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手空空一无所有!刘承钧也是有野心有抱负的豪杰,岂会允许出现这样的事情?
    刘承钧一面用重金贿赂刘崇最宠爱的小妾,让他挑拨刘崇的野心;一面悄悄派人在城里散播消息,说那刘赟已经被郭威斩杀,如今留在宋州的不过是一个遮人耳目的西贝货而已。
    不得不说,刘承钧所想到的办法还是非常管用的,被小妾挑拨地热血沸腾的刘崇很快就相信了刘赟身死的消息,气愤不已的他决心起兵造反、重建大汉。
    正月十六日,刘崇登基继任皇帝,史称北汉,沿用乾祐年号,疆土包括太原、汾阳、忻州、代州、岚州等十二州土地。
    刘崇任命次子刘承钧为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太原尹,节度判官郑珙为中书侍郎,观察判官赵华为户部侍郎、同平章事,节度副使李存瓌为代州防御使,裨将张元徽为马步军都指挥使,都押衙陈光裕为宣徽使。晋阳上下官员,大多官升数级,大家一下子都成了开国功臣。
    李存瓌、张元徽等人便请立宗庙,祭祀刘崇的先祖。刘崇这时却已经冷静下来,他长叹一声,哀声说道:“只因为高祖皇帝的基业被那郭威一举篡夺,先帝又不明不白地驾崩,朕才不得不南面称帝,权承汉祚!可是大家关起门来说话,就咱们目前这点地盘,朕算哪门子皇帝,你们又算哪门子将相呢?!这宗庙且不必立,还是和普通人家一般祭祀,只要能延我宗祀即可。如果日后咱们能够规复中原、收复汉家河山,那时候咱们到时候再建立宗庙,也蔚为不迟!”
    不得不说,刘崇的这番言语确实感动了不少后汉的遗老遗少,让大家更加紧密团结在北汉周围。不过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刘崇治下只有十二州,可谓地窄民贫、岁入无多。何况这北汉初立,正在对官吏们加官进爵的时候。官员的数量越来越多,仅靠这些贫瘠的土地,根本就供养不起。
    不到一个月,户部侍郎赵华就开始叫苦连天,库房里更是变得日益空荡。刘崇也没有办法,只能缩减百官的俸禄。丞相的俸禄削减至只有百贯,而节度使的俸禄居然也降到了每月三十贯钱,至于剩下的官吏们,每月就只能领到很少的一点津贴。
    官吏们也是人,他们也得养家糊口、往来应酬,两袖清风是要被饿死的!大家没有办法,也只能在公务上上下其手,能者多捞!自此,北汉吏治败坏,官吏们贪婪成风!
    如果再困在河东,那最后不是官吏们将河东吃空,平白便宜了郭威;就是被吃空的河东人民再也无法忍受下去,起来造反!刘崇很快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北汉要想存活下去,一定得向南拓展地盘。而要想向南拓展地盘,单凭一穷二白的河东一地无疑是白日做梦,必须得有靠山!这靠山,刘崇选定了契丹!
    而此时,契丹皇帝耶律兀欲(辽世宗)也发现了再次南下的机遇,他命令西南路招讨使(原横海军节度使)潘聿捻替他向北汉写下书信,恭喜刘崇登基称帝。潘聿捻过去与刘崇的儿子刘承钧有一定交往,关系处得还算不错。
    妓女遇上了嫖客,王八瞅对了绿豆,刘崇接到潘聿捻写来的信后,很是兴奋。他立即让刘承钧写了回信,派人快马送往辽国。信中说:“先帝(刘承祐)驾崩,我为了继承汉祚,这才登基称帝。希望能够援引过去后晋(石敬瑭)的先例,与辽国结盟。”
    亢奋的刘崇没等辽国送来回信,就任命刘承钧为招讨使,白从晖为副招讨使,李存瓌为都监,率领万余人马,进攻晋州。
    在出发之前,刘崇对刘承钧悄悄吩咐道:“契丹人不可全信,儿皇帝可没有好下场,咱们还要靠自己打出一番天地!我儿此去晋州,一定要小心那建雄军节度使王晏。这个人智勇双全,我儿万万不可大意!”
    刘承钧得以出征,很是欣喜,自然满口答应。不过他出去后却对从人悄悄说道:“父皇年纪大了,胆子小了许多。那王晏过去不过是独霸乡里的地痞流氓,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待我率军轻松攻下晋州,倒要看这王晏能有几分本事?!”
