心中更是突然间被感动:“昔日为区区步卒,竟能月数提拔至重职;今日虽远在边疆数年,依然被视作亲信。如今,九门侯更是为迎接我等,弄出如此声势。九门侯能为伯乐,我亦当尽力施展千里马之才,不能令其失望。”

    所谓知音少,长恨断弦无人听。赵云、颜良因为刘杲重视,不知不觉已经将刘杲列入能识得自己才干的伯乐。

    士为知己者死,汉世风俗也。

    喧闹的入城仪式中,本来稍稍与刘杲有点离心的金城兵卒,也登时扭转心态,热情的回应晋阳城民众。一时间,整个晋阳城,尽是一片兴高采烈。

    却说,刘杲不因他贫困而稍稍减轻重视,登时令赵云视刘杲为知己。不过,赵云虽然视刘杲为知己,有心全力效忠刘杲,但是因为他个人性格,还是怀有芥蒂。

    喧闹的入城仪式结束后,晋阳渐渐恢复平静。

    州牧治所内,赵云趁刘杲身边无人,吐露出心中斑点:“卑职受命西海时,曾闻湟中屡有传言,刘石私送韩遂粮草,养贼自重。州牧大人,可知晓此事?”

    这却是昔日刘杲为避免人走茶凉、兔走狗烹局面,勒令刘石养大韩遂,作为自保之道。不过此事虽是刘杲所为,但是刘杲却不会轻易认账。

    刘杲脸色不变,随口道:“竟有这等事?刘石即将返回并州,到时我与子龙,共同质问他。”
………………………………

第248 十八路诸侯讨董(一)

    第248十八路诸侯讨董(一)

    中平六年十二月末,关东各州郡,局势一日数变,虽眼光明察之人,不能观尽一月后变化。(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冀州。

    前不久,冀州牧韩馥被帐下谋士说服,与董卓割席分坐,自渤海郡撤兵,转而支持袁绍起兵。不过韩馥虽自董卓体系分裂,但却不愿首义发兵,大抵想与其他诸侯一般,一心观望时局变迁。

    冀州毕竟是大州,虽经黄巾残败,但人口底蕴仍在,且因处于春秋战国燕赵之地,多产豪侠猛士,兵源优质。韩馥只要手握冀州牧兵权,不论是否首举义旗,一旦成就大事,肯定能功居首位。

    真实历史上,韩馥稳坐邺县,向袁绍提供后勤,却始终不亲自出兵,便是因为有此层考虑。

    冀州,渤海郡。

    自韩馥兵围渤海,袁绍就业已收拢本郡兵卒以自保。而后冀州牧韩馥、青州刺史焦和齐齐撤兵,令原本危若树上鸟卵的袁绍,顿时长舒一口气。

    得到韩馥支持的袁绍,立刻趁着桥瑁伪作檄文远传之势,北结幽州牧刘虞、奋武将军公孙瓒,南说青州刺史焦和、兖州刺史刘岱,随即又广发书信至豫州牧孔?、并州牧刘杲等等各方势力。

    一时之间,幽州、冀州、青州、兖州、豫州,齐声议论讨伐董卓话题,这些州郡虽未正式发兵讨伐董卓,但亦已经拒绝董卓信使、朝廷诏书,各自大肆招募郡国兵,积累兵势声威。

    兖州,陈留郡,己吾。

    却说,曹操一路改窜姓名,变装伪饰,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成功逃回陈留郡。

    陈留郡,地接东郡,桥瑁刚发传檄,陈留郡便已有传闻。随后各州郡人心浮动,兖州刺史刘岱亦有讨伐董卓之心,曹操便趁势散尽家财,又得同郡大族相助,招募来五千兵卒。

    南阳郡,鲁阳。

    河北诸州议论讨伐董卓之时,躲避在南阳的袁术,也不甘寂寞,遂在鲁阳招募兵卒。不过南阳太守张咨,因与袁术关系不善,又怀有投机之心,在鲁阳附近屯有重兵,令袁术不能连势其他郡太守。

    ……

    初平元年{西元190年}正月。

    经过数十日喧闹,至初平元年正月初,各州牧、刺史、太守大都互相串联完毕。

    冀州,渤海郡。

    袁绍与公孙瓒、刘岱正式宣告缔结联盟。随即,由袁绍亲率大军主力,进军雒阳。袁绍因惧怕韩馥反水,再有他变,遂将家人妻子统统送与兖州,交付给刘岱看管。

    毕竟兖州乃是讨伐董卓的根基所在,似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济北相鲍信、山阳太守袁遗以及兖州刺史刘岱等等,全部早早明确宣告立场,有意作为主力讨伐董卓。冀州或能反水,这兖州却难以再投靠董卓。况且山阳太守袁遗,又是袁绍族兄,最能信任不过。