    刘承钧将部队分为五路,每路约有两千人,一路上挟裹青壮、流民,队伍很快得到壮大。一时声势震天,颇有势不可挡的威势。
    很快王晏就得到了消息,不过他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下令坚壁清野,组织百姓后撤。反正现在正是正月时分,地里也没有成熟的作物,百姓家中大多还有些存粮,足以支撑一段时日。
    刘承钧的军队不断扩张,可是粮草物资却因为王晏的坚壁清野出现了短缺,他只能放缓进兵的步伐,等待后方辎重供给。
    趁此良机,王晏连忙派人火速前往开封府示警,请求朝廷支援。于是郭威立即命令董遵诲率领一千骑兵出发,前往六百五十里外的晋州救援。当然,这个距离只是直线距离,考虑到节约马力,董遵诲将不得不率领部队先乘船沿黄河西进五百里,而后从陕州下船,北上三百八十里抵达晋州。
    于是第二天一早,甭管大家是像张逸、曹铨那般在妓院里玩到双腿发软,还是像马德海那般宿醉未醒,董遵诲都没有迁就,而是命人吹响了紧急集合的号令。不久,董遵诲就率人前往侍卫亲军大营,接收一千骑兵及相应的物资器械。
    如果是一般的军官,可能还会被刁难一二。但董遵诲可是有着皇帝亲传弟子的名头,加上身家丰厚出手大方,很快就从辎重军官那里得到了所有的物资。
    而且因为董遵诲出手大方的缘故,得到好处的辎重军官们并没有对这些物资进行过多克扣,物资的成色很新,起码军械都是最近打造的上等货色,绝不是唐末留下的破落兵器;而粮食也都是新进入仓的新粮,绝不是陈年烂谷子那些个霉货。
    董遵诲笑着与那些辎重军官们道别,甚至还通过他们的关系从码头上雇佣了数十艘大船。
    马德海有些诧异,等到发船之后他低声问道:“将军,枢密院不是给咱们安排了不少运输船嘛,怎么还要咱们自己花钱?”
    董遵诲一指远处破破烂烂、欲沉未沉的几十艘小渔船说道:“那些就是枢密院安排的运输船,道山要是有兴趣,可以去坐一下。”
    马德海很是无语,枢密院什么时候成了收破烂的了,居然安排这样的破船。
    董遵诲笑着说道:“你也得理解,最近陛下刚刚登基,需要对军中上下进行封赏,加上隐帝(刘承祐)又没有留下多少物资,枢密院和户部现在天天打擂台,哪里还有什么闲钱来购置新船。虽然咱们给了那些个辎重官不少好处,可也算是得到了实惠,真要是乘着那些破船西进,不要说耽误了救援的时机,一路上的颠簸就得去了部队大半的战斗力!”
    马德海心悦诚服,董遵诲也趁着乘船西进的这段时间对部队进行重新编组:刘庆义担任营指挥使,马德海、张逸、党进、曹铨等人分任都头,各辖二百士卒。另外,曹铨所部这次担任董遵诲的近卫。
    与此同时,王政忠率领二十名士兵乘坐快船率先出发,为董遵诲的大队人马提前准备好粮食、蔬菜、马料,节约了大部队的采购时间。而且王政忠还从陕州购置了大量的马车,采购了不少粮食。结果大部队抵达陕州后,稍事休整便可以北上晋州,更节约了许多时间。
    董遵诲一面组织部队向北行军,一面从往南逃难的难民里收集情报。据说此时刘承钧已经抵达晋州城下,与那王晏展开骂战,不断挑衅。王晏却紧闭城门,拒不出战。刘承钧没有办法,也只能在晋州附近收集木料,打造攻城器械。
    董遵诲连忙督促士兵加快速度,迅速北上。
卷三 第264章 城头伏击战
    第264章城头伏击战
    二月六日,春寒料峭。刘承钧以极大的毅力,才从粉股玉臂的纠缠中挣脱出来。想象着床上这两个新抢来的女子一会儿那止不住的泪水,刘承钧得意地大笑,这春药果然好用!他用力揉了揉酸软的腰,摇铃换来侍女,穿上了貂皮大衣,又戴上了貂皮手套,这才懒洋洋地走出帐来。
    昨天下了一夜雪,踩在地上咯吱作响。士兵们正忙着扫雪,营地里很是热闹。刘承钧揉了一把鼻子,抬头看了下远处悄无声息的晋州城池,暗骂一声:这王晏真是只胆怯的王八,也不出城作战,更不投降,只是赖在晋州城里缩着头不挪窝。偏偏这样的乌龟战术让自己很是无奈,谁让攻城器械打造的速度太慢呢!
    白从晖这时迎了过来,冲刘承钧寒暄几句,便皱着眉头说道:“招讨使大人,昨夜下雪,咱们悄悄派出烧城的部队肯定会无功而返,咱们今天是继续打造攻城器械,还是试探着攻击一番?”
    刘承钧轻轻跺了跺脚,低声说道:“安元宝这个废物,连天文都不识得,还在咱们面前吹嘘!昨天他信誓旦旦地说天干物燥,最容易放火烧城,可昨天夜里就下了一场大雪!他的一千人马还想放火烧城,昨夜还不知道要冻僵多少呢!”
    白从晖有些个尴尬,副兵马使安元宝昨天主动请缨,率领本部一千人马悄悄前往晋州西城方向,准备趁机放火焚烧。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是上上良策,全都拍手称赞。刘承钧更是一口一个智勇双全称赞着,无比地热情,结果今天一看下了大雪,立即翻脸不认人了!
    白从晖还没来得及解释一二,刘承钧就大声说道:“咱们这两天已经打造了不少长梯,我听说攻城槌也打造了两根,不能再等下去了。该死的王晏,居然坚壁清野,让咱们根本无法就地筹粮。要是再下上一场大雪,那咱们的后勤补给就会中断,到时候依附于咱们的青壮见没了粮食,肯定会四散逃走,到时候可就麻烦了!今天,咱们就攻击晋州城!”
    白从晖也点头称许,他低声说道:“招讨使大人说得很对,现在咱们的军粮都是从石州运到长寿村,然后再从那里转运到此。路程较远,损耗颇多。趁着天色尚晴,也该对那晋州城攻击一番,说不定就能一举拿下呢!”
    见白从晖附和自己的意见,刘承钧很是高兴,他大手一挥,大声说道:“好,就这么定了!今天中午全军加餐,饭后休息一个时辰,对晋州城发动总攻!”
    就在刘承钧挥斥方遒的时候,董遵诲也率领一千骑兵悄悄来到了晋州城附近。
    昨夜董遵诲见天降大雪,准备休息一晚,到天明再赶路,可马德海等人却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夜里雪光反照正适合赶路。万一明日路面结冰,骑兵们赶起路来可就麻烦了。
    董遵诲听着倒有些道理,加上王政忠在陕州采购的物资比较齐备,不但士兵们穿上了厚实的冬衣,就连战马也裹上了御寒的布料、茅草,连夜赶路冻伤的可能性大幅度减少。
    在重金聘请的向导指引下,董遵诲等人顺利抵达锦州城下,并将部队带进了一个隐蔽的小山谷,让冒雪赶路的士兵们好好休息一番。士兵们连忙解开马兜带,搬下马鞍,又解开茅草、布料,用雪将马腹、马腿搓暖和,看着战马恢复了精神,大家这才放心休息。
    等到部队安置妥当,董遵诲就带着刘庆义等几个军官悄悄起身,前往晋州城附近勘察敌情。大家刚从一个小树林里拐出来,就见城下密密麻麻扎满了营寨,人声鼎沸。大家禁不住倒吸一口冷气,看这营地规模起码得有个两三万人,哪个家伙说这里只有不到万人来着?!
    众人一脸慎重,董遵诲却笑着低声说道:“大家不必紧张,那些难民不是说了嘛,刘承钧一路上挟裹青壮参军,别看他们人多,战斗力却下降不少。别的不说,他们肯定存在甲胄紧缺、编制混乱、战技生疏的问题,不足为虑!”
    被董遵诲这么一说,大家也放下心来,定睛看去,见那营地里混乱不堪,也都慢慢长舒了一口气。就听见北汉军正在饭前整理队形,新招募的士兵们却呼爹喊舅,跌跌撞撞四处乱闯。许多人还是老百姓的打扮,揣着手抱着一根削尖的木棍,流着口水眼巴巴地盯着那熬饭的大锅。
    北汉军中倒也有些精锐士卒,甲胄齐全,队列整齐,不过士兵们却大多懒洋洋地拄着长枪,丝毫没有上前帮忙整队的意思。看他们也就不到万人,且分为数部,相互之间被那些民壮隔开。虽然这样安排在战前便于监控青壮,可打起仗来不免有些策应不便。
    董遵诲低声吩咐道:“咱们回去休息一番,养精蓄锐等候大战。咱们这一千骑兵,要是直冲敌营也不能将他们一举歼灭;可要是趁着他们忙着攻城的时候来一次突袭,那敌军就得吐血!”
    大家连连点头,与敌人打硬碰硬的对攻,哪