    雒阳城。

    山东诸侯突然暴乱,令董卓措手不及,一时不知如何应付。紧急之间,董卓令尚书台连续征辟官员,诱使诸侯自散,然而此时的关东诸侯,已经拒绝董卓诏书,皆以援救雒阳三公,再立少帝刘辩为言,在当地招募人马。

    一计不成,董卓遂又行险计。

    大堂之上,董卓长身按剑,声音严厉:“类如袁绍之辈,所募兵卒,皆是乡间田农,虽数十人,不敌我一名精锐,故大家不必忧心军阵胜败。然雒阳处天下之中,又是孤城一座,若无关西补给,虽屡战屡胜,亦定然败亡。故若欲破关东诸贼,则必先据关西。”

    “故,我欲征左将军皇甫嵩、京兆尹盖勋入雒,收拢关西势力。诸位以为如何?”

    董卓话音刚落,便有谋士起身反驳:“万万不可。自桥瑁冒名假传檄书,州郡皆以为明公{董卓}残暴,任用兵卒执政,以刀剑胁迫三公。当此之时,皇甫嵩岂无二心哉?且明公昨日续弦婚姻不成,乃至皇甫规少妻自杀,虽是家中俗事,不干国政,然皇甫嵩心中便无一丝介怀?”

    “明公与皇甫嵩共战关西时,彼此交往疏浅,甚至偶尔有相逆之言。今安稳皇甫嵩尚不及,明公何至于主动挑拨其人?若是皇甫嵩稍怀他心,诈言明公征他入雒,是为杀他,遂以这为藉口,起兵关西,那时该如何是好?”

    董卓止住这谋士劝谏,道:“时事危机,不得不如此也。不得关西,雒阳必亡;皇甫嵩起兵,雒阳亦必亡。身处死地,当学项籍,破釜沉舟,奋力一博,以求逆改时局。”

    “不得关西,雒阳必失,我等必败;征辟皇甫嵩,尚有一线失望。诸君,勿再言它。”

    见董卓心意已决,李儒遂不再劝谏董卓,转而补充董卓谋划,道:“将军若欲收拢关西,必征盖勋、皇甫嵩入雒。皇甫嵩、盖勋皆善战之辈,然两人又有不同。盖勋昔日曾与袁绍交往,屡屡谏言袁绍,若征其人,盖勋必反。皇甫嵩则沉稳老重,虽身披纷纷议论,竟能沉默应对。若以天子名义征皇甫嵩,十之五六会单身入雒。”

    “故,虽欲征皇甫嵩、盖勋入雒,但应有先后次序。先征皇甫嵩入雒,收其十数万兵卒,分化关西,则盖勋虽欲作乱,然迫于明公已经掌握十数万大军,他亦必不敢再有异动。”

    董卓点头赞许李儒谏言,继而又道:“若连势关中,则必取河东郡。然前时并州牧刘杲尚且不肯入雒,再观今日之势,其肯定亦不会入雒。此人当如何应对?”

    李儒面现犹豫:“刘杲此人首鼠两端,今日不除,明日必成大害。然而,刘杲十数月来,一直练兵北方,数万步骑横行河朔,俘虏诸胡。据边鄙传闻,鲜卑大小部落为躲避刘杲掠夺,或西迁、或饭回漠北,或迁至幽北{幽州北部},以此可见刘杲兵卒猛武一如他征伐西羌时。”

    “若是刘杲反逆,河东郡堪忧。以我计划,若能征皇甫嵩入雒,则可遣大军屯戍陕县。进而再征召刘杲入雒,试探他心意,若是刘杲稍怀二心,将军便应立即遣大军,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打残刘杲。令其不能危害雒阳、关西通道。”

    董卓沉吟片刻,道:“此事再议,先征皇甫嵩入雒,吸纳关西兵卒再说。若是皇甫嵩反叛,一切筹划无从谈起。”
………………………………

第249 十八路诸侯讨董(二)

    第249十八路诸侯讨董(二)

    ps:本书现定为八月一日上架。(WWW。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好看的小说)嗯嗯。月票、订阅那啥的,到时候帮助帮助点,小众文存活不易。。大家施手援助点。。感谢不禁。。

    这几日,继续免费放送。

    ---------------------

    荆州,襄阳。

    随着幽州、冀州、兖州、青州、豫州相继反对董卓执政,荆州刺史王?也开始为未来筹划,广泛招募兵员,欲与其他州牧刺史一起声讨董卓。

    王?心意稍定,遂手书数封书信,发往南阳、南郡、零陵、桂阳、武陵、长沙等郡太守,欲以刺史名位收拢各郡兵权。毕竟汉世旧例,郡县兵权民事,皆归太守掌辖。王?若欲用事,必先以个人魅力降服诸郡太守,才能集中荆州所有力量。

    这日,王?正在观察山东诸州郡兵势布局,忽有亲信前来相报:城外江南兵卒反叛。

    兵凶大事,由不得王?不重视。王?随即等城门箭楼,与反兵交涉,询问兵卒为何反叛。兵卒纷纷言,说他们反叛实属无可奈何,只是粮草缺乏,钱资短少,难以兵阵。莫说兵甲齐备,便是替换单衣都不曾有,这样士卒如何冲杀陷阵?

    王?以为他用人不当,导致兵卒物资被人贪污,心中多有歉意。为安抚兵卒,避免内战,王?平静回复兵卒:“物资不至贵部,恐是偶然之失,绝非郡县长官本意。我这便令人打开府库,补充贵部粮草,切勿作乱也。”

    城门放行这部兵卒,引至襄阳府库,立时向他们发放财货,试图将叛乱消弭于无形之中。

    王?望着远处正在领取俸禄的兵卒,心中考虑如何将这些反叛兵卒,重新收编。便在此时,王?帐下属吏忽然惊道:“咦。刺史,你瞧那员武将,是不是长沙太守孙坚。”

    孙坚破杀长沙、零陵、桂阳等贼寇时,王?亦有参与,故他部下属吏,大都见过孙坚。

    王?定睛一瞧,远处那武将果然是孙坚。王?心猛的一跳,隐隐觉得有些不好苗头。王?大跨步上前,质问孙坚:“孙长沙,你怎也在兵卒中?”

    王?刚开口,孙坚亲信部下数十人,立刻拔刀举剑,猛冲上前来,将王?团团包围。王?脸色猛的一变:“孙太守这是何意?莫非竟要诛杀朝廷大臣不成?”

    孙坚卸去披挂,单手持长剑,喝声道:“正是奉朝廷檄书,诛杀刺史也!”

    王?脸颊一抖,反问道:“何来朝廷檄书?吾有何罪?”

    “刺史之大罪,便是至今尚不知罪在何处。”孙坚左手一挥,入城领取赏赐的士卒,立刻形成军阵,直扑襄阳防守要害。原来,孙坚一心一意夺取襄阳,根本不理会王?,只是随口懒散应付。

    王?情知中计,遂降低身段,好言好语,请求孙坚饶他性命。无奈孙坚心似铁石,根本不被王?说动。王?瞧着这阵势,知道孙坚夺取襄阳后,必定要诛杀他。毕竟若是他这刺史尚在,孙坚这太守根本不能统辖襄阳。

    求生无望,王?长叹一声:“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望太守念在昔日共破荆南贼情义,允我完身而死。”

    王?这请求,立时被孙坚答应。毕竟,孙坚虽有夺权心思,但此时也不愿身披杀戮上司恶名。

    荆州刺史王?自杀不久,武陵太守曹寅便拍马赶来,向孙坚祝贺道:“孙长沙智诛恶贼,不费一兵一卒,便夺取襄阳,当真是智勇双全,令时人嗟叹。王?恶贼一除,荆州数郡必将影从太守,继而赴战雒阳,立下不世之功。”

    这次逼杀荆州刺史王?的计策,便是曹寅与孙坚合谋。

    因为孙坚逼杀荆州刺史王?,荆州一时群龙无首。随后,孙坚在曹寅支持下,成为荆州一杆标志,吸引荆州诸郡豪杰前来投靠。

    就这般,三国初期赫赫有名的孙坚孙文台,携势登上历史舞台。

    ---------------------

    另一方。

    雒阳城内,董卓帐下属吏、兵将,弹冠相庆,齐声欢呼。

    前些日,董卓剑走偏锋,兵行险招,以天子诏书征辟屯戍京兆的皇甫嵩为司隶校尉,入雒,收其兵权。

    皇甫嵩此时拥兵十余万,兵势强于董卓。纵然是皇甫嵩沉默应对,也能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